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峰峰集团采用轻型放顶煤采煤工艺后,自然发火呈现上升趋势和新的特点。针对重点发火区域采空区进行了现场实验观测,结合FEMLAB流场模拟软件对采空区自燃危险区域及爆炸危险区域进行了判定和划分。 相似文献
3.
工作面采空区漏风强度、浮煤厚度、氧气体积分数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采空区内的煤自燃危险区域分布范围。以王家山煤矿中二2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公斤级煤自然发火试验装置,测定煤样放热强度、耗氧速率等自燃特性参数,结合理论公式计算采空区危险区域划分参数的阈值(浮煤厚度、氧气体积分数、漏风强度、最短发火期、耗氧速率)。综合关键参量,构建了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的划分方法。通过现场束管检测分析和Fluent流体模拟技术,观察采空区内氧气浓度场、气流场的分布规律,确定了王家山煤矿大倾角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及工作面每日最小安全推进度。研究成果对现场防灭火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6.
7.
9.
根据国阳二矿80509孤岛综放工作面的地质条件,通过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探究采空区自燃"三带"分布,掌握采空区煤自燃的情况,及时发现采空区遗煤自燃发火的危险,分析采空区遗煤自燃的3个特征(采空区漏风强度、氧气浓度和温度)及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危险性,为制定防灭火技术措施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从测定定孤岛综放面采空区氧化三带出发,分析了东滩矿4303工作面的有关参数,提出了工作面采空区氧化三带的测定方法,分析了测定结果及其原因,划分了东滩矿4303工作面采空区氧化三带。 相似文献
11.
针对塔山煤矿8204-2工作面上方地形复杂、只能在回采起点集中布置钻孔抽采瓦斯的特殊情况,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分析回采期间不同回采长度和不同注氮量下采空区氧气摩尔浓度分布情况,确定该特殊情况下采空区自燃"三带"和煤自燃危险区域。结果表明:远距离抽采瓦斯使煤自燃危险区域变大;随着回采长度的增长,自燃带逐渐变宽;当回采长度为50 m时,自燃带宽度增宽速率突然变大,进风侧自燃带变宽幅度与回采长度变长幅度比例比回采长度为30~50 m时高出180%,回风侧相应宽度则高出140%,遗煤自燃危险性变大;注氮可大幅度减小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乌达煤田Ⅷ2C火区自燃形成条件及过程进行观测和理论分析,得出了煤矿导火带形成的条件。当煤矿导火带高度大于采空区深度、遗煤带厚度大于0.4 m、供风输氧量大于煤层燃烧最小需要量、煤体温度高于自燃点、排烟能力大于煤层燃烧的最大产烟量时产生煤田地面火区,并对这一结论在乌达煤田Ⅲ和Ⅷ火区的10个燃烧带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14.
10414综采工作面为杨柳煤矿首采工作面,针对其地质条件复杂、断层多、工作面采空区易发生煤层自燃等情况,提出采用以控漏风、降氧气、消高温、防复燃为主的煤层自然发火综合防治技术,实践表明,该综合治理技术有效解决了10414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煤层自然发火隐患。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潘一矿11317采煤工作面回采期间出现自燃发火隐患的事实,认真分析了产生自燃发火隐患的原因,准确找到了发生自燃发火隐患的地点;并根据自燃发火隐患的时空关系,结合矿井生产实际,采取了经济可靠的防火措施,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7.
18.
煤炭自燃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受各种自然条件和开采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很有可能造成煤炭自燃。认真分析煤炭自然发火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各选煤厂煤仓仓存总容量基本都在全厂5~15 d的入厂量左右,如何分析、预防预测及杜绝煤在仓内自燃,对于选煤厂的安全生产工作及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