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疆阿格勒达坂地区冰川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8年地形图,1990年、2001年和2004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通过遥感图像处理分类和GIS的空间数据分析对新疆阿格勒达坂地区喀喇昆仑山脉部分冰川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冰川总面积变化在1968 - 2004年间处于波动状态,总体的冰川面积处于缩减状态,其中,1990年代缩减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省域建设占用耕地时空特征及空间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省域建设占用耕地时序变化特征分析了解到,1999年以来,中国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呈现波动变化态势,变化规律不明显。通过对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特征分析表明,1999-2007年中国建设占用耕地均值的空间分布集聚明显,中高值区集聚分布于中国的东南部,低值区集聚分布于中国的西北部。融合弹性分析原理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增加基于邻近概念的空间加权矩阵,通过构建双变量空间弹性模型,探讨单位建设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和人均GDP双变量对中国省域建设占用耕地的空间弹性分析表明,1999-2007年建设占用耕地对单位建设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提高,而对人均GDP变化的反应敏感程度降低。近年来单位建设用地的固定资产投资变化对建设占用耕地变化的贡献率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矿区土地覆盖的动态变化规律,以古交矿区为研究区,通过监督分类解译获取矿区1990年、2000年、2010年相同季节的土地覆盖类型图。运用转移矩阵和CA-Markov模型方法分别对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1)1990—2010年林地的面积持续增加,年增长率达到了5.49%,耕地和草地的面积大幅度减少,尤其是草地的面积,此外城镇建设用地和水域轻微减少。2)2010—2020年耕地和草地的面积进一步减少,城镇和工矿用地以及水域的面积小幅度增加,林地的面积继续大幅度增长,年增长率达到了2.18%。  相似文献   

4.
选取徐州市城区为研究对象,利用1990年、1997年、2003年和2010年四个时相的ETM +/TM遥感影像在GIS技术支持下对徐州市城区景观格局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景观类型转移分析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研究了区域的景观结构及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①景观总体构成比例变化较大:耕地面积2010年比1990年下降了29 5%;建设用地2010年比1990年增加了19.1%,林地2010年比1990年增加了5.4%;裸地2 010年比1990年增加了7.1%,其他植被2010年比1990年减少了3.0%,水体2010年比1990年增加0.9%.②耕地和建设用地是研究区变化最为强烈的两种景观类型;建设用地向周围各个方向都有扩张,向东南部的扩张最为明显,而耕地形状趋于规则;③研究区内的景观类型保持不变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④总的生态多样性水平有所提高,有利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的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辽宁海城-大石桥地区是中国最大的菱镁矿基地,露天开采使周边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更好地开发矿山、保护地区生态,本文对其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选取1984年、1990年、2007年、2010年和2016年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四个生态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SEI)模型,并结合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来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演化。结果表明,1984—2016年间RSEI指数均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通过RSEI值分级结果可以看出,生态质量差的区域整体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优的区域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质量良的区域面积最大。结合RSEI值分级和土地利用分类,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变差的主要原因:一是城镇化规模扩大,林地及耕地被侵占或林地被改造为耕地;二是菱镁矿的露天开采及排土场影响了矿区环境。后期生态环境改善则是因为矿区复垦、植树造林,提高了林地面积,改善了环境质量,环境治理成效明显。该研究可为露天采矿地区的生态监测及治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得文 《矿山测量》2021,49(1):74-78
基于GIS与RS技术,对珠三角2000、2005、2010、2015、2019年的9个地级市的建设用地进行边界提取,分析珠三角地级城市的建设用地扩张、空间格局和演变过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珠三角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贺振 《资源与产业》2010,12(5):91-95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原因之一。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1990年和2004年商丘市区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经主成分增强处理和NDVI分析,采用最大似然比法,结合人工目视解译对影像进行识别分类,获得了商丘市区两个时相的土地利用分类数据。结果表明:商丘市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1990年和2004年耕地面积分别为1 535.47 km2和1 327.33 km2,各占总面积的87.4%和75.55%;自1990年至2004年,共有212.75 km2耕地转为建设用地,耕地共减少了208.14 km2,约占1990年耕地的13.56%;至2004年,林地共增加了34 km2;建设用地增加约141.91 km2,增长率为74%,主要由耕地转化而来。使用综合手段进行遥感分类可以有效提高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8.
煤矿区土地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春花  杜培军  谭琨 《煤炭学报》2012,37(6):1026-1033
以徐州市西矿区2000,2005和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对遥感影像进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探讨了煤炭开采对矿区土地覆盖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的规律。结果表明,近10 a来耕地始终占据矿区土地覆盖的主导类型,其次为建设用地,因此两者之间以及与其他类型的转化成为矿区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部分。未利用土地的土地覆盖变化幅度和年变化率最大,成为矿区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先减少后增加,耕地和水体的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水体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采矿造成地面塌陷导致积水的形成,林地面积前期变化极小,后期增加。2000-2010年间,矿区景观类型中的建设用地、耕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经历了一个由大破碎度到小破碎度、再由小破碎度到大破碎度的过程,矿区内各景观的聚集度在2005年达到最高,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矿区生态系统正朝着多样性、均匀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7-2016年SPOT5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和实地踏勘校对数据,根据《深圳市生态资源测算技术规范》(试行)的计算方法,分析了深圳市宝安区近10年来生态资源的变化情况,并探讨了GDP增长与生态资源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16年宝安区植被覆盖指数、水面覆盖指数、建设用地覆盖指数、未利用地指数以及生态资源状况指数分别是43.16、68.87、43.43、72.83和53.24,生态资源状况指数等级为“良”;2)2007-2016年,宝安区植被覆盖面积呈先下降后增加的趋势,水域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未利用面积总体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3)2007-2016年,宝安区植被面积和水域面积的消耗量随GDP的增长先增加后下降,再回归到正常消耗水平,建设用地面积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增加量随GDP的增长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4)2007-2016年,宝安区生态用地的消耗总量随GDP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非生态用地总面积随GDP的增加而增加,但GDP每增长100亿元,非生态用地面积增加幅度呈波动下降的趋势,说明宝安区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实现生态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重大成绩。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的三期Landsat4/5TM遥感影像,运用ArcGIS软件,制作2000年、2005年和2010年呼伦贝尔草原地类分布图,定量分析露天煤矿开采对整个呼伦贝尔草原的影响:(1)整个呼伦贝尔草原地类变化剧烈程度减缓,整体规模趋于平衡,主要集中在草地转为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草地减少比重为0.38%;(2)露天煤炭开采加大草地减少面积,草地减少比重为3.09%,地类变化剧烈;(3)露天煤炭开采区耕地、林地、湿地、水域变化相对稳定,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不断增加,主要来源于草地面积的减少。  相似文献   

11.
推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高度重视长三角生态文明建设。现今长三角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依然严重,且水资源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其本身存在的外部性导致跨区域水资源保护机制无法顺利实施,如何解决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成为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构建2008—2017年长三角双向水足迹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并在引入中央政府“约束-激励”机制下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相关主体的博弈决策,从而实现最优的稳定均衡策略,最后从不同主体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为虚拟水进口地区, 其虚拟水净进口量及消费量在10年间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消费量达到1 586.2亿m3。从类别结构看,农业水足迹实际用水量最大,而贸易水足迹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且变化较大;从地区看,虚拟水消费量贡献最大的为江苏省,其次为安徽、浙江、上海。2)长三角三省一市生态补偿额度10年间均呈上升趋势,其中江苏省获得的生态补偿金额最多,年平均达到92.22亿元,其次为浙江、安徽、上海;但江苏省的年平均生态补偿额对于生态投入成本的占比最低,仅为63%,上海最高,达到78%。3)引入“约束-激励”机制后,当中央政府对单方面不履行义务时的处罚F与激励金额 B之和大于当地所获得的生态补偿P,且中央政府对双方同时不履行义务时的处罚Q与激励金额B之和大于机会成本C的2倍,小于所获得的补偿金额P时,长三角地区可以实现最优的稳定均衡策略(保护, 补偿),其中浙江省的激励惩罚范围在10年间变化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2.
在剖析传统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传统模型中产量因子和均衡因子的修订,得到改进模型。分别用传统模型和改进模型计算2000-2008年兰州市耕地生态足迹,并分析其动态变化过程。传统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兰州市耕地生态足迹增加,生态承载力减少,耕地利用处于生态盈余的弱可持续状态;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兰州市耕地生态足迹减少,生态承载力增加,耕地利用处于生态赤字的弱不可持续状态。分析表明,后者更符合实际,说明改进模型更有利于兰州市耕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最后,基于改进模型预测2015年和2020年兰州市耕地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耕地可持续指数,并指出提高耕地平均生态生产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方林  蔡俊  刘艳晓 《资源与产业》2022,24(2):119-131
霍山县位于大别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内,研究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对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制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优化配置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基于RS和GIS技术,获取霍山县1990—2020年7期的土地利用数据,参照谢高地等2008年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根据Thornthwaite Memorial气候生产力模型,得出霍山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修正系数。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变化的速度、方向以及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转型对霍山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并对其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及冷热点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20年霍山县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较慢,其中建设用地、耕地变化幅度较大,幅度分别达到402.58%、-5.13%;2)从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上看,霍山县土地转出贡献率最高的为林地,土地转入贡献率最高的为建设用地;3)土地利用综合变化指数大于0,县域土地利用处于发展期;4)30年来霍山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量最大;5)霍山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集中在县域中部林地及水域附近,冷点区域集中在南部草地及中心城区,冷点范围由于建设用地的扩张而显著增大。整体来看,1990—2020年霍山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空间分布格局发生改变,未来应加强区域生态保护,提升用地集约化程度,防止建设用地无序扩张。  相似文献   

14.
益新煤矿作为鹤岗市唯一一座城郊型矿区,矿区范围内城市居民点用地分布较广,占矿区总面积的60%以上。由于开采历史悠久,地表建筑物破坏严重,随着煤炭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势必造成更加严重的生态破坏,必须通过土地复垦工程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考虑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园林城市建设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研究区建设用地复垦为生态用地,作为过渡性用地类型。同时根据道路状况及周边环境状况等区位因素,将矿区内废弃居民点建设用地划分为3大主体生态功能区:观赏林区、生态林区、经济林区;对原土地利用类型为农用地的仍复垦为农用地。通过复垦功能分区研究,可以指导矿区复垦工程投资,改善鹤岗市生态环境,促进鹤岗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耕地总量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人工活动、城市变迁的发展规律,对研究城镇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宁市2009—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通过提取全市旱地和水浇地空间矢量数据,采用Arcgis软件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数据处理功能,分析测算了西宁市耕地变化动态度、耕地变化率、耕地重心偏移度的变化规律和结果,得到了西宁市三县四区近年来耕地总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实际情况,揭示了西宁市城市发展与耕地变化的内在联系。通过利用SAS、SPSS、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对西宁市未来耕地总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探讨了耕地总量变化对西宁市未来发展适度性的影响。为今后西宁市自然资源规划管理中更好的处理耕地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耕地总量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人工活动、城市变迁的发展规律,对研究城镇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西宁市2009—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数据,通过提取全市旱地和水浇地空间矢量数据,采用Arcgis软件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数据处理功能,分析测算了西宁市耕地变化动态度、耕地变化率、耕地重心偏移度的变化规律和结果,得到了西宁市三县四区近年来耕地总量变化和空间分布的实际情况,揭示了西宁市城市发展与耕地变化的内在联系。通过利用SAS、SPSS、EXCEL的统计分析功能对西宁市未来耕地总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预测,探讨了耕地总量变化对西宁市未来发展适度性的影响。为今后西宁市自然资源规划管理中更好的处理耕地保护和城市发展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是我国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基于绿色创新战略视角,聚焦我国长三角生态效率问题,揭示长三角生态效率的地区差异和演进特征,以此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以长三角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以2008—2019年为观测期,利用SBM模型测度生态效率,并对无效率城市进行冗余度和不足度分析,使用Tobit回归模型识别影响生态效率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1)长三角地区整体生态效率较高,核密度分布主体在0.8右侧,但是整体生态效率呈波动趋势,且地区之间差距较大,两极分化相对严重,区域内有5个效率较低的资源型城市,有9个最优效率的示范城市,安徽省内中低效率城市比例占到了81.25%,高于其他省市;2)影响因素方面,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城市规模对其生态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环境保护投入和对外开放水平对生态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科技进步水平对生态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建议加快构建长三角区域环境信息和技术资源的共享交换平台,加快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环境监测统一和环境监管执法统一;总结并推广长三角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有益经验和做法,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引领和先行作用,加强示范区与追赶区之间的环境治理合作;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根据城市功能定位制定差异化人才引进计划;拓展协调开放格局,发挥外商投资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发挥政府对社会资本的引导作用,完善对绿色创新的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生态经济学的生态足迹理论为依据,通过计算1990—2007年山西省人均生态足迹、万元GDP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分析了山西省18年来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以及各类土地的生态足迹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经济发展质量得到了提升,但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化石能源用地需求增加迅速;耕地、林地、建筑用地均出现生态盈余,草地和水域呈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9.
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变化,生态环境阈值反过来限制土地利用的强度和方向。为研究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论文选取乌鲁木齐市2005年、2010年、2015年、2018年土地利用类型指标数据和矢量图,利用ArcGIS对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空间分析,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得到乌鲁木齐市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使用情况,然后建立适用于乌鲁木齐市的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系统先后经历了中度失调—勉强耦合—初级耦合—中级耦合—良好耦合5个阶段,最终达到良好耦合状态;2)2018年生态环境指数仅为0.795 5,滞后于土地利用指数,生态环境压力居高不下,生态涵养能力和生态治理水平仅为0.152 9和0.272 5,远低于0.37的生态环境压力。今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应兼顾土地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