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苏南成品油管道为研究对象,对交流杂散电流干扰进行测试,表明有5个管段存在明显的交流干扰。确定了各管段的交流杂散电流的干扰程度和干扰源,得到了不同杂散电流干扰源造成的交流干扰电压波动规律。对苏南成品油管道提出了交流干扰防护措施,并根据现场的模拟试验和计算,确定了排流地床参数。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内外交流杂散电流的研究成果,阐述了目前天然气管道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的判据和常见检测方法。介绍了榆济天然气管道JLS110-JFY127段交流杂散电流的干扰现状,选取裸铜线作为接地极结合固态去耦合器进行排流施工。利用HC-069储存式杂散电流测试仪对11个测试桩管地交流电位进行连续监测,对比分析了排流前后的交流电压和交流电流密度。结果表明:固态去耦合技术的排流效果良好,可对今后交流干扰的解决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输油管道和电力设施建设迅速发展,由于空间地理位置限制,管线与电力设施不可避免地并行铺设,杂散电流对埋地管道的腐蚀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干扰源不同,可将杂散电流分为直流干扰与交流干扰.分别从直流和交流杂散电流出发,介绍了杂散电流的主要来源、形成原因及腐蚀危害;了解了二者的腐蚀特征以及腐蚀速率差异.通过调研国内外杂散电流腐蚀的相关研究,对直流腐蚀与交流腐蚀机理进行了系统论述与总结,并对交流腐蚀速率低于直流腐蚀速率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分别介绍了直流杂散电流与交流杂散电流的排流方法与排流装置,分析了每种排流方式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为实际工况中排流方式的选取提供了参考.最后,针对目前杂散电流腐蚀难点,提出了有待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根据目前在油气管道运行过程中日益增加的交流电气化铁路与埋地管道平行或交叉等情况,通过实验室管道试验,研究了管轨并行间距、并行长度以及交叉角度对交流干扰电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交流杂散电流干扰下管道交流干扰电压随并行间距和长度呈现逻辑函数变化,并随交叉角度的增大而减小.所得规律可以对管道运行过程中杂散电流的排流进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PCCP高压线杂散电流交流干扰问题,探讨了杂散电流机理,针对国内某PCCP供水管道提出了相应的交流干扰检测和排流措施。通过对高压线交流干扰监测和有效排流,旨在提高PCCP管道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同时为相关类似工程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京沪高铁山东段与某输油管道长距离并行交叉,导致输油管道遭受严重的交流干扰。通过现场检测和数值模拟评价,明确了高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特性、干扰强度及分布规律、缓解方案等。经过排流施工和后评价,管道交流干扰问题消除。基于该工程案例,高速铁路与交流输电线路对管道交流干扰强度评价方法显著不同,数值模拟计算对合理设计动态交流干扰排流地床数量和接地电阻具有重要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7.
榆林-济南输气管道某段受到严重的交流杂散电流干扰。利用公用走廊电磁干扰和接地分析的CDEGS软件进行交流干扰排流方案设计,根据设计结果采用水平锌带地床结合固态去耦合器的方式对管道进行排流施工。对比施工前后的数据,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随着山东经济高速发展,大量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和电气化铁路的建设不可避免,这些设备设施产生的交直流杂散电流,造成管道破损点处的加速腐蚀。本文对某管线交流电压和腐蚀电流密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排查管线交流杂散电流干扰源,对交流干扰严重区域进行排流治理,并分析排流效果。结果表明:高压输电线路会形成交流杂散电流造成管道加速腐蚀,在以农田为主的地形环境中,采用网状地床进行交流排流,可以有效降低交流电压,起到明显排流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承典  陆希诚 《腐蚀与防护》1998,19(1):25-28,35
采用四通道快速数据采集存储器和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对紧靠上海地铁一号线沪闵路段的地输油管道受杂散电流干扰的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测。测试结果说明干扰来源于地铁列车的运行。其特点是双向动态干扰,没有固定的阴极区和阳极区。从实际条件出发,利用原来保护该输油管道所埋设的镁阳极作接地床,采用极性接地排流方式来抑制杂散电流干扰,各处的排流效果介于60% ̄1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减小杂散电流对南朗段天然气管道的干扰,消除杂散电流腐蚀隐患。方法利用沿线阴极保护电位测试、SCM检测等技术对南朗段管道的杂散电流干扰情况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实施排流设计与改造。在009—019测试桩中设计6个排流点,用固态去耦合器排流技术实施排流改造。改造完成后,对排流效果进行验证。结果检测表明,杂散电流最大干扰值达16.839 V,杂散电流密度达393A/m~2,干扰长度为8 km。杂散电流干扰来源于电气化铁路,在铁路运行时间段存在杂散电流干扰,在铁路停运时间段无杂散电流干扰。改造完成后,杂散电流干扰电压降至了4 V以下。结论该排流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小了南朗段埋地管道的杂散电流干扰,使其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消除了杂散电流腐蚀的隐患,保障了南朗段天然气管线的安全运行。杂散电流干扰的检测与排流技术可以用于消除铁路等对埋地管道杂散电流腐蚀的影响,对受到新建带电结构影响的管道的防护工作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电磁场耦合理论,分析了交流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对埋地输油管线电磁干扰的耦合机理,推导出相关交流腐蚀干扰电压的数学计算模型。结合高速铁路牵引系统的运行参数,计算并预测了不同高速铁路运行状态下其供电系统对埋地输油管道交流腐蚀干扰的影响水平,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对该输油管段的排流方案进行优化计算,并提出了受高速铁路杂散电流干扰影响的输油管段的综合治理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气化铁路的牵引供电系统采用单相工频(50 Hz)25kV交流制式,当长输管道与其近距离并行或交越时,电气化铁路会通过电阻耦合的方式对临近埋地段管道产生不同程度的交流干扰,加剧管道交流腐蚀风险。固态去耦合器接地排流是近年来国内广泛流行的防护方法,日东线排流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适当规格的固态去耦合器、以及合理的接地材料和施工方式,可以有效抑制管道的交流干扰,能够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杂散电流是指在管道周围土壤环境中漫流的一种大小、方向都不固定的电流,这种电流对金属管道的腐蚀称为杂散电流腐蚀,属于电解腐蚀范畴。杂散电流在管道中的流动会加速管道的腐蚀,对管道的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影响。有杂散电流干扰的管道中,需要对管道实施排流保护,排除管道中的杂散电流。而杂散电流的排流工程是否合理充分,则需要应用相应的检测手段来测定。本文是在已经采取杂散电流排流保护的管道上,通过测量管道上的阴保电位、交流电压和交流电密度来判定管道的杂散电流排流情况。  相似文献   

14.
交流电干扰下-850mV(CSE)阴极保护电位准则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流干扰对埋地管道阴极保护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由于实际现场地下管线复杂,各种干扰因素很多。本工作利用实验室模拟装置来进行交流干扰对阴极保护系统影响的研究。对交流干扰下阴极保护电流密度和阴极保护电位变化的研究表明,经典的-850 mV(CSE)作为保护电位埋地金属管道阴极保护判据,在交流干扰存在的环境中将不再适用。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电气化铁路、以接地为回路的输电系统等的客观存在,不可避免地造成杂散电流的产生,并使埋地管道因杂散电流而产生腐蚀。杂散电流具有强度高、危害大,范围广、随机性强等的特点,文章介绍了对直流杂散电流腐蚀的控制,提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干扰泄漏电流、符合安全距离、增加回路电阻、排流保护和其他保护等措施;并对在强电线路、输油管道上、油库等交流杂散电流腐蚀的防护方面提出了数种可采取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地铁和管道的不断建设,由杂散电流引起的管道腐蚀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因杂散电流分布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导致埋地管道的有效防护成为实际工程中的一大难题。为了更好地解决杂散电流对埋地管道的干扰问题,详细介绍了杂散电流的分类、腐蚀机理和干扰指标,从地铁和管道2个角度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杂散电流分布模型、杂散电流源保护和埋地管道排流措施及其杂散电流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明确了进一步完善杂散电流分布模型的精确模拟和发展新型杂散电流监测新技术对于埋地管道的防护意义重大,并对未来管道受杂散电流干扰问题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能够为研究人员开展管道杂散电流干扰研究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建立了交流电流密度与破损面积、土壤电阻率、交流干扰电压以及防腐层电阻率之间的数学模型,从而间接获取交流电流密度,并研究了交流电流密度对腐蚀速率的影响。通过CDEGS软件模拟仿真,得到了并行长度、电流等级、距离、土壤电阻率等参数对交流干扰沿管道分布的作用。结果表明,破损面积、交流干扰电压、土壤电阻率、防腐层电阻率对交流杂散电流密度具有显著的影响。电流密度小于3 mA/cm2时,交流电流腐蚀危害性很小;在3~10 mA/cm2时,腐蚀危害性较大;大于10 mA/cm2时,交流腐蚀危害性很大。  相似文献   

18.
输电线路对埋地钢质管道产生强烈的交流干扰腐蚀。随着我国管道和电力行业发展,二者矛盾日益突出。应从设计和运行角度规范管道和输电线路的职责和协调做法。为此,研究了加拿大国家标准关于管道与输电线路的安全距离的推荐做法,包括细化和明确管道公司和电力公司的职责,以交流干扰电压15V判断管道交流腐蚀,管道和输电线路安全距离应用建议,减少管道上的电磁耦合作用和避免输电线路故障的措施,以及安全距离不足时的管道本体、防腐层和管沟防护措施。最后,为从根本上避免或者消除管道交流干扰腐蚀的风险,提出了国内标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