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研究制约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因素的基础上,以江西龙南县为例,采用实地抽样调查分析、单因素分析法和综合评价模型等评价方法,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从村庄人地关系指标、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强度、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投入强度、农村居民点利用效益指数4个方面提出了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从指标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2个方面提出了评价的技术方法。实证研究得出龙南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度总体不高、村庄内土地利用潜力较大,尤其是东江乡、汶龙镇、安基山、九连山等乡镇(场)的集约节约度最低。因此,在龙南县应大力推进村庄土地整治和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减少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相挂钩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建设用地与耕地保护矛盾的重要途径,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是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基础。为协调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的关系,本文以海东市为研究对象,结合西部地区实际情况,以2010—2014年海东市统计年鉴和土地变更数据等资料为基础,根据《城市建设用地集约集约利用评价操作手册》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特尔斐法对海东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定性评价主要从人口、经济变化与建设用地变化情况来判断建设用地利用趋势;定量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数进行计算,最后根据集约总指数和海东实际情况判断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等级。结果表明:I级有民和县,Ⅱ级有循化县、平安区、乐都区,Ⅲ级有互助县、化隆县,集约利用水平呈现出自东向西递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测算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在孝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孝南区非主城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其需求潜力和供给潜力进行预测。通过采取高、中、低三种挂钩方案,测算出其挂钩潜力,并选出适合孝南区各乡镇的挂钩方案,研究认为从近期来看,应对西河镇、杨店镇和祝站镇优先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相似文献   

4.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开创土地整理工作新局面的大好时机。本文分析了当前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时代背景、经济条件和整理潜力,提出了应注意做好统筹规划、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是新时期开创土地整理工作新局面的大好时机。本文分析了当前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时代背景、经济条件和整理潜力,提出了应注意做好统筹规划、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和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研究:以陕西省府谷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陕西省府谷县土地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借鉴全国各地节约集约用地措施,探讨了资源型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对策.调查结果表明,府谷县建设用地存在供需矛盾加剧、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且整治难度大、城镇用地扩展困难等问题.为加快府谷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体系的建立,推进城市产业转型的进程、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二是健全市场机制、完善用地标准;三是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四是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查与评价;五是探索未利用地的差别化管理政策,拓展城市用地空间.  相似文献   

7.
来欣捧 《金属矿山》2015,44(2):155-159
节约集约用地一直是矿山建设中研究的课题之一。结合某冶金矿山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实际,在共享社会资 源、联合及集约化建设、先进高效的充填采矿技术、科学合理的总平面布置与竖向设计、分期征地等方面 进行了研究,合理地控制了建设用地指标,优化了用地布局,提高了矿产资源利用率和土地资源对经济社 会发展的承载能力。该矿山建设共节约土地327.67 hm2,效果显著,矿山建设在设计阶段研究节约集约用 地技术是十分必要的。矿山生产中的废物得到充分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削减工程污染物排放量和保护生 态环境。土地复垦是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方面,在矿山设计中对矿山结束时的土地复垦做出规划设计,有 利于矿山集约用地,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矿业用地现状及其节约集约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用地属于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结合部”,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探索矿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于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文献综合法,分析了矿业用地的范畴、采矿用地特征以及我国采矿用地供应规模和采矿损毁土地规模;基于采矿过程与土地产生的关系提出了矿业用地少占地、造好地、快复垦和利用好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并从探矿、可研、采矿、闭矿全程要通过规划、工程节地以及矿业用地改革等途径,实现矿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矿业转型发展对差别化土地政策的现实需求,以矿业大省山西为例,重点针对正在实施的采矿用地改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三项试点进行了典型分析,并比较分析了矿业转型发展面临的实际用地需求与现行政策的差距,结果表明,矿山企业废弃地利用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运行不畅、煤层气勘探开发不能享受采矿用地试点政策红利等问题仍然突出,土地管理政策支撑转型发展不足的问题正在凸显。为此,从三项试点、耕地保护、规划管控、市场建设、权益维护等方面研究设计了一整套适合矿业特点的差别化土地政策体系,并提出了按步骤、分阶段推进改革的具体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国土资源部近日举行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新闻发布会上,国土资源部政策法规司司长王守智表示,我国土地资源粗放利用的现状还没得到根本转变,目前处于低效利用状态的城镇工矿建设用地约5000km2,占全国城市建成区的11%,但用地粗放浪费的地方也是节约集约用地潜力大的地方。据王守智介绍,《规定》强调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等存量土地加强内涵挖潜。以制度和政策为  相似文献   

11.
栗滢超 《资源与产业》2012,14(3):153-157
结合中原地区村庄用地效率低下、布局散乱及中低产田比重较大等现实问题,借鉴国内试点村庄整治经验,探索了中原地区村庄整治的主要模式:城镇周边归并型、原地压缩建新型、多村整合建新型、损毁落后村庄重建型,并以济源市梨林镇为例进行了实践探索。认为目前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地方特色的前提下,新农村建设应与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实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治理。既可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又可解决村庄建设中资金不足问题,能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实现城乡共赢。  相似文献   

12.
以清河县为实证研究对象,探讨如何运用系统理论解决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问题。首先,定性分析清河县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其次,结合县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相关规划控制指标,建立灰色线性规划模型,构造出3个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备选方案。最后,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方案择优,得出清河县土地利用结构最优方案。结果显示,清河县2020年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未利用地面积比例应该调整为68.03:3.14:1.91:.5.56:6.06:10.72:0.14:1.57:0.07:0.10:2.71,这时土地利用结构最优,有利于充分发挥土地利用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本农田建设是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寒地黑土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该区域土壤肥沃,土地生产潜力巨大,但寒地、冻土等特殊自然条件的限制,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使该区在农业发展上表现出一定的不可持续性,影响黑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需要通过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实现区域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海伦市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为例,探讨了基本农田建设的有效模式,把示范区建设和当地一般土地整理项目进行对比,结合区域特点,提出防治冻害、控制返浆、保育黑土等寒地黑土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的技术方案和关键技术调控措施,以为该区域的基本农田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村庄布局规划是实现土地整理和复垦、补充耕地、规范村庄建设、提高农村建设水平、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推动农村地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村庄布局规划与两型社会建设的关系以及村庄布局规划对于推动农村地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意义,重点探讨了村庄布局规划的3个关键问题,依据农村地区环境承载力分析合理的农村人口规模;基于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村庄空间管制以及采用综合评价法对村庄进行评价,将村庄分为迁并型、发展型、控制发展型和村改居4种类型,并分类规划。通过村庄布局规划,有效地促进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强调统筹城乡用地。开展土地整治要科学规划,但我国关于土地整治规划的理论和实践均刚刚起步,急需研究探索。市级区域在我国行政管理层级中处于中间层级,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在我国土地整治规划体系中,居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研究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对指导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和推进土地整治工作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扬州市为例,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研究,初步探讨了市级土地整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提出市级土地整治规划应从区域、市域和村镇3个层面来开展,规划要能体现因地制宜,要重点关注部门协调、资金整合、政策落实等问题。建议市级土地整治规划要坚持"市域全面规划、整村整镇推进",并应尽快创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土地整治新机制,以推动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潜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旭刚 《资源与产业》2008,10(5):119-121
10年的土地整理工作主要集中在农地整理方面,新时期土地整理需拓宽工作领域,从更宽泛的渠道保证耕地红线,提高耕地质量,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土地整理潜力主要应在建设用地复垦、灾毁地复垦、耕作层质量提高、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等方面。本文采用归纳总结法和理论分析法,拓展土地整理外延,挖掘土地整理潜力,为土地整理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7.
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是提高耕地质量,保护优质、集中、连片耕地,增加土地收益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土地流转第一大县浙江省慈溪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动因、做法和经验,阐述了市场环境和政府服务在土地流转中的推动作用。文章认为,政府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是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治理,促进了慈溪市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既保生产,又关注了生活和生态,受到基层政府和农民欢迎。文章提出了土地整理在农村土地流转中的基础平台作用,并对完善与土地流转相关的土地管理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根据我国历史上耕地面积和人口数量,得到传统耕作方式下农业“力业相称”时每个农村劳动力的最大耕种面积。以此数据为基点,推算了在复种指数为1、复种指数为1.26、复种指数1.26和最小规模化经营3种情况下,2008年、2020年、2030年耕地能够承载的最小劳动力,需要转入城市的人口数量。按照城镇规划的标准,计算出了我国城镇建设占用的总面积,城镇还需占用的土地面积。转入城镇的农村人口留下的农村居民点经过复垦整理增加的耕地面积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面积相挂钩,最后得出我国耕地保有量的面积。  相似文献   

19.
试论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袁启 《资源与产业》2008,10(5):28-31
总结了现阶段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背景,提出了土地整理能有效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促进农村文明建设、改善农村“脏”、“乱”、“差”和农村社区民主管理等,为落实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经验。提出应通过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土地整理规划、建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加强土地整理的统一领导、注重土地整理的检查验收、加强土地整理法制建设等措施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