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土保持对黄河中游泥沙粒径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韩鹏  倪晋仁 《水利学报》2001,32(8):0069-0075
利用黄河中游河口 龙门区间干支流水文站近30年的实测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Wilcoxon加符秩检验两种统计方法,分别对河口 龙门区间以及各水文站控制区间泥沙级配在水保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单个水文站,只有当流域水保程度较高时,泥沙粒径才表现出明显变细的统计趋势;从整个河口 龙门区间来看,长时段平均的结果表明河流泥沙粒径有明显细化的统计趋势,这一趋势主要与流域上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活动有关。文中还分析了不同地貌单元水土保持对泥沙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分析了黄河中游小流域水土保持对干支流汛期、非汛期径流的影响,得出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具有减水作用,但主要表现削洪作用,对枯水期的减水作用较小,减水效应在干流不如支流显著。同时分析了下游河床的渗漏量变化,说明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减少河床径流。因此只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才能达到根治黄河断流和洪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黄河中游干流泥沙组成规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文利用系统、 颗粒级配资料,详细分析了黄河中游主要控制站长时期泥沙组成和泥沙粒径的变化,认为近期黄河中游有来沙细化的现象,但这是由于来沙量的减少造成的,泥沙组成规律并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黄河中游区高原地质环境对黄河泥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工程地质角度,通过对黄河中游高原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状况的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黄土堆积的力学性质,结构特征和侵蚀的基本原因,黄河中游地区河流泥沙骤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类对环境的干扰破坏,更是因为该区复杂的地质构造,特殊的岩土层特征和干旱的气候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钱宁等关于黄河中游粗泥沙来源宏观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考虑了区域地貌特征及近年来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对黄河中游粗沙来源区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区对比研究,并结合典型流域产沙及河道淤积历史剖面分析,全面探讨了入黄泥沙来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7.
分析了黄河中游小流域水土保持对干支流汛期、非汛期径流的影响,得出水土保持措施对径流具有减水作用,但主要表现为削洪作用,对枯水期的减水作用较小,减水效应在干流不如支流显著.同时分析了高河床的渗漏量变化,说明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淤积会减少河床径流.因此只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才能达到根治黄河水荒和洪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再谈黄河中游粗泥沙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黄河中游多沙粗沙来源较为集中的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无定河等流域,对比分析了河流粗泥沙含量和平均粒径年内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软弱砂岩出露区的皇甫川流域,河流携带的粗泥沙含量及平均粒径与径流量年内变化趋势一致,软弱易蚀岩层出露面积比例越大,这一趋势就越明显;风沙区分布面积较大的秃尾河和无定河等流域,随着夏季水流侵蚀能力的增强,悬移质平均粒径并未明显增大,甚至降水集中和多暴雨的7—8月的平均粒径和粗泥沙含量小于冬季的,这些流域内基岩产沙对河流泥沙贡献不大,悬移质中的粗泥沙应主要来源于风沙。  相似文献   

9.
80年代黄河中游降雨特点及其对入黄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80年代黄河中游平均年降水量为464mm,是近40年来降水量最少的10年,尤以7~8月降水量减少最多。受夏季风和地形差异的影响,主要少雨区在北中部的河龙区间。正是由于主要产沙区特别是河龙区间大、暴雨的显著减少,导致该区间入黄沙量锐减。  相似文献   

10.
对黄河中游右岸皇甫川等4条一级支流36座淤地坝淤积物钻孔取样资料和原生土取样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淤地坝淤积泥沙粒径的纵向分布总体上呈现出由坝尾到坝前逐渐变细的规律;4条支流淤地坝拦减粒径d≥0.05mm和d≥0.1 mm粗泥沙含量所占百分数大小为窟野河>皇甫川>秃尾河>佳芦河;淤地坝拦减粗泥沙效果显著,淤积物中d≥0.05 mm和d≥0.1 mm的粗颗粒含量与流域原生土粗颗粒含量成正比,即入库的粗颗粒含量越多拦的粗泥沙也越多;在黄河中游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淤地坝拦减粗泥沙存在着多来多淤、多淤多粗的规律。同时,得到了窟野河和皇甫川两流域淤地坝淤积物平均中值粒径d50淤和原生土平均中值粒径d50原的线性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由于黄河水沙集中的特点,使得中游干流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在拦蓄洪水的同时也造成了库区的泥沙淤积,水库防洪调度必须考虑泥沙的处理。通过分析现状黄河中游水库群联合防洪调度方式,阐明防洪调度方案在泥沙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三门峡适时控制、三门峡和小浪底轮流退水、陆浑和故县最后退水等减轻水库和下游河道泥沙淤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13.
根据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龙三区间、三花区间1956~2000年的实测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降水不均匀系数、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及水文统计学方法等对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年均降水量为433~659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6~9月,年降水量下游多于上游,年降水量Cv值为0.17~0.22,整体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上游大于下游;②1956~2000年年降水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秋季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其次是春、冬季,夏季的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降水分布及其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利用1955年以来的降水资料,分析了河龙区间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变化特点。结果表明:区间降水量的分布受地形影响十分显著,并且还有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和周期性比较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与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来沙关系非常密切,其中粒径在于0.05mm的粗泥沙是淤积下河道的主要成分。通过重点分析不同年代粗沙区来沙量、粗泥沙模数的变化及水利水保措施对减少粗泥沙的作用,说明黄河中游兴建的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对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特别是粗颗粒泥沙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中游干旱化趋势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黄河中游夏半年干旱指数及其与径流量的关系,建立了天然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干旱化趋势对中游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期黄河中游干旱化趋势加剧,对径流影响显著,其影响量基本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相当;1986年以来的年影响量达52.2亿m^3。此外,还就黄委日常所引用天然径流量的偏差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18.
近50年黄河中游降水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黄河中游地区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黄河中游近50年降水变化特点,建立了天然年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分析了降水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1986年以来降水量较前期减少明显,使得1986年以来天然年径流量较前期减少近20%,尤其1994年以来最甚,平均每年减少66.5亿m^3。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淤地坝对泥沙的分选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坝地钻探取样资料,对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坝地淤积泥沙粒径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淤地坝对泥沙具有分选作用,坝前泥沙粒径小于坝尾泥沙粒径;泥沙颗粒越粗,这种分选作用越明显。从而认为,在粗泥沙产沙区淤地坝能够起到一定的淤粗排细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