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际动车组闭合断路器,会引起车载主回路暂态响应,导致高压系统、车体及接地系统产生暂态过电压,继而通过电磁耦合对车载敏感设备造成不良影响.为系统分析城际动车组闭合断路器时的各车暂态过电压特性,从闭合工况下的过电压产生机理出发,建立闭合工况下的过电压仿真模型,得到闭合断路器时的车体过电压的时域及频域特性,并通过试验结果加以验证.结果 显示:闭合断路器时,1-4车车体过电压呈对称分布,且头尾车较大,可达2 kV以上,主要高频振荡频率约为800 kHz.此外仿真结果显示此型车接地电缆的寄生电感对各车车体过电压峰值影响较大,为有效地降低车体过电压,建议各车增设一个接地电阻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0)
当前正是我国铁路大发展大建设时期,而电气化铁路又是因为其高效环保成为我国铁路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在电力机车的运行过程中,机车受电弓能否稳定安全的从接触网上取流是至关重要的技术要求和确保安全运行的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3.
赵明 《四川建材》2011,37(3):143-144
针对当前高速电气化铁路高可靠受流要求和弓网间不稳定接触之间的矛盾,分别从接触网和受电弓两个方面论述两者之间的矛盾,并结合现场运营维护实践提出有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忠玉 《山西建筑》2011,37(8):118-119
针对铁路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中出现的弓网事故,举例阐述了现场调查与分析的主要方法,明确肇事点与事故点,达到彻底排除事故隐患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林杰 《河南建材》2022,(4):79-80,84
我国近年来交通业蓬勃发展,使得铁路重载和高速技术大范围应用,加速了铁路电气化的进程,从而对铁路接触网运行有了更严格的要求.电气化铁路运营中,接触网是电气化铁路中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设备,与机车弓网密切相关,很容易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如冰、霜、风、雷、电等,并且接触网对电气化铁路系统而言有着关键性作用,一旦出现损坏就会导致整个...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1)
当前正是我国铁路大发展大建设时期,电气化铁路由于其高效环保成为我国铁路的主要发展方向。在电气化铁道上,接触网和电力机车受电弓在高速滑行摩擦运动中完成输电和受电的任务。在电力机车运行过程中机车受电弓能否稳定安全的从接触网上取流是至关重要的技术参数。多年来由于弓网运行状态不良引发的事故频繁发生给铁路运输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本文通过对电气化铁路弓网事故的总结和分析,归纳了弓网故障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论文针对地铁柔性接触网弓网易出现的故障问题作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某地铁的弓网故障案例对此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刚性悬挂接触网弓网耦合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国内外学者对弓网耦合模拟方法的总结、比较基础上,采用在弓、网间建立“接触对”的方法来实现弓网耦合,建立了刚性悬挂接触网弓网耦合模型。对模型进行接触非线性瞬态动力分析,得到接触力及滑板竖向位移的变化曲线。并研究了接触网跨距、受电弓参数、机车速度及机车振动对受流质量的影响。最后用蒙特卡罗技术对模型进行PDS概率分析。并对受电弓参数的优化及接触网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配网电容电流的骤增,小电流接地方式逐渐难以满足电容电流补偿需求,部分地区采用了小电阻接地方式,因此对改造后系统的过电压与人身安全研究很有必要。首先从理论角度总结了现有的几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其次基于Mayr电弧模型,采用EMTP-ATP软件计算了各种接地方式下系统单相接地弧光过电压;最后结合ANSYS和CDEGS软件计算了小电阻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故障点的跨步电压并进行评估。研究表明:小电阻接地改造后,系统单相接地引发的过电压显著减小,数值不超过2. 42 p. u.;站外单相接地发生时,导线直接接地短路的情况对人身安全威胁更大,可采用电缆线路及减小小电阻阻值来抑制。  相似文献   

10.
多端柔性直流配网因其技术优势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典型故障中的过电压和过电流及防护方法研究是其关键技术之一。针对±10 kV三端柔性直流配网开展了典型故障下过电压和过电流仿真分析,提出了三端柔性直流配网避雷器配置方案,并分析了在未配置和配置避雷器两种情况下过电流产生差异及根本原因。首先,针对某三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开展了典型故障工况、过电流决定性故障工况的理论分析;其次,基于PSCAD/EMTDC建立了三端柔性直流配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分析模型,仿真分析了典型故障下的过电压和过电流,提出了系统关键位置的最大过电压和过电流水平;最后,基于仿真结果提出系统避雷器配置方案,并在系统配置避雷器情况下开展了典型故障的过电流仿真分析,分析系统在配置与未配置避雷器情况下过电流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提出过电流最严重的故障工况。研究结果可为多端柔性直流系统故障下过电流防护措施、故障清除方案研究以及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电气化铁路牵引网跳闸率高,而牵引线路又长期无过电压保护装置等情况,开发了一种牵引网过电压限制器。本文全面介绍了其开发、研制及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微电网发生雷击事故下受不同因素影响产生过电压的变化规律,针对直击雷和感应雷过电压两种情况,本文利用PSCAD/EMTDC平台搭建了含典型微源的线路过电压模型,重点研究了微电网中电缆和变压器的防雷能力,对变压器传递过电压以及电缆长度和负荷类型对过电压大小影响进行了研究。仿真结果表明:电缆末端过电压随电缆长度的增加而减小,变压器加装避雷器后,能够将过电压限制在较低的水平。仿真结果可为实际系统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应用电磁暂态仿真程序ATP-EMTP对典型城市长电缆线路过电压进行的研究,分析了电缆长度、系统参数等因素对电缆线路过电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线路工频过电压幅值在系统阻抗较大、线路长度较长时可超过限值,工频过电压随系统阻抗的增加而增大,也随着线路长度的增加而增大;线路合闸过电压在残余电位为-1. 0 p. u.时将超过限值,电缆线路合闸过电压与线路残余电位、合闸相角及线路长度均有关系,建议实际工程中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林海雪 《建筑电气》2011,30(11):15-18
介绍国家标准GB/T18481—2001《电能质量暂时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的基本条文、编制依据及考虑的因素;介绍过电压的基本概念、标准内容的选择,对标准主要条款进行说明,提示如何正确应用标准。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9,(14)
目前,高速动车组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很多城镇也建设了动车站,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群众出行需求。与此同时,高速动车组相关技术也处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因此我国更需要科学完善的高速动车组技术标准,作为我国相关技术应用与创新的理论支持。同时,标准的完善也能帮助技术人员理清技术应用与创新的思路,为我国铁路运输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车顶支柱绝缘子作为动车组牵引供电系统最为重要的外绝缘设备之一,将受电弓与车顶进行电气隔离。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动车组车顶的支柱绝缘子会暴露于自然空气中,在不同的自然气候环境下其伞裙表面也会主要呈现干燥、湿润及污秽3种不同状态,而且在高速气流下,绝缘子表面极容易吸附污秽。硅橡胶复合绝缘子具有良好的憎水性,电力系统普遍选用其作为车顶支柱绝缘子。为探究它们在不同环境下的绝缘特性,在高压实验室对试品绝缘子分别进行干闪、湿闪、污闪试验,获取相应的闪络电压。结果显示,此种绝缘子污闪电压远低于干闪和湿闪电压,且呈现伞裙表面污秽等值盐密越高,污闪电压越低的趋势。因此,及时清理绝缘子表面污秽,使其始终保持低污秽覆盖的状态,对列车稳定运行及车厢内乘客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牵引网发生谐波谐振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在实际牵引供电系统参数的基础上,对牵引供电网的谐波电流谐振进行了仿真,得出了牵引网长度、牵引负荷位置不同对谐波电流放大的影响情况。最后提出了抑制谐波电流放大的工程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陕西省雷电地闪次数的时空分布以及雷电流幅值的变化特征,为防雷工程设计提供参考,根据陕西省2012-2017年雷电定位系统监测的相关数据对该地区雷电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同时,为了了解配电线路感应雷过电压的影响因素,采用MODELS语言结合ATP软件,进行了感应雷过电压影响因素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地闪2017年约有21万余次落雷,整体呈现南北部地闪密度高,中部地闪密度低的趋势;雷暴天气主要集中在7、8月,中值电流为32 kA,雷电流幅值在16~40 kA的比例较大;感应雷过电压随着雷电流幅值的增加而增加,同时雷击点位置和杆塔高度也对感应雷过电压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过电压火灾的调查,分析了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主要研究了客运专线220 kV牵引变电所进线侧和馈线侧雷电过电压保护方案,基于ATP-EMTP软件建立牵引变电所雷电过电压仿真模型,对各种避雷器设置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选择了最佳的避雷器设置方案,即进线侧在跨条两侧和变压器前均设置一组避雷器,馈线侧在电缆与接触网连接处和GIS开关柜内均设置一组避雷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