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前辅助动脉灌注化疗的血管影像学和病理学的变化.方法 96例乳腺癌患者在动脉灌注化疗前行DSA造影,其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变化研究.结果乳腺癌的供血动脉多起源于胸外侧动脉和肩胛下动脉.乳腺癌的血管异常表现为不规则血管团,血管染色和血管湖形成.动脉灌注化疗后可发现肿瘤细胞退行性变、坏死,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多.结论动脉灌注化疗是乳腺癌有效的术前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2.
肺癌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我国的介入治疗是从支气管动脉灌注(BAI )治疗肺癌开始的,肺癌的BAI 曾经占介入科临床工作相当比重,但近年来逐渐减少,本文分析了原因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对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05年4月起在本科做介入治疗的33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为不能手术的晚期胰腺癌患者,均接受1次或多次介入治疗。重复治疗者间隔时间为6周,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化疗灌注,给药比例为2∶1,术后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果患者术后自觉疼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甚至消失,有效缓解率为91%(30/33)。所有患者术后CT复查显示癌肿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缩小≥90%者占78.8%(26/33)。介入治疗后生存期平均为13个月,目前仍有26例存活,最长者已存活21个月。结论介入治疗可作为晚期胰腺癌不能手术者的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 胰腺癌是恶性度最高的实体肿瘤之一。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经动脉灌注化疗由于肿瘤局部药物浓度较静脉用药高,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改善疾病相关症状、延长生存期、减少肝转移及发生肝转移后的治疗上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本文在相关概念、禁忌证、适应证、术前准备、操作方法、术后处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给出了较详尽的规范化建议,旨在帮助国内同行作出合理决策,但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和解决胰腺癌经动脉灌注化疗中的所有问题。因此,在面对某一患者时,应在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医学证据,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
  相似文献   

5.
王大健  裴云 《工业加热》1994,(4):216-217
本文报告经选择性肠系膜下动脉灌注化疗治疗直肠癌36例,均有较好疗效。其中13例虽未进行栓塞,但造影复查见血管阻断,肿瘤缩小,手术时出血减少。作者认为局部给药既能杀死肿瘤细胞又能使小血管内皮变性、坏死,以致闭塞血管。而且,还可刺激瘤周组织引起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加强对肿瘤的抑制作用,防止癌细胞扩散和转移,从而延长术后生存期。介入治疗直肠癌很有价值,并提出了介入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进展期胃癌的介入治疗及疗效。方法对21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介入治疗。对贲门癌经胃左动脉和左膈下动脉或脾动脉进行化疗灌注和胃左动脉栓塞;对胃体小弯侧癌经胃左、右动脉或肝总动脉,对胃大弯侧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或脾动脉化疗灌注;对胃窦癌经胃十二指肠动脉或对胃网膜右动脉中段栓塞后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对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经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化疗灌注。结果对未手术的193例胃癌的疗效为贲门癌CR+PR53.1%,胃体癌CR+PR44.4%,胃窦癌CR+PR10.0%,胃癌复发和残胃癌CR+PR0。贲门癌与胃体癌有效率相比(P>0.2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贲门癌与胃窦癌相比及胃体癌与胃窦癌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介入治疗后手术切除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56%。结论胃癌在胃组织的发病部位不同,其疗效也不同,贲门癌和胃体癌的疗效较好,胃窦癌及胃癌复发和残胃癌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乳动脉(IMA)对肝癌的供血及其介入栓塞在肝癌治疗中的价值。评价经导管作IMA栓塞化疗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86例经血管造影确认有IMA参与肝癌供血患者进行TACE。全部病例均曾行TACE治疗,16例曾行经皮微波固化治疗,4例有外科手术史。术前行CT或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术中行IMA造影,在确认供血范围后将导管超选择至供血支,先用碘油-抗癌乳剂栓塞肿瘤末梢血管,然后注入明胶海绵碎粒或PVA颗粒,并摄肝区平片,观察肝区碘油分布及术后临床经过、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病灶均为巨块型,均位于肝脏前部接近膈肌或(和)肝包膜。57例累及S4、S5、S8段,29例累及S5、S7、S8。80例为右侧IMA参与供血,5例为左侧IMA参与供血,1例为双侧IMA参与供血。86例参与供血的IMA栓塞全部成功。未出现皮肤损伤并发症。结论IMA参与肿瘤供血一般多见于过去曾多次行TACE的巨块型肝癌患者,且肿块位于肝前部。IMA TACE方法安全,技术可行,但应警惕皮肤损伤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0.
【摘要】 肝细胞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生率与死亡率均居前列。目前肝癌介入治疗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及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有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思考。肝癌可视为一种慢性疾病,以介入为主综合治疗中晚期肝癌比较合理的目标是控制肿瘤生长,延长有质量的生存期。但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需要不断更新观念,随时调整治疗策略。制定肝癌治疗方案时,必须考虑肿瘤治疗与维持正常机体功能的平衡,同时兼顾规范化与个体化治疗。肝癌生物学特性决定了肝癌治疗是长期、多学科、多方法的综合治疗。重视肝癌治疗的社会适应证、效价比及肝功能储备,对合理安排治疗时间和间期颇为重要。应在合理选择精细TACE和适度TACE基础上,理性对待新型栓塞材料。

  相似文献   

11.
12.
黄坤林  刘玉金 《工业加热》2019,(10):1005-1008
【摘要】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致死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根治率低。进展期肺癌术后也容易复发和转移。占肺癌85%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静脉化疗和放疗不敏感,且不良反应使患者拒绝接受或难以耐受。介入治疗已成为无法外科手术切除的NSCLC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术后恢复快、节省治疗费用等优点。该文对肺癌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现状作一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13.
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手段,随着各种新颖的穿刺器械不断开创、操作技术的提高及医学理念的更新,该方法在临床上被广泛地应用于缓解胆道梗阻。为更好地应用此项技术,本文就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术后处理、并发症及预防、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作为制订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术指南讨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摘要】 胰腺癌是消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率低、预后极差,近年发病率趋于增高。目前,手术切除是胰腺癌的唯一根治性方法,但在确诊时仅20%患者获得手术治疗的机会,术后5年生存率仅15% ~ 20%。因此,进一步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具有迫切现实意义。综合性介入治疗具有安全、微创、近期疗效显著等特点,现已成为胰腺癌治疗研究热点。本文旨在对近年来介入治疗胰腺癌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协同应用的价值.方法 肺癌介入治疗患者46例,术前均行MSCT平扫加增强.其中,26例术前通过容积显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三维重组技术完成肺癌供血动脉MSCTA后行DSA造影及介入治疗,即为CTA组.20例未行MSCTA重组,即为无CTA组.对两组术中查找肿瘤供血动脉数量、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序列次数、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等结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全组46例均插管成功,并完成介入治疗.CTA组术中DSA造影显示供血动脉情况与MSCTA显示一致.两组术中在查找供血动脉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选用导管数量、对比剂用量、减影采集次数、透视时间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A组均少于无CTA组.而对支气管动脉变异、多支动脉及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的显示,CTA组优于无CTA组.CTA组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无CTA组中1例术后出现"脊前动脉综合征".结论 DSA与MSCTA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协同应用是较合理、可行的操作方案,术前常规行MSCTA有利于降低术中操作难度、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提高肺癌介入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支气管动脉CTA成像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前的肺癌病例,其中中央型13例,周围型2例。15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薄建后传至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观察支气管动脉。结果13例中央型肺癌均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图像清晰显示肿瘤性支气管动脉的起点、分支及走行;2例周围型肺癌中有1例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1例找不到明确发自支气管动脉的供血血管。结论肺癌支气管动脉CTA成像能够显示肺癌特别是中央型肺癌的肿瘤性支气管动脉,并能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定位和其他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