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喜桥  周涛 《山西建筑》2008,34(3):135-136
介绍了九寨沟县草地金铜矿床区域的地质条件,从地层、构造、岩浆岩条件三方面分析了成矿条件,并对载金矿物及矿石类型、成矿期及成矿模式进行了阐述,同时指出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从而为此类工作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九子沟铜矿位于铅硐山—铜牌沟铜铅锌成矿带中部。矿区赋矿部位为星红铺地层内灰岩与千枚岩接触面及其附近,此界面两侧岩性能干性相差大。一方面在北东向应力作用下,在二者接触部位容易形成滑脱,为成矿热液向上运移提供通道。另一方面,二者构成"硅钙面",引发流体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导致矿质沉淀。矿床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局部为透镜状。根据矿区成矿地质环境、矿体特征、成矿物质组分、矿石组构、成矿物质来源等特征,初步确定了九子沟铜矿床的成矿要素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青海赛什塘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庭祥 《矿产勘查》2010,1(2):140-144
青海省赛什塘铜矿床位于都兰-鄂拉山三叠纪火山-岩浆弧及弧前增生楔东南端,矿床经历了多种成矿作用、具多种矿化表现形式,属于典型的复成因铜矿床.文章分析了层控改造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化的不同表现特征,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成矿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位一体新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龙明周  颜小东  李伟 《矿产勘查》2021,12(2):247-256
罗维钨多金属矿位于西大明山成矿带的东端.矿床产于寒武系碎屑岩矽卡岩化蚀变带中,初步圈定两条钨多金属矿带,圈定41个矿体.矿体总体为EW走向,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厚度、品位较稳定,规模较大.矿石类型以矽卡岩型矿石为主,少量石英脉型矿石.矿石中的主要金属矿物有白钨矿、闪锌矿、铁闪锌矿、磁黄铁矿及辉铋矿等.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蚀...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Z1):83-87
化石山铅锌矿位于林济塘(陆缘盆地)Fe-Pb-Zn-Cu-Au-Mo-石膏矿带内,该地区是新疆重要的铅锌铜矿基地,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区域上已发现了火烧云、多宝山、萨岔口、团结峰等矿床。本文通过研究矿床地质特征,从赋矿地层、控矿构造、成矿时代等方面对比分析矿床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矿体的形态、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合等特征,以及成矿过程建立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7.
张超  白德胜  彭俊  梁永安  黄达 《矿产勘查》2022,13(6):853-860
Nyankanga金矿床是坦桑尼亚盖塔绿岩带规模最大的金矿床,位于坦桑尼亚克拉通北部。金矿床赋存在太古代火山—沉积序列中,围岩主要为条带状铁建造单元,被大型闪长岩体侵入。断裂构造发育,一系列NE-SW走向、NW倾向的断裂带穿切条带状铁建造单元和闪长岩体,Nyankanga断裂带是主要的变形区域,金矿化沿着条带状铁建造单元和闪长岩体接触带分布,金矿体赋存在断裂带中的角砾岩带中,闪长岩和条带状铁建造单元均有金矿化,但条带状铁建造单元中金品位更高。本文通过对Nyankanga金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进行研究,建立Nyankanga金矿床成矿模式,认为:多期次岩浆侵入活动为成矿作用提供了丰富的成矿流体、成矿物质和能量;NE向的Nyankanga构造带是本区主要控矿构造,为金矿体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空间。该成果可对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9.
王军升  王玉往 《矿产勘查》2015,6(3):224-231
赛什塘成矿带位于印支—海西造山带,成矿构造环境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带,与主要产于汇聚板块边缘的斑岩铜矿的成矿地质背景相一致。成因类型为与斑岩成矿系统有关的夕卡岩型铜矿床,也可称为"赛什塘式"铜矿。矿体的形成主要受断裂构造、岩体构造与接触带构造、地层与构造、岩相等控制。  相似文献   

10.
团结峰铅锌矿床位于林济塘(陆缘盆地)Fe-Pb-Zn-Cu-Au-Mo-石膏矿带内,是近几年来新发现的铅锌矿床之一。本次研究在野外地质调查、探矿工程验证以及室内岩矿鉴定的基础上,查明该矿床含矿岩层受控于中侏罗统龙山组下段灰岩,矿体的分布明显受层理及层间破碎带等控制,产状呈层状、似层状,与早期构造及岩浆活动无明显关系;分析了含矿热液的形成、运移及铅锌硫化物的沉淀机制,初步建立其成矿模式。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属层控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区域上同类型矿床具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1.
逯永卓  韩杰  付彦文  马炳春  余福承 《矿产勘查》2019,10(12):2919-2924
本文综合野外最新地质资料及室内研究进展,对柴北缘地区首次发现的产于中酸性岩体中的以石英脉型矿石为主的三角顶金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分东、西两个矿区分别对受控于花岗闪长岩体中张剪节理裂隙控制的石英脉型矿化体和受北西向构造蚀变带控制的硅化糜棱岩型矿化体矿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矿石类型的异同点。结合区域成矿事件,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初步认为该矿床为受多期成矿作用影响的造山型金矿床叠加岩浆热液型矿床,提出了区内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13.
仲麒维 《矿产勘查》2012,3(1):23-28
泥盆系是我国锑矿最重要的含矿层位.文章以独山锑矿大量的勘查与研究成果为基础,通过整理与综合分析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点)地质特征,阐述了“锑”初始成生(即矿源层)的岩相古地理环境及后期改造富集成矿的因素和赋矿场所.论述了独山半坡泥盆系碎屑岩型锑矿床的地质特征、赋矿条件、锑矿床(点)类型及其规律,探讨了半坡泥盆系碎屑岩型锑矿床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文章概述了张家界位于杨子准地台江南台隆中段相关矿产的分布,矿区内地层、岩相特征,以及岩石结构构造矿物分布、含量等特征、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本区域构造运动特征,对张家界银矿成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马拉松多铜矿床位于藏东地区,产于著名的西南三江成矿带上。矿区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下统马拉松多组(T_1m)酸性火山岩和三叠系上统甲丕拉组(T_3j)碎屑沉积岩。矿区位于背斜核部一侧,断裂构造不发育。矿区总共出现3个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体,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同位素年龄(K-Ar法)为34. 6~40. 8 Ma,属喜山早期产物。矿区具面型蚀变特征,由中心至边缘的分带为钾硅化带—绢云母化—角岩化带—青磐岩化带。昂克弄岩体已全岩矿化形成矿体,矿体平面呈椭圆形,长约950 m,宽约800 m;剖面上呈不规则柱状,矿体平均垂直厚度315 m;矿体铜资源量150万t,Cu平均品位0. 36%。根据矿床特征分析,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矿体深部和边部有较大的增储潜力和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6.
管诰  田朝江  方同辉  刘志强  肖昱  王磊 《矿产勘查》2023,14(8):1379-1387
铜鱼梁铜矿床位于阿奇山—雅满苏铁(铜)成矿带东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本文通过该矿区地质填图、磁法测量及岩屑地球化学测量等研究工作,确定其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提出找矿方向。研究结果表明:铜鱼梁铜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阿奇山组第二岩性段及闪长玢岩中。矿体呈稀疏浸染状和细脉状产出,主要发育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围岩蚀变以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和硅化为主。以Cu-As-Zn-Sb-Pb-Ag为元素组合的综合异常和弱磁异常分别指示矿体赋存地段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结合区域典型矿床研究表明,铜鱼梁铜矿是与火山-次火山热液活动相关的铜矿床,指出矿化带的深部及西南方向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吴家贵  郭强  刘存寿 《矿产勘查》2010,1(3):209-214
郝家河铜矿位于滇中盆地砂岩成矿带上,属沉积砂岩型铜矿。河湖交替相是有利于沉积成矿的环境,构造控制矿带的展布,马头山组特别是其中下部郝家河段是主要的含矿层位,矿化发育于浅紫交互带,主要工业矿体产于紧靠浅紫界线的浅色砂岩中,容矿岩石为灰色砂岩、含砾砂岩,其中以渗透性好的砂岩为主,浅紫交互简单、下紫上浅、界线清楚稳定、产状缓则矿化好,矿物分带指示矿体存在位置和矿体富厚中心。根据矿体赋存规律,预测找矿靶区、指导找矿工作,通过实施地质找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丁钦弄银铅锌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断裂西侧江达火山岛弧北段。矿床赋存于花岗岩(或花岗斑岩)或火山岩与江达组大理岩接触部位,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体状产出,属矽卡岩型矿床。各矿体受地层层位控制,丁得背斜及其内的岩浆侵入及F1、F2断层是本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本文总结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结合地球化学成矿及成矿指示元素富集的趋势特征,得出了进一步找矿标志,对下一步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吉山钨矿是位于中国南岭地区的一个典型的集石英脉型钨矿、花岗岩型钽铌钨铍钼矿及花岗闪长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于一体的超大型稀有多金属矿床。成矿与华南地区当时为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背景有关,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以岩浆分异—贯入—热液作用为主,具有钽—铌—钨—铍—钼—稀土等矿化组合的复合/叠加型稀有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20.
何杰斌 《矿产勘查》2013,4(6):649-654
代隆金矿床产于燕山期花岗斑岩体的蚀变矿化破碎带中,围岩为上三叠统新都桥组板岩夹变质砂岩,金矿体赋存在破碎蚀变的花岗斑岩中,金矿化与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铁矿化关系密切。文章论述了金矿床所处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和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地球化学特征,初步分析了矿床的成矿条件和控制因素。此外提出了一些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希望能引起关注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