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阵CCD投影法的插针外径自动测量分选系统。文章详细论述了线阵CCD投影法的工作原理和自动测量分选系统的结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等特点。插针直径测量范围为0·3~1·0mm,测量准确度可达3μm左右,测量分选速度大于70个/min。  相似文献   

2.
2008年施行的《工程测量规范》提出了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25mm/km的要求,国家统一的3度带高斯正行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已经很难满足要求。本文对投影变形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小投影变形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智  欧东斌  高贺  陈连忠 《计量学报》2016,37(4):380-383
为测量高超声速飞行器驻点区防热材料线烧蚀量,提出了一种烧蚀位置投影测量的光学方法。通过标定相机与模型间的比例系数、采集模型的烧蚀视频以及图像处理等手段获取烧蚀后退量。在2种试验状态下,进行了4类材料的烧蚀测量,实现了频率为25Hz的实时测量,且测量误差小于0.16mm,测量结果可应用于烧蚀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描述一种投影式数字焦度计 .方法 设计的焦度计主要由照明系统、准直系统、投影光学系统组成 .结果 摆脱了目镜系统 ,提高了测量精度 .由于不需要人眼紧贴目镜 ,故操作方便舒适 ,不易疲劳 .结论 实验证明 :所设计的焦度计具有较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光学三维测量中结构光栅投影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樊强  姜涛  习俊通  马登哲 《光电工程》2005,32(10):66-69
为解决结构光三维测量系统中的光栅投影质量问题,提出并实现了以物理光栅为核心的结构光栅投影系统。该系统以现代光栅制造技术制造的精密光栅元件为核心,基于幻灯投影原理实现高质量的光栅条纹投影,利用步进电机带动高精密滚轴丝杆进行平移实现投影光栅的切换。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系统实现的光学三维测量系统的可以达到1:100以上的对比度,具有较大的光强和良好的景深,同时能获得连续的强度分布及较好的正弦性,测量误差小于0.04mm,测量精度约为0.03mm,满足工业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螺纹参数的非接触测量法中,无论采用传统的影像法还是机器视觉法测量,只要通过背光投影成像,都会存在由于螺纹三维曲面投影遮挡造成的牙型偏差.通过对螺纹三维模型的构建和背光投影的模拟,详细分析了牙型遮挡的成因及对测量造成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相应的牙型修正方法,为螺纹影像法测量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应用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三维表面测绘中,基于格雷码和相移的结构光三维测量技术在临床医学中已被广泛应用.由于环境光、相机以及被测人体表面反光不均匀等因素的影响,相位展开时容易出现错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算法,采用一幅没有条纹投影的目标图像和一幅经过条纹投影的图像共同完成图像分割,以期提高格雷码投影图像的分割准确率,消除目标表面纹理和环境光线的影响.再对格雷码图像和四步相移图像进行解码,得到绝对相位,并对绝对相位进行周期错位校正,最终获得理想的相位信息.实验系统由一个投影仪和平行双目摄像头组成,先后对仿真头部模型以及人的小臂进行三维扫描,生成的三维点云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面结构光三维测量中投影盲区导致出现无效相位区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无效相位区域补偿方法.根据光栅投影法重建原理可知,无效区域的主值相位为参考平面对应的主值相位值.首先,由投影仪投射一幅具有均匀光强的白光图到被测钢板表面,使用CCD相机采集钢板表面背景图;其次,对其进行二值化,得到无效相位区域位置;然后,通过背景相位图替换,得到无效相位的真实相位,完成无效相位区域的补偿;最后,对一块带孔洞的钢板进行三维重建,对比分析无效相位区域补偿前后的孔洞直径测量结果.实验证明,无效相位区域补偿后孔洞测量精度为0.1 mm,补偿前孔洞测量精度结果为0.3 mm,因此该方法改善了阴影盲区导致的孔洞直径测量误差较大的缺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孔洞直径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9.
在采用LED的光源步进法三维测量系统中,由于LED发散角大,在短距离内就达到较大的条纹投影面积,造成系统工作距离短.另外大功率LED发光面尺寸大导致条纹对比度低,投影高亮度、高对比度的条纹困难.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在光源步进法投影装置中采用激光二极管(LD)作为光源,实现高亮度、高对比度相移条纹投影.采用该投影装置与双...  相似文献   

10.
白车身柔性测量机器人本体补偿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柔性坐标测量系统的精度,提出了测量机器人本体的补偿方法.利用距离误差模型构造出机器人本体的约束方程,并求解出机器人的实际几何参数,进而将该参数应用于修正系统的运动学模型.通过运用修正后的运动学模型对车身点实施测量,并与跟踪仪的实测距离数据进行比较.实验表明,补偿前后测量系统的重复性精度基本没有发生改变,误差低于0.1 mm,但补偿后测量点间的距离误差由0.6 mm降到0.3 mm以下,精度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