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我公司两条2500t/d生产线分别于2003年和2004年建成投产。2007年投资5000万元进行余热发电技术改造,2008年6月11日投产并网发电。通过3个月的操作摸索,解决了投用时出现的窑产质量波动、发电量偏低和熟料煤耗升高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4.
5.
W厂2500t/d生产线水泥闭路粉磨系统由RPV120-80辊压磨、覫4.2m×13m水泥磨和O-SEPA选粉机组成,产量稳定在110t/d,为进一步提高产量,中材国际南京水泥设计院对其进行了技术诊断工作,对系统各部位的工况进行了测定及结果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我公司有2条2500t/d生产线,随着煤质变差,煤耗一直居高不下,2008年1~8月份熟料实物煤耗平均达到170kg/t。为此,我公司进行了历时2个月的改造.改后2008年10月20日点火并一次投料成功。 相似文献
13.
<正>我公司2500t/d2号生产线烧成系统采用TDF分解炉带五级双系列大蜗壳低压损预热器及第三代充气梁篦冷机;生料制备采用Φ4.6m×(10+3.5)m中卸烘干磨,生料均化为TP型多点流式均化库。该生产线自2005年投产以来一直存在系统回灰量大、窑尾烟室出现正压和窑内频繁结圈等问题,产 相似文献
14.
<正>我公司第一条2500t/d生产线在投产调试初期,采用传统方法投料,用时2h左右。后来笔者结合生产实践总结出一套快速投料的操作方法,用时仅30min 相似文献
15.
<正>我公司4号2 500t/d生产线采用MFC离线分解炉、五级预热器及TC-1164第三代充气梁篦冷机,回转窑的规格为Φ4m×56m,斜度4%。该线自2008年投产以来,熟料标准煤耗一直居高不下,平均在120kg/t左右。为降低煤耗,提高企业竞争力,我们在2014年大修期间对该线进行了技术改造。1存在的问题1.1分解炉入炉生料80%以上进入MFC炉底部,与煤粉喷入炉内的位置过近,大量生料粉在此处与煤粉混合, 相似文献
16.
<正>我公司2500t/d生产线煤磨系统采用Φ2.8m×8m风扫磨系统,煤粉仓为Φ4.6m双锥体钢仓,储存煤粉70t,喂煤计量采用德国申克秤,罗茨风机送煤。自投产以来就存在冬季煤粉下料不畅的问题,严重影响窑系统稳定。2006年3月份余热发电投入以后问题更 相似文献
17.
1995年8月,日本国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与我国国家计委、国家建材局签订了水泥余热发电设备示范事业基本协定书,由日方无偿提供一套先进且成熟可靠的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设备用于中国现有水泥厂,通过科学论证和国内外专家的实地考察,这套设备安装在宁国水泥厂4000t/d水泥生产线上,发电机装机容量为 相似文献
18.
1出现的问题及分析我公司2500t/d生产线于2005年5月投产,2009年5MW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建成投运后,出现了以下问题:1)出篦冷机熟料温度高,在150%左右,熟料带走的热量多,急冷效果也不理想,影响了熟料质量,熟料标准稠度用水量和外加剂饱和点合格率偏低, 相似文献
19.
2005年初,笔者曾参与某水泥厂2500t/d生产线熟料烧成系统试生产工作,现将生产线出现的一些工艺技术问题及其处理结果作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弥勒河湾水泥公司2 500 t/d熟料水泥生产线于2010年建成后生产一直不正常,烧成系统产量偏低,窑尾系统塌料频繁,C1筒出口温度偏高。根据现场调研分析,中材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对其窑尾预热器系统采用并实施了NST-I型喷旋结合分解炉技术、半圆半方无集料鹅颈管结构、调整旋风筒内筒尺寸、整流器技术、侧挂式小挂片内筒、月牙形锁风阀、大倾角弧形撒料装置等措施的技术改造。改造后效果显著,熟料产量提高近400 t/d,C1出口温度降低37℃,塌料现象彻底消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