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热电池正极材料氯化镍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晶 《电源技术》2006,30(8):665-667
针对热电池正极材料氯化镍激活时间偏长、制备工艺复杂等缺点,对氯化镍正极热电池的激活时间、峰值电压、工作时间、负载能力及电极配方等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高温、低温及不同电流密度下常温的放电实验。结果表明,在正极材料氯化镍中添加20%的羰基镍粉对热电池放电初期激活时间的改善是有利的;电解质配方和制备工艺的不同将直接影响氯化镍正极热电池的性能;当电流密度为1.0~1.5A·cm—2时,单体电池的工作电压峰值可以达到2.2~2.4V。  相似文献   

2.
以掺杂碳纳米管的氯化亚铜为正极材料,以镁为负极材料,使用滤纸为隔膜,将正极材料涂覆于浆层纸上,石墨片作为正极的集流体,制成液体激活镁-氯化亚铜纸电池,研究了碳纳米管改性薄膜镁电池。使用计算机控制精密电池测试仪测试并比较了不同活化液激活时电池的放电性能,研究结果显示,以绿豆汁为电池激活剂,镁-氯化亚铜电池具有更好的性能。在0.3 m A恒流放电测试时,镁-氯化亚铜电池比容量达到134 m Ah/g,放电时间达到27 h。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单体电池厚度、集流片厚度、热量输入对FeS2/KCl-LiCl/LiSi体系热电池激活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一定体系热电池而言,其激活过程是一个非稳态热传导过程,遵从热传导方程;单体电池和集流片厚度越厚,激活时间越长;热量输入越高激活时间越短,但受正极材料受热分解所限,热量输入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采用喷雾法薄膜化工艺制备了FeS_2薄膜正极,研究了薄膜正极中导电剂(超导炭黑)的添加量对热电池单体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以异丙醇为溶剂,适量的超导炭黑为导电剂,采用喷雾法制备热电池FeS_2薄膜正极。与传统的压片制备FeS_2阴极相比,喷雾法合成的黄铁矿薄膜厚度小,在放电过程中有较高的放电比容量。在500℃,相对湿度RH1%的条件下,测试了单体电池的放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5%XC-72R掺杂FeS_2材料的单体电池的放电比容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付逊  高阳  解晶莹 《电池》2004,34(5):319-320
设计并制备了厚度仅为0.7 mm,且具有较好电化学性能的薄膜锂离子电池.随着正极片辊压率的增加,电池难以完全活化,同时高倍率放电特性变差.讨论了电解液量、陈化时间及化成工艺等对电池活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丝网印刷薄膜化工艺制备了FeS2薄膜正极,研究了薄膜正极中电解质添加量、导电剂添加量和测试温度对单体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薄膜正极中电解质和导电剂的最佳添加量分别为20%(质量分数)和3%(质量分数)。在最优工艺下,其单体电池以100和200 mA/cm2恒流放电的平台电压分别约为1.80和1.74 V,截止电压为1.5 V时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316.2和326.7 mAh/g。此外,测试温度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因素,热电池的放电平台电压随测试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锂离子电池电极制备方法——涂布工艺,分别制备了热电池正极和电解质薄膜,通过结构、形貌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证明了涂布工艺在热电池领域的可行性。将电解质涂布在正极基底上,在两者的界面处形成正极与电解质复合体,利用单体测试模具在高温下进行放电,结果表明采用此工艺相比传统的粉末压制法制备的单体热电池内阻降低,工作时间更长,表明了涂布工艺在热电池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应用氧化亚氮-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测定热激活电池正极粉中的含钙量。分析了影响测试结果的各种因素。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灵敏度、干扰少、重现性好、准确度、精确度均能满足热激活电池研制工作的要求。测定样品含钙量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加入标准回收率为97%~102%。适用于热电池正极粉中含钙量的控制分析和样品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硅酸/硅酸钠混合物为粘结剂制备了热电池FeS_2正极薄膜,对FeS_2正极薄膜表面SEM分析可知使用硅酸/硅酸钠混合物为粘结剂起到了较好的粘接效果;通过改变正极薄膜中粘结剂的添加量、导电剂的添加量、FeS_2粉末的球磨时间等因素,对单体电池放电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正极薄膜中添加15%质量分数的粘结剂,1%质量分数的碳纳米管导电剂,FeS_2粉末球磨24 h时FeS_2正极薄膜组成的单体电池放电效果最好。单体电池放电电压截止1.5 V时,单体电池中活性物质的比容量达到了310.47 mAh/g。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全固态薄膜锂微电池的研究进展以及分类和一般结构;详述了全固态薄膜锂微电池正极材料薄膜的制备技术和发展现状.从工作原理和获得薄膜的物理化学性能等各方面,对这些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