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不同应变速率的拉伸试验,研究了316L不锈钢在不同温度和浓度的NaOH溶液中的应力腐蚀开裂行为,分析了以上三个因素对该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应变速率为10-5s-1时,316L不锈钢不会发生明显的应力腐蚀开裂,而当应变速率降低到10-6s-1时,在高温低浓度的NaOH溶液中该钢会发生明显的应力腐蚀开裂;当应变速率为10-6s-1时,NaOH溶液温度对316L不锈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程度要高于浓度的.  相似文献   

2.
304不锈钢在连多硫酸中的应力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扫描电镜断口分析以及金相显微组织分析等方法对304不锈钢连多硫酸应力腐蚀开裂(PSCC)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固溶态和敏化态304不锈钢都具有PSCC敏感性,并且随着连多硫酸浓度的增加,PSCC敏感性也随之增大;304不锈钢在连多硫酸中的应力腐蚀开裂属于沿晶开裂机制;敏化处理及Cl-的加入均会提高304不锈钢PSCC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对AISI304不锈钢氩弧焊缝表面进行了喷丸处理,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材料表面及断口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用X射线应力衍射仪测试了喷丸处理前后试样的残余应力,并进行了在NaCl水溶液中的应力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喷丸处理前,AISI304不锈钢焊缝在NaCl溶液中具有明显的应力腐蚀开裂敏感性,应力腐蚀裂纹断口表现为脆性断裂,属于穿晶型裂纹;喷丸处理后表面获得了组织细化的硬化层,残余压应力有极大提高,有效地降低了不锈钢焊缝的应力腐蚀开裂倾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腐蚀试验(SSRT),研究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在H_2S+Cl-+CO_2+H2O复杂介质环境下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借助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仪(EDS)分析了断口形貌和腐蚀产物性质。在环境因素中主要考虑了H_2S浓度、Cl-浓度、CO_2浓度这三种介质参数单独或交互作用对材料应力腐蚀敏感性的影响。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随介质参数变化的数学模型,同时分析了各介质参数对304奥氏体不锈钢应力腐蚀影响的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G105钻杆在不同氢离子浓度溶液中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SSRT)与电化学试验,研究了G105钻杆在不同氢离子浓度HAc/NaAc缓冲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了SSRT试样的断口形貌及应力腐蚀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氢离子浓度增大(即随着pH减小),G105钻杆的应力腐蚀敏感性和自腐蚀电流密度逐渐增大;断口形貌均呈脆性断裂,主裂纹有明显的分支裂纹;应力腐蚀机理为阳极溶解型,酸性溶液中的部分氢原子进入裂纹,加速了应力腐蚀开裂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利用小冲杆试验对304L不锈钢进行了应力腐蚀敏感性评估,研究了加载速度和腐蚀介质对评估结果的影响,并对小冲杆试样的断口形貌和显微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适合304L不锈钢评估的小冲杆应力腐蚀试验介质为1.0mol.L-1 NaCl+0.5mol.L-1 HCl混合溶液,加载速度为3×10-3 mm.min-1;在以上介质中,304L不锈钢小冲杆试样断口以穿晶解理断裂为主,部分为准解理断裂;小冲杆试验法是一种有效的应力腐蚀敏感性评估手段,且具有快速近乎无损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采用衡载荷和电化学试验研究了304奥氏体不锈钢在60℃时,不同加载应力下的阳极溶解电流密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加载应力的增大,304不锈钢在腐蚀溶液中的阳极溶解活性区间向负方向移动,应力的增大加速了材料的腐蚀,塑性变形使材料阳极溶解电流密度显著增大。根据热力学和电化学理论分析了氢和加载应力对阳极溶解电流密度的影响,所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8.
采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的方法,对S32168不锈钢在氯离子环境中的应力腐蚀破裂现象进行试验研究。根据实际工况设置5种不同腐蚀环境,得到不同环境下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试样断口形貌特征,总结了S32168不锈钢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耐应力腐蚀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试验工况内,随着环境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处于NACE溶液中的试样应力腐蚀特征愈加明显,当处在260℃,11 MPa环境时,其应力腐蚀敏感性指数达到最大值,此时试样的耐应力腐蚀性能最差。  相似文献   

9.
通过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和扫描电镜研究了敏化对304L不锈钢在高温下不同浓度NaOH溶液中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敏化后该钢在不同温度和浓度NaOH溶液中的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显著下降,其中温度的影响比浓度更为显著;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敏化后碳化物沿晶界析出,形成了贫铬区。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不同外加电位条件下304不锈钢在体积分数为3%的乙酸溶液中的腐蚀磨损行为及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规律;对摩擦过程中不锈钢在3%的乙酸溶液中的电位进行极化扫描,根据得出的极化曲线在阴极和阳极区选定5个电位,考察在不同电位下304不锈钢摩擦因数及腐蚀电流随滑动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计算相应的磨损体积;通过磨痕形貌的观察,推测腐蚀磨损机制,并探讨腐蚀磨损过程中304不锈钢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阴极区,不锈钢仅受到纯机械磨损作用,随着表面的钝化膜不断去除,摩擦因数逐渐降低,磨损率相对较低;而在阳极区,不锈钢受到磨损与腐蚀的共同作用,摩擦因数逐渐升高,磨损量和极化电流不断增大,在外加电势达到1. 0 V时,不锈钢的磨损体积是OCP (-0.4 V)时的3倍,磨损机制转变为腐蚀磨损、磨粒磨损为主的混合作用机制;同时Cr和Ni 2种重金属元素的迁移量分别达到114、58μg/L。  相似文献   

11.
奥氏体不锈钢三通裂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与脱甲烷塔相连的奥氏体不锈钢管道三通上发现的裂纹性质与成因进行了试验分析。指出管件破裂基本上属氢脆引起的穿晶型解理开裂,即阴极型应力腐蚀破坏。三通冷加工成形后未经高温固溶处理,致使18—8型亚稳定钢中30%以上的奥氏体组织转变成马氏体组织;介质为未经脱硫的甲烷,含较多H2S;较高的加工残余应力、组织应力和应力集中;材料存在缺陷,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改进三通加工成形工艺,及时进行固溶处理,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稳定性,是避免裂纹的关键技术手段。此外,尚需严控介质中Cl^-离子和H2S含量,降低残余应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某电厂汽轮机汽封加热器的TP304换热管出现裂纹,对已泄漏的换热管取样分析,TP304不锈钢管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都符合技术条件要求,有应力腐蚀倾向,裂纹附近有较大拉应力,裂口表面含有Cl离子和Na离子等腐蚀介质,TP304管是由于应力腐蚀引起的开裂。  相似文献   

13.
用楔形张开加载(WOL)预裂纹试样研究了16MnR钢在硝酸盐环境中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测定了16MnR钢母材及焊接接头在硝酸盐环境下的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SCC和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同时研究了缓蚀剂、材质、溶液温度对16MnR钢应力腐蚀开裂的影响,结果表明,缓蚀剂谈明显的降低应力腐蚀敏感性,增加裂纹的孕育时间;焊接接头与母材相比,由于没有元素Ni的不良作用,具有较高的应力腐蚀抗力;16MnR钢的硝酸盐应力腐蚀敏感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4.
膨胀干燥机加热夹套在实际使用中经常发生开裂事故,为了保证其正常运行,对加热夹套的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加热夹套开裂的主要原因是316L奥氏体不锈钢不耐氯化物腐蚀,焊缝有一定的缺陷和腐蚀介质存在,属于一种典型的应力腐蚀失效形式.并探讨了防止其开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制的高温搅拌釜装置进行环烷酸模拟试验研究,以变压器油和精制环烷酸混合物作为模拟环烷酸的试验介质,通过调整不同酸值(0.3~15 mgKOH/g)、不同温度(220~320℃)和不同流速(0.6~3.5 m/s)的范围,对304不锈钢进行腐蚀速率的测试。结果表明,304不锈钢的腐蚀速率与总酸值没有确定关系,只与强腐蚀性环烷酸含量有关;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与流速也呈线性递增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军  靳彤  马一鸣  王东  郑启文 《压力容器》2020,(3):50-55,78
应用宏观、无损、金相、α相测定、断口、能谱等试验方法,对高残余应力下2507双相不锈钢Cl-应力腐蚀裂纹特征、路径、成因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构件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较低的应力水平、较低的温度、含有Cl-的中性溶液中),其突出的抗Cl-应力腐蚀开裂性能才能充分显现。上述条件有一个被突破,特别是高应力下(如厚件大面积堆焊所产生的大范围、高峰值残余应力),即使像2507这样的超级双相不锈钢,其抗应力腐蚀开裂的能力也将严重降低。该项工作对双相不锈钢的应用和结构制造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对SPV490Q钢焊接接头的楔形张开加载(WOL)预裂纹试样在不同浓度硫化氢溶液中进行了应力腐蚀试验,测定了焊缝的应力腐蚀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SCC和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da/dt。结果表明:随着H2S浓度的升高,SPV490Q钢焊缝的应力腐蚀临界应力强度因子KISCC下降,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da/dt增大,焊接接头的应力腐蚀抗力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不锈钢链板开裂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02不锈钢制链条链板失效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原材料固溶处理温度偏低,未溶碳化物沿晶界分布,加之链条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腐蚀性介质,从而导致链条产生晶间腐蚀,开裂系链条受到拉伸和其本身存在的冷加工残余应力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