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经皮穿刺注射医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疗效观察。方法78例经影像学及临床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引导下行经皮穿刺椎间盘内注入医用臭氧,2~4d后再经硬膜前间隙在突出物表面及突出物内注入医用胶原酶1200u行髓核溶解术。结果术后6~25个月随访观察,78例中疗效优58例(74.3%),良16例(20.5%),差4例(5.1%)。12例术后2个月内出现症状复发,其中9例2个月后自行好转,3例经再次注射臭氧后,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者随访未见复发。结论经皮穿刺行医用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优势互补,可以提高疗效,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与单纯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疗效。方法 在DSA导向下,正侧位透视后准确定位,采用9号穿刺针经皮穿刺向椎间盘内单纯注射臭氧或先后注射臭氧及胶原酶治疗7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结果 治疗后1、3和6个月进行随访。1个月后随访,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组(A组,38例)有效率为89.5%,单纯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38例)有效率为86.8%;3个月后随访,A组有效率为92.1%,B组有效率为84.2%;6个月后随访,A组有效率为94.7%,B组有效率为81.6%。结论 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臭氧注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加显著,且中远期疗效更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行双重胶原酶溶解术.通过15~31个月的随访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显效27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结论双重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佳,适应证广,不良反应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臭氧联合胶原酶注射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臭氧盘内消融术、胶原酶盘外溶解术联合应用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结果 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1例,共治疗50个椎间盘,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优良率85.3%,术后12个月影像复查(CT、MRI)与术前对照显示AB值、R值术后是术前的36%、43%,有较为明显的缩小。结论 本项技术治疗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肯定,胶原酶对纤维环有溶解作用,臭氧对髓核有氧化作用,两者结合疗效肯定,且随时间延长逐渐向好,术后1年影像检查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盘内注射的合适剂量。方法将240例LDH患者用随机分组法分为4组,通过CT引导下穿刺突出椎间盘并分别注射4种剂量(分别为10、20、30和40ml )的医用臭氧(浓度为50μg /ml )。注射后即刻行CT扫描,随访观察6~12个月,对髓核汽化消融的程度、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0ml 组疗效较其他组差,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3组疗效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随着剂量的增加并发症明显增加。结论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盘内注射的合适剂量为20ml 。 相似文献
7.
8.
【摘要】 目的 比较臭氧与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s、VIP、CNKI、CBM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臭氧和胶原酶治疗LDH的随机(RCT)或半随机对照试验(C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5月31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2名医师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研究,897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① 臭氧对胶原酶的有效率:相对危险度(RR) = 1.03,95%CI(0.90,1.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84);② 臭氧对胶原酶优良率:RR = 1.02,95%CI(0.91,1.15),P = 0.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 臭氧对胶原酶VAS评分:MD = 0.08,95%CI(-0.47,0.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83)。基于系统评价结果,采用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评价证据质量及推荐等级,结果显示,证据水平均为低级,推荐强度为弱推荐。结论 现有证据提示,对于LDH的治疗,臭氧与胶原酶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钳夹术(PLD)联合臭氧(O3)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价值.方法在DSA监视引导下,健侧卧位,经侧后方入路引入直径4.8 mm工作套管,多角度破环,摘除髓核,直至无明显髓核钳夹出,后于盘内及椎间孔附近各注入O2-O3 10 ml;对于L4~5及L5~S1均突出患者,主要椎间盘采取上述方法,另一次要椎间盘采取21G乙醇针经皮穿刺,于盘内及椎间孔附近各注入O2-O3 10 ml.结果穿刺及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显效63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0%.O2-O3注射于椎间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