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结合华东地区装饰装修材料生产、销售的实际情况选择9种典型装饰装修材料,通过建立能耗及碳排放量的测算模型并根据实地及文献调研所获得的能耗数据,测算及分析上述9种装饰装修材料生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量,并提出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量的相关建议。生命周期范围包括能源上游、原材料生产、原材料运输、产品生产和运输等5个阶段。测算结果表明,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平板玻璃等3种材料在产品生产阶段的能耗及碳排放量在其生命周期内所占的比重最大;钢化玻璃、夹层玻璃、水性涂料、PP-R塑料管材、铝塑复合板、改性沥青基防水卷材等6种材料在原材料生产阶段的能耗及碳排放量在其生命周期内所占比重最大。  相似文献   

2.
根据文献"区域建筑能源系统生命周期能耗及碳排放的测算模型"中的模型,选择了大连地区2个区域集中供热系统B01、B02和9个公共建筑供热供冷系统B03~B11作为计算实例对其生命周期内的能耗、碳排放和经济性进行了量化剖析。结果表明:B01和B02生命周期碳排放分别为743.60 kg/m2、620.98 kg/m2,B03~B11生命周期碳排放为800.15~1 377.85kg/m2;系统设备生产、安装等阶段隐含能耗和碳排放比例达到6%~14%;我国寒冷地区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虽然达到一定的节能减排效果,但生命周期内碳减排成本较高,远远高于我国碳税;影响碳减排成本的3种因素中,影响权重分别是电力价格设备运行效率电力碳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3.
杨勇 《北方建筑》2022,(4):21-25
目前,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的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全生命周期理论与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结合能够使碳排放测算更加具体、科学,有助于推动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本文基于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理论和BIM技术,详细探讨了建筑碳排放的测算方法,首先介绍了常见的测算方法,然后基于BIM技术建立建筑项目各阶段如设计规划、物化等阶段的碳排放测算模型,并结合某建筑工程进行测算,最后提出减少建筑碳排放量的策略,以供相关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建筑工程碳排放计算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核算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将建筑生命周期分为设计阶段、物化阶段、使用维护阶段与拆除回收处理阶段,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活动归结为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的碳排放,在求出每单位能源、建筑材料、机械的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碳排放因子方法计算二氧化碳排放量,并给出具体计算公式,构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实证应用,简要分析了各阶段的碳排放量比例,为建筑业的碳排放核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测算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分为建材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运营使用和维护更新、废弃与拆除 5 个阶段,分别分析各阶段碳排放的来源,运用碳排放因子法确定各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结合广州市某高校办公楼改扩建工程案例,分析各阶段碳排放特点与强度,为建筑碳排放测算研究提供参考。测算结果表明,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运营维护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大的阶段,分别占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 30.03%和 68.00%。同时也是减排潜力最大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基于区域建筑能源规划相关理论,提出适用于绿色生态城区以碳排放总量控制为目标的建筑能源规划方法。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建筑的负荷模拟、非化石能源可利用资源量评估、能源结构分析、碳排放量测算及经济效益评价等,对比分析能源配置方案,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建筑能源规划方案可有15种,与传统方法相比,碳排放总量较低且最经济方案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提升12%,碳排放可降低17万t。  相似文献   

7.
太阳能技术的引入在建筑使用阶段达到了低碳减排的目的,然而"低碳"不能依靠末端减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真正实现低碳建筑要靠系统减排。该文以"零能耗太阳能住宅产品"为例,通过核算建筑全生命周期(主要是建材开采、生产阶段和建筑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客观、真实地反映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结论:由于使用太阳能系统,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降低了90%,然而太阳能系统在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太阳能光电板生产的碳排放占总建材碳排放量的41%,必须纳入到建筑碳排放的全生命周期中去考虑。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村地区冬季供暖系统碳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寿命周期法建立了建筑供暖系统碳排放计算的模型,明确了建筑供暖系统的生命周期阶段以及相关能源及材料的碳排放因子。通过建立的北京典型农村住宅的建筑能耗模型,对北京农村地区燃煤锅炉、两种不同末端形式的空气源热泵和燃气锅炉供暖的各个阶段的碳排放比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成果可以从碳排放的角度指导农村地区选择适宜的冬季供暖系统。  相似文献   

9.
建筑业所消耗的能源及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能源危机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们愈加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降低建筑能耗和建筑碳排放,人们提出了许多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与建筑能耗控制方法。本文从建筑生命周期的角度有序地梳理了建筑各个阶段的能耗与碳排放控制方法,然后提出从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控制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从而建造低能耗与低碳建筑,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生命周期分析在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研究方面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和途径.本文主要对国际建筑生命周期研究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讨论,对97个典型案例的计算模型和能耗、碳排放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可以看出,在不同研究中,对于建筑生命周期模型的建立存在较大的差异,阶段划分以及数据来源也不统一,导致不同研究中各案例的能耗和碳排放结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缺乏可比性.通过对国际相关研究的对比分析,可为国内建筑生命周期能耗和碳排放评价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对夏热冬暖地区某居住建筑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并分析建筑生命周期内碳排放指标的特征。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各阶段占比和碳排放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占居住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建材生产阶段;加强运营阶段碳排放的管理监督,以及增加建筑使用年限是降低建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对夏热冬暖地区某居住建筑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进行计算,并分析建筑生命周期内碳排放指标的特征。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各阶段占比和碳排放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运营阶段碳排放占居住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的比重最大,其次是建材生产阶段;加强运营阶段碳排放的管理监督,以及增加建筑使用年限是降低建筑碳排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从装配式建筑发展、碳足迹测算及评价、碳排放量研究现状、碳足迹评价体系4个方面,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碳足迹评价进行梳理。研究表明,传统建筑碳足迹测算以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实测法及质量平衡法为主,而排放因子法作为国际碳足迹测算最有效方法,因碳足迹因子库的建设滞后而难以推广使用,因此建立地域动态碳足迹因子库是进一步完善碳足迹测算的重要内容;装配式建筑的碳足迹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并未深入到物化阶段,导致碳足迹规律研究不到位,应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测算模型,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碳足迹规律,为实现碳减排提供技术支持;现有研究都是以大环境视角为主,对于户型与碳足迹的关系的研究力度较小,亟须对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碳足迹测算标准、碳足迹测算系统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且从各种类型建筑物和不同户型角度进行研究,进一步促进建筑全面降低能耗与碳排放量,为装配式建筑碳足迹评价及节能减排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建筑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准确测算,是研究绿色低碳建筑的起点,对各类碳排放源的碳足迹因子的选择以及科学的计算方法,则是量化建筑物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基础。厘清了碳足迹因子的概念,对比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权威机构有关化石能源碳足迹因子的研究成果,据此提取其计算碳足迹因子的要点,结合我国化石能源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建立化石能源碳足迹因子的计算模型,并利用此模型结合现有的最新统计数据得出目标结果,编制动态化石能源碳足迹因子数据库。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丹 《绿色建筑》2022,14(1):12-15
我国建筑行业碳排放在总碳排放量中约占48%,其中住宅建筑碳排放量占主要部分.因此,住宅建筑碳排放研究对我国城市实现碳达峰目标至关重要.以天津市某住宅楼为研究对象,对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碳排放进行分析,结合计算分析结果总结北方地区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特点.研究成果可为其他城市的住宅碳排放测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今公共建筑耗能与碳排放量大的问题,以传统低碳建筑研究方法为媒介,将建筑全生命周期简化为材料生产阶段,建造施工阶段,运行使用阶段和拆除处理阶段,并配合DeST软件模拟出建筑运行使用阶段的能耗值。通过对大连地区某高层办公楼进行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计算,归纳全生命周期中办公建筑各阶段的碳排放的特点,为方案设计中碳排放控制提供依据,为低碳建筑设计从方案本身考虑运行使用阶段的减碳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全生命周期评价的方法,研究了杭州低碳科技馆在建材生产、建材运输、施工建造、运营使用以及拆除废弃阶段的能耗与碳排放,并分析其采用的绿色建筑技术对全生命周期能耗与碳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9.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0.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