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蚌埠闸上水资源利用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新勤  王绪斌 《治淮》2005,(10):9-10
蚌埠闸位于淮河中游,由老闸和新闸组成,老闸于1961年建成,共28孔,新闸于2003年建成,共12孔,闸孔净宽均为10m,是淮河干流上集蓄水、灌溉、航运和发电为一体的综合利用大型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2.
李继武 《治淮》2022,(10):42-43
<正>东淝闸是寿县瓦埠湖蓄洪控制工程,瓦埠湖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流域面积4193km2,流域内有合肥、淮南及六安三市的五个县(区),湖区跨寿县、长丰和谢家集三县(区),耕地面积338万亩,农业人口143万。该闸位于瓦埠湖出口段距东淝河入淮口2.5km,距寿春镇2.5km的八公山脚下,由老闸和新闸共10孔组成。五孔老闸建成于1952年,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固老闸的同时,在老闸的南侧扩建了五孔新闸。2020年9月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在东淝闸新建了自动化监控系统,极大提高了现场管理单位对水利工程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鲁明典  谢永生 《治淮》2011,(11):35-36
1工程概况东淝闸是瓦埠湖蓄洪控制工程,瓦埠湖位于淮河中游南岸,流域面积4193km2,流域内有合肥、淮南、六安3市的5个县(区),湖区跨寿县、长丰、谢家集3县(区),耕地面积338万亩,农业人口143万。该闸位于瓦埠湖出口段东淝河入淮口上2.5km,距寿春镇2.5km的八公山脚下,由老闸和新闸共10孔组成。五孔老闸建成于1952年,2004年10月至2006年5月进行了除险加固,加固老闸的同时,在老闸  相似文献   

4.
《治淮》2015,(2):31
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原名:安徽省淮河修防局,1992年更名为: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成立于1961年11月,隶属于安徽省水利厅,负责安徽省境内淮河干流河道的统一管理工作,具体担负淮河干流上的堤防、涵闸等工程管理和防汛、岁修任务,河道保护以及岸线、河口等的管理,负责安徽省境内430Km淮河河道上的水行政管理。目前,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系统共有颖东、颍上、风台、潘集、怀远、五河、明光、蒙城等8个河道管理单位,王家坝闸、曹台闸、城东湖闸、东淝闸、阜阳闸、颍上闸、蒙城闸、蚌埠闸、窑河闸等9个大中型  相似文献   

5.
李进 《治淮》2008,(6):34-35
一、工程概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主要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配合淮河其他防洪工程调蓄洪峰,控泄洪水,确保沿淮重要工矿城市安全。姜唐湖进洪闸工程是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老淮河主槽与49孔浅孔闸的主坝段中部,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设计高程28.41m.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设计高程29.49m。主要建筑物为1级,导堤为3级。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金湾闸位于淮河入江水道的金湾河上、扬州市东郊与江都市交界处,是淮河入江的重要控制工程之一,建成于是1973年6月,它同万福闸、太平闸、芒稻闸、运盐闸一起,共同担负着淮河入江水道行洪12000m^3/s的排洪任务。  相似文献   

7.
陈乃辉  吴连社 《治淮》2020,(2):67-68
一、蚌埠闸工程概况。蚌埠闸枢纽工程位于淮河中游,地处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控制流域面积12.1万km2,设计流量13090m3/s,正常蓄水位17.5~18.0m(废黄河高程系,下同),设计洪水位闸上23.22m、闸下23.1m,由新老节制闸、水电站、新老船闸、分洪道等组成,具有防洪、蓄水灌溉、航运、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是一座大型枢纽工程。  相似文献   

8.
2003年7月,淮河干流水位全线超警戒水位,何巷闸先后三次分洪,减轻了淮河干流洪水的压力,本文针对何巷闸分洪对蚌埠(吴家渡)水文站水位、流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可对何巷闸和淮河干流行、蓄洪区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淮河流域水生生态系统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璞  韩小勇 《治淮》2013,(1):38-39
本文选取淮河干支流主要水文站点(蚌埠闸、颍上闸、淠河六安断面和佛子岭水库断面),比较了2006年5月蚌埠闸和淮河其他主要断面水生生物特征,旨在通过对淮河流域水生生  相似文献   

10.
陈建华  陈学礼 《治淮》2002,(3):28-29
蚌埠闸扩建工程地处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是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的重要工程,其主要作用是扩大蚌埠闸枢纽的泄洪能力,增加老闸抵御洪水能力,提高淮北大堤及蚌埠市防洪标准。扩建工程为12孔新闸,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为3.87万m~3。本文介绍蚌埠闸扩建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丁华 《江苏水利》2003,(3):19-20
1 工程概况 海口北闸位于淮河入海水道桩号162+650处,距老海口闸上游130m。该闸共11孔,单孔净宽10m,采用筏式底板,底板面高程-3.0m(废黄河基面,下同),厚度1.5m。闸身和上、下游翼墙地基采用振动沉模防渗地连墙、射水法防渗地连墙和小旋喷桩围封防渗,地连墙底高程-9.5m。2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2.1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淮河入海水道近期工程海口枢纽泄洪闸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相似文献   

12.
正一、工程概况城西湖进洪闸位于淮河中游右岸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王截流乡境内,是淮河中游城西湖蓄洪区的进洪控制工程。其主要作用是在淮河遭遇特大洪水时,开闸分洪入湖,削减淮干洪峰流量,确保淮北大堤安全,为蚌埠、淮南等重要工矿城市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城西湖闸1971年10月兴建,1972年7月建成交付使用。闸身为开敞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共36孔,每孔净宽10m,闸身总  相似文献   

13.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为Ⅰ等大(1)型工程,姜唐湖进洪闸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位于老淮河主槽与49孔浅孔闸间的主坝上,共14孔,每孔净宽12.0m,闸孔总宽196.82m,设计进洪流量2400m^3/s,通过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陈富川 《治淮》2023,(1):4-6
<正>一、工程概况姜唐湖行蓄洪区位于淮河干流中游安徽省霍邱与颍上交界处,地处淮河干流和颍河、淠河交汇处,是淮河河道堤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总面积121.2km2,湖内设计蓄洪水位26.4m(废黄河高程,下同),相应蓄洪库容7.6亿m3。主要有进洪闸、退水闸、圈堤及沿线的穿堤建筑物等工程,姜唐湖进洪闸位于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老淮河主槽与49孔浅孔闸之间的主坝上,共14孔,每孔净宽12.0m,底板高程19.70m,设计进洪流量2400m3/s。姜唐湖退水闸位于正阳关对面,共16孔,单孔净宽10m,  相似文献   

15.
在同2003年淮河流域洪水的搏击中,三河闸工程迎来了她五十岁的生日。许多老同志现在仍然清晰地记得当年三河闸建设工地那火热的场面,许多人都难以忘记1953年7月26日这永载新中国治淮史册的日子,正是这一天,在淮河入江水道的碧波中横卧了一条巨龙,也是从这一天起,淮河下游两千万人民的生产、生活不再受到洪水的威胁。 三河闸建成以来,经受了1954、1991、1998年和2003年等淮河大洪大考验。三河闸的管理者用他们的赤胆忠诚和无私奉献,  相似文献   

16.
《治淮》2019,(2)
正一、临淮岗工程简介淮河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以下简称临淮岗工程)是淮河中游最大的综合性枢纽工程,主要包括主坝、南北副坝及穿坝建筑物、城西湖船闸、临淮岗船闸、深孔闸、浅孔闸、姜唐湖进洪闸、上下游引河等。工程主体位于淮河王家坝和正阳关之间,跨霍邱、颍上、阜南三县,集水面积4.22万km~2。工程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开工,2007年6月20日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行。建成以来,临淮岗工程的运用为淮河两岸提供了防洪、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淮河流域沙颍河因污染水体集中下泄导致淮河干流多次出现突发性的水污染事件,基于在沙颍河开展的实验工作,借助SMS软件中的RAM2和RAM4模块,对沙颍河下游的颍上闸到淮河干流鲁台子间的河段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颍上闸下泄流量对淮河干流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颍上闸的水质合理地调整闸的下泄流量,能有效减少汛前颍上闸下泄水量而造成淮河干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为淮河流域开展闸坝防污调度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家坝闸除险加固是2003年淮河大水后重建的首个工程,工期紧,任务重,工程实施中较好地体现了施工组织设计与配合的技术指导作用,主要是适时调整实施部署、老闸整体拆除爆破、预制构件蒸汽养护、在砼中添加粉煤灰减小砼水化热、真空吸水器排除砼表层泌水等,通过上述措施和工艺改进,既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又防止了闸墩及闸底板裂缝的发生,实现了预定的4月30日闸门具备挡水及启闭条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项婷岚 《治淮》2005,(7):34-35
本文根据淮河蚌埠闸扩孔后的实测水文资料,初步分析蚌埠闸扩孔的堰流流量系数,为淮河防汛提供防汛调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家坝闸是淮河大洪水期间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一调度,2003年淮河大水重建后2007年第一次运用.本文用2007年实测资料分析率定出过闸流量系数线,对科学调度洪水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对王家坝站水文测验和水情报汛有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