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据Gamma函数及Г(x)分布的基本概念,给出了非均质性储层渗透率K的概率密度、 分布函数以及基本数字特征的表达式。同时,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推导出Г(x)型分布未知参数估 计值和k0的解析式。并结合属中低渗透性的临南油田沙三中油层的电测解释资料进行了实例 计算,其结果与实际吻合,可作为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和产能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依据Gamma函数及г(x) 型分布的基本概念,给出了非均质性储层渗透率K的概率密度,分布函数以及基本数字特征的表达式,同时,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推导出г(x) 型分布知参数估计值v和ko的解析式,并结合属中低渗透性的临南油田沙三中油层的电油解释资料进行了实例计算,其结果与实际吻合,可作为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和产能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贵刊《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年第 5期发表的文章《求解Γ模型参数的新方法》写得很好 ,本人认真阅读后 ,发现有一处错误 ,特提出与作者商榷。根据概率统计学中伽马分布的研究 ,可建立预测油田产量与时间关系的Γ模型如下 (见原文 (1)式 ) :Q =βαNRΓ(α) tα- 1e- βt式中 :Q———产油量 ,10 4 t/a或t/month ;NR———可采储量 ,10 4 t或t;t———开发时间 ,a或month ;α ,β———模型参数 ,大于 0。对油田数据进行回归处理 ,可得到α,β的值。根据α值 ,求Γ(α)的方法 ,正确表述应为 :当α为正整数时 ,Γ(…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确定油田渗透率分布规律的解析方法,从而克服了以往用图版拟合确定渗透率分布的缺点。其方法是:首先用概率统计方法统计出油田渗透率分布的均值E(k)(或E(lnk))和E(k^2)(或E[(lnk)^2]),并且利用这二个均值计算出常用的4种理论渗透率分布类型(Γ(√x)型、Γ(x)型、Γ(x^2)型和对数正态分布型)的分布参数;然后计算出4种理论分布与实际分布的方差值Σ[fN(ki)-f(k  相似文献   

5.
尹宏锦 《石油学报》1982,3(3):75-82
本文根据石油钻井中所遇到的地层岩样所做可钻性测定。以平均钻时(秒)DT为钻时样本,取DT以2为底的对数为可钻性等级(DCG)。按统计分析表明它服从正态分布,样品平均值x=5.4438,均方差Sx=1.7498,油田地层按可钻性等级共分十级,每级地层所占比例的百分数可以分布函数求出。本文讨论了DCG用于估算所需钻头用量的问题及其它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证明了Γ—函数在S >1时是可微的 ,并给出了它的导数 ,为Γ—函数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1.引言函数最优化问题是指下列极值问题: x~*=minxf(x),x=(x_1,x_2,……x_n) (1.1) Ai(x)=0,i=1,2,……p,(p相似文献   

8.
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油藏是三塘湖盆地投入开发的第一个油藏,研究表明其储层以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为主,通过地层倾角测井、偶极声波测井、成像测井、压裂裂缝监测资料的综合应用,准确地确定了三塘湖油田牛圈湖区块西山窑组储层最大主应力方向,并且预测了人工裂缝的分布规律,为油田有效开发部署提供了可靠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石英狭缝孔中烟道气封存联合页岩气采收技术的效率,采用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和分子动力学(MD)模拟探讨了地质埋深、地层水含量和烟道气注入比例对烟道气(CO2/N2)驱替石英狭缝孔中页岩气(CH4)效率的影响。通过系统分析各组分的密度分布、负载量、吸附热和相互作用能,确定了各组分的吸附机理和CH4的采收率。混合组分中CH4和N2的负载量(ΓCH4和ΓN2)与地层水含量呈负相关。随着地质埋深的增大,ΓCH4和ΓN2迅速增大,在埋深达到2 400 m后趋于平缓。CO2的负载量(ΓCO2)在埋深2 400 m出现最大值;在埋深小于2 400 m时,ΓCO2与地层水含量呈正...  相似文献   

10.
针对渤海C油田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地质特点,综合利用岩心、测井、油藏动态以及露头等资料,分析了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成因及发育特点,确定构造应力场和断层的分布为该油田储集层裂缝发育的2个主控因素。将构造应力场与断层分布相结合模拟离散裂缝网络,预测裂缝分布趋势。通过地质特征对比以及动态资料验证,优选出C油田的离散裂缝网络(DFN)。以离散裂缝网络(DFN)为平面约束条件,以井点岩心统计裂缝几何形态为"硬"数据,计算出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三维分布,并建立了潜山裂缝型储集层的地质模型,为油田开发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氨基磺酸为主要原料,尿素为催化剂,合成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铵(NPSA),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4)的转化率可达98.39%(质量分数)。对NPSA的表面化学性能、热力学函数、应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NPSA溶液的临界胶束溶度(cmc)逐渐增加,最低表面张力(γcmc)和表面最大吸附量(Γmax)逐渐减小;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cmc和γcmc逐渐减小,Γmax略有增大;40℃、c(NaCl)=0.50mol/L时,cmc和γcmc分别为2.253×10-4 mol/L和24.15mN/m。NPSA的热力学函数表明其形成胶团的过程是个熵驱动过程。NPSA的乳化性、分散力和润湿性都优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增溶能力低于LAS,润湿性与LAS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2.
多次覆盖地震资料的叠前偏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Gazdag 和 Sguazzero(1984)利用相移加插值方法(PSPI)对叠后资料进行偏移。此法也可用来偏移叠加前的地震资料。首先把-个分布震源定义为函数S(x,t),它由位于x处、延迟时间为t以及振幅为S的-些点震源组成。在此条件下所测得的记录用m(x,t)表示。利用 PSPI方法由S(x,t)构成下行波场S(x,z,t),由 m(x,t)构成上行波场M(x,z,t)。在(x,z)处的偏移图像可以用(x,z)处的时间函数M和S的零延迟互相关系数来定义。然后用参数已知的、按比例设计的物理模型进行此种方法试验。该例表明通过选择-定形状的分布震源S(x,t),使下行波场能够几乎同时到达某-反射界面上的所有的点,可以精确地使此反射界面偏移成像。用合成记录进行试验表明,深度偏移图像中的子波出现了拉伸现象,伸长程度跟入射角成正比。在实际的海洋勘探中,由于船后的地震电缆长度有限,所以可产生只包含-定入射角范围的下行波场,仅对这个入射角范围的反射波场,才能有效地被电缆上的检波器接收。文中提出的叠前偏移方法的意义,在于能够获得没有叠加误差的深度偏移剖面,此外还可用于研究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关系及速度分析。  相似文献   

13.
边际油田河流相储集层表征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确定边际油田储集层的分布和特征、有效开发海上边际油田,以渤海湾盆地Q33-1油田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河流相储集层为例,综合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研究边际油田河流相储集层表征关键技术。通过河流相砂体井震标定、三维地震精细解释和边界精细刻画,雕刻河流相储集层砂体外部形态,描述其内部非均质性;根据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利用井点外推宽度法、变差函数分析法建立河流相储集层地质知识库;结合类比密井网油田储集层分布特征,提出了侧向相变对比模式、叠置砂体对比模式、河道下切对比模式等3种河流相储集层井间对比模式。综合以上3种储集层表征技术,确定了Q33-1油田储集层分布的最可能模式,并以此模式为依据设计油田开发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以往对剩余油饱和度的空间分布特点,多是利用测井资料定性地研究,多数没有定量化,更很少对每口井的各小层(即时间单元)的剩余油分布做出定量的预测。利用剩余油饱和度配比系数法结合下二门油田中下层系的实际生产数据寻找到一条定量预测某一时刻各井各小层剩余油分布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小层劈分,获得了每个时间单元的剩余油量和可动油饱和度,进而为在平面和纵向上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提供了依据,并结合油田的静态资料探讨了剩余油分布的控制因素,为今后油田的挖掘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引入函数列(f_n(x))(?)在[a,b]上Riemamann-Stieltjes一致可积概念,对函数列(f_n(x))(?)在[a,b]上Riemann一致可积概念作了推广。同时,借助有关定理得出结论: 1°设g(x)是[a,b]上单调上升有界函数;2°若(f_n(x))(?)是[a,b]上依g(x)一致可积函数列(称为(R-S)一致可积函数列);3°设(f_n(x)(?)在[a,b]上逐点收敛于f(x),则极限函数f(x)在(a,b)上依g(x)可积,且有  相似文献   

16.
用丛式井开发油田的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用丛式井技术开发一个油田(或区块)的过程中,钻井、地面建设、油气集输等9项费用对油田建设总投资的影响。通过分析,建立了以油田建设总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的规划模型,并根据钻井工程中1个丛式井平台控制一定面积的井位这一具体情况,提出了求解这一规划问题的方法。通过对辽河油田杜48区块平台规划的验算,证明了这种规划方法可为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简要介绍了过套管电阻率测井技术(CHFR)的基本原理、仪器结构及性能;重点介绍了过套管测井技术在青海油田尕斯库勒油田E1/3油藏剩余油评价中的应用;就过套管井电阻率测量(CHFR)和储层饱和度测量(RST)的应用效果作了横向对比,并对其在尕斯库勒油田E1/3油藏中的应用成败做了详细分析.总结了这两种套管井测井技术在油田应用环境中的限制因素,为以后更有效地分析利用这些测井技术评价油藏剩余油分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平均毛管压力函数分类及其在流体饱和度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储集层非均质性较强时,利用J函数(毛管压力函数)计算的含油饱和度存在较大误差。针对这一问题,以珠江口盆地某油田为例,通过实验测定和数值模拟研究,根据储集层质量系数对平均压汞曲线进行分类,建立能反映储集层非均质性的储集层质量系数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原始含油饱和度模型。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计算的含油饱和度与测井解释结果吻合较好,能够表征强非均质性油藏的含油性。综合利用压汞、退汞曲线拟合J函数,建立束缚水、可动水、残余油、可动油等流体的饱和度模型。此外,考虑到储集层质量系数、黏土含量等对退汞效率的影响,用"退汞指数"对退汞曲线进行分类,并建立可动油饱和度模型,为油田计算可采储量及研究剩余油分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油田开发中后期,查明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对制定油田后续调整方案及挖潜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般包括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两大类,而地质因素从根本上导致了剩余油的形成和富集。结合渤海A油田厚油层水淹规律,提出影响A油田剩余油的3类8种地质主控因素,分别为垂向沉积(隔夹层、韵律性、砂体厚度)、横向沉积(岩性尖灭、物性差异、微相接触面)、构造(断层封闭带、构造幅度),以此为依据指导后续挖潜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贝塔旋回模型在油田产量及可采储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概率统计中的贝塔分布密度函数,经变换后可得到导出密度函数,据此建立了贝塔旋回模型,同时提出了求解模型参数的方法,最后应用该模型对宁海油田的产量与可采储量进行了预测,证明该模型适用于预测某些油田的产量和可采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