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研究鸦胆子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色谱分离,Sephadex LH-20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普数据结合理化性质解析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鸦胆子的果实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鸦胆子苦素D(1)、鸦胆子苦素E(2)、豆甾醇(3)、谷甾醇(4)、腺嘌呤核苷(5),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6)、尿嘧啶(7)、对羟基苯磺酸(8).结论:6、7、8是首次在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三脉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波  杨晓燕  侯相民  刘航 《广东化工》2011,38(9):23+51-23,51
目的:研究三脉紫菀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三脉紫菀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柚皮素(2)、木栓酮(3)、表木栓醇(4)、3',4',5,7-四羟基双氢黄酮(5)。结论: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采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肉桂叶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4-羟基肉桂酸(1)、槲皮素(2)、山奈酚(3)、阿魏酰基-β-?-葡萄糖苷(4)、咖啡酰基-β-?-葡萄糖苷(5)、反式-3,4,5-三甲氧基肉桂醇(6)。化合物4和5为首次从肉桂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从川楝(MeliatosendanSieb.etZucc.)果实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各项波谱鉴定确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川楝素(1)、正三十烷酸(2)、正三十二烷醇(3)、正十六烷酸(4),其中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室内生测表明:正三十二烷醇具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陈玉  杨光忠 《湖北化工》1996,13(A04):43-43,66
从川楝中果实中分得5个化合物,经各项波谱鉴定确定了其中4个化合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川楝素,正三十烷酸,正三十二烷醇、正十六烷酸,其中化合物(2)-(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室内生测表明,正三十二烷醇具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大风子科伊桐属伊桐的化学成分,从伊桐干燥树皮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根据现代波谱技术和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1)、β-胡萝卜苷(2)、山拐枣苷(3)、Salirepin(4)、3’-苯甲酰水杨苷(5)、6L苯甲酰水杨苷(6)、天料木苷D(7)、2’-苯甲酰山拐枣苷(8)、特里杨苷(9)、水杨苷(10)、山拐枣素(11)。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重结晶等方法,从海洋来源真菌Penicillium sacculum发酵液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中分离得到2个聚酮类化合物:Griseophenone B(Ⅰ)和Griseophenone C(Ⅱ),通过1DNMR和2DNMR(HSQC,HMBC)等技术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首次报道了化合物Ⅰ的13 CNMR数据以及化合物Ⅱ的核磁共振数据,并利用2DNMR技术对2个化合物的核磁共振信号进行了归属。化合物Ⅱ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鹿茸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鹿茸草用95%的乙醇提取,提取物依次经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再经硅胶柱色谱法、聚酰胺柱色谱法反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鹿茸草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为胆甾醇(1)、芹菜素(2)、木犀草素(3)。结论:此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开放ODS柱色谱以及HPLC等对海洋来源真菌Hypocreavirens的菌丝体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从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10→6)Abeo-(22E,24R)-ergosta-5,7,9,22-tetraene-3α,11α-diol(Ⅰ)、24-甲烯基羊毛脂烷-8-烯-3β-醇(Ⅱ)、(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Ⅲ)、(22E,24R)-麦角甾-8,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Ⅳ)、5α,9α-过氧-(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6β-二醇(Ⅴ)、5α,8α-过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Ⅵ)、(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Ⅶ)、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Ⅷ),其中化合物Ⅰ、Ⅱ、Ⅳ、Ⅴ、Ⅷ均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Ⅲ、Ⅵ、Ⅶ为首次从该种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五味子中木脂素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正相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制备型和分析型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对五味子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从五味子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鉴定化合物为五味子醇甲(化合物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化合物2)、五味子甲素(化合物3)、柠檬酸双甲酯(化合物4)、柠檬酸单甲酯(化合物5)、五味子酯丙(化合物6)、Schinlignan E(化合物7),当归酰戈米辛H(化合物8)。结论化合物2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对海洋来源真菌Fusarium sp.的发酵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通过波谱及理化性质分析确定了化合物的结构.从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1,3,5-三羟基-7-甲基蒽醌(1)、6-羟基芦荟大黄素(2)、3-O-βD-吡喃葡萄糖基-豆甾-5,24(28)Z-二烯(3)、尿嘧啶核苷(4...  相似文献   

12.
毛泡桐(原变种)内桐皮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泡桐属(Paulownia)植物毛泡桐(原变种)(Paulownia tomentosa(Thunb.)Steud.var.tomentosa)内桐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采用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反复纯化分离及制备,从其70%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相中分离到5种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香豆酸(ρ-coumaric acid,Ⅰ)、咖啡酸(caffeic acid,Ⅱ)、毛蕊花糖苷(verbascoside,Ⅲ)、异毛蕊花糖苷(isoverbascoside,Ⅳ)和肉苁蓉甙F(cistanoside F,Ⅴ)。化合物Ⅰ和Ⅱ为酚酸类化合物,Ⅲ~Ⅴ为差向立构苯丙素苷类化合物,Ⅰ、Ⅱ和Ⅴ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清香木姜子的化学成分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勇  李子燕  李良 《云南化工》2006,33(5):22-23
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及与标准品对照等方法从清香木姜子枝叶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1H NMR、13C NMR等技术及理化性质鉴定为:黄堇碱(1)、二十二酸(2)、二十六酸(3)、三十酸(4)。以上化合物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箬叶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水蒸汽蒸溜法提取箬叶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法分离 ,质谱法鉴定结构并与计算机系统储存的已知物质的质谱进行比较。共鉴定出 2 7个挥发性化合物 ,主要挥发性成分有 :十六烷、棕榈酸、十五烷、油酰胺、十七烷、对 乙烯基苯酚、(E) 植醇、8 己基十五烷、7,3′,4′ 三甲氧基槲皮素、肉豆蔻酸、植烷、肉豆蔻酰胺、硬脂酰胺、4 乙烯基愈疮木酚、十四烷、2 甲基十五烷、3 甲基十五烷、(Z) 植醇等 ,而关键香味化合物是 :对 乙烯基苯酚、4 乙烯基愈疮木酚、二苯甲酮、2 ,2′ 二乙基联苯、2 ,6 二异丙基萘、(Z) 植醇、二十腈、2 苯基十三烷、(E) 植醇 9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刺苋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LH-20柱色谱法MCI及HPLC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刺苋中得到七种分离物:齐墩果酸(1);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2);3’-甲氧基-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3);3’-甲氧基-槲皮素-3-O-α-L一鼠李糖-3-O-β-D-葡萄糖甙(4);△5.22豆甾醇(5);β-谷甾醇(6);△5.22豆甾醇-3-O-β-D-葡萄糖甙(7)。  相似文献   

16.
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重结晶等分离手段对维药小茴香根皮中乙酸乙酯提取部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1H NMR、13C 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从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分离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莳萝脑(1)、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基二酯(2)、镰叶芹二醇(3)、β-谷甾醇(4)、甘油酸(5)。该研究为了解维药茴香根皮的药用价值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Seven undescribed phenylpropanoid constituents, including three new bibenzyl derivatives (1–3) along with four new benzofuran stilbene derivatives (4–7), were isolated from the aerial parts of Dioscorea polystachya. The structures of these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pectroscopic analyses, including UV, IR, HRESIMS, 1D, and 2D NMR. Further, all the compounds were evaluated on the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 for their inhibition of nitric oxide (NO) production by RAW 264.7 macrophages cells, and some of them (1–3 and 6) displayed inhibitory activity with IC50 values in the range of 9.3–32.3 μM. Moreover, compound 3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iNOS in Western blot analysis, suggesting compound 3 is mediated via the suppression of an LPS-induced NF-κB inflammasome pathway.  相似文献   

18.
In the course of our continuing search for bioactive constituents of Korean medicinal plants, we isolated five new oxylipins, chaenomic acid A–E ( 1 – 5 ), and six known ones ( 6 – 11 ) from the twigs of Chaenomeles sinensis. The structures of the new compounds ( 1 – 5 )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methods, including 1D and 2D NMR (1H and 13C NMR, 1H–1H COSY, HMQC, HMBC, and NOESY), olefin cross‐metathesis, and LC/MS analysis. The known compounds ( 6 – 11 )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son of their spectroscopic data and specific optical rotation with the reported data. The isolated compounds ( 1 – 11 ) were tested for their inhibitory effects on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lipopolysaccharide‐activated murine microglial cells and for their cytotoxic activities against four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A549, SK‐OV‐3, A498, and HCT‐15).  相似文献   

19.
鸭儿芹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水蒸气蒸溜法提取鸭儿芹挥发性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法分离,质谱法鉴定结构并与计算机系统储存的已知物质的质谱进行比较,共鉴定出17个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有:α 蒎烯、β 水芹烯、β 蒎烯、β 月桂烯、对伞花烃、枞油烯、γ 松油烯、β 石竹烯、(Z) β 金合欢烯、1 甲基 8 异丙基 5 亚甲基 1,6 环葵二烯、β 芹子烯、[2R (2α,4aα,8aβ)] 1,2,3,4,4a,5,6,8a 八氢 4a,8 二甲基 2 (1 甲基乙烯基)萘、β 红没药烯等。萜类化合物占总峰面积的82 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