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提供的实例研究表明,高频井间数据中能找到反射波。采用与VSP数据相似的处理流程可增强反射波能量,以便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对几百英尺深的井来说垂直分辨率有可能达到3~5英尺(1~1.5米)。尽管本研究得到的井间反射图像与声测井曲线很吻合,但我们发现,随着成像的反射点与激发井之间的距离的增加,图像的信噪比都在下降。此外,噪声的主要成分是假频管波及横波和转换波。我们也观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实例研究表明,高频井间数据中含有反射波数据,利用类似于VSP数据处理的流和中增强这些反射波,从而生成分辨率很高的图像,对于几百英尺深的井来说,垂直分辨率有可能达到3-5英尺(1-1.5米)。尽管这项研究得到的井间反射图像与声测井曲线很吻合,但在井间反射成像中还存在着某些技术难度。尤其是我们发现图像的信噪比随反射成点离激发井距离的增加而减小,另外,假频管波以及横波和转换波是噪声的主要成分,我们  相似文献   

3.
井间地震测量数据的反射波成像及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比井间速度层析成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能用于井间储层精细解释。本文采用非均介质的射线追踪算法,按照实际井间地震观测系统计算共炮点道集的反射波时间场,然后将反射波能量在共反射点上叠加,得到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4.
在西德克萨斯碳酸盐岩储层中约3000英尺深度上曾经采集了井间数据,得到了一张储层的井间反射图象。波场分离后得到的原始P波和S波反射图象可与声测井数据相联系,其垂直分辨率与测井分辨率相当。两种原始叠加剖面显示出几个反射层具有连续性(测井控制已表明它们是连续的,但两种叠加剖面上反映出一种角度不整合,这在测井对比或地面地震剖  相似文献   

5.
由于井间旅行时层析成像是对井间地层进行成像,而储层经常会位于井底或井底以下,这就必须要用井间反射对其进行成像。井间反射成像的一种方法是把每一井间地震道看作是有偏VSP道集,进行直达波和反射波分离,然后进行叠加或偏移。VSP数据  相似文献   

6.
正象应用于地面地震数据一样,叠前偏移等成像方法的原理也适用于井间地震数据.然而,当这些成像方法应用于实际的井间地震数据时,就会出现一些在地面地震数据成像中很少或从未碰到的困难.如不连续点会使入射地震波沿任一方向反射或绕射.如果不连续点位于震源线和接收器线之间,则可能记录到正向散射波或井间地震波同相轴,如果不连续点位于井间范围之外,则可能记录到反向散射波或井间范围之外的地震波同相轴.由于存在着各种可能的入射角,各种类型的反射波(P-P,P-S,S-P,和S-S)常常以近乎同等的机率出现,因为反射面的倾角从0°到±90°. 为了处理这些复杂性,我们首先利用波的偏振和视速度来对接收井中获得的波型进行分离.然后对那些由于扩散而引起的相位畸变进行补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我们对井间共炮点道集的数据进行偏移或成像.为此,我们借助于速度随机分布的逆时法,应用2D标量波动方程的有限差分解来将分离后的反射-绕射波场反向投影到介质中. 由于存在着4种反射波型(P-P,P-S,S-P和S-S),因此,我们要应用四种不同的成像条件.有了这些条件,我们就能够对那些来自井间区域内外的数据进行成像. 对每一个共炮点道集可重复进行这些运算,在每一个成像空间,每一个共炮点道集产生4个部分图像。以各种组合形式对这些众多的部分图像进行叠加,从而得到地下介质的最终图像. 我们应用固体(非流体)物理模型所作的实验表明:正确应用这些步骤可获得高质量的井间图像.即使产生绕射图像的一些弱的绕射波几乎被原始数据上其它的高振幅同相轴所掩盖,这些图像仍具有很高的清晰度.  相似文献   

7.
对井间地震反射波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惺华 《石油物探》2006,45(5):520-526
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可以对井间地层和构造进行精细描述。对井间地震反射波的性质进行了讨论和分析。给出了反射波的基本性质,讨论了反射波系数与入射角的关系;分析了井间地震反射波的特点,反射波大都产生在检波器附近的深度范围,离震源和检波器越远反射能量越弱;讨论了大角度反射现象和大角度反射能量强的原因;利用实际资料对井间反射波的性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依据地层速度结构和井间地震观测方式来确定资料中的反射是大角度反射还是广角反射;利用模拟记录对广角反射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波阻抗差为正值时,在临界角处产生广角反射且反射波极性发生翻转的结论;探讨了井间地震反射波振幅与频率等属性随入射角改变而变化的一般规律;提出对于广角反射造成的振幅、频率、相位畸变,可以采用有限角度叠加方法予以消除。实际资料处理证明采用此方法改善了叠加效果,提高了井间地震反射成像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  相似文献   

8.
一种综合逆垂直地震剖面(RVSP)、井间和地面地震实验的方法被用于相距600英尺、深1000英尺的两口井之间的地下界面成象。用标准射线追踪方法处理RVSP资料以产生一个等效的叠加地震剖面。井间资料由SIRT和共轭梯度旅行时透射层析成象算法处理并得到了一个速度横剖面。叠加的RVSP地下界面成象和井间层析成象速度横剖面两者与地面地震成象相比分辨率较高。例如,从层析成象中得到的速度图显示出急剧的横向速度变化,而在地面地震资料中就没有分辨出来。然而,在其总体分辨率极限内这三种方法相一致。这一结果表明RVSP和井间层析成象能潜在地用于陡倾角岩层或复杂构造的成象,例如小断层、尖灭、蒸气驱动带、礁体或盐丘翼部。  相似文献   

9.
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井间地震在解决油藏开发问题方面具有明显的精度优势,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应用井间地震资料,从不同角度对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井间不同成像方法基本原理的分析,井间成像资料与合成地震记录的对比分析,地层与反射波组对应关系的分析,地层内部变化与地震反射结构的分析,以及井间成像资料与地面地震资料构造趋势的对比分析,得出井间成像资料可以更好地反映地下地质构造形态,同相轴反映的是地导波阻抗界面的认识。对垦71井区井间地震反射波深度域资料进行了波数计算,对其时间域资料进行了频谱分析,并进行了井间地震资料、地面地震资料、测井曲线等的标定对比,认为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能够分辨3-5m厚的薄层。对胜利广利油田的井间地震反射成像资料进行了构造解释,结果表明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资料具有反映细微构造的能力。井间地震正演模型分析表明,选择大角度道集进行有限角度叠加处理的成像资料可以用于岩性解释。  相似文献   

10.
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井间地震反射波的主频大约是地面地震反射的10倍,因而井间地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同时对成像精度的要求也就更高。以VSP-CDP成像方法为例,探讨了影响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质量的因素,指出井间直达波可作为检验成像精度的依据;在总结和比较井间和地面地震反射成像方法差异的基础上,提出无需速度建模的走时场延拓反射波成像方法,并推导出弱各向异性介质下纵波的走时延拓方程。实际井间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走时场延拓反射波成像方法较之井间VSP-CDP反射成像方法的成像质量有了质的提高,其成像剖面与地面地震剖面相比,包含了更多的地层信息,由此说明,新的成像方法是可行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1.
井间地震下行反射波成像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井间地震资料采集中,由于检波器置于井下,这样既可以得到上行反射波,也可以得到下行反射波。在常规井间地震反射波资料处理中,常常利用f—K等滤波方法进行波场分离,去除下行反射波而保留上行反射波,利用上行反射波场进行成像。一般情况下,地层速度是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因此,在上行反射波中存在大量的广角反射,影响了成像质量。如果界面以下地层速度大于以上地层的速度,在下行反射波场中就不存在广角反射。针对下行反射波较少存在广角反射的特点,研究了井间地震下行波场特征,提出了利用下行反射波进行成像的方法,实际资料试算得到了较好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井间地震资料采集中,为了使地震波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可控震源能量辐射主要集中在水平方向,这就导致井间地震反射波主要是大角度入射角的地震波,其中含有超过临界角的非正常反射。为了消除这些广角反射对上行反射波成像结果的影响,我们利用CDPMAP方法对上行反射波进行Z—T域到Z—X域的映射,在CDP道集内按照入射角度进行抽取,形成了CDP角度道集;采用声波测井速度进行入射角度道集的合成记录制作,确定临界角范围,实现了正常入射角度范围内的叠加成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庆油田A区井间地震资料为实例,介绍了井间地震数据采集的方法,并对资料处理的难点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互相关叠加、波场分离、直达波层析成像和反射波成像)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法。通过对三口井的井间地震剖面首尾相接,可看出剖面接缝并不明显,同相轴连续性很好,信噪比和分辨率较高,说明该处理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VSP-CDP成像是常用的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方法,因其成像不能使绕射波收敛,降低了资料的横向分辨率,所以,提出了对反射波进行两步成像的POSTMAP偏移成像:首先利用改进的VSP-CDP成像方法得到CDP道集,再将VSP-CDP成像后的数据作为输入数据进行偏移。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使绕射波得到很好的收敛,有助于提高井间地震资料成像的横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15.
井间地震有限角度叠加方法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胜利油田垦71 区块的井间地震资料采集中,所采用的压电晶体可控震源的能量辐射主要集中在水平方向,导致井间地震反射波中既有小于临界角的正常反射,也存在超过临界角的广角反射。为了消除这些广角反射对上行反射波成像结果的影响,本文利用VSP-CDP方法对上行反射波进行Z-T域到Z-X域的映射,在CDP道集内按照入射角度抽取形成CDP角度道集,再依据Snell定律计算临界角大小。最后参考实际资料的角度道集,最终确定叠加成像角度范围,此区最大临界角为70°。因此本文方法可克服广角反射对成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在日本地热区进行的一次井间地震试验,其目的在于综合运用地质结果和水力学信息确定井间详细的火山岩构造,从而鉴别裂隙带。实验中还研制了一种先进的三分量多级井下接收器。这种新的接收器能承受高温条件,在温度高达260℃(500F)的情况下能够正常接收。由井间试验获得的速度层析成像与VSP和地面地震数据的反射成像相比具有高得多的分辨率,而且井间层析成像的绝对值完全与声波测井数据一致。两井之间的平均差只是5%左右。我们认为井间速度结构代表了两井之间岩性的变化。这一结果鼓励我们在地热勘探中运用井间地震方法。  相似文献   

17.
VSP-CDP成像是常用的井间地震反射波成像方法,因其成像不能使绕射波很好收敛,降低了资料的横向分辨率。为此,我们提出了对反射波进行两步成像的策略——POSTMAP偏移成像。其先利用改进的VSP-CDP成像方法得到CDP道集,再将VSP-CDP成像后的数据作为输入并提取偏移算子进行偏移。合成记录和实际资料应用表明,该方法能使绕射波很好收敛,可提高井间地震资料的横向分辨率。  相似文献   

18.
井间地震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潜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研究井间地震技术,讨论了旅行时层析成像技术和井间反射波处理技术,提供了模型数据处理结果和实际井间地震数据处理结果。通过研究表明,井间地震技术能够提供井间层析成像剖面和高分辨率井间反射波剖面,结合井孔资料,可以进行油藏精细描述,指导油气开采。井间地震技术还可用于油田注采和强化采油的动态监控,在油田开发中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6,自引:7,他引:19  
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可以看成是VSP波场分离的一种延伸。与VSP不同,井间地震波场较为复杂,分离的难度较大。借鉴VSP波场分离技术与常规地面地震处理技术,系统论述了实际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过程:①建立井间地震反射波场分离的工作流程;②进行井间地震初至波(直达P波)的切除;③运用多域多道滤波技术分离出上、下行一次反射波;①运用VSP-CDP成像技术与初步叠加技术获得类似于地面地震资料的井间地震反射波初叠剖面。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运用多域多道滤波技术可以较好地实现井间地震波场的分离。  相似文献   

20.
井间地震资料特点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与地面地震和VSP相比,井间地震资料有着明显的特点。从波场类型、管波特点、反射角度分布以及频率特征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井间地震资料的特点。分析认为:①井间地震的复杂波场虽然增加了该技术的用途,但也给有效波场的识别与分离增加了难度;②井间地震的管波是一种沿井筒传播的波与沿地层传播的波的组合波;③井间地震的反射属于大角度反射,但绝大多数反射角在临界角以内;④特高频率的资料在大幅度提高分辨率的同时,也给处理特别是同相叠加带来困难。但通过提高叠加次数,可以获得正确的反射波场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