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使得变换工段进行变革有了物质基础。传统的变换工艺全部使用Fe-Cr系中变催化剂,由于起活温度高(一般为280~300℃),因此该工艺存在能耗高及净化度低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过近20年的不断开发与工业实践,以下两类较为先进的中变串低变和全低变工艺已基本取代了传统的高温变换工艺。  相似文献   

2.
李小定  陈劲松 《小氮肥》2001,29(6):16-19
80年代中期,随着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使得变换工艺进行变革有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传统的变换工艺全部使用Fe-Cr系中变催化剂,由于其起活温度高(一般为280-300℃),因此该工艺存在能耗高及净化度低等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过近15年的不断开发与工业实践,以下两类较为先进的工艺已完全取代了传统的变换工艺。  相似文献   

3.
在联醇生产中的变换工段,根据CO的反应原理及Fe-Cr、Co-Mo系催化剂的特点,其变换工艺可以有几种选择,即全中变工艺、中串低工艺和全低变工艺,由于前二者全部或部分使用了中变Fe-Cr系催化剂,均存在过度还原等副反应的可能性,而后者仅使用Co-Mo系的低变催化剂,不仅避免了此类问题的出现,而且还具有反应温度低、能耗低等一系列优点,确定了全低变工艺在实施过程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研制成功给变换工艺带来一次大的变革。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和公主公主岭市催化剂厂先后研制出JB302、JB303、JB303-5等Co-Mo系列耐硫变换催化剂,并在全国100多家中、小氮肥厂成功的应用于中串低、中低低、全低变工艺中及首次在中型氮肥厂净化工艺的“三催化”流程中成功的代替Cu-Zn系低压催化剂。  相似文献   

5.
张艺馨  曾建桥 《小氮肥》2013,(12):24-26
0前言 全低变工艺和中低低工艺在国内已应用多年,前者采用Co—Mo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后者高温段采用Fe-Cr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低温段采用Co—Mo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由于催化剂组成上的不同,在工业应用中产生了工艺流程、使用条件及工艺参数上的差异,人们对这2种工艺的认识也存在分歧。最近,笔者到江苏某厂对该2种工艺进行了考察、对比和总结,以期为合理选择变换工艺提供初步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陈阳平  郭亮峰  乔宝虎 《小氮肥》2004,32(11):11-13
1 变换工艺流程的发展及现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国内设计的变换工艺均为中温(高温)变换,随着1986—1987年湖北省化学研究院和上海化工研究院相继开发出Co—Mo系低温催化剂,变换工艺发展为中串低、全低变工艺,现又发展中低低工艺。实际上中低低是全低变工艺上的一种改良,因全低变需要有脱氧、脱水的保护层,而中低低工艺可避免全低变这样的要求。因此,现在大多数企业使用的是节能的中低低工艺或全低变工艺,而且多数中、小氮肥厂使用的是饱和热水塔流程,大、中化肥厂使用的是换热器流程。  相似文献   

7.
李峰 《中氮肥》2009,(3):19-20
我公司醇氨生产能力为120kt/a,其变换工艺原采用中温变换(铁系催化剂)。中温变换工艺具有耗蒸汽量大、温度高等缺点。2007年公司在对国内多套同类装置进行考察对比后,将中温变换工艺改为了全低变(Co—Mo系催化剂)工艺。改造后生产稳定,节汽明显。现将改造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CO变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速延  周晓奇 《煤化工》2007,35(2):31-34
介绍了国内外CO中(高)温变换催化剂、低变催化剂及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现状及研究进展。高效节能型变换工艺将是变换工艺的发展方向,开发低温、高活性和稳定性的变换催化剂将相应成为研究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张丛志  李民 《气体净化》2004,4(4):140-141
随着低温活性好,耐硫能力强的Co—Mo低变催化剂的发展,国内许多合成氨企业均将变换工艺向中串低工艺、中低低工艺、全低变工艺改造,由于全低变工艺受除氧保护剂发展的限制,使用厂家较少,一般企业在改造时均在中变炉后串接低变炉,改成中串低或中低低工艺。与传统的中变工艺相比,改造后,均大大降低了蒸汽消耗,同时变换成分也容易控制和调整,对于联醇厂家来说,调节醇氨比比较方便。  相似文献   

10.
潘迪东 《中氮肥》2021,(4):21-24
安阳盈德气体有限公司气化系统采用华东理工大学开发的4.2MPa四喷嘴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变换系统采用中串低变换工艺,其低变炉(第三变换炉)采用昌邑凯特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KC-102型(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该低变催化剂自2013年5月装置原始开车以来运行时间已超过7a.简介KC-102型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物化性能,总...  相似文献   

11.
何林 《江苏化工》1998,26(3):38-40
油头制氢工艺中,原料气的CO浓度高,变换温升大,改成全低变工艺,气相中应含足够的H2S,当变换热点,400℃,催化剂应分层装填。  相似文献   

12.
郭玉峰  齐立明 《气体净化》2007,7(B08):151-155
变换系统在氮肥企业全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氮肥技术的不断发展和Co-Mo系宽温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开发应用,已经完全取代了旧的Fe-Cr系中变工艺。联醇工艺的发展应用又对变换工艺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简述了3种变换工艺的优缺点,并分析了中温水解催化剂应用中出现的若干问题。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陈劲松 《氮肥技术》1999,20(4):38-46
全面介绍了Co-Mo耐硫变换催化剂的物化性能与该催化剂配套的各种变换工艺,如中串低、中低低、全低变的工艺特点,操作和注意要点,应用实例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中低低变换中Co-Mo系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反硫化原理及反硫化的影响因素,并论述了半水煤气中硫化氢含量、低变入口汽气比及低变催化剂热点温度,对低变催化剂反硫化影响的数据关系。  相似文献   

15.
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最新工业应用——全低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全面地综述了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的性能,分析了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并就全低变工艺的优点,工艺流程要点及全低变工艺中最低H2S浓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80年代开始实施的中温变换串低温变换流程(以下简称中串低 )在大部分小合成氨厂逐步取代了中温变换流程 ,使变换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90年代初开发不久的全低温变换流程 (以下简称全低变 )应用于生产装置 ,随着全低变流程的推广和完善 ,以及低变催化剂的开发和换代 ,使变换工艺技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2 中串低工艺的优缺点2 1 中串低工艺的优点( 1 )效益明显。中串低流程低变炉的操作温度视催化剂不同在 1 80~ 2 50℃之间 ,比中温变换操作温度 (一般在 40 0℃以上 )低很多 ,故可在低汽气比 ( 0 5~ 0 6)和高变换率 (变换气CO…  相似文献   

17.
《小氮肥》2012,(9):38-39
耐硫变换、气体净化、环保和精细化工催化剂新技术、新工艺EB系列高压耐硫变换催化剂及高压全低变工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具有优异的低温活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适用于不同水气比、CO含量及变换压力2.5~10.0 MPa的变换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鲁奇、水煤浆、粉煤气化、恩德炉制气及固定层造气等变换工艺中。等温全低变工艺、新型全低温变换工艺、专用催化剂及适用于包括电石尾气在内的不同保护剂等温全低变工艺可很好解决高CO含量气体的变换难题,新型全低变工艺在原有的"全低变工艺"上进行重大改进,吨氨蒸汽消耗最低可降至50 kg以下,已在300多家大、中、小型合成氨企业应用,为氮肥行业循环经济支撑技术。国家牌号产品B303Q是目前国内通过全低变工艺工业应用鉴定的产品,产品质量国内先进。开发了与各种新全低变工  相似文献   

18.
我公司合成氨生产能力为80 kt/a,变换系统采用中变串低变流程,催化剂一直使用南化催化剂厂生产的B206型催化剂,2005年3月21日更换为辽河产B205-1型低变催化剂。为缩短开车时间,公司对低变催化剂还原工艺进行了改进。在还原过程中,严格控制催化剂还原指标,使催化剂还原后有较好的活性,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小结如下,供同行参考。1低变炉概况与还原工艺低变炉为Φ3×11·2 m,催化剂床分为二层,每层高2·3 m。上、下床层各有两只测温电偶,由上至下分别为TS2-29、TI-309、TS2-30、TI-310,两只电偶间距1·4 m。传统中变气还原工艺存在以下弊…  相似文献   

19.
钴-钼系耐硫变换催化剂,由于耐硫性能好,活性温度低,自70年代初以来国内外各种该类型的催化剂先后问世。国内上海化工研究院制研的B301和湖北省化学研究所研制的B302Q均得到广泛应用,中变串低变的使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我们经过3年的努力,在B302Q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浸渍工艺,又研制成了EB-4钴钼耐硫变换催化剂。该催化剂自1989年10月以来,先后在河南、湖北、江苏等30多家小氮肥厂使用,并在湖北利川首次成功地进行了全低变(全部取代铁铬系中温变换催化剂)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仕禄 《氮肥技术》2000,21(1):33-35
东风氮肥厂年产6万t合成氮中低变甲烷化净化装置利用Co-Mo系宽温耐硫催化剂具有低温活性好、耐硫的特点取代传统中的前Cu-Zn低变催化剂,实现了中变直接串低变只需进行一次脱硫的甲烷化净化工艺。该装置操作平稳、各项工艺指标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