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阿根 《四川烹饪》2006,(11):43-43
“绍虾球”是在民间“虾肉打蛋”的基础上,由蒸制成菜改为炸制成菜的。由于蛋液油炸后呈细丝状,色泽金黄.形状颇似旧时农村里的蓑衣,故又被称为“蓑衣虾球”。此菜看似简单,但制作难度却比较大。在厨师高级考试中.这往往是一道必考菜。这里,我就来说说此菜的制作步骤及其关键。  相似文献   

2.
说起来很有意思,自小到大我家掌勺做饭的不是身为家庭主妇的母亲,而是高大清瘦的父亲。父亲似乎对烹任总是乐此不疲,他那满满一书架菜谱,就成了一家人饱享口福、其乐融融的源泉。在异地读大学期间,每年只有寒暑假才可以回家,每年也只有在那两个月里,我才能吃上父亲做的拿手好菜.在门岁之前,我从没离开过家,从没住过集体宿舍,更没在食堂打过饭、吃过饭。记得第一次到学生食堂吃饭,我面对着那一大把五颜六色的饭菜票,都搞不清到底该用哪张,更不知道菜还可以打“半份”,结果只吃二两米饭的我,足足打了两大盆麻婆豆腐、辣得我直…  相似文献   

3.
爸爸是军人出身,始终保持着硬朗的作风,到什么程度呢?爸爸不买菜、不做饭,甚至很少进厨房;他还严格禁止我沾酒,说,“一具女孩儿,喝酒!成什么样子!”然而有一天,我不公吃到了爸爸亲手做的饭菜,甚至还举起酒杯和爸爸对饮……有些人以“不会”为理由,逃脱在家里做饭的“苦差”.爸爸也不做饭,但他是绝对不屑于用这种借口的,他的理由很简单——我,怎么能做饭呢?于是,厨房天然地成了妈妈的阵地.但不做饭并不代表不会做饭,其实,爸爸做得一手好饭菜,初一展示便几乎动摇了妈妈靠着30来年烟熏火燎、辛苦劳作建立起来的地位和形…  相似文献   

4.
《川菜》2013,(4):34-40
“冬韵”意境菜还在我的脑海里回昧,“春歌”意境菜又已经唱晌了.大董的中国意境菜,不仅带来了春的气息,还如悠扬春歌般,余韵绕梁不绝,带给人无限回昧……  相似文献   

5.
《中外食品工业》2006,(8):17-17
夏天一到厨房就成了家里最热气腾腾的地方.炒菜做饭也成了一种负担.作为一名事业与家庭兼顾的全职女性,我每天下班回家还没来得及歇口气,就要开始忙着为家人准备晚餐:洗、摘、切煮,一顿三菜一汤.至少要花上一个半小时。  相似文献   

6.
我在学厨期间,有一道南京的传统名肴“炖生敲”让我大受启发,因这道菜在初加工时要用刀背或木棍排敲净鳝肉。排敲可以使鳝鱼的肌肉纤维组织松散,易于入味,那可不可以将这种方法用于其它原料呢?于是笔者在生敲技法的基础上,又借鉴了西餐厨师敲打牛排的方法和用具,制作了一道新菜——虾敲。很快,虾敲就成了酒店里的一道旺菜,  相似文献   

7.
爱心豆腐     
《饮食科学》2008,(10):52-52
公司对面新餐馆开张.热热闹闹地放鞭炮。在办公室里看过去,是一家中等规模的菜馆。中午休息,我和几个同事约好过去吃午饭。  相似文献   

8.
初涉庖厨     
虽说有“君子远庖厨”的古训,但我却迫于生计不得不走进厨房。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被“命运”安排到鄂西山区的一个小林业站工作。全站只有三个人,站长和老王是小镇上的人.所以平常都在家里吃饭,而我却只能去离林业站约半里路的公路养路班搭伙。由于工作性质不同,我与养路班的人很难烟火同时,若是遇上雨雪天,那就更不方便了。于是,没过多久我便另起炉灶,过起了“单干户”的生活。那时,我做饭用的燃料是木炭和呼屎子。什么叫呼屎子?就是大木柴烧过之后剩下的炭核,这都是烧柴火时,专门夹出来闭在坛子里得到的。这种呼屎子燃点低,起火快,最适合我这种单干户用。做饭时,先用报纸将呼屎子点燃,再用呼屎子将木炭发燃.然后就可以坐锅煮饭了。为了省炭省事,我一般是做一次饭吃它一天。如果是夏天,剩下的饭菜连热都不用热,只用开水泡一下饭.便呼啦啦地下了肚。那时每天吃的菜都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夏天是黄瓜、豇豆,冬天是白菜、萝卜.水煮盐烹,油少得可怜。  相似文献   

9.
温柔 《食品指南》2013,(6):42-45
常有朋友问我,工作那么忙,为什么还这么热衷于在家里做饭?尤其是挥汗如雨的夏天,干嘛还费心费力的折腾出那么些个花样?每当听到这样的问题,我的脑海里就不由自主浮现儿子一脸骄傲向同学们宣布“我妈妈什么菜都会做!”时的夸张表情,先生一边刷碗一边点评饭菜的营养和味道时的满足模样,以及一家人饭桌上抢菜吃滴答汤水的狼狈场景……  相似文献   

10.
周鹏 《四川烹饪》2006,(4):29-29
这是一道典型的象形菜.虽说是由淮扬菜中的葡萄鱼改进而来的,但它却是以一菜双味而得名。传统的双味葡萄鱼.是将鱼宰杀后取净肉.再制成鱼糁、挤成丸子入锅汆熟(或者入油锅滑熟).捞起后摆入点缀有“葡萄叶”的盘子里.最后浇上两种味道的味汁成菜。我在多次制作此菜以后,觉得整个操作比较繁杂、费时间。在不改变此菜形似葡萄、一菜双味的特点下,我经过多次试做,终于找到了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这道菜的普及率。  相似文献   

11.
赵亚军 《四川烹饪》2005,(10):44-44
一天,我在做脆皮炸鲜奶时,突发奇想地把炸好的脆奶蘸着糖醋汁吃。脆奶一进口,只觉得酸酸甜甜的糖醋味和香甜的奶味是如此的“般配”,这可是我以前从没有吃过的新奇味道!我想,能不能就此创出一道新菜呢?经过不断尝试和改良,我终于成功做出了糖醋乳香骨这道新菜.而且这道菜还很快就成了我们餐厅的一道特色菜。如果读者有兴趣,不妨照我说的方法做出来尝尝。  相似文献   

12.
孙齐  白雷 《烹调知识》2005,(8):33-34
鸡茸蛋是江苏名菜,它以鸡脯肉和鸡蛋清为主要原料,经过刀工处理.调配成糊,再用软炒的烹调方法制作而成。此菜造型逼真,成品洁白娇嫩.入口即化,尤其受老年人的喜爱。俗话说.“做好鸡茸蛋功夫不一般。”可见这道菜技术难度是特别大的,我在长期制作此菜时总结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如下,与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3.
妻子会做饭     
有个笑话里讲,两个男人在饭馆里边吃饭边聊天。甲:“我不得不在这儿吃饭,因为我妻子不愿做饭。”乙:“您真幸运。我之所以在这儿吃饭,是因为我妻子一定要亲自做饭。”我也经历过两位男主人公的尴尬阶段,庆幸的是,我的妻子现在不但愿意做饭,而且能轻松做出一桌美味佳肴来。  相似文献   

14.
炖豆角蒸饼     
豆角,是北方夏、秋两季大量上市的蔬菜之一.因为其质地坚韧,失水后软绵,所以多采用炖的方法成菜.但炖制菜肴速度比较慢,在家中,既做菜,又做饭烹调时间会太长,这与生活快节奏显然发生矛盾.这里我介绍一组“炖豆角”与“蒸饼”一锅做出主副食的方法(以三人食量下料).是我们双职工家庭的看家菜.  相似文献   

15.
林霞 《饮食科学》2008,(6):53-53
从女儿到妻子.再到现在的母亲.这一系列的身份转换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我对于我妈妈来说是个奇迹.妈妈说:“真不敢相信.我闺女能做出一桌子菜。”这对于我老公来说.是捡了个大便宜.我老公说:“原以为捡回来一个小‘饭桶’.谁想到你也能下得厨房。”是呀.别说他们.就连我自己对这些变化也感到惊讶.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身不由己地脱胎换骨.成了他们眼中的“贤妻良母”?想来是爱吧。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宿舍是一座老式楼,大家做饭在一个公用厨房里,彼此做饭做菜总是相互交流交流,每当逢年过节在大饭店工作的张师付还要在节前向大家传授几个菜.这不,今天张师傅抽出时间在厨房向大家讲“业务课”了.张师傅:国庆快到了,我给大家介绍几个菜,祝大家过一个愉快的国庆节.  相似文献   

17.
在娟娟的记忆里,小时候一直是妈妈做饭,但是从10年前的某天开始,爸爸成了家里的主厨,而且一干就是10年。全家人都成了爸爸的忠实粉丝,不但如此,到家里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亲戚、朋友、同学,甚至妈妈单位的同事都会挤到家里来吃“焖酥鱼”。说是开什么会,每年都会来,爸爸也特别地欢迎,每次都是一大桌子菜,而且保证30分钟上桌,一分都不会差。当年学校里的好朋友都知道娟娟有个会做饭的爸爸。因为每到周六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菜里乾坤”是东方卫视大型晨间节目《看东方》中的一个小栏目。 每周一到每周五早上8:30前后,正是这个城市完全苏醒的时刻。美食家老周和时尚女孩薇薇每天带领电视观众展开5分钟的“美食体验”揭密一道美食从平凡原料到色香味俱全的全过程,又在品尝的同时展开中华美食的文化体验,不仅有美“味”而且有门“道”,让人十指大动之余.每天又获新知。 所谓菜式里面有乾坤.《菜里乾坤》要告诉你的是——菜和关于菜的一切。  相似文献   

19.
冯斌 《四川烹饪》2009,(2):33-33
湖南宝庆有一道叫“酸辣鸡”的流行菜.是把土鸡块加猪油爆炒,再辅以姜片和酸椒.加高汤焖1小时后调味成菜。这焖出来的土鸡肉质细嫩,味道酸辣。而我下面要给大家介绍的“酸辣鸡条”。同样是借助酸椒来调味的.不过做法上却跟“宝庆酸辣鸡”有些不同——先把鸡在微沸的水锅里“浸”熟.再加调料“腌”入味成菜。这种腌出来的酸辣鸡条,辣中带酸,冰凉爽口。  相似文献   

20.
金汤鱼咬羊     
传统鱼咬羊是先将羊肉制熟后.再酿入鱼腹内.然后烧炖成菜。而我却把传统鱼咬羊来了个老菜新做,继而开发出了金汤鱼咬羊这道菜。这是将内蒙乳羊排经改刀卤制后,再裹上鱼茸蒸熟,然后浇上特制的金汤并配上爽口的青菜心成菜。金汤鱼咬羊以“每人每”的装盘形式上桌,成菜色泽淡雅、鲜嫩可口。这里,我就把它的制作方法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