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等电位联结的目的就是消除或减小电位差,是煤气工程必不可少的电气安全措施.介绍了等电位联结的原理、作用及其分类,进一步讨论了等电位联结在煤气工程中的应用,总结了等电位联结在煤气工程中实施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从等电位联结的定义、作用、应用、常用材料以及不同接地系统的等电位联结、接地与等电位联结的关系等多个方面陈述了建筑物的等电位联结是非常重要的防护措施,应在设计施工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进行综合考虑和实施。  相似文献   

3.
等电位联结能有效消除或降低电位差,在防范人身电击和电器爆炸火灾等用电安全措施中起重要作用。做好防雷设计必须正确掌握和运用等电位值的等电位联结措施。本文介绍了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源线路上的等电位联结。并指出:电子信息设备的接地必须纳入等电位联结范围,联合接地不能代替等电位联结。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等电位联结的原理、作用及其分类,进一步讨论了等电位联结在智能楼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建筑物等电位联结的意义进行了说明,并阐述了其定义标准和等电位联结电阻的要求和测量标准。描述了采用不平衡电桥进行等电位联结电阻的测量原理及实现方法,介绍了等电位联结电阻测量仪的组成原理。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等电位联结对于建筑安全用电的重要性,并介绍了总等电位联结和辅助等电位联结的实施方法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对建筑物的功能设计和安全设计,也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建筑物内的等电位联结,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等电位联结→包括总等电位联接、局部等电位联接和辅助等电位联接。等电位的作用在于降低建筑物内在接地故障情况下的接触电压和不同外漏可导电部分之间的电位差,并消除自建筑物外经电器线路  相似文献   

8.
详细分析主等电位、辅助等电位联结的作用,指出等电位施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现代住宅的电气设计及低压配电系统中对接地措施及等电位联结的要求,详细分析了住宅接地方式的特点及选择,住宅等电位联结的分类及实施方法,并通过必要的图形加以说明,在论述中突出了住宅配电系统中接地措施及等电位联结实施的重要性,它是建筑、设备及人身安全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规范、标准对医疗场所的特殊要求,以某医院手术室电气设计工程为实例,对医疗建筑核心场所手术室配电系统构成进行了阐述.通过比较不同电气安全等电位联结方式,总结出既能满足手术室特殊环境要求,又可以适应后期使用的等电位联结方式.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自平衡电桥激励的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U 与桥电Ve 、供电电压 Vcc 及流体压力P 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不仅桥电压而且总激励电压都对零点和灵敏度有影响.在U ~Vcc 、P 的三维空间表达了三者之间典型关系曲线.在零点电压为零的等势面(Vcco)上显示出高的压力灵敏度,而在Vo~Vcc 关系曲线的极小值所在等势面上,压力灵敏度则低得多.建议零点输出的电漂移应作为压力传感器的一个特性指标.  相似文献   

12.
依据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通过对变电站隔离开关开断状态下其两侧电压值的对比计算分析,揭示了等电位操作实质是变电站隔离开关在开断后、合闸前,其两侧所存在的电压,不会影响用该隔离开关安全转换电流的操作。通过隔离开关安全隔离故障断路器的实例,进一步说明深刻理解、灵活运用等电位操作机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电偶极子和异号电荷细棒等势面方程,从而得出它们正确的等势面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表征离心超重力环境下物体在流体中的运动规律,基于旋转非惯性系,考虑吊篮摆动遗留角的影响,推导由地球常重力和离心超重力共同产生的试验超重力场的重力势、静止流体压力及流体中物体承受流体浮力的表达式.基于Newton第二定律建立离心模型试验中静止流体内物体运动的控制方程,编制并验证了数值求解程序.流体中圆球运动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当离心加速度较大时,吊篮摆动遗留角的影响可以忽略.试验超重力等势面是以离心机主轴为轴线的旋转抛物面,随着离心加速度的增大,等势面形态受地球重力的影响逐渐减小,趋于圆柱面.物体在流体中所受的浮力具有向心性和非均匀性.物体在流体中运动时,科氏力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5.
以镦粗成形工艺为例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实时控制的快速模型构建方法。通过对镦粗件初始形状和终了形状电极的缩放,形成一个完整的静电场,并获得按照一定规律渐变的介于2个导体形状之间的等势线。根据其分布规律确定出坯料内部的流线和等势线以及坯料内部质点的流动情况,进行了相关场变量的分析计算,最后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行、计算结果可靠、计算过程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