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大量ZG06Cr3Ni4Mo不锈钢材料的拉伸和布氏硬度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回归分析法求出了其抗拉强度与布氏硬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HBW=0.3269Rm,并通过假设试验计算统计量F>F临界,概率P<0.05验证,该方程的显著性水平较高,从而可以利用该材料的抗拉强度来预测在一定置信区间内相对应的布氏硬度,为产品的... 相似文献
2.
对12%Cr和13%Cr系列ZG04Cr13Ni4Mo不锈钢进行893 K一次回火和893 K+863 K二次回火处理,使用热膨胀仪、X射线衍射仪和室温单轴拉伸等手段研究了Mo含量对这两个系列不锈钢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和Cr含量的提高钢的奥氏体化开始点(As)温度逐渐降低。不同Mo含量的钢经过893 K两相区温区一次回火处理,在加热和保温过程中马氏体向逆变奥氏体的转变量,与回火冷却至室温得到的逆变奥氏体含量不同。这种不同,导致12%Cr系列ZG04Cr13Ni4Mo钢随着Mo含量从~0.3%提高到~0.6%其屈服强度略有降低而抗拉强度略有提高,而Cr含量提高到13%Cr随着Mo含量的提高ZG04Cr13Ni4Mo钢经893 K回火后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小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3.
对0Cr13Ni4Mo不锈钢在气蚀作用下的破坏形貌进行了微观分析。观察结果表明,其剥落形貌与冲击断口形貌心,剥落机制主要是韧窝和准解理的混合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影响ZG06Cr13Ni4Mo不锈钢材料韧脆转变温度的因素,表明δ-Fe是降低此材料的抗低温冲击能力的主要原因。对此材料进行优化,减少δ-Fe含量,使材料具有良好的抗低温冲击能力。随后通过扫描电镜得到低温冲击试样断口形貌,显示此材料在极低的温度下仍保留良好的韧窝状韧性断口形貌,随温度降低,冲击断口会呈从完全韧窝状变成韧窝-解理状,再到完全解理状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ZG06Cr13Ni4Mo不锈钢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对其进行了拉伸试验、夏比(V型缺口)零度冲击吸收能量试验、韧脆转变温度检测,分析了零度冲击吸收能量同其他力学性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并不是零度冲击吸收能量越高越好,当零度冲击吸收能量高于149.1J后,随着冲击吸收能量增高,强度、硬度会降低,甚至达不到该材料的指标要求,只有零度冲击吸收能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该材料才具有较好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多晶硅工程项目10万t/a合成装置转化系统离心铸钢管ZG40Cr30Ni15W5Mo3V的化学成分分析,评定管道焊接工艺,从而制定了正确的焊接施工工艺,保证了该项目ZG40Cr30Ni15W5Mo3V管道的焊接质量,为类似的管道焊接提供了技术工艺参数,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04Cr13Ni5Mo马氏体不锈钢具有高强度、良好的低温韧性、较好的耐腐蚀性和可焊性,被广泛应用于水电行业。随着我国水电机组装机容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冲击式水电机组正在快速向高水头大容量方向发展,对大型04Cr13Ni5Mo马氏体不锈钢锻件的需求越来越大,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介绍了04Cr13Ni5Mo马氏体不锈钢锻件的冶炼方法、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及热处理、显微组织及晶粒细化的要求及国内研究进展,之后总结了转轮用国产大型04Cr13Ni5Mo马氏体不锈钢锻件的发展方向并对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10.
采用真空扩散焊接对06Cr19Ni10不锈钢和A283低碳钢进行了扩散连接,并对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6Cr19Ni10不锈钢和A283低碳钢扩散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随着焊接温度的升高有增大的趋势;当焊接温度为850℃时,焊接接头的断后伸长率和冲击吸收能量达到最大。当Cr23C6析出相的尺寸较大时,将降低扩散焊接接头的韧性,成为导致该焊接接头断裂失效的裂纹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回火温度对0Cr16Ni5Mo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钢在450—700℃温度区间回火处理后的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δ-铁素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韧化相残余奥氏体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600℃其含量达到最大值29.8%。其强度则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先降低然后回升,在600℃回火后强度最低,而伸长率变化趋势与强度相反;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冲击断口均呈韧窝状,撕裂棱清晰可见,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06Cr19Ni10不锈钢连铸坯中存在的大型夹杂物的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找出了大型夹杂物的形成原因,并给出了防止该类大型夹杂物产生应采取的措施。结果表明:06Cr19Ni10不锈钢中的大型夹杂物属于以CaO-SiO2-Al2O3-MgO为主要成分的脆性夹杂物;初步分析认为该大型夹杂物是在冶炼过程中没有上浮的炉渣在连铸时裹入钢液中形成的,也有可能是沉积在结晶器上的氧化物被下泄的钢液冲入结晶器中进而进入连铸坯所致。 相似文献
13.
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高温压缩实验,研究0Cr16Ni5Mo低碳马氏体不锈钢在变形温度为900~1150℃、应变速率为0.01~10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采用双曲正弦模型确定了该材料的热变形参数随应变量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相应的热变形本构方程。根据动态材料模型建立并分析了其热加工图,同时观察了变形组织。结果表明:在热压缩过程中,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加,变形条件对材料的组织结构有较大影响。材料热变形参数与应变量之间可采用四次函数关系式表示,并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获得了该材料的最佳热变形工艺参数范围为:变形温度980~1150℃,应变速率0.01~0.2s-1。 相似文献
14.
利用CO_2激光对1Cr5Mo耐热钢焊接接头进行表面热处理,通过4XC型光学显微镜对激光热处理前后焊接接头各区显微组织和晶粒度等级进行分析,并采用X射线应力仪测定激光热处理前后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经激光热处理后1Cr5Mo耐热钢焊接接头表面晶粒发生细化,焊缝区、熔合区、过热区和正火区晶粒等级由9级、9.8级、8级和10.7级提升至10级、10.2级、8.5级和11级,组织结构薄弱区域由过热区、焊缝区和熔合区减少为过热区,均匀性得到了明显改善;激光热处理消除了焊接接头表面残余拉应力,形成了深度约为0.28mm的残余压应力层,残余奥氏体含量有所提高,分布更均匀,有利于改善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拉伸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元素(O、N)含量的双相不锈钢0Cr25Ni7Mo4N在1 000~1 200℃范围内、1s-1应变速率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并分析了实验钢的组织和夹杂物。结果表明,经铝和硅铁脱氧后的实验钢热塑性良好,而未经脱氧的高O、N含量的实验钢在1 150℃以上才具有良好塑性,故双相不锈钢0Cr25Ni7Mo4N的热加工过程中应该控制温度在1 150℃以上;热加工过程中实验钢以铁素体的动态回复和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为主要软化机制;高O、N含量钢中,在相界析出的含铬的氧化物夹杂引起的相界结合强度降低,及高温加工中不恰当的两相比例,是其热塑性较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OCr13Ni8Mo2Al钢微观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有高密度位错的板条马氏体及与基体共格的细小弥散分布的β-NiAl沉淀析出是该钢具有高强度的主要原因。530℃左右时效强度达到峰值,510℃左右时效冲击韧性处于谷值。时效过程中合金的脆性与残余奥氏体的分解无关。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1Cr13不锈钢的某些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埋设试件的方法,研究了1Cr13不锈钢在酸性、中性及碱性土壤中,经过1、3、5年三个试验周期后的腐蚀行为特征。结果表明,1Cr13不锈钢在酸性及中性土壤中腐蚀轻微,在高盐碱性土壤中腐蚀严重,而且以点蚀为主。土壤中Cl-及SO2-4是影响1Cr13不锈钢腐蚀的最主要因素,随着土壤中Cl-及SO2-4增多,1Cr13不锈钢的腐蚀失重近似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8.
某高压电器产品中06Cr19Ni10不锈钢关节轴承零部件在使用数年后发生断裂。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断口扫描、能谱分析、晶间腐蚀试验等进行断裂原因分析。结果表明:长期在富含氯离子沿海大气环境中工作、产生应力腐蚀裂纹是造成断裂的主要原因,零件为有铸造缺陷的铸件、碳含量超标、固溶处理不良、表面加工粗糙等是发生应力腐蚀断裂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