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细胞存活率是影响细胞电击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本文系统考察了电击条件对雨生红球藻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电击条件下,对数早期细胞电击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数中期和对数晚期。分别使用方波和指数波脉冲比较了在各种条件下的细胞存活率,发现细胞存活率均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和电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方波电击条件为600V/cm、2ms,或指数波的电击条件为500V/cm、5.3ms以及600V/cm、2ms时的细胞相对存活率约为50%。当电场强度和电击时间均相同时,指数波电击后的细胞存活率大于方波。上述结果为建立雨生红球藻的有效电转化方法并获得高转化效率提供了实验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2.
3.
应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研究不同含水量对冻干产品中植物乳杆菌细胞活性的影响和不同保藏温度条件下样品中细胞存活率与复苏活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建立适用于判定菌体细胞冷冻干燥工艺终点的有效方法。结果表明:具有不同含水量的样品中,植物乳杆菌细胞的存活率间无显著性差异,但随着样品中含水量的降低,植物乳杆菌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的时间逐渐延长,复苏活力也呈下降趋势。贮藏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20℃条件下,植物乳杆菌细胞的存活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到第515 天可达91.46%;4℃条件下,28d 内植物乳杆菌细胞的存活率呈上升趋势,到第515 天其存活率又下降到53.16%。综上所述,解析干燥初期是植物乳杆菌菌体冻干工艺理想的终点,比较适于植物乳杆菌发酵剂短期和长期保藏的温度条件分别是4℃和- 20℃。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杜仲保健饮料中主要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杜仲保健饮料中的绿原酸及松脂醇二葡萄糖甙在低温、避光及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在弱酸性条件下,0.05%Vc、8%蔗糖及0.6%的β-环糊精对杜仲饮料中绿原酸和松脂醇二葡萄糖甙有保护作用,可提高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6.
为研究老山芹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活性功能,本研究老山芹为原料,比较了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活性成分和抗氧化效果,以及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影响,并对适宜条件下不同溶剂提取物对HepG2和panc-1细胞的影响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两种酶抑制率而不断增大,并得出两种酶抑制率的IC50值,碱提取条件下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的IC50最小,分别为0.47 mg/mL、2.17 mg/mL。四种溶剂提取物中多糖含量最高的是碱提取,含量为58.09 mg/g;总酚含量最高的是醇提物,含量为11.48 mg/g;黄酮含量最高的是醇提物,含量为3.96 mg/g,并且四种提取物中醇提物的抗氧化活性最高,酸提物抗氧化活性最低。四种溶剂提取物在低浓度条件下,均能促进HepG2和panc-1细胞的增长,随着浓度的增加HepG2和panc-1细胞存活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提取物在高浓度条件下对细胞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前期优化的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二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植物乳杆菌LIP-1的培养条件(温度、接种量、初始培养pH),研究改变培养条件是否可提高植物乳杆菌 LIP-1高密度发酵培养后的活菌数以及对冷冻干燥后菌株的冻干抗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培养条件:培养pH6.7、培养温度36 ℃、接种量8.8%,在此培养条件下,植物乳杆菌LIP-1高密度发酵后活菌数为10.1855 lg(CFU/mL),冷冻干燥后的存活率达83.40%,与未优化的培养条件相比,发酵培养后活菌数及冻干存活率显著提高(P<0.05),分别提高0.2935 lg(CFU/mL)和8.46%。结轮:通过改变培养条件可显著提高植物乳杆菌LIP-1的高密度发酵活性和冷冻干燥存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三七冻干粉及其有效成分对小鼠CD4+T细胞向1型辅助性T(Th1)细胞分化的影响,探究三七作为药食同源药物改善机体免疫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提取C57BL/6小鼠脾细胞并分选出CD4+T细胞进行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三七冻干粉低、中、高剂量组(160、320、640 μg/mL)和三七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5、10、20 μg/mL),加入对应药物48 h后,采用CCK-8法筛选三七冻干粉及三七总皂苷的最佳给药浓度并检测二者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液中 IFN-γ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七冻干粉组和三七总皂苷组的细胞因子IFN-γ水平,IFN-γ mRNA和T-bet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三七冻干粉及其活性成分均能抑制CD4+T细胞向Th1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10.
为明确直投式发酵剂制备过程中菌体细胞存活率的变化,选择植物乳杆菌R23为实验菌,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正交试验等手段对收集条件、预冻条件和冻干时间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R23优化收集时间为15 h,此时菌量达到最大且活力较高;在优化的离心条件下菌体细胞存活率达92.4%,其中离心力起关键作用;采用梯度预冻即-20,-40,-80℃各1,2,3 h,可使物料达到较优冻结效果;发酵剂物料冻干至水质量分数为1.20%时最有利于贮藏。研究在明确菌剂制备关键因素对菌体细胞干预机制的基础上,还获得了适宜的制备条件,对直投式发酵剂的规模化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藠头中活性物质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藠头似(Allium chinense)活性物质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活性物质洗脱液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为0.2%(V/V):用藠头活性物质洗脱液处理白色念珠菌可导致细胞内OD260nm物质泄漏,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藠头活性物质洗脱液可抑制白色念珠菌培养基的酸化,对细胞活性的影响也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通过红光图谱发现,藠头活性物质破坏了白色念珠菌细胞壁β-(1-3)-D葡聚糖的糖苷键而改变了细胞壁结构。 相似文献
12.
植物天然抗氧化成分及其效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植物是天然抗氧化剂的主要来源,其抗氧化成分可归纳为六大类:黄酮类,苯酚类,皂甙类,鞣质类,生物碱类和其它类,它们存在于植物的各种组织中。这些植物按用途可分为中草药类,香料类,蔬菜类,水果类,植物饮在和谷物类等六大类。各类植物的抗氧化成分及其效果在中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是发生在肠道的慢性且反复发作的炎性疾病。传统的药物治疗虽能缓解临床症状但却存在一 定的副作用。蛋源性活性组分是近期食品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禽蛋组分的抗菌、抗病毒、降血压、抗氧 化、抗炎以及免疫调节等功能活性已被相继证实。蛋源性活性组分的开发应用有望为炎症性肠病提供新的治疗策 略。本文综述了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脂质这些蛋源性活性组分的抗炎活性以及其对炎症性肠病缓解作用的分 子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蛋源性抗肠炎活性组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开发提 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油橄榄鲜果被广泛用作加工药材或作为蔬菜食用,不同品种及成熟度对其药用和食用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研究了10 个具有代表性的油橄榄品种(白橄榄、豆果、鄂植、佛奥、卡林、科拉蒂、克罗莱卡、皮瓜尔、 云台和配多灵)及3 个成熟度(早、中、晚)对其功效成分(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3-醇、橄榄苦苷和羟基酪 醇)和抗氧化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清除1,1-二苯基-2-苦基苯肼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的 影响,并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研究了油橄榄鲜果不同品种及成熟度与所分析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研究发现:不 同油橄榄品种及成熟度对其功效成分影响程度不同,并且品种对所分析指标的影响大于成熟度;随着成熟度的增 加,油橄榄鲜果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除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能力)呈现增强趋势。通过对不同品种及成熟度的 油橄榄鲜果功效成分和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为油橄榄品种的选育、采收、加工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葡萄及葡萄酒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概况(Ⅰ)生理活性物质概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葡萄或葡萄酒中含有大量生理活性物质,其中主要为诸多酚类化合物。目前已明确葡萄或葡萄酒的生理活性效果大多与此类化合物相关。葡萄或葡萄酒中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有类黄酮类、原花色素类(即浓缩单宁类)、白藜芦醇类以及酚酸类。其中,主要类黄酮有黄酮醇以及黄烷酮醇类、儿茶素类(异黄酮醇,黄烷-3-醇)以及花色苷类。本概述了葡萄以及葡萄酒中的诸多酚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以及含量,这对于葡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马铃薯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还含有许多特殊生物活性成分,可以在预防和辅助治疗疾病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了目前已发现的马铃薯中所含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并总结了已证实的马铃薯及其提取物的保健功能,介绍了品种、贮藏及烹调加工等因素对马铃薯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最后介绍了马铃薯及其制品中存在的潜在健康危害因素,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马铃薯的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20.
Effects of Fermented Edible Seeds and Their Products on Human Health: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Bioactivities 下载免费PDF全文
Ren‐You Gan Hua‐Bin Li Anil Gunaratne Zhong‐Quan Sui Harold Corke 《Comprehensive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Food Safety》2017,16(3):489-531
There is a long history of using fermentation in food production. Edible seeds, such as certain beans and cereal grains, are important in the human diet and provide many health benefits. Various microbes, such as lactic acid bacteria, molds, and yeasts, considered as 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 (GRAS) microbes, are commonly used to ferment edible seeds and their products. Fermentation can change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produce new bioactivities. In order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fermentation on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bioactivities in edible seeds, this review, therefore, summarizes recent relevant studies and discusses fermentation procedures and influences of fermentation on their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bioactivities. Overall, fermented edible seeds and their products contain enhanced bioactive components, especially γ‐aminobutyric acid and natural phenolics, and they possess versatile bioactivities, such as antioxidant and anti‐cancer effects, and, therefore, can be recommended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uman diet, or they can be developed into functional foods to help in the prevention of certain chronic diseas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