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托顶煤大巷为研究对象,对该巷道顶板选用锚网索、两帮选用锚网联合支护方式,并对支护后的巷道围岩表面位移、锚杆载荷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随监测时间推移,顶底板收敛量、两帮移近量及锚杆锚索轴力呈现增大趋势,其中顶底板、两帮移近量约是46 mm和67 mm,顶板锚固区最大离层值约是13 mm,处于巷道顶板离层界限范围内;锚杆、锚索所受的最大轴力约是127 kN,锚索承受的最大载荷约是185 kN,锚杆锚索仍具有很大的承载能力,表明巷道安全、支护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以某矿为研究对象,设计采用锚杆(索)网、注浆加固、U型钢棚联合支护形式,并主要对巷道围岩变形量、锚杆索受力情况以及锚杆索的破断情况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巷道表面位移量不大,可保证巷道的正常使用;巷道深部位移量也不大,且最终趋于稳定,围岩完整性有所提升;锚杆(锚索)所受锚固力也最终趋于稳定,且没有出现锚杆索断裂现象。该锚网喷联合支护技术整体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山西某矿31207回风巷原支护方案存在锚杆、锚索数量多,支护强度大以及支护耗时长等问题,提出采用柔性锚杆代替螺纹钢锚杆及钢绞线锚索对顶板进行支护的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柔性锚杆高预紧力、支护强度大的优点来降低锚杆布置数量.优化后顶板柔性锚杆数量降至4个、螺纹钢锚杆1个,顶板支护耗时缩小1.2 h.现场应用后,巷道顶板...  相似文献   

4.
以某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巷道断面为直墙半圆拱形,设计应用锚网索联合支护形式,并对巷道表面位移、锚杆(锚索)受力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巷道围岩内部锚杆受力情况及变形破坏的规律,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和两帮位移变化量比较小,说明该支护技术能够对巷道中薄弱岩层的变形和破碎进行有效控制,围岩稳定性好;且锚杆锚索所受初始和最终应力大小值均在锚杆锚索设计最大受力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巷道支护工艺落后,与现阶段巷道掘进技术无法匹配的情况,提出采用支护部件以及相关支护设备优化设计的方法对巷道支护工艺进行优化改进。通过对支护技术现状分析、支护设备设计以及设备构件设计完成了煤矿巷道掘进锚杆支护工艺研究。对新型支护设备进行力学仿真分析表明,新型支护设备在顶板作用下的部件应力、应变符合要求,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之中。  相似文献   

6.
齐首靖 《机械管理开发》2021,(2):173-174,193
为了确保巷道掘进安全并降低断层构造对巷道掘进的影响,以某矿3508综掘巷道过F31断层为工程实例,介绍了3508巷工程概况,对巷道掘进过断层围岩控制技术展开分析,探讨断层对巷道掘进的影响,研究了巷道过断层围岩控制技术,并阐述了围岩控制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矿井掘进过断层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科 《机械管理开发》2022,(8):62-63+66
针对潞安化工集团A矿2103运输巷在过F3断层时,顶板离层严重,出现破碎冒落现象,基于该矿2103运输巷工程概况,介绍了顶板原支护方案,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系列联合支护方案。该方案通过应用撞楔实施超前支护,应用丝杠柱开展临时空顶支护,并借助注浆锚杆来完成终极加固支护,综合应用这些联合支护方案后,过F3断层期间该巷道顶板下沉量小于120 mm,顶板离层破碎冒落现象得到有效控制,更好地保障了巷道的安全高效掘进。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巷道支护速度慢于巷道采掘,致使整体采掘效率较低的问题,基于巷道围岩变形的时间特性,在义棠煤矿020711工作面巷道掘进过程中采用分次支护技术来提高巷道支护效率。通过两个试验段分析传统一次性支护与分次支护方案的掘进效率,并且评判两种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与锚杆的轴力,在保证巷道安全的情况下确定最佳的巷道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9.
煤矿作业面的回采巷道特别易受地质构造、作业面开采状况、周期来压等因素的影响。针对某煤矿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实际状况,充分改善优化巷道支护围岩的稳定性,采取锚索和锚杆同时支撑方案,既增强了巷道围岩锚固性能支护系统的稳固性能,又提高了巷道围岩自身承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巷道顶板并没有离层,巷道位置移动较小,在回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煤矿巷道的锚固支护直接决定着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关系着生产效率。锚杆支护理论和技术在实际中不断地应用和创新。以矩形截面巷道不稳定巷道为研究对象,利用锚杆支护原理和工程类比经验,进行了锚杆支护方案设计和锚杆参数设计。实践表明,新设计的方案能够满足实际需求,保障巷道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以某矿为研究对象,针对矩形巷道设计采用“锚杆+锚网”联合支护形式,并在原支护方案基础上,优化采用MG400螺纹钢,使顶板和两帮锚杆使用数量减少两根,并对比分析巷道优化前后顶板及两帮位移变化量。结果表明,优化前后顶板中部下沉量数值相差不大,表明原巷道支护方案能够承受来自岩层载荷,可维持巷道的稳定,但是存在过度支护的现象;而优化后支护方案能够满足支护强度,对巷道顶板、两帮的控制效果好,且支护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2.
于建兵 《机械管理开发》2022,(10):164-165+168
为保障掘进巷道安全顺利把通过高冒区,以晋能控股集团寺河矿东井区北胶带巷为研究对象,其通过F5断层时,巷道顶板发生了局部冒漏所产生的高冒区,引发原顶板支护失效现象,分析了遇到高冒区后原巷道支护暴露出的主要支护问题,通过在高冒区锚索补强、架设π型钢梁架棚、使用板梁打设“井”字型木垛接顶,并喷浆护表等措施进行强化联合支护。实践表明,采用新的支护技术后,高冒区顶板整体稳定性明显提高,高冒区不再发生顶板冒漏问题,应用效果显著,可为类似工况下的巷道高冒区支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盛泰煤矿15201运输顺槽掘进期间受邻近大断层影响,巷道顶板出现破碎、煤壁片帮现象,分析了巷道围岩破碎机理,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对原巷道围岩支护进行优化,提出了"加长让压锚杆+L型钢棚"联合支护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支护优化后控制了围岩变形现象,顶板下沉量被控制在0.14m以下,两帮收敛量被控制在0.22m以下,保证了巷道安全快速掘进,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锚杆支护技术原理及锚杆支护技术参数的选择,分析了矿建工程巷道掘进锚杆支护技术的优点,从巷道断面形状及其尺寸、地应力和巷道围岩强度三方面说明了矿建工程巷道掘进锚杆支护技术应用的影响因素,并说明了提升矿建工程巷道掘进锚杆支护技术的措施。分析认为,只有遵循锚杆支护技术应用原理,科学合理地对其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使锚杆支护技术在矿建工程领域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卢义  张安慎 《机械管理开发》2023,(7):268-269+274
基于王家岭煤矿18105辅运顺槽掘进后受集中应力影响,巷道出现顶板下沉、底板鼓起以及两帮收缩现象,分析了原支护设计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掘进现状,对原支护技术进行合理优化,提出了“注浆锚索+JW型锚索钢棚+L型钢带”联合支护技术。通过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采取联合支护技术后,巷道围岩整体稳定性大大提高,巷道顶板下沉量控制在0.15 m以下,两帮收敛量控制在0.24 m以下,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17.
王之伟 《机械管理开发》2022,(10):155-156+159
山西某矿15106运输巷掘进期间揭露顶板软岩段,顶板泥质石灰岩及巷帮煤体呈现裂隙发育、稳定性差特点,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大。基于此,在对巷道顶板软岩段围岩岩性分析的基础上,将巷道断面由矩形改为直墙半圆拱形,并提出采用协同控制技术方案对围岩进行控制,具体充分发挥锚网索主动支护技术、钢架棚被动支护技术优势,以及通过喷浆对巷道表层裂隙进行封堵,降低空气、水对围岩弱化的影响。经现场应用后,巷道围岩变形得以有效控制,两帮、顶底板变形量分别控制在93 mm、37 mm以内,实现了软岩顶板巷道围岩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程雪 《机械管理开发》2023,(3):239-240+243
为做好掘进巷道的支护工作,以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某矿303盘区2323顺槽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巷道的工程地质概况,对该巷道的顶板及两帮进行了锚杆支护设计,并布设了测点与仪器来监测巷道表面位移及各主要支护锚杆的受力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完成支护后巷道的位移量与锚杆受力逐步开始趋缓,最后达到了稳定状态。通过优化掘进巷道锚杆支护,巷道围岩变形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支护效果显著,可为类似工况的掘进巷道支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晋能控股煤业集团某矿大断面掘进巷道存在严重变形的问题,基于某矿工程地质概况,介绍了巷道原支护方案,结合原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破坏特征分析了原支护方案存在的问题,并对原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掘进巷道支护参数,应用注浆锚索来进一步优化围岩力学性能与实际承载能力,采用加长锚索来提升预应力传递效果,很好地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巷道顶板下沉量控制在20 mm以内,底板底鼓量控制在21 mm以内,两帮移近量控制在71 mm以内;相比于原支护方案下巷道围岩变形情况,围岩变形量降低80%以上,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泥质胶结巷道围岩变形量较大问题,提出采用全断面锚注方式对围岩进行支护。并以山西某矿301采区集中轨道巷为研究对象,针对巷道实际地质条件对巷道支护方案进行详细设计。现场应用后,巷道顶底板、巷帮变形量分别控制在19 mm、16 mm以内,可满足轨道巷围岩控制需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情况下的软岩巷道围岩支护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