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松鼠鳜鱼是苏州百年老店──松鹤楼的传统名菜。此菜色泽金黄,内外翻似毛,形如松鼠,挂滋汁时吱吱作响,故有“头扬尾巴翘,浇汁吱吱响”的说法。相传,这道菜跟乾隆皇帝有关。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在苏州松鹤楼用餐,厨师用当地的特产鳅鱼为原料,经过精心烹制成某,贡献给皇帝。乾隆皇帝品尝后,连连称赞。由于此菜形似松鼠,故乾隆皇帝就为其取名为松鼠鱼。从此,这道某名声大振,远播四方。现在许多宾馆饭店都有松鼠鱼这道菜,选料却不尽相同:有用鲤鱼的,有用草鱼的.甚至还有用黄鱼的。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各地有各地的发展和… 相似文献
2.
3.
在今年《四川烹饪》第7期上,刊登了周鹏师傅的《松鼠鳜鱼的改刀方法》一文。文中介绍的改刀方法,主要是不用鱼头来作“松鼠”的头部,而用鱼头下颌部的三角形鱼肉做“松鼠”头,使其与“松鼠”的身体更相配。但是,对“松鼠”的身体部位仍按传统方法剞刀,使松鼠的成形与传统成形相比没多大区别。大家都知道,松鼠的身体和尾部大小差不多,而且形状也相似。根据松鼠的这一生理特征,我在周师傅对“松鼠鳜鱼”改进的基础上,再对其身体和尾部的改刀和成形做一些改进。下面,我就来把方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4.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僚(?-公元前515年)专横无道,引起百姓极大不满。其兄公子姬光(即阖闾)(?-公元前496年)因不满吴王僚代嫡继王位,亦正在紧锣密鼓地策划除掉吴王僚而自立,为此,大夫伍子胥推荐能为知已者死的侠客专诸给公子姬光,姬光赠黄金千两,专诸以身答应姬光,为国赴难。 相似文献
5.
“松鼠鳜鱼”是中华名菜馆苏州松鹤楼菜馆的传统名菜。它色泽金红,外脆肉松,鲜香微咸,甜中带酸,那油炸的鳜鱼竖伏盘中,鱼首微昂,鱼尾高翘,酷似缓行的松鼠。说时迟,那时快,盘子上桌后迅速浇上卤汁,立即发出“吱吱”的声音,犹如松鼠欢鸣。“松鼠鳜鱼”是由古代“全鱼炙”这一名菜发展而成的。春秋战国时,吴公子光欲杀吴王僚自立,伍子胥将勇士专绪推荐给公子光。光知王僚爱食“鱼炙”,即命专绪至太湖名厨太和公处,专习烹“鱼炙”之术,3个月学成后,光设宴请僚,命专绪藏匕首于“鱼炙”腹中进献,乘机杀僚,事成,公子光遂夺取政权。清乾隆皇帝多次下… 相似文献
6.
就汤的浓谈而言,可分为纯汤、浓汤(亦称“羹”)、菜汤三类;按汤的味道又可分为甜汤、酸汤、酸辣汤、咸汤四种(夏天做汤应以清凉解渴为主,故其味较为清淡)。日常多见的有:鸡汤、肉汤、骨头汤、猪脚汤、海带汤、绿豆汤、蛋花汤、米汤等。无论是荤菜、素菜,都可烹制成各式各样的汤。 相似文献
7.
8.
9.
11.
12.
13.
14.
15.
以鳜鱼鱼鳔和鱼皮、鱼骨为原料,研究其酶解产物对冷冻鳜鱼鱼肉的保水效果。通过浸泡增重率、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分析副产物酶解液对冷冻鳜鱼鱼肉水分流失的减缓程度。采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仪、质构仪、扫描电镜分别测定鱼肉冻藏后的水分结合状态、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分析副产物酶解液及复配食盐对鳜鱼鱼肉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鳜鱼鱼鳔酶解液+2.5%食盐组对减缓冷冻鳜鱼解冻损失率和蒸煮损失率的下降有明显抑制效果,对冷冻鳜鱼的质构特性,如硬度、弹性和咀嚼性的保护效果显著,且鳜鱼鱼肉中可移动水(T22)积分面积显著大于空白组(P<0.05),肌纤维结构中截留的水分多,水分的整体流动性减弱。微观结构验证该组合处理的冷冻鳜鱼肌纤维坚挺,肌肉间空隙较小,结构完整。鳜鱼鱼鳔酶解液与2.5%食盐复配浸泡处理有利于冷冻鳜鱼品质的保持,可为开发新型无磷保水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