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城市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向城市居民提供各项必需的公共设施。然而其中某些特殊设施,如垃圾转运站、变电站、精神病院等,可能会对其周围的生活环境、居民健康与经济财产造成损害,以至于所在地居民反对这些设施的设置甚至强烈抵制,即所谓“邻避现象”。这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一个日益凸显的难题。本文以邻避现象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为指导,从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现实分析出发,探讨邻避现象的成因与应对策略,以期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之见。  相似文献   

2.
邻避设施规划之困境——上海磁悬浮事件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卫 《城市规划》2011,(2):74-81,86
许多城市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公共设施,都面临因负外部性而引发的公众抵制现象,这种现象一般被称为邻避。长期以来,邻避现象被视为公众自私心理的反映,其症结也被归因为利益问题。通过对上海磁悬浮事件的分析,指出邻避设施规划冲突背后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关系,并非单纯的自私心理或利益因素能够解释。邻避设施规划必须回归到理性的公共利益分析与管理上,解决公共利益界定、利益保护和程序这三个关键问题,方能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公共设施选址常常因为邻避效应而激起社会矛盾,引发社会事件,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公众参与是避免此类选址事件恶化的主要方式。现以广州市番禺区垃圾焚烧厂选址事件为例,运用尺度政治分析方法和公众参与阶梯理论,详细探究公共设施选址事件中各参与方的角色变化及其背后的公众参与机制,并与1980年代日本类似设施选址的案例进行分析对比。研究发现,番禺垃圾焚烧厂选址事件中已出现了咨询型公众参与的雏形,但由于公众权力表达有限,实际上公众参与并未发挥效力。作为解决方案,现提出改善邻避设施选址公众参与的三点建议,包括:公众参与的合法化、公众参与的常态化和公众参与机制的制度化。只有建立起公民实权的公众参与机制,才能根本解决邻避设施选址问题产生的争议,保证城市建设的正常秩序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蒋红军  肖棣文 《城市规划》2023,(10):62-68+91
在超大型城市中,公共设施潜在的邻避效应易引发严重的邻避冲突。使公共设施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避免特定群体反对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挑战。本文聚焦G市厕所革命,总结了消减城市公共设施邻避效应的空间营造策略。研究发现,城市政府应明确治理责任,通过对公共设施空间治理单元定位、注重增量利益投入及强化城市主体与公共空间的关联度,来实现空间“公共性”的塑造。公众对空间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因其“公共性”的提升而改变,成为强化空间互动、参与空间维护的重要力量,从而促使消减邻避效应的目标逐步实现。本研究拓展了空间政治分析在城市治理研究中的应用,对现代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和治理体系建设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建设日益加快的发展情形下,如何降低邻避公共设施建设所带来的邻避冲突,关乎政府威信、企业效益、公众利益各方面.本文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及运营管理所引起的各种邻避冲突,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策略,为建构科学发展的全新局面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11)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迅猛,而邻避冲突这一类特殊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也频繁发生。有效治理此类冲突事件面临着四大困境:城市化进程的必然、居民的邻避情结、邻避效应的传递性以及邻避抗争的动员。文章就其治理出路提出了科学规划,充分运用邻避设施;完善受损补偿机制;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北京发生的以反对垃圾处理设施为典型特征的"邻避现象",给邻避设施规划选址造成了巨大的困境.本文通过对西二旗餐厨垃圾处理站事件的分析,发现邻避设施负外部性的存在和政府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不足,是导致群体性抗议的根本原因,居民的邻避行动则呈现出网络媒体传动、多种渠道表达诉求、专家支持等特点.为对邻避现象进行有效治理,达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和谐,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探索综合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哈齐高铁哈尔滨段建设所引发邻避事件的剖析及对公众利益与私人利益的辨析,提出了相应对策和管理措施,并在事件的发展中汲取可行的解决方式,促使邻避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回归到理性、公平、公开、和平的基础上,以期化解高速铁路及其他类型邻避设施规划建设可能面临的矛盾和困境。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频繁发生邻避冲突事件的现状,从博弈论视角分析邻避效应的演化机理与成因根源,并提出相应规避机制。针对不同决策主体构建了三类邻避效应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引入邻避因子_m^n、信息传播函数λ(x)等参数,建立地方政府与邻避居民的一般化复制动态方程,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封闭决策期、协商谈判期以及设施兴建运营期时的邻避效应演化机理。分析得出:邻避居民由于信息匮乏,导致风险损失预期值K增高,从而增强冲突演化进度与强度;规避邻避效应的关键节点在于避免邻避效应的利益冲突,其根源在于不同主体对邻避设施风险成本感知的巨大差异,以及由差异导致的应对策略和行为;邻避因子_m^n值大大降低,驱使邻避居民风险偏好抗争收益大于风险抗议成本,形成冲突演化。最后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分析提出规避机制,只有博弈双方共同签订具有特定约束力行为的协议,才能充分避免邻避居民的利益受损,邻避效应才能得以最终规避。  相似文献   

10.
邻避设施建设项目因其固有的负外部性常引起周边公众的反对。事实证明,如果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忽视公众参与可能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基于全生命周期概念的公众参与机制,尽最大可能地降低因不及时的公众意见反馈而存在的风险。参考日本东京垃圾焚烧厂选址事件公众参与机制,将公众代表区分为一般公众代表、候选地公众代表和建设地公众代表。结合邻避设施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为了更好地发挥公众参与作用,提出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加强公众参与的信息公开力度、提高公众参与积极性及建立公众参与有效监督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城市邻避性公共设施建设的困境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晖 《规划师》2009,25(12):80-83
某些城市公共设施因具有显著的负外部性而遭到所在地居民的反对和抵制,导致此类设施建设陷入“邻避”困境。主要原因在于设施的负外部性产生了不对称的收益一成本分配结构,即设施服务功能带来的利益由广大市民共享,但生产或运营成本却集中转嫁给设施周边的居民,进而引发利益冲突。为此,应在设施的规划、建设过程中综合采用各种技术与政策手段,采取一种建立在公众参与基础上的更加灵活、互动的规划建设模式,减少转嫁于周边居民的外部成本,从而改变居民的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12.
社会的发展中存在很多群体性事件,这些事件和邻避设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度联系十分紧密。造成公众参与度有待提高的原因是程序性法律规范缺乏完善性、司法救济不利等。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义,分析了公众参与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郑国  李东泉 《城市规划》2017,(7):79-82,110
传统的公众参与理论以经济人假设为基础,以利益相关者为核心,认为公众参与的目的在于表达利益诉求。但就邻避设施而言,公众抵制的原因并非利益补偿,而在于安全和环境风险,利益相关者理论难以指导其公众参与实践。当前认知和行为理论正在经历知识转向,知识生产成为解释公众参与的重要动因和目的。北京阿苏卫垃圾焚烧厂案例系统地展示了基于知识生产的公众参与:距离垃圾焚烧厂较远但具有较强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的居民主导了整个公众参与过程,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与专家及政府官员的交互学习达成共识,并相互配合共同解决垃圾焚烧的障碍,最终使得该项目得以顺利开工建设,为破解邻避设施规划建设的公众参与困境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公众情境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探讨邻避工程公众接受度的形成机理,以武汉市光谷某变电站为例,通过 342份调查问卷进行实证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公众信息活动的影响因素和信息活动对邻避工程公众接受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传统“决策-公布-辩解”模式易造成公众不信任,加剧其对邻避工程的反对情绪;政府部门对邻避工程的功能与潜在影响宣传不足,致使公众接收信息缺乏有效引导;活跃人群在信息传播中起关键作用,应重点支持加强建设决策的公众参与;主观规范和态度是接受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信息活动的作用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郑春风  沈国平 《园林》2006,(9):20-21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公共设施需要适应各种类型人群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并取得了很大进展。70年代以来,日本吸取了发达国家的经验,积极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探索并提供便利的物质环境条件,提高这部分人的自理程度,使得他们的生活圈子大为扩展。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这方面的努力,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发行了有关无障碍设施的通用图集,并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城市,对一些公共设施进行无障  相似文献   

16.
建设新型农村,是世界上所有国家或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经历了这个历史阶段。如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实施的"新村运动"和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倡导的新农村建设运动,再如  相似文献   

17.
公众参与效果不佳是引发邻避冲突的重要原因。风险沟通是公众有效参与项目决策的关键环节,有效的风险沟通利于化解邻避冲突、保障公众利益。以加拿大安大略省两个风电开发项目为例,从风险沟通的角度对比案例中政府、项目运营方采取的不同策略,提出公众有效参与项目决策的三点建议,包括设置知识经纪人以确保双向沟通、增强公众获得感以化解公众的风险认知偏差、让公众在早期决策阶段参与邻避项目决策。在此基础上,构建风险沟通的治理框架。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4)
随着我国行政从权力行政转向服务行政,国家有义务为公民提供公有公共设施,公民也有权利利用公有公共设施。近年来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如四川广汉石亭江铁路大桥垮塌,哈尔滨阳明滩桥断裂等,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一不在触痛公众的神经。然而,我国对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的赔偿仅限于民事赔偿,存在诸多缺陷。因此,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纳入国家赔偿具有必要性。本文将在分析我国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分析其纳入国家赔偿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居吉荣 《建筑》2006,(19):1
曾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快速发展的中国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让世界震惊!作为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也进入了空前的大发展时期,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已成趋势,它在建筑业中的作用将日益突出并成为“流行色”。钢结构制造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由于其抗震性能优良、施工周期短、可实现产业化生产、钢材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在国外早已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80年代末,钢结构在我国的建设领域得到使用。20世纪90年代,我国大量的超高层建筑、工业厂房、市政高架、体育场馆以及众多的公共设施建筑都采用了钢结构。据不完全统计,进入21世纪…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19个邻避设施PPP项目为研究样本,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邻避设施PPP项目风险。通过数据收集和编码,构建关键风险体系,并对风险间的关联性进行阐释,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风险防范启示:强化政府契约意识、完善论证评估机制;考虑多元利益诉求,构建动态调整机制;重视公众参与,引入绩效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