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成品锂离子电池进行高温搁置,间断性测试电池的开路电压、内阻、自放电率和容量等,考察电池高温搁置性能。结果表明:在45℃搁置13天后,满电电池的自放电率、开路电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自放电率与开路电压变化呈非线性关系;满电电池的自放电率有助于模块电池筛选;满电与空电电池搁置,内阻变化均不明显;空电搁置的开路电压变化有助于筛选电池。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充放电终止电压对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将充电上限电压从3.65 V提高到4.00V,电池放电容量增加较少,对循环时容量衰减速率的影响也很小;将放电终止电压从2.50 V降低到2.00 V,电池放电容量增加,但循环时容量的衰减加快.将放电终止电压降低到2.00V,将增大电池内阻的增幅.LiFePO4正极锂离子电池组在串联使用时,单体电池充电电压允许提升至4.00 V,但必须控制放电时的终止电压,防止过放电.  相似文献   

3.
从温度和荷电状态因素出发,研究了磷酸铁锂(LiFePO_4)正极锂离子电池存储后内阻、开路电压和容量的变化。高温45℃和满电态存储都会加速电池内阻的增大,但高温45℃的影响更大;电池在进行满电态或空电态存储时,开路电压变化受温度、存储时间和内阻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高温45℃会加速满电态电池在存储初期的不可逆容量损失。电池存储时,应避免高温和满电态两种条件的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4.
烧结式泡沫式基板对高倍率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琛明  高效岳 《电池工业》2005,10(6):327-331
摘要:用烧结式正极镍基板制成的MH.Ni、Cd.Ni电池比用泡沫式基板制成的电池内阻小。10C电流放电,烧结式的电池放电平台高出25~50mV。电池放电后常温下储存较长时间,当电压低于1.0V时泡沫式基板制成的电池容量将不可逆衰减15%~25%,55℃高温下搁置更明显;烧结镍电极制成的电池无此现象。结果表明:造成容量不可逆衰减的原因是泡沫式基板依赖的钴导电网被破坏所致。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电解液量下电池的放电容量、放电电压平台和内阻的变化 ,以及直封后电池的搁置温度、搁置时间和充放电制度对电池活化速度和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电池封口前的注液量对电池的放电容量、放电电压乃至以后的寿命都有影响 ,合适的电液量应在 2 .6~ 3 .0 g[即K为 1 5 .8%~ 1 8.0 % ,K =m(电解液 )∶m(正级 +负极 ) ]之间 ;封口后 ,一定的搁置时间将有益于电池的活化 ,但并不与时间成正比 ,合适的时间是 7d左右 ;充放电制度对电池的性能影响很大 ,尤其是初期活化时充入的电量多少直接影响电池的最终容量 ,合适的条件是 :(1 ) 0 .1C× 5h ,搁置 0 .5h ,0 .2C→1V ;(2 ) 0 .1C× 1 4h ,搁置 0 .5h ,0 .2C→ 1V。此外 ,电池搁置的温度对其活化速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但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邹晓龙  李雨泽  陈现涛 《电池》2022,52(3):297-301
开展热失控实验,探究储存温度对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热安全性的影响。电池在不同储存温度下的热失控过程相似,但随着储存温度的升高,热失控剧烈程度趋于缓和。储存温度升高,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峰值温度、热释放速率(HRR)、总释热量(THR)和耗氧量降低,高温热危害性降低。在40℃储存温度下,电池热失控峰值温度为746℃,比80℃储存温度下高138℃。不同储存温度下的气体释放量不同。对比电压-容量曲线可知,高温会使锂离子电池出现容量损失,且储存温度越高,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7.
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是尖晶石LiMn2O4高温不可逆容量损失的主要原因。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结构特点及聚合物材料与电解液相互作用可以影响高温下尖晶石LiMn2O4在电解液中的溶解及扩散行为,降低尖晶石LiMn2O4的不可逆容量损失。使用尖晶石LiMn2O4为正极活性材料,利用厦门大学宝龙电池研究所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中试生产线,在特定的工艺条件下制备容量为600mAh的实验电池。实验表明,在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中LiMn2O4材料高温稳定性明显改善,实验电池在常温下循环200次,容量保持率在80%以上;55℃下循环30次,容量保持率超过92%;70℃下循环10次,容量保持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是现如今通信行业、电动汽车行业、航天航空以及军事领域的主要能源.但由于其首次不可逆容量损失过高和首次库伦效率过低阻碍了锂离子电池的进一步发展,难以满足现如今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要求,人们急于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目前的困境.预锂化技术的兴起对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不可逆容量损失的改善以及首次库伦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刘伯峥  徐晓明  曾涛  伍绍中 《电池》2020,(5):458-461
以45℃下循环(2.8~4.2 V、1 C) 523次,容量保持率为76.05%的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分析循环后厚度及内阻的变化,将容量衰减分为极化损失、活性Li+损失、结构相变损失和金属离子溶出损失等。电池厚度增长主要源于隔膜与负极间累积的副产物和电池形变;内阻增长主要源于交流内阻的增加。活性Li+损失是容量衰减的主因,约占容量衰减的11.22%;而极化损失、结构相变损失和金属离子溶出损失分别约占的5.25%、6.55%和0.11%。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在存储的过程中由于界面副反应的存在,会导致活性Li的消耗和内阻的增加(界面膜增厚),引起锂离子电池可逆容量的损失。分析表明,空间用NCA/石墨高比能电池在3.5 V状态下存储1年,正极容量损失仅为1%,倍率性能没有受到影响。负极在存储过程中电解液会在其表面发生分解,使负极的接触阻抗和电荷交换阻抗增加50%左右,对电池倍率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可逆容量没有降低,3.5 V存储会造成电池轻微容量降低和倍率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