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川盆地东部大猫坪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呈环带状分布,单个生物礁规模小且埋藏深,纵向上多期次叠置,其储集层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较大。针对生物礁储集层内部地震波同相轴振幅偏弱、反射空白和杂乱的特点,在井震标定和正演模型建立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基础之上,通过聚类分析对礁体敏感的多种地震属性融合波形,预测生物礁分布,以过生物礁的等时地震振幅切片为约束,利用基于S变换的频谱分解振幅切片识别生物礁边界。分频与波形聚类组合方法识别的生物礁边界更为准确,得到的生物礁内部特征更加精细,与研究区钻井结果符合程度高。  相似文献   

2.
高峰场区块在上二叠世末期位于“开江—梁平”海槽东南消失过渡带,为缓坡沉积环境.长兴组地层厚度在各相带内变化较小,生物礁发育区地层厚度无明显增厚特征,导致该区生物礁预测难度增大.早期地震数据处理针对多个目的层进行,由处理引起的长兴组内部杂乱地震反射假象影响了生物礁预测精度,多口生物礁专探井失误.专门针对长兴组进行了保真保幅的地震数据精细处理,提高了长兴组内部成像效果;分析了该区生物礁地震相并总结了地震响应特征.模型正演分析表明,通过长兴组顶部振幅分析不能精细预测生物礁的边界.结合钻井分析和地震正演结果,针对生物礁杂乱反射特征不明显和长兴组顶部振幅分析的不足,采用分频解释技术,提高了生物礁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阿姆河盆地侏罗系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缓坡礁、滩体储层内部结构复杂,井间储层厚度变化大、井间连通差、相邻井产能差异大、储采矛盾突出等影响气藏高效、稳定开发。为此,通过正演模拟识别礁、滩体外形,利用相位变换处理刻画礁滩体内幕、研究储层沉积微相,建立了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储层构型模式,形成了多级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获得以下认识:(1)模型二(生物礁、滩上覆厚石膏层夹薄层盐岩,生物礁、滩厚度较小)地震响应的界面间能量相对关系与过井资料吻合,礁、滩体呈“底平顶凸”、内部反射杂乱、振幅相对减弱、厚度较大的地震反射特征,可以利用模型二精细刻画无井区生物礁、滩体。(2)经相位变换处理的地震资料较原始地震资料更利于分析礁、滩体内幕结构,同相轴振幅的变化反映了礁、滩体内幕结构的岩性变化。(3)结合现代礁、滩体沉积,在正演模拟、相位变换、地震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礁、滩体储层内部构型;受古地形及水动力能量的控制,优质的高能礁、滩体储层主要分布于礁、滩体边部。(4)基于储层构型分析的多级相控反演精细刻画了礁、滩体储层内幕结构,并与生产特征吻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对开发方案的调整、储量动用具有重要指导...  相似文献   

4.
生物礁地震响应特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了有效地识别生物礁的地震响应特征,采用频率-波数域的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对时间剖面上生物礁的各种典型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提出了将地震正演与深度偏移相结合的地震数值模拟流程,有效地检验了生物礁解释成果的正确性。在二维模拟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波动方程延拓方法实现了三维环礁模型的地震数值模拟,得到了时间剖面上环礁的各种地震反射特征。理论和实际生物礁的模拟记录仅包含地震波的反射和绕射特征,信噪比高,有助于消除实际生物礁地震解释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5.
依据前人资料总结生物礁储层的沉积特征,利用模型正演方法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认为生物礁顶面振幅减弱,底部反射振幅稍有减弱并伴有轻微下凹,即出现廷时效应;两侧具有地层上超的反射特征,礁核内无反射、短轴状反射或杂乱反射.根据地震异常和瞬时相位特征圈定生物礁储层形态和范围,利用顶底时差估算其厚度;利用波阻抗低值异常特征可以进一步验证生物礁储层的存在.应用该方法对研究区3000km2范围内进行生物礁储层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确定了部分钻探目标,同时也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针对阿姆河右岸地区点礁储层发育的类型和特点,通过利用实钻井信息建立地质模型,采用高阶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基于实际介质模型条件下的点礁地震波场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在阿姆河右岸地区,点礁的地震响应为丘形和透镜状反射,在地震剖面上有局部高点,有向上穹隆冲顶现象;点礁顶面具有较强的反射特征,内部则表现为断续的、成层性较差的反射...  相似文献   

7.
塔中奥陶系生物礁地震识别与预测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塔中Ⅰ号构造带奥陶系上统发现生物礁以来,生物礁识别与储层预测成为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研究课题。通过钻遇礁体的地震层位标定与追踪,发现在地震剖面上礁体具有多种丘状外部形态、上覆地层有明显超覆减薄现象;礁体内部出现杂乱反射、弱反射、空白反射等地震响应特征,与围岩有明显差异;由于礁体发育特征的差异,台地边缘与台内礁体的地震响应特征各异,台缘发育大型堤礁、台内以小规模点礁为主。在研究塔中奥陶系礁体地震-地质响应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编制生物礁发育层段等厚图、生物礁沉积时古地貌图,结合岩相古地理、地震属性、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分析,识别与预测了塔中62-塔中82井区生物礁体的分布与发育特征,发现上奥陶统礁体垂向上加积、横向上错落叠置连片,发育4~5个旋回,复合厚度达200~300 m,宽1~5 km,延伸长度为120 km,主要沿台地边缘呈条带状展布。在礁体预测的基础上,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大型生物礁油气田。  相似文献   

8.
通过见天坝生物礁等地面露头剖面和井资料的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地震模型正演、地震剖面地震相等的详细研究表明:川东北黄莲峡地区处于二叠系长兴期城口-鄂西海漕与川东开阔台地相的结合部位;黄莲峡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地震异常具有典型的台地边缘进积型层序地层特征,飞仙关组有可靠的上超现象,礁核内部为杂乱反射特征,是台地边缘礁的反映;城口-鄂西海槽向川东碳酸岩盐台地内部万县、云阳方向延伸,台地边缘礁异常沿城口-鄂西海槽边沿分布,边沿礁异常发育,且成藏条件优越,可与开江广旺地区对比,勘探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9.
川西北剑阁地区二叠系长兴组生物礁储层具有埋深大、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地震反射多变和勘探难度大等特点。岩心观察结果表明,生物礁呈多期发育特征,优质储层多发育于晚期礁盖白云岩中。利用钻井及测录井等资料,建立精细地质模型,通过地震正演模拟,总结出剑阁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及礁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不同礁储层发育条件对地震响应的影响,从而建立了研究区生物礁及礁储层地震识别模式,认为储层厚度及储层纵向发育位置是影响生物礁地震反射模式的重要因素。采用地质-地震紧密结合的研究思路为四川盆地礁滩气藏地震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川东北元坝地区生物礁的识别与追踪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银 《天然气技术》2009,3(4):25-29
主要根据钻井资料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来识别生物礁。元坝地区生物礁以云灰岩、石灰岩为主,顶部为弱波谷响应,底部为弱振幅波峰响应。元坝地区生物礁在地震剖面上呈丘状或透镜状凸起形态,主要表现为“低频、弱振幅、丘状杂乱反射”。在识别生物礁时,应防止火成岩岩隆、泥岩刺穿和古潜山假象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礁滩相地震响应特征和油气勘探远景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长兴组礁滩相储层在川东北地区广泛分布,含气量丰富,但生物礁储层预测一直是油气勘探的难点,发现生物礁的钻井多数为随机钻遇的。为此,利用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地震资料,采用从已知气田预测模式人手对未知区域进行分析的方法,对长兴期礁滩相的分布状态进行了预测。首先对研究区的构造和沉积背景进行了描述,对长兴组礁滩相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解剖普光气田长兴组礁滩相的地震响应特征和层序地层学特征,确立了礁滩相储层预测方法,重点对通南巴构造和通南巴构造带—九龙山构造南侧的礁滩相层序地层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预测了这2个构造的礁滩相分布区,评价了礁滩相的油气勘探远景。  相似文献   

12.
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礁、滩相储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川东-渝北地区长兴组发育有台内海槽(深水盆地)、台地前缘缓斜坡、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和开阔台地4个相带,其中环绕开江-梁平台内海槽东段发育的台地边缘礁、滩相地层为最重要的油气勘探层段,储层岩性主要为礁、滩相的结晶白云岩,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较大和物性较好等特点。以沉积相分析为依据,以测井相和地震相分析为技术方法,通过已知礁、滩体的岩-电转换测井相响应特征与地震反射和地震属性分析,建立了礁、滩相白云岩储层的测井相和地震相模型.确定地震剖面中的烟囱效应是寻找礁、滩相白云岩储层和气藏的有效标志。在此基础上,以建立的礁、滩体地质模型作为预测有利相带的地震反演约束条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预测有利生物礁、滩相白云岩储层发育区及白云岩厚度分布图。圈定出有利储层发育区的优选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3.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的识别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元坝地区长兴组具有发育礁滩储层的沉积背景,地震剖面上显示有礁滩反射异常体,对钻遇长兴组礁滩储层的井进行含气性测试,获得了工业天然气流。长兴组埋藏深,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低,生物礁储层预测困难。综合多种方法对元坝地区的生物礁进行了识别。首先基于正演模拟结果和连井地震剖面,归纳总结了生物礁的地震响应模式;然后基于三维地震资料,识别了长兴期末期沉积地层的沉积相;最后基于三维地震数据体,应用波形分类技术、分频处理技术、相干体识别技术和古地貌恢复技术对长兴组生物礁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了刻画。较好地描述了长兴组生物礁的形态和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14.
借助层序地层学技术、地震特征识别方法以及地震反演手段,对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台缘生物礁滩体系的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长兴组可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中下部为成滩层序,上部为成礁层序.生物礁主要发育于上部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内.在地震剖面和反演剖面上揭示出5个成礁旋回,其中前2期生物礁为退积式生长,后3期生物礁为进积式生长.波阻抗反演平面图也显示了生物礁的礁前滩和礁后滩的相带分类,表明台地内的台内生屑滩主要发育于台地的南部.  相似文献   

15.
琼东南盆地松南三维区台缘礁地震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新采集的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盆地南部隆起北缘松南三维台缘礁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在识别海平面变化控制下高频礁生长单元构成样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成礁模型,在此模型指导下利用地震属性技术在体系域内精细刻画台缘礁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特征,并结合速度模型约束下的储层孔隙度反演预测储层物性的分布格局。研究认为,研究区台缘礁的礁体生长具有典型的复杂镶边型特征,体系域约束下层间振幅属性能有效地反映小尺度等时单元内台缘礁生长单元的空间展布特征,孔隙度预测中的地震低速异常区是潜在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6.
生物礁属于一类特殊的碳酸盐岩储集体,内部结构复杂,礁盖、礁核、礁基等礁体微相易发育形成薄互层地质架构,地震反射受主频低、频带窄等不利因素约束,难以实现高精度识别。基于地震反射的频率、相位、能量等动力学特征,优选出能量补偿、频带拓展、子波分解与重构等特殊处理方法,并将其组合应用,可以获得不同频段的重构地震数据和高分辨率地震数据体,从而突出生物礁的边缘轮廓和礁体外形丘状反射、顶部强反射、底部下凹反射、翼部上超反射等特殊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测井、地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等综合资料,通过反演获得的纵波阻抗显示,优质储集层(礁盖)的阻抗较低、礁核和生屑滩的阻抗相对较高、礁滩复合体阻抗高低频繁跳跃等响应规律。该方法在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储集层的高分辨率储集层预测中,取得了较高的井震吻合率和良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7.
多参数聚类技术在川东北生物礁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立  梁波  张红  王小兰 《石油物探》2007,46(4):384-389
川东北QLB构造位于广旺海槽东边的台地边缘礁滩组合相区,根据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结果,采用多参数聚类分析技术对QLB构造生物礁的分布范围及厚度变化进行了预测。首先通过统计QB101井测井曲线和井旁道生物礁层段的地震属性信息,建立过井地震剖面的属性响应特征,确定出样本井的属性参数值;然后在一定的范围内搜索这些样本值,从而得到需要预测的生物礁信息。预测结果表明,QLB生物礁为堤礁,厚度60多m,面积约46.5km~2。根据预测结果确定了QLB2井生物礁钻探坐标,结果在地震预测的靶心处成功地钻遇了生物礁,厚度55m,有效厚度约30m,获工业性气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