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谐波力矩和轧辊偏心的影响,建立了工作辊水平振动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多尺度近似解析法得到了在谐波力矩和轧辊偏心影响下工作辊水平方向的主共振、超谐波共振和亚谐波共振的幅频特性方程,分析了阻尼系数、轧制力非线性系数以及谐波力矩变化下系统的幅频特性。结果表明:系统阻尼系数的增大会使幅频特性曲线的幅值和共振区域变小;随着轧制力非线性系数和谐波力矩的增大,幅频特性曲线的曲率和幅值增大,系统的稳定性降低。最后,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并通过相轨迹和分岔混沌图等方法分析了谐波力矩和辊系偏心影响下系统的运动规律,发现谐波力矩和轧辊偏心力共同作用时会导致工作辊在水平方向上的混沌运动范围增大,使系统更容易出现失稳现象。通过将模型的数值解与近似解对比,进一步验证了谐波力矩和轧辊偏心力会降低工作辊运行的稳定性。研究结果为稳定工作辊的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武钢1700冷连轧机主传动系统的弧形齿接轴,在轧机运转过程中产生剧烈的振动。为了诊断其振动原因,从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合现场测试和频谱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为解决接轴的振动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瑞成  曹志新 《锻压技术》2022,47(9):174-181
针对冷连轧机振动具有非线性、非平稳,以及与当前和历史状态息息相关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LSTM)的轧机振动预测模型。采用EEMD方法将轧机振动加速度分解为若干个频率单一、相对平稳的IMF模态分量和残差分量,有效地降低了振动加速度信号的复杂性;采用具有记忆单元的LSTM网络建立轧机振动预测模型,并通过引入历史振动信息显著提高了轧机振动的预测精度。仿真结果表明,EEMD-LSTM模型较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提高了11%,对轧机振动有很好的预测效果,并分析了各工艺参数与轧机振动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快速抑制轧机振动、优化轧制规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彭荣荣 《锻压技术》2016,(10):108-112
考虑轧辊表面振纹对辊系间的刚度变化的影响以及动态轧制力对振动系统的影响,依据轧机垂直振动的产生机理,建立了冷连轧机单自由度非线性颤振动力学模型。应用多尺度法求解得到了系统发生1/2亚谐共振时的幅频特性响应方程,仿真分析得到了不同参数变化对振动系统幅值以及振动区域的影响,并运用奇异性理论讨论了系统在非自治情况下的分岔特性,得到在3种不同情形下系统的转迁集与分岔拓扑结构图,给出了系统失稳的参数区域,从而可以避免轧机剧烈振动的发生,这为抑制和减少冷连轧机系统的振动提供了技术支撑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找到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的气隙磁场能量表达式,应用拉格朗日—麦克思韦方程建立了机组轴系机电耦联的非线性扭振方程组,分别得到了发电机及直流电动机的电磁刚度,从理论和实验研究中发现了新的零阶固有频率,利用多尺度法对非线性扭振方程组进行了求解,得到了二重共振的规律,利用实验室的发电机组模型进行了实验研究,所取得的实验曲线和相应的理论曲线,不论在定性和定量上均有很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厂2180mm冷连轧机在轧制汽车面板时出现的振纹问题,进行了现场连续综合测试.基于对轧制周期内振动信号的分析、比较,掌握了该轧机的振动特征和振动形态,确定了轧机的起振次序.结合轧机的机械固有特性,找到了导致轧机振动的主要来源,即减速机中齿轮1和齿轮2的啮合冲击,据此提出了振纹的抑制措施.生产实际表明,抑振措施对振动及振纹的消除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Y型三辊冷连轧机弹跳与振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解析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Y型三辊轧机的弹跳模型;并通过实测连轧时各机架的振动情况,分析了这种轧机的结构特性,打出了不利于Y型轧机稳定轧制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考虑热连轧机振动时非线性阻尼、非线性刚度、轧机结构及轧制力的动态变化对轧机水平颤振的影响,建立轧机辊系非线性水平振动模型。应用多尺度法求解了系统的幅频特性方程,分析了不同轧制参数变化时对轧机水平振动幅频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可以通过减小阻尼、外扰力来降低轧机水平振动幅值,通过减小非线性刚度,增大非线性阻尼来缩小轧机水平振动区域。同时运用奇异性理论讨论了系统在非自治情况下的分岔特性,得到了系统的转迁集和分岔拓扑结构,给出了系统发生振动的临界条件。以上研究结果为抑制和控制轧机非线性水平振动系统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QD008水平非线性振动分选供料器的工作原理及构成。  相似文献   

10.
应用有限元模态分析确定了共振失效的某铝合金叶轮各阶振型和各节点相对振动应力.根据叶轮结构特征和裂纹萌生部位,结合Goodman力学理论和疲劳断裂条件,计算出叶轮实际工作情况下发生共振疲劳断裂时长、短叶片的振动应力比.通过各阶振型的长、短叶片相对振动应力比与实际叶轮发生共振疲劳断裂时所需振动应力比条件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电动静液压作动器(EHAs)较为严重的共振问题,提出了一种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的参数辨识方法。通过对双质量非线性共振系统进行分析,明确了其结构组成以及输入扭矩与旋转角度之间的关系。对电动静液压作动器的模型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液压马达和油泵的排量容积比的关系。利用反馈调制器与自共振抵消(SRC)策略设计了自共振控制方法,实现自共振抵消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法用在对目标位置的跟踪过程中,最大超调量仅为3 rad,较PID方法的最大超调量减小了8 rad,验证了该设计方法能够较好地补偿摩擦产生的影响,对自共振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对EHAs中目标位置的跟踪平缓且准确。  相似文献   

12.
杨晋玲  段牧忻 《锻压技术》2021,46(7):229-236
考虑到轧机扭振、垂直水平二向振动耦合效应,根据机械动力学理论,基于Kelvin-Vogit模型,运用牛顿第二定理,建立轧机扭转、垂直、水平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其固有频率和主阵型.构建高频周期激励,分析高频周期激励下轧机的动态响应.仿真结果表明,第5阶固有频率会引起轧机产生强烈自激振,影响轧机的工作稳定性.轧机系统的...  相似文献   

13.
3200mm轧机主传动系统扭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率民  邢相勤  陈松  王钧 《轧钢》2004,21(1):15-17
通过仿真计算 ,研究了 32 0 0mm中厚板轧机主传动系统的扭振问题 ,得出系统扭振的固有频率和主振型 ,其动态响应的基频与实测值比较符合 ,还证实本套轧机的动力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在液压振动锤的启动和停止阶段,当振动锤的振动频率达到土壤的固有频率时,振动锤和土壤会出现强烈振动现象,对振动锤的工作寿命和安全性能造成极大影响。为消除此阶段的共振现象,在LabVIEW中设计液压振动锤的控制信号输出程序;采用软启动方式, 并设置对比实验,以验证控制方式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软启动方式能减弱液压振动锤启停阶段的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大型商业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计算得到了板弹簧导向结晶器振动系统刚度系数在不同的变形条件下并非常数这一结论,从而引出板弹簧导向结晶器振动系统的非线性特征。进而通过对系统的模态分析以及瞬态分析计算,得到了系统在低阶激励频率下得到了高阶频率共振响应的结果,并通过将计算得到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图谱与测试得到的结果的比较,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介绍了由此设计的新型板坯连铸液压振动装置在莱芜钢厂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
张瑜  张跃智  赵飞 《锻压技术》2023,(8):185-193
针对粗糙形貌导致界面行为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叶片辊轧机辊系动力学特性的问题,建立了综合考虑支撑轴承以及楔板的表面形貌影响的叶片辊轧机辊系的垂直振动模型,计算了不同粗糙形貌的楔板与轧辊的接触载荷以及支撑轴承的非线性接触刚度。采用数值积分法求解了叶片辊轧机辊系垂直振动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界面粗糙形貌对轧机辊系动力学响应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叶片辊轧机辊系振动位移幅值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逐渐减小,振动频率幅值也随之减小,且系统出现次谐波振动,表现出多频率振动现象。研究结果为实现辊轧机系统垂直振动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某厂2800四辊轧机主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理论研究。文中将轧机主传动系统简化为五质量直串式力学模型,建立弹性力矩微分方程组,使用原坐标分析法及其计算机程序(VSFM和TRMS—1),计算出系统固有频率和弹性力矩振型及其瞬态响应。由计算结果和部分实验数据,指出该轧机主传动系统结构动力学方面的问题,为进一步探讨万向接轴断裂原因和改进途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论述轧钢机主传动系统扭振复模态参数和扭矩动态响应仿真的原理 ;对现场高速线材连轧机的扭振动态特性进行计算分析和动态响应过程仿真。  相似文献   

19.
用模态分析法对超声振动珩磨系统的振动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珩磨试验研究建立了按局部共振理论设计挠性杆和油石座子系统可参照的理论模型,对子系统初始参数的确定和验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汽车座椅设计水平,针对目前汽车座椅在水平振动激励下人体的振动特性研究不深入和水平振动仿真实验方法不新颖等问题,以自行设计改装的分裂式汽车座椅与普通汽车座椅为研究对象,开展人-椅系统的人体水平振动特性研究。通过开展人-椅系统水平振动实验,研究汽车座椅在水平激励下人体的振动特性,实验计算得到振动信号的功率密度谱、加速度加权均方根(AW)以及振动剂量值(VDV),最终计算出水平振动信号的传递率曲线。研究表明:在水平振动实验条件下,相对于普通汽车座椅,通过改进的分裂式汽车座椅传递率峰值更小,具有更好的减震效果,能有效提高汽车座椅的舒适性;人-椅系统的水平振动传递率在2-4 Hz之间达到峰值,在5 Hz左右逐渐趋于平缓,人体头部的传递率峰值略大于肩部的传递率峰值。此外,利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ADAMS/Life MOD进行了汽车座椅水平振动仿真实验,与水平振动实验对比分析,发现其结果具有一致性。研究结果对于汽车座椅的设计有着参考价值,对客观分析汽车座椅水平振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