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莉蓉  唐伟 《建筑电气》2014,(3):178-180
结合市域铁路联调联试中动态检测结果,以市域铁路成青线(成都-都江堰-青城山)为例,对影响接触网受流质量的波动传播速度、接触力、接触导线的动态高差及动态抬升量、接触网悬挂的弹性等因素进行分析.阐述提高受流质量的接触网设计原则和采用的设计参数.包括接触导线张力、接触网悬挂方式等。联调联试综合试验表明.成青线弓网接触力数值分布在现行规定的20~200N之间,接触线动态抬升量最大值为34mm,硬点数值分布在50~480m/s。区间内.成青线的弓网受流性能满足列车速度200km/h的安全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针对地铁柔性接触网弓网易出现的故障问题作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某地铁的弓网故障案例对此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林杰 《河南建材》2022,(4):79-80,84
我国近年来交通业蓬勃发展,使得铁路重载和高速技术大范围应用,加速了铁路电气化的进程,从而对铁路接触网运行有了更严格的要求.电气化铁路运营中,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设备,与机车弓网密切相关,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如冰、霜、风、雷、电等,并且接触网对电气化铁路系统而言有着关键性作用,一旦出现损坏就会导致整个...  相似文献   

4.
刚性悬挂接触网弓网耦合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国内外学者对弓网耦合模拟方法的总结、比较基础上,采用在弓、网间建立“接触对”的方法来实现弓网耦合,建立了刚性悬挂接触网弓网耦合模型。对模型进行接触非线性瞬态动力分析,得到接触力及滑板竖向位移的变化曲线。并研究了接触网跨距、受电弓参数、机车速度及机车振动对受流质量的影响。最后用蒙特卡罗技术对模型进行PDS概率分析。并对受电弓参数的优化及接触网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深圳地铁5号线二期工程供电系统,针对牵引变电所直流开关柜和整流器柜的安装,采用了自研的绝缘地坪方案,相对于传统的树脂绝缘板,提高了绝缘性能的同时又保证了地面平顺度和美观性,给运营维护带来极大的便利。针对接触网,在深圳地区首次采用接触网可视化接地系统,与传统的轨行区接触网停电作业采用人工接挂地线的方式,有效缩短停电和接地时间,提高运营检修效率及安全性。同时提出弓网关系优化方案,有效改善刚性接触网运营工况和受电弓磨耗。并且通过节能技术减少牵引网和高次谐波引起的损耗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杂散电流监测方面,通过简化系统结构,采用系统集成方案替代了原杂散电流监测系统中心级功能,减少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可靠的电力供应,弓网系统作为机车惟一的电力传输路径,是保证城轨机车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为更好探究弓网参数对弓网耦合关系的影响,选定弓网最用力作为评价标准,论文通过实际测量不同接触刚度、弓头质量、阻尼对刚性悬挂接触网及受电弓间的动态接触压力的影响,得出分析接触网和受电弓不同参数对弓网耦合关系的影响规律与程度。通过实验,得出接触刚度、弓头质量、阻尼最佳的设计区间,为下一步优化弓网部件参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动车组运行中的弓网离线放电行为会引起车载电路电磁暂态响应,对列车电气和通信系统产生传导和辐射干扰,危害列车运行安全。笔者基于暂态过电压理论,对弓网离线放电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离线工况下的动车组仿真模型,研究分析了弓网离线放电的3种典型情况,首次建立了通过临界条件判定控制电弧状态切换的弓网离线过电压仿真模型,并在京雄线复兴号动车组上进行了跟车监测,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弓网离线持续时长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文章结合施工现场实践,探讨了高速铁路42号第三辅助式无交分线岔布置方案,分析了接触网线岔设计、安装、施工技术。此种无交分线岔布置特点为在道岔岔心附近,无论是正线或者侧线高速通过机车受电弓始终与辅助锚段相互作用,极大的减少了对正线接触网的冲击性,速度适应性好,弓网性能更佳,尤其是对侧向通行要求更高的高速道岔被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接触网设备为露天架设的供电设备,运行环境较恶劣,其有关参数会受气候变化、线路抬拨道、检修质量的好坏等因素的影响,为满足电力机车受电弓运行要求,接触网检修维护必不可少。本文根据接触网结构特点和受电弓动态运行特点,从几个方面对影响接触网与受电弓相互关系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新建电气化武九铁路低净空陈家冲隧道接触网施工难题,从武九铁路接触网刚柔过渡区域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武九铁路刚性悬挂现场施工技术的实际情况,总结武九铁路接触网刚性悬挂刚柔过渡区域设计、安装、调整和检测的经验,从理论分析到安装调整技术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在试运行刚柔过渡区域试运行存在硬点和离线问题的原因,利用接触网弹性均匀度理论知识和受电弓最大抬升量,研究出刚柔过渡区域弓网关系的改进方法,为以后类似的项目施工提供技术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轨道交通架空接触网弓网关系入手,从受电弓的角度出发,结合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的受电弓应用情况,提出了适应于列车最高速度为120km/h的受电弓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3)
在动车组高速行驶过程中,受环境的快速强明暗变化及天气等因素影响,无法获取清晰且低延时的弓网监控视频。为此,文章设计了一种动车组车载接触网运行状态检测装置(3C)高清显示软件,其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将界面显示和数据通信相分离、视频数据处理和视频显示相分离,提高了软件的可移植性和开发效率,实现了列车在高速(300 km/h)运行过程中多路弓网高清监控视频的低延时显示,并能够按照时间检索和回放历史视频。在CRH380A型列车上的测试与应用结果验证了该软件功能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11)
当前正是我国铁路大发展大建设时期,电气化铁路由于其高效环保成为我国铁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电气化铁道上,接触网和电力机车受电弓在高速滑行摩擦运动中完成输电和受电的任务。在电力机车运行过程中机车受电弓能否稳定安全的从接触网上取流是至关重要的技术参数。多年来由于弓网运行状态不良引发的事故频繁发生给铁路运输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电气化铁路弓网事故的总结和分析,归纳了弓网故障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4)
近几年,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不断兴建和既有线路电气化改造,弓网受流关系成了铁路安全运营的关键,而接触网的无备用特性,一旦出现故障,就会造成大面积的押车和列车晚点现象,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接触网设备的运行状态。随着我国电气化铁路不断提速,接触网硬点对铁路运营的危害性也更加突出,硬点容易造成弓网瞬间分离,产生电弧,电弧产生高温能使接触铜导线加速氧化,缩短寿命,严重时会烧断接触线,造成弓网事故,中断行车。硬点与列车运行速度和环境温度变化存在着一定的相对关系。所以完全消除电气化铁路上的硬点是不可能的,但是通过合理的精细化检修,是可以降低硬点危害性,保证弓网受流质量。本文重点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硬点危害、产生原因、检测方法、对策展开探讨,从而对以后接触网硬点的预防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彭道文 《市政技术》2010,28(1):43-44,48
建立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承力索的有限元模型,对不同工况条件下的承力索弛度进行了仿真分析,精确计算了弛度的大小,提出了一种新的弛度计算方法,对弓网系统的安全运营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JDZ-160接触网检修作业车是铁路接触网定期大修、维修、抢修和接触网系统检修等的专业设备,具有160km/h的最高运行速度。在样机生产过程中,2台发动机在自运行时提速不一致,论文从发动机的燃油系统、涡轮增压系统、功率匹配等方面,分析了2台发动机提速不同步的原因,解决了发动机不同步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单线铁路隧道内接触网水平悬挂方式适用于速度目标值120km/h以下的普通线路,而目前铁路客运专线的速度目标值要求达到200km/h甚至更高,隧道内接触网悬挂方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介绍了单线隧道内接触网悬挂方案设计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23)
为了及时、有效地判别机车弓网硬点,减少弓网间的冲击,提升受流质量,改善弓网接触界面和效果,继而保证受电弓和接触网乃至机车运行的整体安全,通过分析硬点发生的原因和伴随弧光的现象,提出综合利用振动检测法和光电检测法的综合检测硬点的理论方法,结合LabVIEW软件开发设计了弓网硬点光电振动综合检测系统平台,并在机车运行中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平台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刚性悬挂接触网道岔的施工经验,总结了刚性悬挂接触网道岔的测量方法、调试效果。  相似文献   

20.
《岩土工程界》2006,9(5):10-11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所属的中铁电气化局三公司承建的兰武二线B7标段电气化工程乌鞘岭特长隧道(右线)刚性悬挂接触网项目通过建设单位兰州铁路局组织专家进行的冷滑实验,检测数据表明各项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标志我国特长隧道刚性悬挂接触网施工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隧道刚性悬挂接触网具有高安全可靠性及长期使用的免维修性,以往曾在城市地铁中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