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东营凹陷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沙三中亚段,但沙三中亚段烃源岩能否成为有效油气供给源岩一直存在争议.根据排烃门限理论,利用生烃潜力法对东营凹陷沙三段上、中、下三个亚段烃源岩的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其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沙三上、中、下三套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均为明化镇组沉积时期,排烃门限深度分别为2 500 m,2 650 m和2 600 m.三套烃源岩的总排烃量和总资源量分别为58.41×108 t和25.12×108 t,其中沙三下亚段烃源岩的排烃量和资源量均占总数77%以上,而沙三中亚段占16%,沙三上亚段则仅为7%.综合分析认为,沙三下亚段为岩性油藏的主力烃源岩之一,沙三中亚段对岩性油藏成藏贡献不大,为非主力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黄口凹陷烃源岩排烃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烃源岩排烃条件是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基础,通过以泥岩实理论为基础的压实曲线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确定了研究区内烃源岩开始排烃的古深度为3130m,始新世~渐新世,渐新世和早第三纪分别为纹南组,分水岭组和石炭~二迭系的烃源岩的主要排烃期,近邻烃源岩位于过剩压力相对较小方向上具有多方汇流条件的纹南线压力分割体接受烃类的机遇最大,指出了黄口凹陷西部地区的汶南组(J1-1)和石炭~二迭系较有利的烃源岩具层段,  相似文献   

3.
在大量实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塔东北地区中、下侏罗统煤戏源岩煤、碳质泥岩和暗经岩的生烃潜力评价标准以及作为生油岩时的生油潜力评价标准,探讨了作为煤系不同源岩生烃潜力评价的主要指标,指出氢指数是评价煤系烃源岩生油潜力的关键指标。通过与湖相烃夺评价标准的对比,指陋了煤系烃源岩生排烃的特点,认为煤烃夺生烃潜力评价标准具有较强的区域性,难以构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地区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而沉积环境是影响标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M盆地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Abu Gabra组,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的沉积建造,主要生油岩为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其中的原油具有高蜡、低硫和低气油比的特征。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研究证实,该套烃源岩主要生油组分为陆源有机质经细菌降解形成的腐殖无定形,其次为壳质组;生油能力较弱的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对主要烃源岩模拟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有机质油气转换系数较  相似文献   

5.
6.
东营凹陷纯西辉长岩对烃源岩异常生排烃作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性岩浆带来大量的热量和地幔物质,并产生极高的压力,加速了周围烃源岩的成熟演化,且促使其排烃,形成放射状排烃格局;辉长岩中的过渡金属由于有机酸的活化、迁移,并最终在周围烃源岩中沉淀、聚集,它们对烃源岩生烃起到显著的催化作用,使其早熟;火山热液中以及辉长岩蚀变产生的CH4和H2对烃源岩生烃起到加氢作用,显著扩大了其生烃量和提高了区域油气丰度。  相似文献   

7.
以改造型盆地成盆、成烃和成藏理论为指导,应用沉积相分析、有效烃源岩评价、剥蚀厚度恢复及改造型盆地模拟等技术和方法,综合研究分析了柴窝堡凹陷沉积演化特征及烃源岩特征,预测了油气资源潜力,提出了有利勘探区带和目标。结果表明,柴窝堡凹陷北部及现今博格达山地区在晚二叠世沉积期属于深湖一半深湖亚相;凹陷主要烃源岩层为上二叠统芦草沟和红雁池组,位于凹陷北部,达到好一中等烃源岩级别;区内油源来自凹陷北部烃源岩,具有一定的资源潜力;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为柴杨断褶带北部和三个山冲断带,最有利勘探目标为柴窝堡构造和阿克苏构造。  相似文献   

8.
采用囊式生烃封闭装置系统进行煤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的分析研究,对新汶地区二叠系煤系烃源岩样品开展了产烃特征的分析,实验表明石炭系煤系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气态烃产率随温度变化而不同。将生烃阶段划分为连续生烃和二次生烃两种形式。连续生烃过程生成的天然气干燥系数低于二次生烃过程。从500℃~550℃开始,二者干燥系数又趋于一致,主要以生成甲烷为主。当二次生烃现象越多,总产气量就越少。  相似文献   

9.
侏罗系、二叠系和石炭系是准噶尔盆地东部探区得到公认的三套有效烃源岩,而阜康凹陷三叠系小泉沟群因尚未确认源白该套地层的大量原油,其能否成为准东探区的有效源岩尚存争议.系统评价了该套地层的生油潜力,认为其有机质丰度高、类型相对较好、在热史演化上目前已达到生油高峰,是一套生烃强度较高的烃源岩.前人研究认为,阜康凹陷阜5井三叠系小泉沟群原油来源于小泉沟群烃源岩,表明阜康凹陷三叠系小泉沟群烃源岩具有生烃的潜力.该烃源岩是继二叠系平地泉组之后阜康凹陷发现的又一套好的烃源岩,该烃源岩的发现对准噶尔盆地油气资源潜力评估和勘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类比分析地震相、沉积充填及地化指标的研究方法,分析江口洼陷及周缘古地貌特征、构造演化及沉积体系,认为生烃区域分布在江口洼陷中心一带,纵向上主力烃源层段集中在新沟嘴组下段Ⅱ油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好,具有五大勘探潜力区,能形成构造、构造-岩性、坡折岩性、潜山、地层等类型油藏。  相似文献   

11.
分析川西坳陷烃源岩有机碳含量、源岩可溶有机质、族组分特征和镜质组反射率,发现其烃源岩有机质含量为0.53%~62.02%,平均值达5.9%,有机质类型以Ⅱ型有机质为主且大多已达高成熟阶段,处于大量生烃期。通过烃源岩有机质饱和烃色谱特征分析,认为该区有机质沉积时期主要为内陆泥炭-沼泽相的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规律和塔里木盆地生排烃规律,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构造-热演化史和生烃史研究得出,塔里木盆地典型构造单元奥陶系烃源岩具有二次生烃的特征,并且起始成熟度和生烃期次不同。然后选取自然条件下演化至不同起始成熟度的奥陶系海相烃源岩,采用热压模拟实验方法系统研究其二次生烃规律。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奥陶系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的主控因素是起始成熟度,二次生烃产率随起始成熟度增加规律性减小;低成熟和中成熟烃源岩具有大量生排油气潜力,出现相对延迟的生油高峰,高成熟烃源岩没有大量生油和生气的能力;两次不连续生烃量与一次连续生烃量的差值也受起始成熟度控制,具有阶段性;起始成熟度在低成熟到成熟阶段时,二次不连续生烃过程会增加烃源岩的生烃量,使生烃潜力增加,而高成熟阶段以后,二次不连续生烃过程就会减少烃源岩的生烃量,使生烃潜力减小。  相似文献   

13.
沾化凹陷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对比沾化凹陷区各个层段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从有机质丰度来看,沾化凹陷以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岩样有机质丰度高,东营组和沙四段次之,馆陶组最差;其干酪根类型以腐泥型为主,混合型次之,以腐殖型最少;其源岩母质输入以低等水生生物为主。从有机质成熟度来看,沾化凹陷沙三段、沙四段有机质演化程度较高,干酪根的缩聚程度较高。综...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和孔店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各个层段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有机碳含量最高,显示出该段烃源岩品质最好,沙四段次之,孔店组有机碳含量最低,其烃源岩品质最差;沙三、沙四段烃源岩以Ⅰ型干酪根为主,含有少量的Ⅱ型干酪根,孔店组以Ⅲ型干酪根为主;在有机质成熟度方面沙三段、沙四段到孔店组成熟度逐渐增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成熟烃源岩稳态连续排烃机制,分析陆相成熟烃源岩区内连通砂体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并深入探讨烃源岩内砂体与烃源岩的接触面积、砂泥互层烃源岩层系中砂岩含量、砂体物性、砂体分布及其连续性对排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连通砂体与烃源岩的接触类型分为垂向沉积相变接触型、侧向沉积相变接触型及交错复合接触型,其中前两者是烃源岩-连通砂体的主要接触类型;烃源岩-连通砂体配置组合以在异常压力驱动下的稳态连续排烃为主;烃源岩内砂体与烃源岩的接触面积越大、砂岩含量越大、砂岩物性越好、砂体分布稳定及连续性好有利于成熟烃源岩排烃,则排烃效率越大,进而控制主要排烃方向和资源量。烃源岩内连通砂体对油气二次运移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其与烃源岩外连通砂体的分布连续性与物性连通性。如果烃源岩内砂体是孤立的,油气无法运移出烃源岩区,则形成烃源岩内油气藏;如果烃源岩内砂体与烃源岩外砂体分布连续且物性连通,则油气运移距离大,可在更为有利的圈闭分布区成藏。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特征及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松辽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构造演化,不同地区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烃史不相同。通过对收集的资料和采集的上古生界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松辽盆地不同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特征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较差(主要为Ⅲ型和Ⅱ2型),现今热演化程度高(已达到成熟和过成熟阶段),后期生烃潜力有限,但不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生烃贡献小;肇源、长岭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为后期深埋藏型,存在二次生烃,为上古生界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区,对天然气资源有贡献;杜尔伯特地区由于受周边侵入岩烘烤、后期浅埋深等因素的影响,古地温远高于现今地温,不能发生二次生烃,烃源岩基本无效。因此,松辽盆地肇源、长岭地区为上古生界烃源岩有利生气区。  相似文献   

17.
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有机相分析、二次生烃机理研究、油气成藏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分析,对苏北盆地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进行研究。认为: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有机相包括B、B1和D亚相,下寒武统幕府山组(∈1mu)、下志留统高家边组(S1g)烃源岩为B亚相,生油气潜力大;无论一次生烃还是二次生烃,烃源岩总的产烃能力是一定的,二次生烃与一次生烃有一定连续性;白驹凹陷深层烃源岩二次生烃史极为复杂,大致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印支期、燕山期、燕山晚期-喜山期;根据成藏基本要素的不同,白驹凹陷深层油气成藏模式可分为下部油气成藏模式(下古生界)和上部油气成藏模式(上古生界)。  相似文献   

18.
在系统评价前第三系烃源岩的基础上,根据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对原油和烃源岩进行对比,考察渤海海域前第三系烃源岩生烃指标与邻近坳陷的差异与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石炭系—二叠系、中下侏罗统及白垩系下统三套地层是前第三系烃源条件较好的地层,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渤海海域前第三系烃源岩对油气藏的成藏有贡献,Q构造沙一段原油源于白垩系烃源岩,而K构造原油为歧口凹陷成熟度较高的沙三段及中生界烃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