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苹果果酒的澄清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壳聚糖、明胶、蛋清液三种澄清剂对苹果发酵原酒进行初步的澄清实验,并对处理后苹果酒的吸光光度值、透光率、酒度、酸度和残还原糖量进行了测定,比较了其澄清效果。结果表明:蛋清液是最好的澄清剂,其澄清度高且用量适中,明胶的处理效果稍差,但用量极少,二者均具有工业应用的价值,壳聚糖处理后的果酒虽然达到了实验中的最高澄清度,但用量较大,工业应用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2.
复合澄清剂消除酿造酱油二次沉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蛋清液、明胶、蛋白酶等对酿造酱油的二次沉淀进行澄清试验,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处理后的酱油吸光度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每100mL酱油加入2mL蛋清液,0.4mL10%的明胶液,0.1mL0.1%的酶溶液,静置4d可达到最佳澄清效果。  相似文献   

3.
消除酿造食醋二次沉淀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明胶、蛋清液两种澄清剂对酿造食醋进行初步的澄清实验,并对处理后食醋的吸光光度值、酸度等进行测定,比较其澄清效果。结果表明,蛋清液是较好的澄清剂,其澄清度高,用量适中,明胶处理效果稍差。经澄清后,可以消除食醋的二次沉淀现象。  相似文献   

4.
屈勤兵  王家林 《酿酒》2011,38(1):75-77
以壳聚糖、蛋清液、明胶-单宁、膨润土-明胶为澄清剂对苹果原酒进行澄清处理,对处理后的苹果酒测定其透光率、酒度、酸度和残还原糖,比较不同澄清剂的澄清效果。结果表明,膨润土-明胶的添加量为0.5+0.05mL时透光率最高,达到97%,且操作简单,澄清时间短,适合工业化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蛋清液、壳聚糖、明胶-单宁和硅藻土4种澄清剂对菠萝果酒进行澄清处理,优化了澄清条件,并分析了澄清剂对菠萝果酒的品质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是最佳的澄清剂,在用量为0.2 g/L,澄清时间为150 min条件下所得菠萝果酒具有光泽,且香味浓郁、口感协调爽口.  相似文献   

6.
采用蛋清、明胶和酪蛋白3种单一澄清剂和明胶-单宁、蛋清-PVPP 2种复合澄清剂为试材,以不同浓度对植物性配制酒进行澄清试验,以配制酒的透光率、酒泥高度、澄清效果、总酚和总皂苷含量、澄清处理后酒的稳定性为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以上5种澄清剂对配制酒均能起到澄清效果,其中蛋清-PVPP组合浓度分别为60mg/L、75 mg/L的澄清剂澄清效果较好,能使酒液澄清,透光率达96.1%,酒中总酚和总皂苷含量降低较小,冷热稳定性较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单一澄清皂土、蛋清粉和复合澄清剂皂土与明胶对冰荔枝酒的澄清效果,并通过正交试验及综合评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澄清剂皂土与明胶的澄清效果明显好于单一澄清剂,经皂土与明胶处理的冰荔枝酒透光率达99.8%,组成了最佳澄清工艺条件:皂土用量0.6g/L,明胶用量0.10g/L,澄清后的冰荔枝酒澄清透明,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8.
蛋清液在清除酿造酱油二次沉淀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工艺原因成品酱油在货架期出现二次沉淀现象,利用蛋清液对酱油进行澄清试验,检测酱油中氨基酸、可溶性无盐固形物及微生物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蛋清液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澄清剂。  相似文献   

9.
利用蛋清液、活性炭两种澄清剂对酿造食醋进行澄清实验, 并对处理后食醋的吸光度和酸度进行测定, 观察其澄清效果.结果表明: 当蛋清液用量为1.7%(v/v)静置澄清48 h,食醋澄清效果较好;活性炭用量为2.5%(w/v),静置澄清24 h,食醋澄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从澄清后葡萄酒的澄清效果及下胶处理后酒样的部分理化指标等方面比较研究了明胶和皂土(或明胶和皂土配合使用)、蛋清粉、明胶+蛋清蛋白、植源胶、蛋清蛋白对葡萄酒的澄清效果,确定了不同澄清剂的最佳使用剂量。结果表明,明胶+蛋清蛋白、植源胶在起到澄清作用的同时,葡萄酒综合理化指标及感官质量明显优于其它几种澄清剂法,最佳澄清剂量为明胶+蛋清蛋白90mg/L,植源胶80mg/L。  相似文献   

11.
不同澄清剂在消除酿造酱油二次沉淀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华  何余堂 《中国酿造》2012,31(8):145-146
该文探讨了蛋清液、明胶、木瓜蛋白酶在酱油中的澄清效果,并对其在使用上的安全性、澄清效果、使用成本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在消除酿造酱油二次沉淀上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澄清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不同澄清剂对猕猴桃干酒澄清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澄清是猕猴桃干酒酿造过程中重要的工艺之一。本实验研究6种常见澄清剂对猕猴桃干酒澄清效果的影响,通过对酒体透光率、颜色、沉淀等指标的测定,得出单一澄清剂中硅藻土、明胶和鸡蛋清对猕猴桃干酒澄清效果较好;复合澄清剂中,明胶和鸡蛋清的复合澄清效果最佳,最佳配方为0.4g/L:0.2g/L,最佳用量为1g/L,经过处理后的猕猴桃果酒透光率为98.3%,颜色呈浅黄绿色,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酱醪中添加带鱼鱼粉对酱醪品质的影响。方法:在舟山传统酱醪制备基础上添加带鱼鱼粉,测定酱油曲制备过程中酵母菌及米曲霉孢子数的变化,用福林酚法研究带鱼鱼粉对酱油曲蛋白酶活力的影响,采用GC-MS技术探讨带鱼鱼粉对发酵酱醪中挥发性成分的影响。结果:添加适量带鱼鱼粉对制曲过程中(36 h)的酵母菌和米曲霉孢子有一定促进效果,使各组孢子数均达到8.5×108以上;添加带鱼鱼粉后除发酵24 h外,其余发酵时间内各处理组的蛋白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酱醪的氨基酸态氮在发酵30 d时,分别高于对照组14.5%,18.8%和19.4%;各试验组中检出挥发性成分33种,其中4%添加量组挥发性成分含量高于对照组11.55%;虽然低于6%添加量组,但壬醛等鱼腥味成分明显降低。结论:添加适量带鱼鱼粉对酱油曲中各微生物生长及蛋白酶活力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对酱醪的色泽、香气、流动性无明显影响,且可提高酱醪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添加鱼粉对酱醪挥发性成分种类基本没有影响,而鱼粉添加量过高会给酱醪带来不良风味。  相似文献   

14.
酱油沉淀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研究了国产酱油原沉淀、一次沉淀及二次沉淀的成分组成和氨基酸组成情况,提出高蛋白质和多糖是造成酱油沉淀的主要原因,高盐份不会促进沉淀产生。文章中对糖类和蛋白质的来源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黑豆保健酱油高盐稀态工艺酿造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黑豆,以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生产酱油,在品质、营养等方面与黄豆酱油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利用黑豆制作酱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酱油香气物质的形成与酵母菌的代谢息息相关,本文旨在研究酵母菌对发酵酱油中香气物质形成与含量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联用技术分别对不加酵母菌、加AY酵母菌以及加入T酵母菌发酵制得酱油中的香气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加入酵母菌的酱油中形成的各类香气物质更加丰富,其中AY型鲁氏酵母菌能够产生更多种类的酯类(11种)及醇类(12种)物质;T型鲁氏酵母菌有助于醛类(7种)物质的形成。且AY型鲁氏酵母菌在酱油酿造过程中产生的酯类(155.19 μg/L)、呋喃酮类(68.53 μg/L)、醛类(86.46 μg/L)等物质的含量更高,T型鲁氏酵母菌的产醇类(1260.64 μg/L)物质能力则更加优越。通过对酱油样品中OAV的计算,发现,AY酵母菌酿造酱油中的4-羟基-2-甲基-5-乙基-3(2H)-呋喃酮(HEMF),2/3-甲基丁醛、及苯乙醛的OAV高于其他样品的OAV值,T型鲁氏酵母菌的1-辛烯-3-醇及3-甲硫基丙醛的OAV值高于其他样品的OAV值。将OAV值与PCA结合分析,可以看出,AY型鲁氏酵母菌发酵酱油的香气优势明显,并且T型鲁氏酵母菌发酵酱油以熟土豆气味为主,并伴有蘑菇香气;AY型鲁氏酵母菌发酵酱油以甜香香气为主,并伴有麦芽香气。综上,AY型鲁氏酵母菌的整体产香优于T型鲁氏酵母菌的产香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论文首次分析糖和酱油添加对油炸鲟鱼晚期糖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的影响。以鲟鱼肉为原料,添加绵白糖(0%、1%、2%、3%)、酱油(0%、1%、2%)并制备油炸鲟鱼饼(170 ℃/9 min),分析鲟鱼饼AGEs以及其前体物质糠氨酸、二羰基化合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仅添加绵白糖时,油炸鲟鱼饼AGEs以及其前体物质糠氨酸、二羰基化合物含量随绵白糖添加水平增加而逐渐增加;仅添加酱油时,油炸鲟鱼饼糠氨酸、荧光AGEs、羧乙基赖氨酸(CEL)含量随着酱油添加水平增加而逐渐增加,而羧甲基赖氨酸(CML)、甲基乙二醛氢咪唑酮(MG-H1)含量随着酱油添加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减少(P<0.05),添加酱油对AGEs抑制作用与酱油成分对二羰基化合物消耗有关。当绵白糖和酱油同时添加时,进一步促进糠氨酸、荧光AGEs和MG-H1的形成,两者对油炸鲟鱼饼AGEs形成具有显著交互作用(P<0.05)。因此,添加绵白糖会促进AGEs的形成,而酱油由于其复杂成分导致其添加对不同AGEs标志物形成影响各异。这些工作将为油炸水产品AGEs形成与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  相似文献   

18.
钙强化酱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几种钙强化剂对酱油进行了钙强化研究。结果表明,三级酱油比较适合进行钙强化;乳酸钙和醋酸钙是比较适合酱油的钙强化剂;当钙强化量在600 —750mg/100ml 时,钙强化的三级酱油具有不沉淀、不分层、不影响原有风味和热稳定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以山楂和猪肉为原料,以酱油、白糖、白酒等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山楂、酱油、白酒、白糖添加量对猪肉腊肠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山楂添加于肉中可制作新型猪肉腊肠,山楂、酱油、白酒、白糖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3%、2%、3%、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