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5 毫秒
1.
针对裸耐候钢保护性锈层生成时间较长及环境污染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含有合金元素的锈层稳定化处理剂,并采用喷淋的方式对耐候钢表面进行预处理。通过干湿交替腐蚀实验(CCT),对比了裸钢试样和预处理试样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规律。采用增重法评价了试样的耐蚀性;采用XRD分析了试样表面锈层的物相组成;采用SEM、电化学阻抗法(EIS)和吸水-脱水实验对锈层的致密性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预处理试样的耐蚀性能优于裸钢试样;耐候钢经该处理剂处理后不改变耐候钢表面的腐蚀产物类型,但能够促进腐蚀产物中α-FeOOH相的生成;且经处理后耐候钢表面锈层的裂纹、孔洞等缺陷减少,致密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表面涂层改性处理的耐候钢挂片在2年的海洋性大气环境下暴晒,其腐蚀率是原耐候钢挂片腐蚀率的1/6。采用偏光、红外吸收、X射线衍射及EPAM对挂片锈层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碳钢、耐候钢表面锈层主要由γ-FeOOH、α-FeOOH及Fe3O4组成。α-FeOOH趋向在钢铁表面分布。改性涂层处理可以加速耐候钢表面生成保护性致密锈层,该锈层中富集有大量Cr,而碳钢挂片、裸露耐候钢挂片、涂层耐候钢挂片表面疏松锈层中没有Cr的富集。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决耐候钢裸露使用初期锈液流挂与飞散的问题。方法制备了新型耐候钢表面锈层稳定剂,通过周期浸润循环腐蚀试验、锈层微观分析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在模拟海洋大气环境下,锈层稳定剂对耐候钢锈层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面锈层稳定化处理后,耐候钢表面生成的锈层区分为致密且连续的内锈层和外锈层。室内加速腐蚀168 h后,耐候钢的失重腐蚀速率由未处理的5.71 g/(m~2×h)降低到表面处理后的3.31 g/(m~2×h),失重腐蚀速率降低了约42%。耐候钢的锈层电阻由未处理的96?·cm~2提高到表面处理后的167.7?·cm~2,锈层电阻提高了约75%。表面处理后的耐候钢锈层中,Cr元素以α-(Fe_(1-x)Cr_x)OOH的形式存在于基体与锈层的界面处,Cr元素在内锈层与基体结合处发生聚集。结论新型锈层稳定剂可以明显改善耐候钢锈层结构,细化锈层晶粒,阻碍Cl~-的渗透,有助于耐候钢表面快速生成致密、连续且稳定的保护性锈层。  相似文献   

4.
目的解决耐候钢裸露使用初期锈液流失导致污染环境的问题。方法制备了耐候钢表面锈层稳定化处理溶液。通过周期浸润循环腐蚀试验、锈层微观分析和电化学测试等方法,研究了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表面处理溶液对耐候钢锈层结构及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面处理后,耐候钢的开路电位由处理前的-0.395 V降低到-0.475 V,表面快速生成一层连续致密的氧化层。加速腐蚀16 d后,耐候钢的腐蚀速率由未处理时的0.209 mg/(cm^2·d)降低到表面处理后的0.106 mg/(cm^2·d),降低了约49%;锈层的自腐蚀电位由未处理的-0.216 V提高到处理后的-0.073 V,提高了约66%,自腐蚀电流密度由未处理时的7.41μA/cm^2降低到1.58μA/cm^2,降低了约79%。随着腐蚀时间从1 d延长至16 d,处理后的耐候钢锈层中α-FeOOH的质量分数由2.96%增加到4.46%,增加了51%,γ-FeOOH的质量分数由2.06%降低到1.65%。表面处理后的耐候钢锈层中,Cu和Cr元素在锈层与基体结合处和锈层内部发生富集。结论处理溶液降低了耐候钢表面的开路电位,可使耐候钢快速生成致密且连续的锈层,锈层中Cu、Cr元素富集促进了γ-FeOOH向α-FeOOH的转化,提高了锈层电化学保护性能,降低了后期腐蚀速率,缩短了稳定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盐雾腐蚀实验和周期浸润实验,采用失重法研究了Ca变质处理耐候钢的耐蚀性能,分析了其锈层结构、表面夹杂物形貌与耐蚀机理,结果表明,在盐雾腐蚀实验和周期浸润实验中耐候钢的失重率分别可达到SPHC钢的36.6%和47.9%,Ca变质处理耐候钢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周期浸润腐蚀试验、电化学测试、失重法、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研究了高铁转向架构架用S390耐候钢和Q345B钢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S390耐候钢和Q345B钢的腐蚀速率均呈下降趋势,S390耐候钢的腐蚀质量损失率是Q345B的65%~70%;S390耐候钢和Q345B钢表面的腐蚀产物均由Fe2O3,Fe3O4以及少量的α-FeO(OH)组成,S390耐候钢表面腐蚀产物中α-FeO(OH)含量较高,且其腐蚀产物膜较均匀和致密,其长度方向腐蚀产物厚度变化较均匀;经不同时间腐蚀后,S390耐候钢的自腐蚀电位较高,表明其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碳钢和耐候钢在北京城市大气环境中初期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碳钢和耐候钢在北京城市大气中的初期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主要采用金相、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和探讨了初期腐蚀层形貌、腐蚀产物和合金元素的分布.结果表明:在腐蚀初期,耐候钢表面生成的锈层较碳钢致密,裂纹和孔洞相对较少;25d后碳钢和耐候钢局部都出现了分层现象。腐蚀产物没有区别,差别主要是锈层中合金元素的作用.耐候钢锈层中有Cu、Cr合金元素的析出,聚集在裂纹处可抵御大气中水气及其有害离子的侵入,防止基体金属进一步腐蚀.  相似文献   

8.
以硫酸铬作为促进剂,以聚乙烯醇缩丁醛酯作为成膜剂,制备了一种耐候钢表面锈层稳定剂。通过周期浸润腐蚀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研究了该稳定剂对耐候钢表面锈层结构、成分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锈层稳定剂可避免锈液流挂现象,降低耐候钢的腐蚀速率,促使Cr元素在内锈层与基体结合处发生聚集,细化锈层晶粒,增大了锈层电阻,提高了耐候钢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9.
张若美 《铸造技术》2014,(2):253-255
研究了桥梁建筑用耐候钢在含Cl-环境下表面锈层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耐候钢组织由粒状贝氏体、针状铁素体以及准多边形铁素体组成。材料中的微量合金元素Mn可以降低腐蚀后期晶粒尺寸,促进α-FeOOH和γ-FeOOH相形成,提高材料表面锈层致密度。而Cu主要富集在锈层孔洞和缝隙处,能够改善表面锈层质量,提高耐候钢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桥梁建筑用耐候钢在含Cl-环境下表面锈层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耐候钢组织由粒状贝氏体、针状铁素体以及准多边形铁素体组成。材料中的微量合金元素Mn可以降低腐蚀后期晶粒尺寸,促进α-FeOOH和γ-FeOOH相形成,提高材料表面锈层致密度。而Cu主要富集在锈层孔洞和缝隙处,能够改善表面锈层质量,提高耐候钢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11.
    用表面粗糙度仪对WGJ510C2钢与普通建筑用钢Q235和Q345在不同周期室内盐雾加速循环腐蚀试验后的除锈样进行了表面粗糙度的分析,以此方法研究了高性能耐火耐候建筑用钢WGJ510C2的耐候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周期内,WGJ510C2钢的点蚀坑是密而浅,Q235钢和Q345钢的点蚀坑是疏而深;同一钢种在不同周期内,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点蚀坑会发生连接和贯通;各对比钢种的耐蚀性表现与它们的化学成分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北京、青岛、江津、武汉地区的耐候钢和碳钢的大气腐蚀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研究发现在北京地区两类材料的大气腐蚀数据无显著差异,在青岛、江津、武汉地区耐候钢腐蚀率显著低于碳钢。通过对北京地区耐候钢和碳钢的回规分析,得出两类材料的腐蚀数据和腐蚀时间之间遵循线性双对数规律,并根据回规方程对耐候钢与碳钢在北京地区的大气腐蚀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3.
耐候钢及其腐蚀产物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耐候钢的发展、国内外使用及研究状况,概述了合金元素对耐候钢耐大气腐蚀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腐蚀产物的组成、锈层形成及其演变的电化学过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对今后耐候钢的研究与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耐候钢锈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耐候钢锈层的组成、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耐候钢锈层的保护机理.同时,对耐候钢锈层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 电化学保护能否在气相环境中使用是人们一直希望解决的问题。一九八八年研究出了气相环境中的阴极保护方法,用于架空金属管道、桥梁、铁轨及海洋工程构件的飞溅区保护,并在架空金属管道的实际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保护效果,其保护原理见文献。本工作探索气相  相似文献   

16.
The influence of galvanised surface conditions on the duplex systems behaviour is analysed. A paint system was applied over new and weathered galvanised steel samples. A comparative study was performed by adhesion tests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technique. Previously, the roughness profiles of galvanised surfaces were evaluated. The obtained results point out that a certain weathering degree is necessary for optimum adherence between paint and metallic surface and for good corrosion protection. Nevertheless, when the weathering degree is too high, the protection efficiency decreases. This behaviour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galvanised surface roughness. The smooth surface of fresh galvanised steel makes difficult the establishment of adhesive bonds at coating-metal interface, leading to poor behaviour, at initial stages. If the weathering degree is too high, the surface roughness can hinder optimum coverage by the organic coating and the passive layer remains partially bare; as a consequence, the protection features are lower than those obtained for an average weathering degree where good adhesion and complete coverage are reached.  相似文献   

17.
赵田臣  樊云昌 《焊接》2001,(7):9-11
研究了09CuPCrNi钢经亚温淬火形成的双相耐候钢的组织与性能。然后将双相耐候钢进行CO2气体保护焊,以研究其焊接性能。结果表明,拉伸时焊接接头的断裂发生在热影响区的淬火马氏体回火区,断裂强度比母材降低了12.6%,但仍比热轧态的提高了14.1%,可以实现节约钢铁、减轻重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