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图1、2所示是许昌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一种混合锟零件的二维图及三维模型,该零件圆周上分布着一些不规则的斜齿以及右端的螺旋特征,斜齿上有一些增大摩擦的牙型特征,从图1、2中可以看出,零件结构特征复杂,加工困难,从零件的结构来看,该零件需要采用四轴或五轴加工来完成,这里主要介绍四轴加工的具体实现过程。粗加工采用NX10.0软件的型腔铣(CAVITY_MILL)的驱动方式,半精加工可以采用可变轮廓铣(VARIABLE_CONTOUR)的驱动方式,斜齿的精加工采用固定轮廓铣(FIXED_CONTOUR)的驱动方式,对于斜齿上面的牙型,我们可以根据零件的特征做一些辅助曲线,然后用可变轮廓铣(VARIABLE_CONTOUR)驱动方式中的“曲线/点”这种驱动方式进行加工,下面分步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新型电加工机床一高速电火花铣的工作原理及加工特点,深入地研究了如何利用NX软件进行航空典型零件一机匣的加工模型前处理,加工刀轨设计及利用软件对该特种设备的程序编制方法,并给出了实际加工的案例,为特种设备的加工编程提供了新思路及软件支持。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介绍了自行车外胎花粒成形铜公的外形特点,以及使用NX软件进行多轴加工的编程方法。一、概述自行车轮胎花粒成形铜公的顶面是与轮胎顶面轮廓形状一致的回转曲面,回转曲线及回转中心如图1所示,侧面是直纹面,轮廓如图2、图3所示,花粒铜公的三维形状如图4所示。以往花粒铜公的侧面一般采用线切割成形,花粒铜公顶面使用3轴铣床加工。这种成形方法需多次装夹,不仅效率低,而且零件的尺寸精度难以保证。随着多轴机床的应用普及,采用多轴加工技术加工花粒铜公成为可能。在多轴机  相似文献   

4.
NX在航空发动机机匣铣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航空发动机某典型对开机匣为例,介绍了航空机匣的主要结构特点,并简单介绍了NX软件在机匣类零件上经常使用的同步建模和多轴铣加工两个典型的设计和加工模块。通过NX同步建模功能对该典型零件数控模型修改的应用实例,以及多轴铣加工模块在零件外型大面和清根加工的应用实例,论述了NX软件在机匣加工工序模型创建和多轴数控程序编制中高效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AutoCAD或CAXA电子图板等常用的计算机绘图软件用Visual Basic开发了NC数控车床辅助编程系统在绘图软件中绘制刀具的走刀路线代替手工编程的坐标点计算再用本系统接受绘图软件输出的DXF格式文件自动生成数控加工G代码和坐标值数据提高了编程效率一绘图阶段工作内容首先用AutoCAD或CAXA电子图板等绘图软件绘制零件设计图(如图1所示)再根据设计图绘制各刀具的起点和走刀路线(如图2所示)图1 示例加工零件设计图图2 示例加工零件走刀路线图为了使本系统能识别走刀路线并自动生成数控加工代码绘制图形时有以下基本要求(1)数控…  相似文献   

6.
一、刀具补偿的提出用立铣刀在数控机床上加工工件(如图1所示),可以清楚看出刀具中心运动轨计与工件轮廓不重合,这是因为工件轮廓是立铣刀运动包络形成的。立铣刀的中心称为刀具的刀位点(4、5坐标数控机床称为刀位矢量),刀位点的运动轨计即代表刀具的运动轨迹。在数控加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科研与生产的实际情况出发,应用NX7.5建模编程软件相关的同步建模、WAVE、铣车CAM和后置处理等功能,解决5轴铣车加工的加工统一环境CAD/CAM编程问题,为零件铣车复合加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为该技术更大的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叶轮加工     
一、前言本文通过叶轮(如图1所示)数控加工编程。介绍了UGCAM技术在制造业的高效应用。根据叶轮叶片沿叶轮轴线圆形阵列的特点,本文只介绍相邻一组叶片形成的腔体加工过程,其他腔体程序可以通过编辑刀具轨迹来完成。图1叶轮模型图二、制定加工工艺零件材料:铝铸件;适用软  相似文献   

9.
对于轮廓复杂且加工设备、刀具要求专一的零件,优化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是完成此类零件加工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研究短螺距三向滚柱链轮的加工工艺性,建立三维模型,合理分析短螺距三向滚柱链轮加工工艺特点、刀具选型、切削用量和走刀路线,拟定了利用三轴联动的加工中心对短螺距三向滚柱链轮的外齿形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案,主要通过MasterCAM软件对加工过程中的铣削方式、铣削参数、刀具的选择、走刀轨迹以及后处理的全过程进行仿真,验证数控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及合理性。从而完成此类零件的实际加工与CAM软件的无缝结合,使设计、数控加工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0.
对于轮廓复杂且加工设备、刀具要求专一的零件,优化加工工艺,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效率是完成此类零件加工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研究短螺距三向滚柱链轮的加工工艺性,建立三维模型,合理分析短螺距三向滚柱链轮加工工艺特点、刀具选型、切削用量和走刀路线,拟定了利用三轴联动的加工中心对短螺距三向滚柱链轮的外齿形进行加工的工艺方案,主要通过Master CAM软件对加工过程中的铣削方式、铣削参数、刀具的选择、走刀轨迹以及后处理的全过程进行仿真,验证数控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及合理性。从而完成此类零件的实际加工与CAM软件的无缝结合,使设计、数控加工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1.
轮廓铣削(Profile Contouring) ,可以对零件的外部轮廓进行切削,包括了两平面间轮廓铣削(Between two planes)、两曲线间轮廓铣削(Between two curves)、曲线和曲面间轮廓铣削(Between curve and surfaces)以及端平面铣削(By flank contouring)四种加工类型。本文以如图1所示的零件为例介绍轮廓铣削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叶片结构特点 该叶片材料为30CrMnSiA,经热处理后,其强度相当大,且从零件的结构来看,后缘的导圆半径仅为0.1mm,属于典型的薄壁件,易产生加工变形,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3.
SolidWorks的黄金伙伴--数控编程软件SolidCA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NC编程领域,SolidCAM可以为用户提供使用方便且能够创造高附加值的软件,还可以使用户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加工能力,这是SolidCAM的优势,也是CAM产品的主要目的.它能够支持各种孔加工方法,包括2轴/3轴/4轴铣削、5轴分度加工、5轴联动铣削、高速铣削、普通车削、粗加工以及线切割等.SolidCAM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高级特征,包括自动设定坐标系统、沿内轮廓螺旋铣削功能、嵌入式粗加工、刀具碰撞计算、车铣复合加工以及3 2分度加工等,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4.
归纳了五轴数控编程特点,结合工程实践,运用Powermill软件进行零件加工粗、精策略的选择生成刀轨。  相似文献   

15.
1.螺旋加工螺旋加工(Spiral),是在选定的加工区域中,对指定角度以下的平坦区域进行精加工。下面以如图1所示的零件为例进行介绍。螺旋加工操作的对话框如图2所示。螺旋加工操作中几何参数选项页的设置方法与前面介绍的投影加工的设置方法相同,这里就不再介绍。  相似文献   

16.
车铣复合加工技术是近几年高速发展的先进制造技术,现已成为制造业应用最广泛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应用ESPRIT软件实现车铣复合加工程序的编制,完成机夹式型线刀的数控加工过程,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零件质量,同时也保护了机床。  相似文献   

17.
复杂多曲面高速铣3轴精加工刀轨优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速铣削的特点和现实要求,提出了适合高速铣削面向复杂曲面的3轴精加工可变行距的螺旋线与Zigzag混合刀轨优化算法.该算法生成的刀轨光顺简洁,满足了高速加工的要求.算法中采用的行间NURBS过渡边优化法和跨区域刀轨优化法,具有合理性和实用性.加工结果表明,加工表面无过切.经测试,算法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 自行车轮胎花粒成形钼公的顶面是与轮胎顶面轮廓形状致的回转曲面,回转曲线及回转中心如图1所示,侧面是直纹面,轮廓如图2、图3所示,花粒铜公的三维形状如图4所示.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基于毛坯残留知识的加工?简单讲就是基于残留毛坯的加工。在Cimatron软件中,一旦你指定初始毛坯,并设定之后的加工为基于残余毛坯的方式,系统在计算下一步刀轨时总是基于上一步加工后的残余毛坯进行校验分析产生刀轨。另外因为有了当前毛坯信息,可以优化随后产生的刀具轨迹。同时可做动态加工仿真,并且分析最终零件与当前毛坯的差别,并用彩色云图表示。下面谈一下基于毛坯残留知识加工的特点与体会。1.首先应定义初始毛坯信息。用户可以通过包容矩形框、定义长方体、定义任意柱体和基于毛坯零件等方式定义任意形状的毛坯。图1…  相似文献   

20.
叶轮加工是当今多轴联动数控加工最常见的实例。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零件毛坯形状制定数控加工工艺,使用NX规划了整体叶轮数控刀轨,同时合理控制进退刀,实现了整体叶轮无干涉铣削加工轨迹生成,通过后置处理生成数控程序,并将生成的程序在Vericut中进行数控仿真,最终在VMC—0656e5轴联动加工中心进行实验,验证了叶轮数控加工方案及程序的可行性,为复杂产品的造型和数控加工提供了设计思路和方法,也给其他类型叶轮的工艺设计与加工提供了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