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为了实现高铁轴承外圈的精确成形,基于冷辗扩基本理论,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高铁轴承外圈的冷辗扩轧制过程的仿真模型。并对其冷辗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轧制过程应力应变场的演变规律,阐明了变形机理。研究结果为实现和推广高铁轴承冷辗扩轧制成形技术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高铁轴承内圈冷辗扩有限元模型,通过芯辊六工进进给方式下的模拟分析,利用单因素法研究了芯辊第1工进进给速度对冷辗扩过程中轧制力矩的变化及分布的影响;基于XS-160精密冷辗机进行了高铁轴承内圈冷辗扩试验研究,将数值模拟和试验所得内圈成形效果和内孔圆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芯辊第1工进速度越大,辗扩力矩越大,冷辗扩过程越不稳定;当芯辊第1和第6工进进给速度分别为1.0和0.1 mm·s-1时,轴承内圈的成形质量和内孔圆度最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具有双螺旋齿面差速轮的形状特点,并结合冷摆辗成形工艺的特点,对冷摆辗成形工艺方案、预制坯的形状和尺寸、预制坯的成形工艺以及冷摆辗件的冷摆辗成形工艺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冷摆辗凹模芯的加工工艺作了介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冷摆辗成形加工方法对差速轮的双螺旋齿形部分进行近净成形加工是高效而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冷辗扩是一种生产高精度、高性能无缝环的技术,其过程具有很强的非线性.实时测量和在线控制是保证冷辗扩过程平稳,提高环件质量的手段,是冷辗扩技术的关键之一.介绍了冷辗扩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测控系统的组成与控制原理.详细叙述了冷辗环机的计算机控制系统、进给伺服系统、测量反馈系统、过程参数及控制规律的特征.比较了国内外冷辗环机的性能,指出冷辗扩工艺动力学模型、计算机工艺规划、冷辗扩机的自适应能力、伺服系统、圆度辊控制、过程监控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环件冷辗扩技术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治江  华林 《锻压技术》2005,30(4):101-106
简要地介绍了环件冷辗扩原理、冷辗扩工艺、冷辗设备、加工过程控制参数、模具寿命及有限元模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并指出了环件冷辗扩还缺乏精确而系统性的研究,弹塑性有限元研究才刚刚起步,通过模拟来优化加工过程参数在国际上也几乎没有公开发表的文献。因此,应该从理论、有限元模拟、材料、设备、热处理、模具等多学科联合攻关研究,才能使我国的环件冷辗扩技术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6.
精密冷辗扩技术是一种制造轴承套圈毛坯的先进技术,与传统车加工相比,可显著节约材料,提高产品内在品质.本文详细介绍了对于不同的毛坯材料应采用的精密冷辗扩工艺流程,并分析了其在节材、节能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环件冷辗扩原理、冷辗扩工艺、冷辗设备、加工过程控制参数、模具寿命及有限元模拟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文中指出了环件冷辗扩还缺乏精确而系统性的研究,弹塑性有限元研究才刚刚起步,而在我国还是一个空白。同时,通过模拟来优化加工过程参数在国际上也几乎没有公开发表的文献。因此,应该从理论、有限元模拟、材料、设备、热处理、模具等多学科联合攻关研究,才能使我国的环件冷辗扩技术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8.
洪哲  孙宝寿  束学道  彭文飞 《热加工工艺》2014,(15):107-109,113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了圆锥滚子轴承内圈冷辗扩封闭成形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对坯料辗扩过程中应力应变分析,获得了圆锥滚子轴承内圈辗扩过程中金属流动规律。结果表明,辗扩过程中金属流动由小端面向大端面。分析了封闭辗扩过程中坯料温度的分布规律,并与开式辗扩过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封闭辗扩有利于改善端部质量,但辗扩时温度比开式成形要高。  相似文献   

9.
齿形零件的冷摆辗成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摆辗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综述了齿形零件冷摆辗精密成形和摆动辗压设备研制的概况,指明用压力加工方法,特别是冷摆辗工艺,加工精密齿形可提高零件机械性能,节能节材。  相似文献   

10.
王琪  朱春东  张易  余中全 《锻压技术》2021,46(2):111-116
以载荷为5000 kN的双辊摆辗机装配结构为基础,根据双辊摆辗传动件的负载规律,对双辊摆辗机的轧辊轴工况进行了研究.通过构建相关零部件的有限元模型,利用Hypermesh软件对轧辊轴进行刚度、强度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轧辊轴连接处进行了结构优化.对结构优化后的轧辊轴进行设备装配,并对装配后的双辊摆辗机进行生产调试.通过...  相似文献   

11.
风电轴承是风电装备的关键零件,而套圈作为轴承的核心组件,对轴承服役寿命以及主机运行可靠性至关重要。环件径轴向轧制是制造各种大型无缝轴承套圈、回转支承、法兰环件的先进回转塑性成形工艺。目前,风电装备中应用的各种球轴承,其套圈滚道均是通过切削加工成形,材料浪费多,加工效率低,且滚道金属流线分布差,削弱了套圈的力学性能。文章以典型的大型双滚道风电轴承套圈为对象,开展其滚道轧制成形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通过环件轧制工艺理论分析,提出了主要工艺参数设计方法;建立套圈径轴向轧制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拟分析,对轧制进给规程进行优化;根据模拟结果,开展了轧制实验,成功轧制成形出合格的双滚道轴承套圈。该文研究实现了大型风电轴承套圈滚道直接轧制成形,为风电以及其他领域用大型轴承套圈、回转支承环件节能节材的先进制造,提供了有效的工艺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一种板带材轧机油膜轴承衬套专利技术,介绍了现代大型板带材轧机油膜轴承发展历程,从结构、承载能力、寿命、制造水平等方面对滚动轴承和油膜轴承进行了比较,提出针对轧机油膜轴承和润滑系统的“集成创新”技术,使润滑油运行量、油箱及油库容积明显降低,衬套使用寿命提高。为拓宽油膜轴承在轧机及其他重要设备上的应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冷连轧生产过程中,对板形仪所测板形数据的使用仅停留在服务于本工序的生产,而不能用于质量异议分析,以及指导下游退火与平整工序的工艺参数优化设定和造成数据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在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冷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以普通四辊冷连轧机组为研究对象,利用机组板形仪及数据采集系统的相关功能,提出了一套适合于冷连轧机组的板形再现与分析技术,开发出相应的板形再现与异议分析系统,并将其推广应用于某冷轧薄板厂1220五机架冷连轧机组的生产,使用效果良好,实现了适时再现与分析钢卷轧制过程中的板形,为下游连续退火及平整工序工艺参数的优化设定,以及冷连轧产品质量异议的处理,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对(FeNi)67Cr15Mn10Al5Ti3高熵合金进行退火、冷轧和热轧+冷轧等工艺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万能试验机分别对合金进行物相组成、组织形貌以及力学性能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铸态和退火态的非等主元(FeNi)67Cr15Mn10Al5Ti3高熵合金更易形成单相固溶体;在中等变形的热轧+冷轧工艺下,合金形成FCC+BCC的双相固溶体,其屈服强度可提高到460.0 MPa;在中等变形的冷轧工艺下,合金会形成细小的金属间化合物,从而具有细小金属间化合物强化机制,使屈服强度显著提升并达到722.0 MPa,同时,合金仍具有约25.7%的均匀伸长率,综合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5.
在沟球环件冷辗扩过程中,环件外径的增长预测和导向辊的位置确定是确保平稳辗扩的条件之一,而这两者的决定因素在于辗扩过程中截面形状变化。采用商业软件ABAQUS/Explicit对冷辗扩过程进行三维建模,预测沟球截面环件的直径增长和截面形状变化过程。在D56G90型冷辗环机上进行实验,测量了不同阶段的环件直径和沟球截面形状。将实验测量结果分别与解析计算结果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三者之间的差别,从而发现误差。利用解析结果和实验结果来修正三维有限元模型,以便更加精确地利用有限元模型来预测环件直径的增长规律和截面变化规律。模拟结果可以用于指导环件冷辗扩的工艺制定和生产,以期提高环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一般经济型数控机床中存在的无法自动对刀问题,研究了滚动轴承油膜电阻的特性和量级,并结合滤波比较电路设计了数控机床自动对刀技术.通过将自动对刀技术运用于全自动转子动平衡机上,验证了此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实验结果,此技术还可运用和推广到更广范围的数控设备上.  相似文献   

17.
板形仪是板形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实际板形控制效果。研究了1550单机架四辊不可逆箔材轧机气动轴承板形仪测量原理和信号处理方法。通过对电信号进行插值、平滑处理,再根据板形仪测量辊径向载荷与箔材平直度测关系得到箔材平直度测量值。该板形仪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滚动轴承作为多种机械设备的关键零件,其运行状态的好坏往往影响着整机设备的运行状况,因此高精度的滚动轴承状态预测对整机设备的运行状态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滚动轴承单一预测模型精度较差的问题,构建一种基于时间序列ARIMA和支持向量回归机SVR理论的组合预测模型。首先针对单一模型进行预测,应用误差平方和倒数法得到两种预测模型的权重结果,最终将该组合模型的预测结果分别与单一预测模型作比对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均小于单一模型,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钢企由于现有工艺装备投产较早、技术落后、机组能力不足,只能采取中间退火+二轧程工艺生产0.12~0.15 mm薄规格冷轧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周转周期长,不能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冷轧市场需求的状况,开发了普碳钢单轧程可以实现95%以上超大总压下量的单机架六辊可逆冷轧机组。结合国内新投产的某1 150 mm单机架六辊可逆冷轧机组的稳定规模化生产实践,阐述了机组工艺设备选型、主要工艺技术参数配置和生产需解决的核心关键技术难点,同时列举了几种市场需求量大、附加值高的薄规格冷轧产品的现场实际生产工艺参数,以说明该机组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