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研究机制砂中泥粉对砂浆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使用蒙脱土、高岭土、伊利土三种泥粉以不同质量比取代机制砂制备砂浆和混凝土,测试不同种类和含量泥粉下砂浆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压汞法(MIP)分析泥粉种类和含量对砂浆水化产物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和含量泥粉的掺入会不同程度地降低砂浆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伊利土和高岭土在较低掺量下可以提高砂浆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在较高掺量下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蒙脱土在较低掺量下就会降低砂浆和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泥粉的掺入没有明显改变砂浆的主要水化产物种类,砂浆的孔隙率、平均孔径和累计孔体积会随着泥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蒸养高铁相硅酸盐水泥(HFC)构件的抗侵蚀性能,推进HFC在海洋工程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力学性能测试、毛细孔测试、氯离子固化测试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50 ℃蒸养条件下矿粉(SL)和粉煤灰(FA)对HFC水泥基材料毛细孔结构和抗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SL具有较高的火山灰反应活性,掺入SL可以提高蒸养HFC砂浆的早期力学性能,同时降低HFC砂浆的28 d毛细孔率。掺入FA显著降低了HFC砂浆的早期力学性能,且后期强度增长缓慢,但FA的“微集料”效应导致HFC砂浆的毛细孔率降低。氯离子固化结果表明,SL促进了水泥对氯离子的物理吸附,而FA促进了水泥对氯离子的化学固化,SL和FA均提高了复合胶凝材料的氯离子结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瑞军  吴浩  王玲  姚燕 《硅酸盐通报》2019,38(4):1080-108
针对机制砂混凝土流变性能敏感性难以调控的问题,研究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水泥基材料流变行为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利用XRD表征了机制砂中石粉的物相组成,通过水泥净浆流动度和砂浆扭矩参数探索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水泥和砂浆流变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砂浆需水量以及石粉对外加剂的吸附性能测试研究了石粉对流变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水泥净浆流动度和砂浆扭矩随着机制砂石粉掺量的增大分别降低和增大,且石粉掺量超过10%后影响程度增加更明显.含石粉砂浆的需水量比为93%,表明水泥净浆流动度的降低并不是由于石粉消耗自由水导致的.总有机碳(TOC)测试结果表明,石粉和水泥对外加剂存在竞争吸附,水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能力更强,聚羧酸减水剂会优先吸附在水泥颗粒表面上,石粉外掺时宏观上表现出水泥净浆流动度会下降,内掺时水泥净浆流动度会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4.
水泥和砂的质量、引气剂的种类均会对水泥砂浆性能产生影响,其中水泥中高吸附性材料对制备的砂浆工作性能影响较大,需严格加以控制。不同引气剂的起泡、稳泡能力和气泡尺寸不同,对砂浆的稠度、分层度和强度会造成不同影响,采用摇泡试验可快速甑选出合适的引气剂。另外,砂的细度模数,甚至洁净程度(泥灰含量)和堆积密度也会对砂浆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在控制水泥的砂浆性能时,应验证并确保重新配制试验用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抹灰砂浆的强度和体积稳定性,研究了水泥用量和灰渣比(循环硫化床(CFB)飞灰和CFB炉渣的质量比)对CFB灰渣抹灰砂浆2 h稠度损失率、抗压强度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砂浆的微观形貌、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当水泥用量为5%、8%、12%(质量分数)时,CFB灰渣抹灰砂浆分别达到抹灰砂浆M10、M15、M20的强度等级。当胶凝材料用量一定时,随着水泥用量增大,砂浆2 h稠度损失率减小;当水泥用量一定时,随着灰渣比增大,砂浆2 h稠度损失率增大,膨胀效应减弱。CFB灰渣抹灰砂浆中生成的膨胀性钙矾石有效填充了颗粒之间的孔隙,从而提高砂浆的强度和体积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砂浆吸水量、压折比和粘结强度等技术指标的测定,对比分析了不同品种水泥对钢渣砂抗裂砂浆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对不同品种水泥,当采用适当配合比时,用粒径小于0.6 mm自然堆放钢渣砂可配制出性能符合工程使用要求的抗裂干混砂浆,抗裂砂浆的力学性能符合国标要求。当用矿渣水泥代替普硅水泥时,砂浆的吸水量和压折比变小,表现出砂浆在防水效果和抗裂能力方面有所增强,但钢渣砂抗裂砂浆的粘结强度有所降低。若适当引入快硬硫铝酸盐水泥,可以适当提高矿渣水泥配制的抗裂砂浆的粘结强度,特别是早期粘结强度,且对砂浆压折比影响不大,但吸水量会增大。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工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粉煤灰、矿渣微粉、石灰石粉三种矿物掺合料分别与硫铝酸盐水泥复掺,对硫铝酸盐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的凝结时间、流动度、抗压强度和收缩率等性能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对不同胶凝体系进行微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矿渣微粉、石灰石粉参与胶凝体系水化的程度有限,主要起填充密实、调节砂浆强度等级的作用;同时通过改变掺合料的掺量,可以制备适应不同工程要求的自流平砂浆.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高强型水泥乳化沥青砂浆(CA砂浆)抗压强度的计算公式,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不同配合比的CA砂浆进行了应力-应变压缩试验,研究了砂灰比(mS/mC)对CA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推导了CA砂浆抗压强度与组成配比的定量关系.结果 表明,在一定mS/mC范围内,砂对CA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较小;CA砂浆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水泥沥青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与砂的界面性能;依据水泥基材料的细观力学理论,建立了CA砂浆抗压强度与配合比参数的数学模型,经与相关文献中的数据进行验证,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9.
机制砂残留的不同浓度的絮凝剂会对混凝土相关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研究了三种絮凝剂(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非离子聚丙烯酰胺(NPAM)和聚合氯化铝(PAC)),四种掺量(0%、0.015%、0.030%、0.050%,质量分数)对硅酸盐水泥流动度、凝结时间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分析絮凝剂对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机理,研究了减水剂、缓凝剂和分散剂在改善絮凝剂对砂浆流动度和力学性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APAM对净浆流动度的影响较大,NAPM的影响次之,PAC的影响不明显;APAM和NPAM均能小幅缩短净浆凝结时间,而PAC会小幅延长净浆凝结时间;三种絮凝剂均能小幅降低砂浆强度,且整体上掺量越高,下降幅度越大;三种絮凝剂基本不改变硅酸盐水泥水化产物,但APAM和PAC能促进水泥的水化,而NPAM抑制水泥的水化。共同使用减水剂和缓凝剂能显著提高掺有絮凝剂砂浆的流动度和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0.
马英  李淯伟  邰安 《硅酸盐通报》2024,(4):1380-1387
本文研究了硫酸镁作用下掺珊瑚砂粉(CSP)和辅助胶凝材料(SCMs)砂浆的抗硫酸镁侵蚀性能。在5和20℃硫酸镁溶液中侵蚀至365 d,通过外观、长度变化、抗压强度,结合X射线衍射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砂浆的抗硫酸镁侵蚀性能。发现在5℃的硫酸镁溶液中侵蚀至365 d时,掺CSP砂浆发生严重劣化。掺20%(质量分数)CSP的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比掺20%(质量分数)CSP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表现出更好的抗硫酸镁侵蚀性能。在5℃下粉煤灰和矿渣有助于改善掺CSP砂浆的抗硫酸镁侵蚀性能,然而在20℃下硅灰降低其抗硫酸镁侵蚀性能。在5℃下掺CSP砂浆主要发生镁盐和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侵蚀并伴随少量石膏生成,在20℃下主要发生镁盐和石膏型硫酸盐侵蚀。  相似文献   

11.
银型抗菌沸石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沸石类抗菌材料是一种无机多功能材料,具有耐酸,耐碱,过滤除污,吸附除臭以及长效广泛的杀菌和抑菌效果,主要介绍液相,固相离子交换法将具有抗菌性能的银离子与沸石合成为抗菌沸石,用正交法确定两种方法的较佳条件,并进行比较,用红外光谱对沸石原样与抗菌沸石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合成的抗菌沸石进行了抗菌性能测试。  相似文献   

12.
通过使用功能性单体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GMA)将环氧基引入到丙烯酸树脂结构中,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高耐酸性丙烯酸树脂,讨论了引发剂、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条件。将该树脂应用于汽车涂料清漆配方中,可制得耐酸性优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3.
耐酸性纳米CaCO3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用超重力技术制得的 3 0~ 60nm的CaCO3进行改性 ,在纳米CaCO3的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一定致密度的SiO2 包覆膜 ,使其耐酸性得到极大的提高。采用TEM、BET、XPS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样品进行表征 ,并分析了耐酸成因。  相似文献   

14.
Fe2O3对CaO-SiO2玻璃和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彬  文丽华  马臣 《陶瓷学报》2007,28(2):99-103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得Fe2O3-CaO-SiO2系基础玻璃,研究不同含量的Fe2O3对CaO-SiO2玻璃和微晶玻璃性能的影响.经分析,不同组分的玻璃凝结时间不同,处于低共熔点的样品凝结时间最短,而离低共熔点最远的样品凝结时间最长.样品的密度并不随成分而变化.溶胶凝胶转变过程中,不同组分所得的凝胶玻璃有一定的耐酸碱性.而微晶玻璃的耐酸碱性比玻璃都略有增强.微晶玻璃的饱和磁化强度和磁铁矿在玻璃中所占的体积分数有关.随着玻璃中Fe2O3含量的增加,饱和磁化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
Conclusions The PE content of a matrix-fibrillar yarn spun from a melt of a PCA-PE mixture exert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defects in this yarn.Yarn defectiveness has been evaluated from acid-resistance; the latter is somewhat reduced for untexturized yarns (as compared with the acid-resistance of yarns from pure PCA) and is considerably reduced for texturized specimens.During the texturizing process, defects of various depths and lengths ar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matrix-fibrillar yarns due to breaking off of individual PE fibrils; the intensity of this phenomenon rises with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PE in the PCA.Translated from Khimicheskie Volokna, No. 6, pp. 45–46, November–December, 1986.  相似文献   

16.
采用合理配方设计,使用一次涂搪工艺,制备出了同时具有优良密着性能和耐酸性能的搪瓷板。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一次搪耐酸搪瓷板界面显微结构和元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着性能优良的一次搪耐酸搪瓷界面呈现咬合齿轮状,元素分析表明瓷层元素和金属元素相互扩散,相互渗透,在性能上表现为密着强度优良。  相似文献   

17.
特殊用途微胶囊化粉末香精的试制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研究制备的特殊用途微胶囊化粉末香精具有抗酸、碱、盐性 ,稳定性好 ,使用时具有乳化性能好 ,浑浊度高 ,速溶于水中的特性。本文根据微胶囊化粉末香精应具有的特性 ,对其原理和工艺、配方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8.
Data on the values of th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isodilates) and vitrification isotherms are presented. The chemical resistance (isochores of alkali- and acid-resistance) of lead-borosilicate glasses is studied. The behavior of the properties is studied in the ternary SiO2-B203-PbO system. Translated from Ogneupory i Tekhnicheskaya Keramika, No. 5, pp. 16–18, May, 2000.  相似文献   

19.
There is great demand for overglaze colors which are resistant to the action of acids and alkalis.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production of such colors are mentioned. Requirements to be met are enumerated. 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acid-resistance is discussed, and a provisional test known as the “immersion test” is described.  相似文献   

20.
铅酸蓄电池用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季茹  赵磊 《粘接》2002,23(3):12-15
采用一步法工艺制备了一种以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为改性剂,可在室温下固化的聚氨酯浇注胶。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具有优良的反应性、贮存性及操作工艺性, 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较佳的粘接性能、耐酸性等。可作为铅酸蓄电池用浇注胶使用,替代进口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