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划师》2015,(11)
历史文化名村在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村庄面临人口流失、经济发展滞后和风貌破败等问题,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更为突出,如何保护历史文化名村的景观风貌和传统文化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安远县老围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13—2030)》从保护与协调的角度出发,围绕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生围,制定了古建筑保护、村落格局与周边自然山水环境保护、客家传统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旨在引导村庄有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保护村庄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相似文献   

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乡村地区发展步入提质转型新阶段,特色保护类村庄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梳理了特色保护类村庄发展面临的建设主体空心化、公共服务供给失衡、传统文化认同危机等问题;引用“文化自觉”理论,将“文化自觉”解析为“文化自知”“文化塑造”“文化传承”三个维度,并从创新特色文化产业、重构公共服务体系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三方面提出了特色保护类村庄的有机更新路径。以北京市大兴区北臧村镇巴园子村为例,从“文化自觉”的三个维度,将巴园子村发展面临的困境归纳为文化认同意识薄弱、空间文化属性趋同以及文旅宣传力度不足,并围绕营造文化空间、完善项目清单、构建长效机制三个方面提出“文化自觉”驱动下巴园子村文化延续与有机更新策略,以期为同类村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李小云  闵忠荣 《华中建筑》2010,28(9):106-10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山地丘陵历史文化名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该文以江西曾家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从保护要素、保护层次、空间形态、保护性开发四个方面对曾家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进行探析,以利于历史风貌的有机保护和山地丘陵传统格局的延续。  相似文献   

4.
江西山地丘陵地带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山地丘陵地带历史文化名村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文章以江西贵溪耳口曾家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为例,从保护要素、保护层次、空间形态、保护性开发四个方面对曾家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进行探析,以利于历史风貌的有机保护和山地丘陵传统格局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在河北省全面实施农村面貌提升工作的背景下,结合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要求的特殊性,开展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于家村的面貌提升工作。通过对村庄的价值特色、面貌现状问题进行分析,从整体梳理和项目谋划两个层面展开工作,重点改造提升村落整体环境、传统建筑、街巷环境,保护村庄传统文化,突出村庄特色、打造民俗旅游精品。文章以石家庄市井陉县于家村历史文化名村面貌改造提升规划为例,通过梳理古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将古村落保护要求与面貌提升工作结合起来,并细化为实施项目,从而促进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面貌提升。  相似文献   

6.
2003年11月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了首批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将一批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村镇列入其中,此举为保护这些村镇的历史文化有着重大意义,据悉,今后将陆续有更多的名村名镇进入保护的范围。我刊新开设《名村名镇》栏目,介绍已经和即将进入“名单”的名村镇,弘扬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拥有较丰富的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与自然资源,由于乡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筑营造技术、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等因素改变的影响,大量传统村落正在被逐步残蚀或消失,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逐步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保护传统村落历史格局、风貌建筑、历史要素及传统文化,使历史资源有效转变为乡村发展的生产力,是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莱西市西三都河省级传统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进行传统文化资源、自然资源、村庄现存状态评估,探讨传统村落旅游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16,(11)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加速,历史文化名村不仅因其历史建筑、聚落形态等物质遗产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更因其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乡村旅游开发的热点。但由于存在诸多认识理念和保护实践的误区,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更新与乡村旅游开发间存在诸多问题,如何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进行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更新,协调乡村旅游开发与古村保护更新的关系,传承历史文脉,成为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更新急需探究的问题。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福溪村结合其独特的古村风貌、自然资源和风水格局,充分挖掘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村落更新与格局调整,延续生态风水格局,打造特色旅游空间;通过村落环境整治和风貌保护控制,营造特色村落景观;通过开发丰富的乡村旅游参与体验型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精品游线,以期将福溪村打造成一个历史保护完善、生态系统完整、旅游功能齐备的文化、生态、居住相互协调、融合的生态休闲旅游村落。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为了促进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江村的保护与建设,以安徽省旌德县江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具体从历史格局与传统风貌保护规划、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展示利用规划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析,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为了促进传统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建设,文章以河北蔚县石家庄历史文化名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发掘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具体从村庄保护区范围划定、古堡内建筑保护规划、古堡内街巷保护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以及新村建设与古村保护规划五个方面对石家庄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进行了探析,以期为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在名村保护规划体系还不完善的背景下,本文借鉴名城保护的成熟经验,在板梁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当中提出“三位一体”的名村保护体系。“三位一体”是国土、规划和文物三个管理部门专项规划的集合体,也是村域保护、村庄保护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点线面”相结合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凤冈县玛瑙村为例探索传统村落地区实施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监督机制,旨在强化村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现传统村落开发保护格局。基于“多规合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利用全国土地调查、“三区三线”等数据,采用田野调查和地类归并的方法,科学编制玛瑙村的村庄规划。规划至2035年:(1)在守牢耕地保护底线的基础上增加1.51 hm2耕地面积;(2)落实历史文化资源和文物保护专项规划管控要求,确保文化符号的传承;(3)聚焦人口预测,合理规划各类建设用地需求;(4)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项目和“1+3+N”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打造绿色、有机、生态、安全、高效的农特产品,形成绿色食品外销产业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取甘肃省"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庆阳市正宁县永和镇罗川村为例,从罗川传统村落的民俗文化和历史遗产的空间载体几个方面入手,分析传统村落民俗文化与空间载体整体化保护现存的困境,思考民俗文化与空间载体整体化的生态构建。  相似文献   

14.
张方雄  俞佶  汤俊杰 《华中建筑》2009,27(12):118-122
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现状机理的分析和总结,寻求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之间的关系,在保护古村落格局和文脉的前提下,创造舒适方便的人居环境,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关于组织申报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文物局,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管)委、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局)、文物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城乡建设局、文物局,为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保护镇(村)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促进优秀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和延续,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开展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申报认定工作。通知具体内容如下:一、申报对象申报第八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应为已经省级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批准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并符合下列条件:(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1.历史文化名镇现存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总建筑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历史文化名村现存文物保护单位、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及历史建筑总建筑面积不小于25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6.
保存历史建筑、历史街区以及历史文化城镇,是当今城市规划中的一大课题。历史文化保护已成为城市规划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规划分支。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一般文物建筑群的保护有一定的区别。它应从名村整体出发,包括名村格局的保护、名村环境的保护、名村布局调整等,在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文化名村的由来为更好地保护、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建筑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城乡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决定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核定公布的历史文化村镇的基础上,评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名村是古村落中的精品与典范,是“建筑遗产、文物古迹和传统文化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民族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辽阳市朝光村是具有朝鲜族民族文化特色的自然村,属于特色保护类村庄,是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针对其现状和保护、规划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住区规划及民居建筑保护与改造设计的策略,为朝光村申报历史文化名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中政府、村民和社会组织间的关系出现结构性的转变,公众参与规划和决策的意识及诉求愈加强烈,社区营造作为一种解决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困境的新途径,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学者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研究进展,指出当前保护与发展工作在作用主体及理论方法上存在的成效与不足等问题;通过探讨社区营造与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间的关系,论述了基于社区营造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理论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从社区共同体培育、传统文化传承、在地特质延续、景观环境治理、在地产业营造五方面对现有的基于社区营造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理论体系加以扩展,为当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微微 《城市建筑》2022,(13):149-153
历史文化名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西庄村作为一处历史文化名村,因吴家大院而繁荣,时代又赋予其红色基因,注入了新的内涵,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红色晋商大院。本文对西庄村红色晋商大院的人文历史变迁和遗产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从山水格局、街巷肌理、建筑院落、儒商思想和革命精神深入总结了红色晋商大院保护中有关山水人文的智慧,从而探索古村落保护和长期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对弘扬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塑造和提升文化自信、民众爱国情怀等多个层面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