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川东北及邻区上二叠统吴家坪组烃源岩为二叠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大中型气田的主要气源。利用烃源岩样品的地球化学、测井、岩屑录井资料,分析吴家坪组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环境特征和生烃潜力,研究吴家坪组烃源岩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预测烃源岩的厚度,划分烃源岩沉积相类型,讨论烃源岩形成的环境并计算烃源岩的生气强度。结果表明:川东北及邻区吴家坪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大,现今在高成熟晚期至过成熟演化阶段,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泥质含量高的层段;烃源岩厚度在本区相差很大,达州—开江以北地区厚度最大可达171 m,垫江—石柱以南地区厚度小于20 m;烃源岩发育受沉积环境的控制,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海湾环境中;宣汉—达州—巴中—通江附近地区的吴家坪组烃源岩生气强度大,满足形成大中型气田的烃源岩条件。  相似文献   

2.
天峻凹陷隶属于青海地区南祁连盆地,盆地三叠系广泛发育碳酸盐岩,且厚度较大.本文对天峻凹陷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烃源岩,进行采集样品,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文章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对天峻坳陷三叠系大加连组的海相烃源岩进行了评价.最后发现,烃源岩属于海相碳酸盐岩类已达到了烃源岩评价标准,其有机质丰度...  相似文献   

3.
对四川盆地须五段烃源岩发育特征及基本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须五段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川西与川中地区,川南与川东地区须五段烃源岩厚度相对较小,有机质丰度总体较高,烃源岩品质较好,川西与川中地区有机质丰度明显高于川南与川东地区;四川盆地不同地区须五段烃源岩有机质类型均以Ⅲ型为主;有机质主要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生烃潜力较大。四川盆地须五段中好烃源岩分布面积最广,其分布于整个川西中段及靠近川西地区的川南与川中较大面积区域;中等烃源岩发育于川中—川南部分区域;最好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川西坳陷南段地区。  相似文献   

4.
将伊洛瓦底盆地始新统沉积相划分为冲积扇陆相沉积相、浪控三角洲沉积相、河口湾海陆过渡沉积相和无障壁海岸等海相沉积相。在此基础上,了解始新统各地层的沉积相分布情况和整个沉积相演化过程,总结该盆地始新统沉积相的主要沉积模式——浅海陆棚沉积模式和冲积扇—浪控三角洲沉积模式。最后,综合评价该盆地始新统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5.
天峻凹陷隶属于青海地区南祁连盆地,盆地三叠系广泛发育碳酸盐岩,且厚度较大。本文对天峻凹陷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烃源岩,进行采集样品,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文章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等参数对天峻坳陷三叠系大加连组的海相烃源岩进行了评价。最后发现,烃源岩属于海相碳酸盐岩类已达到了烃源岩评价标准,其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普遍为Ⅱ2,有机质成熟度进入油气生成的成熟一高成熟期。但鉴于样品采集来自地表,考虑到演化作用和风化作用,天峻坳陷的中三叠统大加连组碳酸盐岩判定为中等烃源岩。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平庄-马厂盆地油气资源做出客观评价,对盆地发育的九佛堂组、沙海组两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有机质成熟度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沙海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为中等一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ⅡB型为主,有机质处于未成熟一低成熟阶段,其生烃能力对盆地贡献小;九佛堂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高,属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B-ⅡA型,处于低成熟一成熟阶段,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7.
M盆地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下白垩统Abu Gabra组,为一套半深湖-深湖的沉积建造,主要生油岩为深灰色、灰黑色泥页岩。其中的原油具有高蜡、低硫和低气油比的特征。通过对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特征研究证实,该套烃源岩主要生油组分为陆源有机质经细菌降解形成的腐殖无定形,其次为壳质组;生油能力较弱的镜质组和惰质组含量较低。对主要烃源岩模拟生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有机质油气转换系数较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西部侏罗系油气勘探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大、小煤沟组和上侏罗统采石岭组、红水沟组两套地层.中、下侏罗统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暗色泥页岩发育;上侏罗统以氧化环境下沉积的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不具备生烃能力.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揭示中、下侏罗统湖相暗色泥页岩分布广、残留厚度大,在清水沟和月牙山北分别发育了288 m和256 m厚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达1.62%;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部分为Ⅲ型;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该区生储盖匹配良好,圈闭发育,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渤海海域前第三系的烃源岩特征,对前第三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成熟度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震旦系60%的烃源岩进入了成熟带,但生烃潜力较差;古生界寒武—奥陶烃源岩除C油田之外,石碳—二叠系除了埕北及渤海西部地区之外,生烃能力较差;中下侏罗统烃源岩镜质体射率为0.5~0.6,有机碳含量较高,总烃含量比较大,生烃潜力较好;白垩系下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处于低成熟阶段,生烃潜力优于中下侏罗统和石碳—二叠系地层;石炭系—二叠系、中下侏罗统及白垩系下统三套地层是前第三系烃源条件较好的地层.  相似文献   

10.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发育有苏一段、巴二段和巴一段3套烃源岩。该地区下白垩统三套烃源岩中巴二段是最重要的生油层系,主要成因是深湖-半深湖和滨浅湖环境,以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为主,有机质成熟度基本达到成熟阶段,局部地区已达到过成熟。同时该段有机质丰度较好,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Ⅱ型为主。而苏一段和巴一段烃源岩总体评价为中-差烃源岩,为该地区次要烃源岩。下白垩统烃源岩具良好的生烃潜力,油气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1.
综合运用有机岩石学、岩石热解分析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法,以井下暗色泥岩的分析资料为主,结合地表 剖面暗色泥岩样品分析数据,研究和分析了鄂尔多斯西缘惠安堡—马家滩地区二叠系煤系烃源岩的有机质生烃 特征、煤系烃源岩的沉积环境。研究表明:太原组、山西组煤系暗色泥岩为二叠系主要的烃源岩层系;有机质类 型以Ⅲ型为主。二叠系煤系烃源岩已不同程度进入成熟—高成熟—过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12.
在大量实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塔东北地区中、下侏罗统煤戏源岩煤、碳质泥岩和暗经岩的生烃潜力评价标准以及作为生油岩时的生油潜力评价标准,探讨了作为煤系不同源岩生烃潜力评价的主要指标,指出氢指数是评价煤系烃源岩生油潜力的关键指标。通过与湖相烃夺评价标准的对比,指陋了煤系烃源岩生排烃的特点,认为煤烃夺生烃潜力评价标准具有较强的区域性,难以构成一个统一的标准,每个地区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而沉积环境是影响标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潍北凹陷烃源岩类型丰富,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潜力差别较大,但录井岩性与镜下观察存在较多偏差,有必要对其进行重新识别区分。通过对烃源岩取心样品的微观识别,将潍北凹陷孔二段烃源岩划分为灰质泥岩、油页岩和暗色泥岩三类,结合地化分析明确了不同种类烃源岩的生烃潜力,通过岩心标定测井,对各种烃源岩进行了测井识别区分,通过引入△logR模型对暗色泥岩中的有机碳总量进行计算,对有效烃源岩进行了识别,进而明确了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北部,为选择勘探方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1  IntroductionH.Potonié( 1 92 0 ) [4] first laid a theoreticalbasis of genetic classification for organic rocks( only naturally concentrated organic mattertypes,i.e.coals,not all source rocks) ,dividedthem into humic,sapropelic coals and liptobi-oliths as well as considered petroleum and migrat-ed bitumen as derivatives of sapropelic coals.However,during the hereafter 5 0 years,scholarsdid not think coals as gas/oil source.Up to1 970 speople recognized that the unconventional naturalgas of …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经历了较为复杂的构造演化,不同地区烃源岩的埋藏史、热演化史及生烃史不相同。通过对收集的资料和采集的上古生界烃源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松辽盆地不同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演化特征及其有效性。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上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丰度低,有机质类型较差(主要为Ⅲ型和Ⅱ2型),现今热演化程度高(已达到成熟和过成熟阶段),后期生烃潜力有限,但不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生烃贡献小;肇源、长岭地区上古生界烃源岩为后期深埋藏型,存在二次生烃,为上古生界有效烃源岩主要分布区,对天然气资源有贡献;杜尔伯特地区由于受周边侵入岩烘烤、后期浅埋深等因素的影响,古地温远高于现今地温,不能发生二次生烃,烃源岩基本无效。因此,松辽盆地肇源、长岭地区为上古生界烃源岩有利生气区。  相似文献   

16.
利用钻井资料和地质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沉积相演化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了本溪期 (海侵)、太原期(海侵扩大)、山西期(海退)、石盒子期(海陆交互)和石千峰期(陆缘湖泊)等5个时期的古 地理环境、岩石类型、沉积相类型和平面展布特征,得出这5个时期在盆地内构成了一个海侵海退旋回,形 成了从滨浅海相到海陆过渡的三角洲相、河流湖泊相陆源沉积。控制生成了三角洲相分流河道砂砾岩、水 下分流河道砂砾岩以及潮坪相砂坝等有利储集岩带,潮坪相发育的煤系地层为烃源岩,上石盒子组洪泛平 原形成泥质岩盖层。生油岩和储集岩叠置或互侧式组合关系,形成本区受砂体分布控制的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17.
松辽盆地王府凹陷的沉积充填及生储盖组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分析,研究了王府凹陷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结果表明,王府册陷中生代经历了裂陷期和凹陷期两个充填阶段,裂陷期包括2个充填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组合;凹陷期包括3个充填层离,以河流和湖泊沉积为主,王府凹陷发育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青山口组、嫩江组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岩丰富,构成主要烃源岩;储集层以泉头组河道砂体和营城组扇三角洲砂体为主,烃源岩及储层发育和展布受沉积环境及充填层序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介绍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储层物性特征、浊积岩特征、浊积岩分布规律及其对油藏的影响,明确了浊流沉积的石油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6段以发育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成分有方解石、绿泥石、白云母以及少量的石英加大、长石加大等,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 吴堡地区长6期湖盆沉降趋于稳定,是三角洲的高建设时期; 多水系、多物源的三角洲前缘沉积为深湖浊积扇沉积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在吴堡地区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前端发育深湖浊积扇沉积,可区分出中心微相和边缘微相两个沉积微相带,其中浊积扇中心微相以细砂岩、粉砂岩与暗色泥岩呈砂泥互层; 从平面上看,浊积岩砂体非均质性在侧向上逐渐变弱,砂体底部发育厚度较大、成熟度较高的暗色湖相沉积的烃源岩,深湖相的暗色泥岩含有丰富的烃源岩,而浊积岩砂体是由深湖相的暗色泥岩构成,孔渗物性好的区域易于形成良好的上倾尖灭的透镜状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19.
河套盆地吉兰泰凹陷西北坡的金属探矿井在数百米深的元古界变质岩裂缝中发现轻质原油,揭示了该凹陷存在一定生烃潜力。利用地震相分析来解决固阳组沉积相带和烃源岩展布已成为评价该凹陷勘探潜力的重要问题。根据露头、钻井和地震等资料重点开展了地层对比、地震相和烃源岩展布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河套盆地吉兰泰凹陷下白垩统固阳组为断陷盆地近源旱地扇沉积,在固一段发育两期扇三角洲—半深湖沉积,松探1井、松探2井和吉参1井在固一段钻遇薄层暗色泥岩;暗色泥岩波阻抗高于砂岩,在地震剖面上形成强振幅反射;地震模型和属性分析表明湖相暗色泥岩沿NE向凹陷中心分布,最大累计厚度为45 m,一般为20~30 m;暗色泥岩总有机碳介于0.31%~2.63%,为Ⅱa-Ⅲ型,露头区烃源岩过成熟,松探1井为未熟—低熟状态;金属探矿井(ZK500井)540 m深度处变质岩裂缝原油和松探1井2 270 m深度处的4 m油砂含油属于同一油源,生烃期为上新世末期;地震剖面和航磁异常指示了ZK500井附近存在上拱的侵入体,导致了凹陷烃源岩成熟度的横向快速变化;有利生烃和勘探区应位于埋深较大的吉兰泰凹陷北部深凹带。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成熟烃源岩稳态连续排烃机制,分析陆相成熟烃源岩区内连通砂体对油气运移的控制作用,并深入探讨烃源岩内砂体与烃源岩的接触面积、砂泥互层烃源岩层系中砂岩含量、砂体物性、砂体分布及其连续性对排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将连通砂体与烃源岩的接触类型分为垂向沉积相变接触型、侧向沉积相变接触型及交错复合接触型,其中前两者是烃源岩-连通砂体的主要接触类型;烃源岩-连通砂体配置组合以在异常压力驱动下的稳态连续排烃为主;烃源岩内砂体与烃源岩的接触面积越大、砂岩含量越大、砂岩物性越好、砂体分布稳定及连续性好有利于成熟烃源岩排烃,则排烃效率越大,进而控制主要排烃方向和资源量。烃源岩内连通砂体对油气二次运移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其与烃源岩外连通砂体的分布连续性与物性连通性。如果烃源岩内砂体是孤立的,油气无法运移出烃源岩区,则形成烃源岩内油气藏;如果烃源岩内砂体与烃源岩外砂体分布连续且物性连通,则油气运移距离大,可在更为有利的圈闭分布区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