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讨论了锆太酸铅(PZT)热释电材料的选择原则,介绍了Zr/Ti为94/6的PZT热释电陶瓷材料的制作,并以此材料为敏感元制作成PZT红外探测器。对其基本结构、制作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所制作的探测器D(500K,10Hz) 为5.7×10~8cmhz~(?)/W不仅可用于一般的热辐射探测,还可用于强辐射(如激光)的测量。 相似文献
4.
5.
6.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元器件(一)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外线检测技术最早是为科学研究和军事用途而研发的。随着半导体生产技术及新型材料的发展、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各种廉价的红外线传感器相继问世,它们逐步被应用于工业生产、农林业、水产业、医学、环境保护及民用产品中。凡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物体,例如人体、火焰、冰等都会辐射 相似文献
7.
薄膜型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薄膜型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性能特点和工作原理。从材料选择,器件结构和制备工艺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并对器件的主要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9.
介绍了热释电探测器在托卡马克(tokamak)等离子体远红外激光干涉诊断中的应用,指出Fabry—Perot干涉效应对探测器性能的影响,并作了实验验证。提出在高温等离子体实验条件下,热释电探测器的一些设计考虑。 相似文献
10.
11.
12.
热绝缘结构是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关键技术之一."复合热释电薄膜红外探测器"是用多孔SiO2薄膜来绝热的,这种无空气隙的新型结构被认为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和可靠性.采用溶胶-凝胶技术制备了热导率极低的多孔SiO2薄膜,用金属有机物热分解法制备了优质的铁电薄膜,实现了"复合热释电薄膜"热绝缘结构,获得的星探测率最大值达9.3×107cm.Hz1/2/W.通过快速热处理工艺的采用,提高薄膜一次成膜厚度的研究,改善了薄膜制备与微电路工艺的兼容性.研究了多孔膜厚度、孔径分布与探测率的关系,探讨了镍酸镧(LNO)薄膜作为缓冲层、红外吸收层和上电极的多功能作用.结果表明:孔径分布小的多孔膜有利于探测器性能的提高.在此结构中,存在热性能和电性能的折中问题,多孔膜厚度有一个临界值.LNO薄膜的引入,可以改善性能、简化结构和工艺.讨论了低温铁电薄膜的制备和性能,以及与微电路实现单片集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PEC结构热释电探测器的环境温度变化噪声及机械振动噪声,介绍了两种降低外部噪声的方法,得出了比探测率、环境温度变化产生的噪声与负载电阻的关系,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并对双元探测器的一些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热释电探测器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详细论述了热释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推导出探测器电流响应率、电压响应率、等效噪声功率和探测率的解析表达式,得出了电压响应率、电流响应率与斩波频率的关系。给出热释电材料的选择原则,介绍了热释电探测器的目前应用领域及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了非晶YBCO薄膜用作非制冷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材料。它在室温下显示出强的热释电行为,并且容易在室温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沉积,制备工艺与CMOS工艺相兼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热释电探测器材料。并介绍了非晶YBCO热释电薄膜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该薄膜及其探测器的制备技术和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7.
热释电红外探测器是由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指陶瓷型,下同)、菲涅耳透镜及电子电路组成的一种光电检测装置,它能不接触地检测人体运动时辐射出的红外线并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本文介绍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及与其配套的菲涅耳透镜。热释电红外传感器1.热释电效应 某些强介电物质的表面接受了红外线的辐射能量,其表面产生温度变化,随着温度的上升或下降,在这些物质表面上就会产生电荷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热释电效应,是热电效应的一种。这种现象在钛酸钡之类的强介电质材料上表现得特别显著。若在钛酸钡一类的晶体的上下表面镀膜形成电极,在上表面加以… 相似文献
18.
一种使用热释电探测器的红外比色测温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工程测量的实际出发,介绍了一种使用热释电探测器的红外比色测量仪的组成原理、硬件结构及软件流程,推导出了适合计算机处理的温度方程。 相似文献
19.
根据热波传播的特点,采用矩阵法求解一维热传导方程,给出了多层热释电探测器的热传导模型,用矩阵形式写出了多层热释电探测器对正弦调制辐射的热释电响应。用矩阵分析的结果,讨论了绝热层对提高探测器响应的作用及对绝层的要求,分析了多层结构中各息参数对探测器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