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寒地城镇生态规划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伴随着城镇问题的日益突出 ,众多城镇开始关注生态建设和绿地规划 ,并进行了相应理论和实践探索。本文以我国北方寒地城镇的生态环境为研究背景 ,探讨适应我国寒地城镇的生态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西南山地城镇 面临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要求。基于 对西南地区资源环境特征的认识,结合在重 庆、贵州等地的规划实践,探讨生态约束下的 西南山地城镇规划策略,提出以生态约束为 前提、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导向、以空间用途 管制和规划布局优化为核心的规划框架,并 从用地条件和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生态— 产业”、“生态—人口”、“生态—城镇”协同 发展,以及生态空间管控和城镇建设布局等 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三峡库区的实地调研与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从山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入手,解读造成库区城镇生态环境敏感的主要因素及其对城镇建设的影响,归纳总结库区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对各类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建设性利用措施,以期对引导福建省山地城镇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合理保护与规划建设,维护山地城镇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启示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山地城镇为数众多、分布广泛,是我国人口居住的重要载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类型,山地城镇具有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多民族文化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同时也存在生态系统脆弱、灾害频繁、建设开发难度较大等突出问题.山地城镇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因地制宜,要注重保护自身的山城特色,避免简单模仿或者直接套用平原城镇的规划形式和方法;要以山区经济发展作为基础,科学制定山区经济发展战略;要以生态城市作为主要目标,做到“生态化”发展;要重视和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公共服务、通讯和科技等社会事业,保证山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1997,(3)
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对城市持续发展,加速开发与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城镇位于自然环境之中,保护城镇生态环境,首先要保护城镇的区域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保持自然生态维持在一个良性循环中,建立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使从单纯的经济发展转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结合的同步发展,开发应用生态技术保持区域生态环境.然后加强城镇的生态环境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工业、发展生态工艺,保护环境;加强全城镇绿化系统规划与建设等措施保护城镇生态环境.只有把保护城镇区域生态环境同保护城镇生态环境结合起来,统一规划,才能达到城镇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金芋  路旭  关山 《华中建筑》2023,(1):68-73
寒地城镇色彩在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人文历史的多重影响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实地调研了横道河子、雪乡、昂昂溪、满洲里等多个寒地城镇色彩后,运用中国建筑色卡量化工具进行现状色彩图谱研究与分析;通过剥离与寒地城镇不相容的杂色,试图基于地域性层面对寒地城镇进行色彩特征的提炼梳理。并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千城一面、新旧材料使用、高彩度污染、夜景规划欠缺等色彩问题,提出符合寒地城镇地域性特征的应对思考,为寒地城镇色彩规划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城镇规划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这之中多数是平原城镇的规划,山地城镇的规划起步较晚,发展也较缓慢。本文根据平原城镇规划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山地城镇地形地貌的特殊性以及区域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从规模的确定、路网的规划、生态环境等角度对小城镇规划提出了一些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提出要提高规划合理性和可行性,使规划落实到实际的建设管理工作中。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在山地城镇建设中出现的忽视山地独特而敏感的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盲目地沿袭平原城市的规划理念与方法,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结构的混乱、城镇地方特色的消失等一系列问题,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从山地城镇景观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景观生态格局、绿色开放空间体系、视觉空间品质、地方历史文化风貌、山水美学意境等几方面的式图建立一种适应山地生态环境,引导山地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以及山地城镇交通机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镇道路交通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中小型山地城镇由于其地质生态复杂、空间功能复合、土地利用高强,交通供需矛盾突出。故在总结城镇交通环境评价方法基础上,探讨地质生态、社会经济、基础设施、交通功能四个因素下山地城镇交通环境影响机制,最终提出中小型山地城镇交通环境改善策略:提升地质生态建设质量、完善山地城镇交通建设布局、协调合理规划用地开发等,在一定程度上对缓解中小型山地城镇交通拥堵,改善基础设施混乱,促进和谐交通环境建设,营造舒适的山地城镇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0.
刘春霞  任洁 《云南建筑》2014,(1):136-139
通过在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的具体实践工作,对山地城镇规划中的城镇发展和用地条件之间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山地城镇规划中如何选择用地发展方向和城镇形态的方法,希望在山地城镇建设中将不利条件转化为地方特色与个性因地制宜地选择独具特色的山地城镇形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目前村镇住宅建设的现状,建筑节能的迫切需要和人们对住宅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分析了夏热冬冷地区村镇住宅建筑节能的有利条件,从建筑环境、建筑围护结构、新能源的使用、节能意识等多方面探讨了村镇住宅建筑节能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城镇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是实现我国能耗总量控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绿色建筑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严寒、寒冷地区气候子区典型城镇,并根据典型城镇历年人口、人均住宅面积以及相关设计规范等建立各气候子区典型城镇居住建筑模型;同时,采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模拟分析了严寒、寒冷地区历年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后的能耗情况,从而得到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对严寒、寒冷地区的居住建筑能耗的影响,对同类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吕昀  谢珊珊 《山西建筑》2009,35(4):23-23
针对新城市的建设不断地冲击着旧城镇的传统环境的现状,对旧城镇中所形成的传统人文色彩进行了分析,从人文色彩的历史形成以及城市特色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定位人文色彩的重要性,从而使城市的历史文脉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4.
对村镇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结构单一、环境质量差、公共设施少、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规划环境、传统地域性、生态平衡、住宅设计等角度提出了村镇建设的建议,以加快村镇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张强 《安徽建筑》2010,(2):19-20
在经济社会大发展的同时,人们对日渐衰败的小城镇景观环境开始重视,小城镇建筑作为景观环境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在小城镇景观环境规划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尝试对目前小城镇建筑建设现状、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建筑设计的一些思路进行简单分析和总结,目的为了更好的指导以后的工作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北方高纬度地区拥有漫长而寒冷的冬李,地域气候特征对于人居环境建设产生的自面影响一直是困扰寒地人居环境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为了减少寒冷气候的负面影响.克服气候因素的制约,许多发达国家寒地城镇都针对严寒地域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气候规划论文在研究一些发达国家寒地人居环境建设中气候规划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我国寒地人居环境规划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补充气候规划的编制内容、建立气候城市设计控制体系以及制订设计管理激励性政策等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现代城镇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阐述了城镇景观设计的功能、作用,指出中国现代城镇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外现代城镇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城镇景观设计方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建立城镇景观设计方案量化标准的论点,论述了构筑适宜的城镇景观设计方案的保障措施,旨在探索城镇景观设计的最佳方法,从而突显城镇的个性和特色,提升城镇形体环境的价值,创造出优美的城镇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福建沿海城镇与海洋环境的适应性研究的概述,文章首先介绍了福建古城镇的发展历史,其次阐述古城镇空间研究、福建沿海城镇研究、海洋环境研究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现状,然后从古城镇选址和空间营造方面论述沿海古城镇与海洋环境的适应特征并探讨了沿海城镇与海洋环境适应性研究的关键问题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志颖  陶春晖 《山西建筑》2014,(21):217-218
在对黑龙江省内具有相似规模小城镇进行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寒地小城镇冬季户外活动空间存在共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城镇外—城镇内—居住区"三层级的城镇绿道网络,对绿道宽度、种植设计、节点空间设置、融雪方式进行探讨,以期从多个方面解决寒地小城镇冬季户外活动空间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永胜  张定青 《华中建筑》2010,28(12):126-130
秦岭北麓地理环境独特,生态地位重要,村镇发展建设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关联。结合本地区自然地理与生态环境特点,以西安市周至县为例,分析了乡镇分布与秦岭北麓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与人居建设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提出与自然地理环境相结合的村镇生态化建设理念,针对不同类型村镇探讨其生态化建设策略及规划引导,促进村镇建设与秦岭北麓生态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