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缅甸翡翠原生矿床成因研究(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缅甸硬玉岩成矿机理分析缅甸北部的翡翠原生矿床呈脉状产在蛇纹石化的橄榄岩脉体中,硬玉的形成与超基性岩并无成因关系,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共生,但对纯正的硬玉岩的形成和优化翡翠的产生又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超基性岩是与铬铁矿有着密切的关系,铬铁矿中的铬离子是优质翡翠的致色离子,铬离子的存在和富集是形成优质翡翠的必要条件,超基性岩为铬离子富集提供了可能,二是橄榄岩岩脉的存在创造了一个生成硬玉的应力条件。王嘉萌教授“把一个连续介质称之为‘域’(domain)。域是连续的整体,域和域之间由不连续介质隔开,称之为‘中间 相似文献
2.
缅甸翡翠原生矿床成因研究(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翡翠矿床成因,国内外学者有着不同的论证,主要观点有: 1.区域变质作用:E·P罗弗(1955)认为是区域高压变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为翡翠和石英。 2.岩浆成因:M·拉克鲁瓦(1976)等认为,翡翠是高压条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脱硅产物。 相似文献
3.
缅甸翡翠阶地矿床地质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缅甸翡翠阶地矿床由上至下具有黄色砾石层、红色砾石层和黑色砾石层的垂直分带特征,通过对翡翠阶地矿床表生地球化学氧化-还原垂直分带的直观表现的分析,认为翡翠阶地矿床经历了早期快速堆积,中期长期稳定埋藏和后期快速台升的三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
6.
7.
8.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食品中的铝、钡、硅、锶和钛1实验1.1装置制样所用设备包括程序灰化炉和带双壁的中等压力的TeHonPFA容器的密闭微波系统。后者100%功率相当于60W。用序贯光谱计进行Al,Ba,Si,Sr和Ti含量的ICp—AES... 相似文献
9.
10.
缅甸翡翠矿床多期多阶段成玉历史的缩影——翡翠玉雕《翠蟾献宝》的玉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翡翠玉主要产于板块俯冲带,是在特殊的高压低温构造变质条件下形成的。缅甸翡翠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构造成玉的复杂过程。此翡翠雕件的材料质可以说是缅甸翡翠矿床多期多阶段成玉历史的缩影。不同期形成的玉质特征不同。早期结晶形成的无色硬玉集合体,受早期构造作用角砾化,并为中期形成的蓝绿色绿辉石充填交代;在雕件的上部,分布后期形成的正绿色硬玉翡翠,其透明明显好于前二期形成的翡翠;后期构造作用使前几期形成的翡翠再一次角砾化,并为晚期的白色沸石网脉充填;最后又受最晚期剪切构造作用,使前四期形成的矿物体产生X形裂纹。本文提供了各期玉质的物理化学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1.
GE合成翡翠的宝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电子探针、阴极发光显微镜等分析测试仪器,对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合成宝石级翡翠的化学成分、振动光谱、吸收光谱及阴极发光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E合成翡翠的主要化学成分为w(SiO2)=59.74%~61.72%,w(Al2O3)=23.90%~24.97%,w(Na2O)=13.65%~14.85%以及微量的w(Cr2O3)=0.05%~0.07%,w(K2O)=0.02%~0.04%,w(CaO)=0.02%~0.06%。在3 400~3 700 cm-1范围内,GE合成翡翠显示一组(3 373,3 471,3 614 cm-1)与天然翡翠截然不同的且由羟基伸缩振动所致的红外吸收谱带。在376,700,989,1 039 cm-1处出现的拉曼锐谱峰与天然翡翠的拉曼光谱特征基本相同,表征GE合成翡翠具典型的硅氧四面体链状结构,且结晶程度较高。GE合成翡翠主要由Cr3 致色,在可见光区域内,由其4A2→4T2和4A2→4T1能级间跃迁而产生630,445 nm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缅甸翡翠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的特征和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测试了缅甸各种颜色的翡翠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翡翠的光谱具有不同的特征,反映出致色原因的差异,但437nm吸收峰可见于各种颜色的翡翠中。光谱特征分析表明,硬玉中的Fe主要以Fe^3 离子的形式类质同泉替代Al^3 ,Fe^3 离子与Cr^3 离子的作用不同,它对硬太矿物的颜色没有实质性的影响;Cr^3 离子是绿色翡翠的致色剂;Mn^3 离子可以更好地解释紫色翡翠的各种与颜色成因有关的光谱特征。漂白注胶处理的和染色的翡翠具有与未处理翡翠不同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3.
缅甸翡翠阶地矿床的表生还原性水岩反应特征及其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缅甸翡翠阶地矿床的表生还原性水岩反应主要发生于具黑乌沙皮壳的翡翠砾石层中, 导致翡翠沿微裂隙产生绿泥石化和部分裂隙的愈合, 出现灰绿色、暗绿色或蓝绿色, 提高透明度, 并显示出油青种或蓝水种翡翠的特征. 表生还原性水岩反应是缅甸翡翠阶地矿床地球化学分带性的体现, 其成因与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表生风化作用和地下水的长期作用、翡翠中存在的微裂隙及其中微细矿物在表生水溶液的作用下的溶解和蚀变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方法及现代测试技术(SEM,XRD,FTIR)对中国珠宝市场上一种外观与黄色翡翠十分相似的玉石品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测试结果显示,相似玉的折射率为1.734,密度为3.46 g/cm3,具细粒隐晶质结构;在SEM下其颗粒主要呈粒状、棱角状和碎裂状,大小约2~5μm;XRD和FTIR分析表明,该相似玉由主要矿物水钙铝榴石和次要矿物符山石组成,与翡翠的宝石学特征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红外显微镜微区反射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等测试手段对几件绿色合成硬玉玉石样品进行仔细研究后发现, 它是由结晶质和玻璃质物质组成, 结晶质部分很少, 结晶矿物为自形的长柱状硬玉, 玻璃质物质的成分与硬玉的化学成分基本接近, 但其w(SiO2)和w(Al2O3)明显偏高, 而w(Na2O)明显偏低. 合成硬玉玉石的结构比天然翡翠的要简单得多.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新版国家标准(GB/T16552—2003),浸蜡的翡翠归为处理类。上蜡是翡翠加工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序。对含蜡翡翠究竟定义为传统的优化(“A货”)还是人工处理(“B货”)类型的判定问题,迄今仍众说纷纭。因此,测定翡翠中蜡的质量分数成为了其鉴定的重点。通过配置含不同质量分数川蜡的翡翠的KBr压片样品以及测定支配样品的红外光谱,运用基线法求出川蜡在2919cm^-1处的吸光度,得出其质量分数(C)与吸光度/KBr压片厚度(E/L)之间的关系方程式:E/L=1334.5C-0.068,提出了翡翠中川蜡质量分数的定量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前,采用传统的中红外光谱技术鉴别不透明注蜡与注胶翡翠有一定的难度.采用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检测鉴定了翡翠、注蜡与注胶翡翠样品,对其近红外反射光谱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同时对微透明样品作了中红外透射光谱的比对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采用BJKF-1型便携式近红外矿物分析仪,能获得较好的透明或不透明翡翠、注蜡与注胶翡翠样品的近红外反射光谱,三者的近红外光谱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利用这些特征可有效地鉴别翡翠、注蜡翡翠与注胶翡翠. 相似文献
18.
采用偏光显微镜、电子探针、 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一种翡翠赝品的矿物组成、化学特征、物理性质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总结了它与翡翠的主要区别特征, 并对它的命名、成因、致色因素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王春云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2003,5(2):15-21
通过考证古代有关玉符的文献记述,评述了古代对玉符的朴素和科学的认识;通过回顾有关玉德本质以及其玉致色机理的研究历史,探讨了与古代玉符对应的玉村材质,认为古代玉符学说描述的红玉、黄玉、黑玉以及那些“绿如翠羽”或“色如新草”的青玉最有可能是来自缅甸的各色翡翠。由此可以推论,翡翠输入中土大约在北宋时代或更早。 相似文献
20.
翡翠中蜡质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充填处理尺度的判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翡翠的漂白、酸碱蚀、蜡质物和高分子聚合物注入等项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重点对蜡质物和高分子聚合物充填处理翡翠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利用2 800~3 000 cm-1范围内由蜡质物和高分子聚合物(CH2和CH3官能团)致红外吸收谱带的相对吸收比(Ra)和其半峰宽面积(Sa),可以对翡翠的优化与处理尺度进行判定,即:1/4<Ra≤2/4,Sa≤15(无需标识);2/4<Ra≤3/4,15<Sa≤30(为"优化");3/4<Ra≤4/4,30<Sa(为"处理").对翡翠的漂白、漂白充填处理和酸碱蚀充填处理的本质与属性予以了剖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