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准噶尔盆地西泉地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碎屑沉积物通量法将西泉地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自上而下划分为三个成因单元,每个成因单元都是由下部的基准面下降半旋回和上部的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两部分构成。西泉地区上二叠统梧桐沟组主要发育湖泊相和河流相的沉积,湖岸线控的滨岸滩坝砂是该区主要的砂体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
采用层序地层学、测井约束反演以及地震属性优选等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东部Q区块梧桐沟组低位域水下扇体进行储集层和圈闭识别,进而利用预测的含油饱和度检测油藏范围。Q区块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可分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其中低位体系域的水下扇扇中辫状水道是储集层最发育位置。随着湖平面反复升降,尤其是湖侵体系域沉积泥岩的封盖作用,使得原水道沉积砂体被泥岩所包围,后又经过构造抬升,形成上倾尖灭的岩性圈闭。结合测井约束反演综合识别出储集层和岩性圈闭的位置,利用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联合优选法进行地震属性优化,结果表明含油气饱和度最优区位于研究区西部、西南部,其中以西南部储集层更好、含油气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南部阜康凹陷东斜坡上二叠统梧桐沟组储层富含多种类型的沸石.沸石类矿物通常在碎屑岩、特别是火山碎屑岩中集中发育.沸石对油气储层的储集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其成因机制仍存在争议.本研究利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光学显微镜识别了梧桐沟组的主要4种沸石类型:浊沸石、方沸石,部分片沸石以及少量斜发沸石.浊沸石和方沸石在研...  相似文献   

4.
有效、精确的岩性识别是火山岩油气藏勘探的基础之一.针对准噶尔盆地东部西泉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基于大量岩心和镜下薄片资料,优选出对岩性响应敏感的6条测井曲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测井响应值进行了标准化处理,并建立了一个随机样本,构建出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6.798%的2个综合主成分变量Y1和Y2,提高了不同岩性之间测井响应特...  相似文献   

5.
6.
松辽盆地南部低电阻率油层控制因素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松辽盆地南部相对低电阻率油层是在钻井液侵入、低幅度构造、泥质附加导电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但在不同地质条件下,只有一种或两种因素起主要作用。分析10个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控因素,预测了不同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分布。图1表1参2  相似文献   

7.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具有储量升级及滚动扩边潜力,但面临有利储集体的展布范围及纵向变化特征尚不明晰等难题。梧桐沟组是吉木萨尔凹陷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为主、下降为辅的地层记录,中期基准面上升初期,研究区发育较大规模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岩性以中厚层灰色砂砾岩、含砾砂岩等粗粒岩为主;中期基准面上升中后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基本消失,前缘亚相沉积范围逐渐缩小,储层厚度变薄,岩性变细,主要为中薄层粗砂岩、细砂岩;中期基准面下降期,发育滨浅湖亚相薄层细砂岩和粉砂岩。梧桐沟组储层属于准噶尔盆地二叠系Ⅱ类、Ⅲ类和Ⅳ类储层,梧一段储层质量比梧二段好,有利储集砂体分布在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区、斜坡近岸区及东北区  相似文献   

8.
大港油田是我国东部渤海湾油气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低电阻率油层分布与沉积界面转换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预测低电阻率油层分布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渤海湾盆地的油气挖潜有指导意义.尝试以沉积相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为线索,探讨2个重要沉积界面变化对低电阻率油层形成的影响,其中上第三系辫状河向曲流河转换界面之上分布以束缚水和泥质附加导电成因的低电阻率油层;下第三系冲积相向浅湖相转换界面之上分布以束缚水成因为主的低电阻率油层.沉积水动力的强弱变化、油气运移的充分性以及构造的继承性,是预测低电阻率油层分布与富集的3个不可或缺的因素.引用实例给予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北部濮城地区深层沙三段的中、上亚段低电阻率(小于2Ω·m)油层主要分布在构造低部位或地层倾角较为平缓区块的构造较低部位,其形成主要与储集层粒度细(粒度中值一般小于0.1mm)、伊利石含量高(占黏土矿物的70%~90%)、泥质含量偏高、地层水矿化度高(总矿化度平均28.5g/L)、微孔隙发育(孔隙半径小于0.1μm)、构造平缓等因素有关。综合研究钻井、系统取心、试油等资料,分析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根据低电阻率油层束缚水饱和度的特点,用“可动水分析法”确定油层可动水含量,是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有效方法。图4表2参5  相似文献   

10.
通过将已发现的低电阻率油层其主要测井特征值作为标准样本进行砂层测井聚类后发现,该方法对英台地区低阻油层具有很高的识别率,主要原因是高台子-尔图油层的沉积背景为低角度浅水湖泊三角洲,地形坡度仅有1°左右,沉积速率稳定,沉积物粒度整体偏细且地层横向分布非常稳定,岩石骨架结构横向和纵向变化均比较缓慢,这种地质背景决定了测井特征聚类判别方法对本区的低阻油层具有较高的识别率,而且在聚类过程中除了电阻率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多种测井特征来作为参考因子.使用该方法,用已有的低阻油层测井特征值做为参考样本,在英台地区识别出了一批被漏判的低电阻率油层.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南缘霍尔果斯地区的油气层从测井结果反映为典型的低阻油气层,给油气层的识别造成较大的困难。分析钻井工程情况说明该区油气层的低阻主要由于钻井工程影响造成,分别测定饱和9 400 mg/L,18 000 mg/L,45 000 mg/L,80 000 mg/L,120 000 mg/L 等不同矿化度的钻井液的地层岩石电阻率,得到测井电阻率的校正关系。运用这种关系对测井资料进行校正,得到比较真实的地层电阻率,为油气层的识别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低阻油气层成因及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低阻油气层成因类型多、分布区域广、识别难度大, 通过对其特征分析, 对低阻油气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提出相应的识别方法。低阻油气层表现为低电阻、砂泥岩互层、微孔隙发育、粘土矿物类型主要为蒙脱石和伊/蒙混层、钻井显示较弱。伊/蒙混层强附加导电性、高矿化度、高饱和度束缚水、钻井泥浆侵入等是形成低阻油气层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通过测井、录井等技术进行低阻油气层的识别。  相似文献   

13.
乌尔禾地区风城组白云岩储集层成因及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白云岩储集层的成因及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其分布主要受有利沉积相带控制,在扇三角洲发育处白云岩的发育明显受到抑制,扇三角洲前缘扇体之间的湖湾区成为白云岩分布的主要区域.白云岩主要为陆源物质供给较少的静水、微成浅湖环境下沉积的灰泥质沉积物在成岩过程中随Mg~(2+)含量变化而导致强烈白云岩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地区30余口井的岩心、录井及测井数据,运用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分析手段,通过对砂砾岩储层的岩石学、沉积学进行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百地区二叠系风城组砂砾岩以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沉积相以扇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为主,其中以扇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可提供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空间,扇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微相储层物性次之,亦可作为储层的有利区域。经过对研究区成岩机理研究认为,影响研究区砂砾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压实作用为破坏性的成岩作用,使该区砂砾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减少,4 000m以深孔隙度小于10%、渗透率低于0.1×10-3μm2;胶结作用具有正反2个方面的成岩作用,既可通过胶结减少岩石的孔隙,又可通过抑制压实作用的进一步进行从而保持颗粒间的距离;溶解作用为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尤其是深部储层中具有强烈的压实压溶作用,使油气的储集和运移变的更加有利。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油气成藏条件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莫北凸起油藏的油气主要为来自盆1井西凹陷二叠系的成熟和过成熟型油气。纵向上莫北凸起的沉积盖层可分为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三个构造层。在侏罗系内,油气主要通过断裂运移,好储集层优先聚集油气成藏。侏罗系三工河组砂层厚度大、分布范围广,不易形成岩性圈闭,油气藏以构造型为主。深部三叠—石炭系圈闭有良好的油气聚集条件。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南地区二叠系上乌尔禾组砾岩储集层岩心极易泡散,不易评价破胶压裂液对储集层的伤害,无法确定造成储集层伤害的主控因素.应用X射线显微CT技术对岩心样品进行连续扫描,重建岩心三维孔隙变化;应用球棍模型和阈值分割法,表征岩心不同截面上的孔隙变化.结果表明,储集层被破胶压裂液伤害后,平均孔隙半径减小了42.1...  相似文献   

17.
认识与评价低电阻率油层对油气储量与产量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哈得逊油田石炭系C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利用毛细管压力、相渗、测井及录井等资料,建立了以泥浆侵入校正为基础的饱和度计算方法和油水界面的识别技术,使油层饱和度计算和油水界面的确定更接近实际,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鉴定,结合压汞物性等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乌尔禾地区二叠系夏子街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岩性以砾岩和砂岩为主,砾岩主要为砂砾岩,砂岩主要为岩屑砂岩,偶见岩屑长石砂岩;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存在部分原生孔隙和少量的微裂缝;储层孔隙结构较差,孔隙度和渗透率均较低;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决定着砂体的原始孔隙度及储层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作用是决定砂体最终能否成为有效储集体的关键,较强的压实和胶结作用以及相对较弱的溶蚀作用是造成研究区储层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根据储层物性和孔喉参数等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5类,大部分集中于Ⅳ类和Ⅴ类储层,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夏二段储层物性比夏一段略好,为低孔、低渗背景下的相对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19.
乌夏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集层裂缝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夏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储集层储集空间中裂缝发育,是油气渗流的重要通道,其构成了油气储集的重要空间,控制了储集层分布。针对该区火山岩储集层分布和结构构造特点,研究和分析了火山岩的裂缝特征,利用岩心观测和成像测井等方法对火山岩储集层的构造裂缝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这些方法能更准确地进行了裂缝参数的判定与裂缝孔隙度的计算及火山岩储集层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