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下坂地水库位于帕米尔高原腹地,具有高海拔、高地震烈度以及古冰川和新冰川活动频繁等特点。河床覆盖层厚度达150m,成因、岩性复杂多样,工程地质差异性大,勘探试验困难,分析评价难度大。第四系深覆盖层的渗漏及渗透稳定问题,不均匀沉降变形以及抗滑稳定问题对大坝稳定十分重要。查明其工程地质特性,研究并论证其问题,提出较好的工程处理措施,是较为艰难的任务。本文介绍了该工程坝基深覆盖层的勘察与防渗处理。  相似文献   

2.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对深厚覆盖层岩组特征和成因机理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分析工程地质特征和解决相应的工程地质问题。岩组划分要综合考虑覆盖层的物质组成、层位分布、成因类型、地质年代及工程特性。运用层序地层学的方法分析覆盖层的形成,可以更好地把握覆盖层的形成要素,对其成因机理有深入的理解。西南地区历史上构造运动复杂,多次发生的冰川活动、海平面变化、崩滑流事件均对覆盖层的厚度、物质成分、结构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乌东德水电站河门口坝址覆盖层岩组特征和成因机理,不仅有助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供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江黄鹿水库坝基覆盖层工程地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江黄鹿水库为例,就川中北丘间洼地广泛分布的第四系覆盖层,通过勘探,试验等方法,研究其工程地质特性和建坝条件,对其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尚剑宝 《山西水利》2004,20(1):53-53,57
山西省横泉水库坝基渗漏是坝址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坝基覆盖层及基岩强风化带均是坝基渗漏的主要条件,如坝基渗漏量过大直接影响工程效益和坝址的稳定。着重介绍了坝基覆盖层和基岩风化带渗漏量的计算及防渗措施。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洮河多架山水电站深厚覆盖层坝基工程地质特性的论述,阐明了在深厚覆盖层建低坝时应注意的几个工程地质问题及地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其宗水电站坝址河床及阶地分布的覆盖层,不仅厚度大,且成因复杂。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建坝适宜性是本工程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合理有效的勘探手段和多种室内、外测试和试验方法,对覆盖层的分布特征、成因类型、工程地质特性及建坝适宜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覆盖层分层及有关地质参数建议值,为工程的方案选择、坝基处理设计等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深厚覆盖层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对于高土石坝的顺利兴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四川大渡河双江口水电站坝址区深厚覆盖层各种工程地质参数的研究方法及最终参数的选取,并提出研究覆盖层问题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西藏尼洋河多布水电站建筑物区覆盖层深厚,工程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存在不均匀沉降变形、渗漏渗透稳定、承载力偏低、砂层液化等工程地质问题;右岸坝肩边坡卸荷松动深厚,存在边坡稳定及绕坝渗漏问题。文章针对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勘察和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闸坝基础要求同于混凝土重力坝,河床覆盖层深厚,结构复杂,特别是淤积粉质黏土层最厚达18m,坝基存在不均匀沉陷、渗透稳定和抗滑稳定等问题,本工程的主要工程地质任务是研究该层的工程地质特性、解决坝基基础加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朱建业 《水力发电》2004,30(12):81-86
概述中国水电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过程。对中国水电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区域构造稳定、高坝坝基工程地质、工程高边坡稳定、地下工程围岩稳定和岩溶渗漏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现状、内容、方法和评价原则,作了总结经验性的介绍。具体包括:活断层研究、地震危险性分析和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坝基岩体工程地质分类、建基面与岩(土)力学参数选择和深厚覆盖层勘察;工程高边坡地质结构、失稳条件和稳定分析、边坡处理与监测;水电工程围岩分类与围岩稳定分析以及河谷岩溶渗漏理论、岩溶地区坝址选择与岩溶渗漏处理原则等。并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今后勘察研究方向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