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种远动系统实时数据库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在计算机新技术在基础上开发出更大规模,更高性能,高开放性的新型远动系统,需要对远动系统核心技术之一的实时数据库技术进行一次全新的探索和研究,首先对运动系统监控的所有设备数据进行分析,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类,然后遵循面向对象的原则将这些信息抽象为实时数据库类,并给出了实时数据库类的一些实现方法,最终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实时数据库框架结构,依此方法建立的实时数据库已经成功地应用到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随机服务系统理论和离散事件仿真对采用遥测量越死区传送的问答式远动系统的实时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用于评价系统实时性指标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  相似文献   

3.
基于广域网的电力远动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远动系统将面临重大的技术革新。该文分析了基于广域网的新型电力远动系统网络结构和智能电子设备(IED)直接上网的远动信息传输方式,以最新国际标准IEC61850为基础建立了IED的数据抽象模型和远动通信服务模型。同时,为解决远动系统的分布异构和快速传输问题,提出了将IED远动通信服务模型映射到实时CORBA-TAO技术的实时事件服务方法。通过实验室初步原型系统的开发和试验,验证了IED远动通信模型的正确性和IED直接上网传输远动信息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远动信息网络传输方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针对目前中国电网自动化系统领域广泛使用的运动串口通信模式,分析了远动信息网络传输的必要性及其益处,研究了远动信息的网络通信模式和技术方案,并讨论了通信模式中的技术问题,如以太网技术、TCP/IP协议和网络通信中的广播、组播技术问题。最后指出了网络传输必将成为远动数据传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电力系统GPS同步时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目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普遍采用广播校时的方式对系统中的保护监控装置进行授时。由于传播过程中的延时误差,采用此种方式的校时精度很难得到保证,从而也限制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基于时间的诸多应用,如事故顺序记录SOE(Sequence of Events)、全网同步相位测量等。讨论了一种基于GPS全球定位系统的校时方式,论述了工作于该方式下的同步时钟的硬件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授时和SOE记录方面的应用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介绍了采用总体测辨法通过实测求取负荷电压静特待性的步骤方法和结果。实测中,为解决最困难的数据采集问题,采用了一种新方法,妈利用现有远动系统进行锭方数据采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分布式远动系统的结构与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在论述了一般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的基础上,讨论了分布式远动系统的结构,并提出了系统构成方法。结合作的工实践,对适用于分布式远动系统的监控局域网和通信规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领域广泛使用的远动串口通信模式,简单比较广泛使用的问答式和循环式通信规约,分析远动信息网络传输的必要性及益处。讨论以太网、TCP/IP协议和网络通信中的广播组播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DF8002型实时调度管理运动监控系统是针对大中型企业供配电系统而开发研制的电力监控和电量采集系统。它集计算机、自动化、网络通信和多媒体技术于一体,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抗干扰性强、性能好、配置灵活、应用面广、实时性强等特点。中国石化集团安庆石化分公司的运动监控系统于1998年投入运行,运行情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宝鸡第二发电厂RTU兼当地SCADA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0 引言陕西宝鸡第二发电厂工程是国家“九五”重点工程 ,一期建设规模为 4× 3 0 0 MW国产发电机组 ,以4回 3 3 0 k V出线与电网相连 ,是西北电网调频、调峰的主力电厂之一。目前已有 3台机组相继并网发电。根据电网和电厂运行监控的需要 ,采用电厂内RTU与升压站的 SCADA系统一体化设计 ,并于1 998年投入运行。1 设计思想为了避免过去电厂、电网分别采集数据相互不协调的弊端 ,并使采集的信息达到分层传送、信息共享的目的 ,在设计中提出了 RTU与升压站 SCADA系统一体化设计方案 ,即选用一套大容量的 RTU作为数据采集 ,利用 RTU…  相似文献   

12.
对比传统集中式RTU(远方控制单元 ) ,提出了单元分布式RTU的设计思路以及其在安装、运行、维护、扩容等方面的优势 .在进行性能、经济等方面的比较后 ,可以认定 ,单元分布式RTU以其安装简便、运行稳定、易于维护、扩展性好等优势 ,必将成为传统集中式RTU的替代品 ,将被广泛应用于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中 .  相似文献   

13.
配电系统多媒体网络RTU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将数字信号处理、多媒体、安全防范和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通信技术与传统的变电站监控系统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应用于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多媒体网络RTU(MNRTU)的新构想。与现有的RTU相比,MNRTU不但能完成基本的“四遥”功能,而且能够实现诸如多媒体实时监控、变电站自动报警、IP电话等特色功能,同时也使得高速通道的带宽资源得到了高效利用。然而,现有的SCADA系统还不能直接获取和解析MNRTU的IP数据报文,结合工程实际,文中设计了一个简单实用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MNRTU和现有SCADA系统的通信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再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分析和实施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徐立子 《电网技术》2001,25(9):12-15
阐述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SAS),远方终端装置(RTU),智能电子设备(IED)等术语的定义。分析了SAS的分层功能及逻辑接口以及RTU在SAS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布式结构的设计原则,并对时间同步和全球卫星同步系统(GPS)精确度的重要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PCM专线是目前电力系统主要采用的RTU接入方式之一,该方式存在成本高、质量差等缺点。文章提出一种新型的RTU信息专线接入实现方案,能充分利用DDN网络资源,同时开发一种专用数字透传时隙复用设备,将RTU信息映射到64 k时隙中传输,从而为自动化用户提供低成本、优质高效的DDN数字透传RTU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RTU及远动信道故障诊断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论述了变电站RTU(Remote Terrminal Unit)和远动信道发生故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无线通信技术的变电站RTU及远动信道故障监测系统.系统由前端机和后台监控系统组成,前端机以C8051F020单片微处理器为核心,辅之以AM7910芯片和GSM通信模块TC35T,实现了现场RTU和远动信道工作状态的测试和数据远程传输.用GSM通信模块TC35T和一台工业控制计算机构成后台监控系统,在监控系统软件支持下,实现了变电站RTU和远动信道故障的远程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相量测量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新算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相量测量的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的自适应算法,对于单回线和同杆双回线均适用.该算法利用输电线路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相量并采用集中参数模型对∏型等值线路的正序参数进行了在线计算以用于故障测距,解决了线路参数在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为了实现双端测距,通过故障前后线路两端的采样数据获取突变量,并采用对称分量和六序分量分别计算了单回线和同杆双回线的等效系统阻抗.大量的EMTP仿真计算结果和实际系统数据验证结果表明,该测距算法能适应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不受故障点过渡电阻、故障类型、故障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很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8.
以新一类网络型变电站监控装置G200 SMU(站主装置)在上海南桥500kV交直流换流站实现SMU直接上广域网与国调中心和华东网调的EMS进行通信为例,介绍了开放式网络通信方案(ONCP)的特点,分析讨论了SMU直接上广域网实现方案的技术特点、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并对SMU与多个EMS及其它系统之间实现远程计算机通信方式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9.
同步相量测量技术在潮流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GPS的同步相量测量单元(PMU)能够测量节点的电压相量。本文从节点电压初值选择、多平衡节点潮流计算、潮流方程直接可解等三个方面初步分析了应用PMU后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问题,并讨论了这三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和特点。算例表明,PMU测量值的三种不同用法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使潮流计算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无人值班变电站不断增加,必须对其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因此,要求通信远动通道有很高的可靠性.文章分别从数字通道、模拟通道和电话通道等方面介绍了远动通道自动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和检测功能,并给出其软件设计流程图.利用这种装置,运行人员能及时掌握远动通道的情况,从而提高通道的运行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