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涠西探区新采集处理的PSDM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在地震、钻井成果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开展了地震属性、地震谱分解、地震波阻抗反演、砂体空间雕刻技术等地球物理综合解释,在探区海中三维工区识别出了非构造圈闭:流沙港组二段岩性圈闭和涠洲组四段岩性圈闭,并对识别的非构造圈闭进行了储层及含油气性分析。研究成果可为涠西探区的钻探目标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震资料识别的层序界面精度低于测井资料建立的空间层序格架精度,难以满足具层圈闭特征岩性圈闭勘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井-震时频匹配分析与地震全反射追踪相结合的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及高频层序格架建立方法,主要包括逐级细化的测井时频分析与井-震标定,得到与测井资料相适应的地震反射旋回变化关系;在小时窗地震时频分析基础上,通过地震全反射追踪技术,建立高频空间层序格架。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中的层序界面既具有反映沉积旋回变化特征的明确地质含义,又具有足够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地震资料中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层序界面,进而满足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对于层序地层研究的精度要求;结合吐哈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等开展了实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深入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开展地震高频层序地层研究和岩性油气藏勘探。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利用地震地层学可解释复杂的地质构造,尤其可以有效识别可能存在的油气储集层的地质环境。本文首先讨论影响地震地层解释的因素,包括相位、分辨率和彩色软拷贝,然后评述用地震法解释地层的四个重要途径,即地震层序分析、地震岩相分析、反射特性分析和先进的地球物理技术(包插直接的烃指示、切变波和地震模型)。  相似文献   

4.
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层序地层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序地层学理论在岩性圈闭的识别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隐蔽油气藏勘探的不断深入,已发展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除了要求高分辨率的地震资料外,还对现今的各类新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提出挑战。如何能在等时层序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利用各项新的地震综合解释技术进一步验证并划分地震层序边界、准层序组的边界以及各体系域相对应的沉积相带的演化过程,进而落实各体系域中砂体的分布模式,最终落实岩性圈闭,是目前地震综合解释技术最大化应用的体现。通过几个实例来探讨地震综合解释技术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侏罗系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准噶尔盒地红车断裂带对侏罗系采用层序地层学的研究方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对确定层序内部沉积体系类型及展布、预测有利地层岩性圈闭分布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其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是一个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次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和露头资料的分析,进行井间对比及井-震对比,着力识别层序界面并深入解剖层序内部构成,继而划分体系域,在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侏罗系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和9个体系域,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地层划分和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6.
波阻抗反演及其在隐蔽圈闭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应用波阻抗反演地震剖面结合测井、岩心资料研究了松辽盆地南部青山口组和姚家组的层序,共识别出9个层序,20个体系域,建立了该区的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波阻抗反演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地层、沉积微相、构造解释,共识别出5种类型的隐蔽圈闭,即地层超覆、砂岩透镜体岩性、构造-岩性、断层-岩性和砂岩上倾尖灭型圈闭,并总结了它们在层序地层格架内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表现出以下新进展:1)地震沉积学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门新的边缘交叉学科,但它是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发展而不是替代,体系域表征、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是目前地震沉积学中的几种常用技术。2)层序地层学和地震沉积学在非构造圈闭精细勘探中得以广泛应用,用于预测与层序及体系域演化密切相关的油气藏。3)在湖盆沉积中,发现了与强制海退体系域相似的强制湖退体系域。4)海相碳酸盐岩的油气层序地层学研究得到了加强。5)高频层序地层学、天文地层学及其古海洋事件—生物礁储层形成演化相关关系研究的成果对于油气勘探发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岩性地层圈闭识别工作步骤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储量增长最有潜力的领域。最近几年在我国所发现的油气储量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储量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高分辨地震资料解释中,层序地层学、储层描述、三维可视化等已成为岩性地层圈闭的主要识别技术。本文通过多个油气新领域项目的研究工作,总结出一套针对不同地区岩性地层圈闭识别的配套技术及其实现步骤。其做法的核心是找准最大洪泛面和层序边界,因为最大洪泛面和层序边界是控制岩性地层圈闭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白垩系层序与岩性圈闭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和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结合井问对比及井-震对比,在红车断裂带白垩系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和8个体系域,首次建立了研究区内白垩系层序地层对比格架.为在红车断裂带地区,寻找以岩性圈闭为主的非构造油气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南堡凹陷北部沙三段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堡凹陷层序地层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岩心分析等资料,对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三级层序界面解释、沿层序解释界面分时窗进行地震属性提取、地震属性特征分析,确定了有利的岩性圈闭发育区,并在三级层序解释界面的控制下,根据不同体系域砂体的发育类型,运用储层反演、速度场分析等方法对岩性圈闭的物性特征、含油性等进行综合评价后,确定了有利岩性圈闭。通过南堡凹陷北部沙三段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实践,在南堡凹陷北部沙三段识别出有利岩性圈闭20个,并通过综合评价提出了9口井的井位,确定了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基本思路,指明了该区油气勘探的方向,对该区岩性油气藏的勘探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地震勘探工作的逐步深入,资料解释过程中常规合成地震记录的与实际地震剖面难以匹配的问题更加突出。针对这一问题研制出的变频法合成地震记录,提高了两者的匹配程度,可以更加精细地区分地震反射层位,更好地分析岩性变化对地震数据的影响,明确服地震反射波形变化的地质含义,以达到储层预测的最佳效果。该方法实用性强、算法便、方便快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改模型,为解释人员进行地震资料的地层解释提供了一个环境良好的实用工具。有助于研究岩性圈闭油气藏。  相似文献   

12.
倾角测井资料在前陆盆地高陡构造解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李进福  张莉 《测井技术》2002,26(4):282-285,305
前陆盆地高陡构造由于长期处于挤压应力环境,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产状变化大,构造样式多以逆冲断裂-褶皱复合样式为主。以地震剖面为背景,以单井精细构造解释为基础,通过测井与地震的相互标定,把测井地质标志投影到地震剖面上,同时将倾角测井得到的地层产状转化为沿剖面方向的视倾向与倾角,并以此为约束条件在井间对地震资料进行对比追踪,最终获得较高精度的构造解释剖面。该方法充分发挥了测井与地震两者的优势,提高了解释的精度,并成功地应用于塔里木盆地山前高陡构造的解释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地震相及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的各种地震反射标志,利用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地震反射特征,总结划分出楔状前积、楔状乱岗或杂乱、丘状乱岗或杂乱、帚状发散前积、下切充填、空白及席状平行、席状亚平行及席状乱岗变振幅等8种主要的地震相类型,并将地震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与钻井及区域构造背景相结合,经过地震解释,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结果表明:该区下白垩统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三角洲、河道、湖泊等多种沉积体系及火山岩体。进而预测了有利相带,为今后的勘探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简要介绍利用90°相位数据进行地震解释的原理基础上,通过理论合成数据证明了其识别薄层的可行性,并阐明90°相移技术实现过程。在实际地震资料应用中,可利用Wiener-Levinson混相位提取法估算地震数据子波相位,并利用相位转换法将混相位的地震数据转换成零相位,再转换成90°常相位,据此提出了利用90°相位剖面解释岩性地层的思路。通过实际资料的应用,证实了90°相位剖面在岩性解释中识别薄层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高精度地震属性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地震属性技术是储层预测的重要手段,但地震储层预测存在多解性,可靠性程度低问题,预测出的最终图件难以进行合理的地质解释,文章基于地震属性与地质属性随时空变化的关系,根据地震属性与储层属性相关程度,以及地震属性对储层参数敏感程度来进行地震属性有效性分析;然后将搜索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来实现地震属性优化,用优化出的地震属性再进行多元储层预测。实际工区的砂岩厚度预测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可明显提高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维地震数据的构造演化与储层沉积演化解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平衡剖面解释技术是利用地质构造的复原过程来研究复杂构造区的构造演化特征和过程,并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技术;层序地层学研究则是通过层序的划分与对比以及体系域的构建来认识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沉积相的一种重要解释技术.两种方法一个是研究剧烈构造变形区地质构造解释问题,另一个则是研究盆地沉积特征、沉积相问题.然而对于空间仅具有一定观测尺度,垂向仅有一定分辨率的三维地震数据而言,如何发挥两种技术的优势,解决实际的地质问题呢?通过实际解释研究,提出了基于相对平衡剖面的构造演化和储层沉积演化解释方法.该方法基于三维地震数据,并结合了平衡剖面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技术特点,不仅可以快速且比较有效地解决较小区域(地震三维区内)构造解释中的问题,快速有效地验证参考标准层解释的合理性,同时可以获得古地貌信息.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井信息和三维地震数据中的反射特征,最终获得三维空间的储层沉积演化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7.
谱分解法是一种重要的频率域属性分析方法,地震信号经过频谱分解后可从特定频率中提取掩盖在宽频信号中反映地质异常信息的信号,从而提高常规地震资料的分辨率。现今常利用频谱分解后的振幅谱开展地层横向连续性检测、地层识别等,而忽略了相位谱的作用。本文主要利用复Morlet小波变换对信号进行频谱分解并计算相位谱的残点,再根据得到的相位残点属性进行地层不连续性检测。通过理论正演分析、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及多口井资料验证,表明相位残点属性对地层横向细微的连续性变化较敏感,可揭示一些在常规地震剖面中无法有效识别和刻画的重要地质特征。本文认为相位谱属性是一种适用于地层连续性检测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地震数据空间结构属性原理出发,阐述了灰度共生矩阵(GLCM)的定义及特点,给出地震空间结构属性计算方法,从而将地震波形图像转换成带有明确地质意义属性(能量、熵、对比度及均质性)的色差图像,达到识别复杂地质目标体的目的。在大民屯凹陷西斜坡的应用实例表明,对比度属性对识别断层、熵属性对识别岩性沉积体的应用效果较好,并与钻井结果相吻合,因此该技术能够识别断裂构造和岩性沉积体等地质体,可作为一种综合解释的新技术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
范廷恩  胡光义  余连勇  宋来明 《石油物探》2012,51(4):371-376,316
海上油田建立等时地层格架过程中,面临着钻井少、无露头、地震分辨率经常不足以支撑常规技术手段划分满足开发阶段需求的地层格架等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切片演绎地震相分析方法,通过对地震信息的充分挖掘来建立精细等时地层格架。所谓切片演绎法,指在常规解释技术不能再细分地层单元的情况下,对该地层单元作等比例细分,通过细分的等时单元地震微相分析,结合沉积相演变规律,作进一步粗化合并,从而达到划分五级乃至六级层序地层格架目的的方法。应用该方法对LD油田明下段Ⅱ油组上进行了地震微相分析,建立了该段地层精细等时格架。生产结果表明,该方法提供的精细地层格架符合工区实际地质情况。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复地震道技术可以提取瞬时相位,瞬时相位参数对地震资料解释、油藏描述和获取岩性信息有重要意义。由于小波具有良好的时频局部特征,因此可以利用小波变换求取不同尺度下的瞬时相位参数。本文对地震波在小波变换下的相位特性进行了初步探索。试验表明,本方法可有效地确定断层和追踪地震层位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