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规划建设政策通常是基于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解决乡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制定的,呈现出阶段性特点。本文从经济社会变迁的视角,对战后日本乡村规划建设的政策演变进行梳理,将战后日本的乡村建设政策演变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以促进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时期,二是初建乡村规划建设体系的时期,三是明晰城乡定位、重塑乡村魅力的时期。进而讨论对中国乡村规划建设的若干启示,包括注重地域和发展阶段的差异性、重视产业发展的支撑、注重综合性和公众参与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49年后宏观制度影响下的“三农”政策、城乡关系的梳理,探究不同阶段推动乡村规划发展的外部环境、内在动力和理论思潮。以城乡资源分配为依据,可将我国乡村规划发展分为5个阶段:城乡二元分治阶段(1949—1980年),通过区域土地规划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改善城乡关系阶段(1981—1993年),通过乡镇域总体规划统筹指导乡村工业化背景下的居民点分级建设;城市加速发展阶段(1994—2003年),通过在县域开展城、乡规划体系融合探索,引导城乡空间的合理利用;城市反哺乡村阶段(2004—2011年),通过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及新农村建设实践,落实城乡统筹理念下的乡村建设及农业农村多功能发展任务;城乡融合发展阶段(2012—2018年),通过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指导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需的空间调整与项目建设需求。对国土空间规划制度下乡村空间规划方法的启示包括:基于“三农”政策与城乡发展方向思考乡村空间规划目标,建立规划与治理的一体化技术逻辑,探索指导空间优化的实用性村庄分类技术。  相似文献   

3.
农地在台湾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回顾了台湾1949年以来的农地政策变迁,聚焦于农地农有农用转变为农地农用的政策进程,将台湾的农地政策划分为若干阶段,分析各阶段的演进关系;并讨论政策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包括农地租赁、大量农舍兴建、休闲农业与民宿质量等;最后探讨了台湾农地政策演进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乡村地区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有效促进乡村发展的乡村规划至关重要。该文从基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和乡村规划的概念及关系和构建乡村规划评估体系的充要性,以得出乡村规划评估体系的构建前提。进而筛选评估因子,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尝试构建完整的乡村规划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5.
政策推动对于空间规划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影响。应用S-CAD分析框架,探讨《浙江省村庄规划“一评估两覆盖三提升”专项行动计划》政策设计及推进过程。首先,解析政策设计的要素设置;其次,讨论政策内容的逻辑、效率,结合阶段进展与政策相关者反馈,分析政策可行性;最后,基于分析结论探讨对策方向,以期为政策优化调整和深化推进提供参考。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基于对以往规划的评估,推进规划管控覆盖的政策设计思路清晰、逻辑性强;(2)政策目标及预期涉及多部门、多主体权责,政策手段设计的充分性有待进一步强化;(3)政策实施中,垂直管理的执行者态度积极,而争取政策参与者、影响者的支持仍有待强化。展望未来乡村地区创新发展需求,初步讨论规划管控体系构建、部门政策协同、创新政策与技术供给等优化完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现行体制下,水价政策对于供水价格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但对于我国供水价格政策变迁的相关研究较少,水价政策主题变迁和政策工具变迁的情况尚不明晰。基于政策变迁视角,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水价政策展开内容计量分析,通过剖析政策的变迁和演化,以及政策的深层结构和选择偏好,呈现出了不同阶段水价政策主题的发展变迁,以及政策工具选择和使用的变化。通过对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展现出水价的政策发展历程、政策主题全貌以及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从而为有效制定和实施水价政策,促进水价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乡村规划的主要内容,基于产业结构调整视角,总结了建立规划组织管理机制、确定乡村规划原则、明确乡村规划步骤等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的策略,以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正在蓬勃开展中,但在此进程中乡村面临着传统被破坏、盲目跟风等问题。本文以地域文脉传承为视角,探讨将其与衡阳乡村规划模式相结合的策略,为衡阳乡村在建设中如何保护传统、尊重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乡村生产方式是影响乡村规划政策和产业的关键因素,基于生产方式的乡村规划,在乡村建设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背景下,出现经济发展不均衡、资源要素交换不平等的困境,本文通过对乡村生产方式的挖掘,对变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乡村规划的要求进行梳理,结合生产方式转变与产业差异性、生产方式视域下农户生产行为转变的研究,提出相关建议,进一步强调乡村规划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空间资源化视角,对乡村规划设计提出新的建设思路,在确立乡村空间资源化的对象、目标和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项目实例及规划思路的比较来阐释乡村空间资源化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安徽建筑》2019,(5):34-37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规划也在不断的修编完善,乡村规划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文章从公共政策的角度,阐述了城乡规划与公共政策之间的联系,对于现阶段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乡村规划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从政策和地域区位等方面探讨了乡村规划改革的策略,试图进一步提高乡村规划实施的效果,使规划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解决乡村规划问题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选择乡村规划开始较早的城镇密集地区、国家级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苏州为研究对象,基于城乡关系视角,对其乡村规划演进历程进行阶段划分与特征解析,认为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地区乡村规划已经历了"城乡分离时期——城乡碰撞时期",现处于"城乡融合时期"的萌芽阶段;乡村规划经由"乡村单体规划,发展乡村——镇村整体规划,减灭乡村",正在向"城乡整体规划,兼顾城乡"目标迈进.这是一个城乡趋于平等、规划趋于理性的乡村规划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以苏州为例,总结了现阶段城镇密集地区乡村规划中值得传承的探索经验:城乡规划编制体系、设施布局规划、技术导则颁布等都是乡村规划的有益尝试,极大促进了城镇密集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此外,对乡村规划进行深入反思,总结出乡村规划价值观与新型城乡关系的背离、乡村规划编制与乡村发展逻辑冲突等问题,进而从城乡关系入手,在价值观念、认知研究、技术方法等方面提出规划思考与策略建议,以期推动乡村发展,促进城乡互补融合.  相似文献   

13.
全面发展视角下的乡村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发展是城乡社会系统演化和作用的结果。乡村规划作为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应为乡村发展提供可持续、综合性的技术支撑,也应有利于推进乡村治理,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本文从村民的生计、村庄的生境、村社的发展三个层次释义乡村全面发展的内涵;通过从村民的视角解决微观的事情、从村庄的视角促进"三生"空间融合、从村社的视角提升乡村社会资本三个方面构建了乡村规划工作目标;并以中部贫困山区典型村庄为案例演绎了乡村全面发展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14.
《城市规划》2019,(6):55-63
乡村集中社区建设蕴含着丰富的治理内涵,其建设类型也深受乡村治理模式的约束。基于乡村集中社区建设与乡村治理之间内在关联,建立了一个理论动态分析框架,并以苏南为例,从乡村治理变迁的视角,系统地剖析了苏南乡村集中社区类型演进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乡村治理模式出现由"汲取型政权"下的乡村有限自治,向"财政下乡+土地资本化"下的项目治理,再向乡村多元治理方向转变。在乡村治理变迁推动下,乡村集中社区建设类型呈现由"村社自主建设"到"政府主导建设",再到"多元主体共建"的演化路径。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草原民族由游牧转向定居的过程中,住居模式由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由分散逐步走向大分散小聚居。本文以内蒙古草原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探讨土地、人口和经济制度变迁下乡村聚落聚居模式的演进历程与空间特征,解析不同时期的外部政策演进对聚居模式的影响机制。研究认为,外部政策环境对于草原乡村聚落聚居模式有着更加显著的影响,新时期的乡村振兴政策应更加注重与草原"三生空间"互适性研究,以适应于草原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牧民生产生活需求实践。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
积极福利的理念自提出以来,对全球社会福利政策发展的影响甚大。以台湾地区少数民族作为研究案例,从积极福利的研究视角分析相关的就业促进政策,发现近年来台湾地区原住民就业政策形态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消极救济性质,政府部门无论是在就业的信息提供、能力培养、活动办理、岗位开拓等各方面,相关促进工作确实都朝着积极福利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注重优秀民族文化传承,通过邱县孝固村景区规划,围绕着慈孝主题,挖掘孝文化底蕴,着力打造以孝文化为主题的景观设计,探讨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的美丽乡村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1)
绩效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水平提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基于制度变迁视角分析了我国的绩效审计发展情况。主体期望获得最大的外部收益是制度变迁的诱因,要想在现有制度环境下增加外部收益就必须要对现有制度进行改革。我国绩效审计现行审计管理体制及思想观念无法实现潜在收益的增加,因而应该为制度变迁创造潜在收益、提高审计机关独立性、树立科学的审计观等,进一步推进我国绩效审计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陆学 《规划师》2019,35(12)
文章从规划模式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乡村规划落地难的原因,认为不同规划模式对不同空间治理模式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是不一样的,大力创新适应村民自治的乡村规划模式是解决我国乡村规划落地难问题的重要出路。基于此,文章初步构建了适应村民自治的乡村规划模式,首次提出了"三分体验、五分沟通、两分技术"的乡村规划理念,探索了主题式调研方法和"体验—沟通—项目—管治"动态互动的工作程序,设计了"面向使用"的成果形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构建政策主体—政策主题的分析框架,应用文献计量、社会网络分析与质性分析等方法,梳理1949—2019年共计220份中央政府相关的农村基础设施政策,发现农村基础设施政策强度的增长趋势稳定,政策主体呈现核心—中心—边缘结构,政策主题经历生产类—发展类—环保类的转变。进而,展望农村基础设施政策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