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刘蕴  王兵虎  王洪磊 《山西建筑》2010,36(28):79-80
从工程地质学角度分析了徐水县新乡村地面塌陷的成因,为开展华北平原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的调查研究,提供翔实的典型事例及理论依据,并对今后的灾害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卢贺  陈晓宇 《河南建材》2022,(2):136-137
目前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震、地面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实践证明,在新时代环境下,将水工环地质调查应用于地质灾害治理中,对于促进地质灾害治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提出了几点新时代水工环地质调查在地质灾害治理中的应用策略,以供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3.
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四矿引发了许多环境地质问题: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煤矸石污染,矿坑突水,瓦斯排放及水资源枯竭等,就煤炭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某矿区受采煤扰动和采空区影响带来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治理技术和措施并结合人工治理恢复,来提高研究区土地利用率,恢复原有土地类型,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炜航 《山西建筑》2011,37(16):70-72
针对辽宁省沈阳市区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地面塌陷、地裂缝地质灾害,对地质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探讨了其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鲍大忠  游桂芝 《矿产勘查》2010,1(4):400-406
六盘水市钟山区地质灾害较为频繁,区内发育有滑坡、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4种地质灾害类型。文章在现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总结了钟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和成因,对六盘水市钟山区地质灾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该区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Z1)
通过对耿马县内威胁人民生命财产的隐患点和灾害点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对耿马县内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耿马县内发育各类地质灾害144处(条),灾害类型齐全。其中滑坡118处,崩塌18处,泥石流沟2处、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各3处,以滑坡为主,其次为崩塌。零星发育泥石流、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区内地质灾害在空间上具有点状产出、线状延伸、局部集中发育的特点;总体上不同地质灾害发育明显受地形地貌影响。夏季强降雨是区内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地层岩性控制地质灾害类型;耿马盆地内的滑坡直接受新近系灰、浅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的膨胀性控制,降雨和人类经济工程活动是滑坡发生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引发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和潜在威胁。防治地质灾害,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0)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煤矿工程地质灾害,根据煤矿工程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分类研究,主要针对滑坡、断层、陷落柱、崩塌、矿井突水、瓦斯与煤尘爆炸、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类型进行了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煤矿工程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体系,并结合某地煤矿滑坡实例进行模拟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已经越来越引人深思,如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本文主要就武汉地区地下水的开采情况对工程结构的影响进行相关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止地下水过度开采的可行措施,以便防范地下水的开采引发严重的工程结构事故。  相似文献   

11.
西安地裂缝对地铁隧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独特的城市地质灾害,其活动对地铁建设造成严重威胁,西安地铁建设的关键是如何解决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问题。以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为研究对象,在地裂缝基本特征分析和未来活动趋势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地裂缝活动对地铁隧道的危害模式,从结构、防水、地基基础与变形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如下防治措施:结构上应采用扩大断面、预留净空、分段设缝加柔性接头和局部衬砌加强等措施;防水方面宜采用可卸式管片拼装双层结构法和波纹板强化橡胶复合材料制成的防裂止水带处理;地基基础处理方面采用地基注浆加固法和弹性囊变形恢复法处理;建立隧道衬砌和轨道的变形监测预警方案;地铁线路走向应尽量与地裂缝正交或大角度相交,避免小角度相交;严格禁止在地铁沿线一定范围内开采地下水。研究成果可为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的施工、结构和防水设计以及隧道病害监测与防治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交城断裂带是晋中盆地西缘的主控断裂构造,也是地裂缝分布发育带。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开展交城断裂带中段地裂缝的构造控制效应研究,为区域地壳稳定性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等提供依据。研究表明,地裂缝沿构造的NEE向正滑段以及其与NE-NNE向构造段的结合部最发育,在NE-NNE向右行张扭段不发育。活动断裂是其旁侧或上覆的新生界沉积层中的地裂缝成生发育的主控因素,地裂缝是相关活动构造的一部分,断裂活动引起的局部应力场变化及相关构造影响控制了地裂缝的孕育、扩展和活动。地裂缝已成为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对当地的城乡建设与居民生存环境造成了重大的灾害和威胁。  相似文献   

13.
 地裂缝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其活动方式主要表现为地层的垂直错动并引起地表破裂,对工程建(构)筑物危害十分严重。地裂缝活动引起其两侧地层的差异沉降会在跨越地裂缝带的地下结构上产生不同于一般地层的附加应力(压力),导致地下结构纵向拉裂甚至直接剪切或剪断破坏。如何求解地裂缝环境下地层有效荷载是跨越地裂缝带地下工程结构设计的关键。以西安地铁穿越地裂缝带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浅埋暗挖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带大型物理模型试验作用机制及数据的分析,建立地裂缝活动环境下地铁隧道与周围土体荷载结构模型,用于计算跨地裂缝段地铁隧道结构上覆竖向地层压力的大小。探讨性地提出基于地层挟持作用的地裂缝荷载计算方法,并与基于马斯顿原理的地裂缝荷载计算法及规范法进行对比,最后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与讨论,认为基于地层挟持作用地裂缝荷载计算法是计算跨地裂缝地段地铁隧道结构上覆地层土压力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对于地面沉降地裂缝发育区地铁隧道及城市地下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田青 《山西建筑》2014,(36):59-60
通过介绍临汾市曲沃县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对该地区的地质灾害特征进行了探讨,包括崩塌、塌陷、地裂缝等,并对各灾害的分布、规模、发育特征、致灾程度作了描述,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深圳市中康生活区地面塌陷的基本情况,从地质条件、隧道围岩条件、施工因素等角度分析了地面塌陷的原因,并提出了防范对策,对城市隧道工程施工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活动性较弱或趋于稳定的地裂缝,以西安地区一个跨越地裂缝的建筑物为研究对象,从西安地区地裂缝的成因、分布入手,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对实际工程结构进行线性和非线性分析,将地裂缝的活动量以初始位移的方式施加到不同工况的结构上,定量地分析了地裂缝的活动对跨于其上结构的不利影响,找出了该跨地裂缝结构的危险部位,给出了结构出现塑性铰的时间、位置和数量;最后结合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地裂缝环境下结构的动力响应规律,首次进行跨地裂缝结构和无地裂缝环境下结构振动台对比试验,分析地震作用下跨地裂缝结构的破坏形态、动力特性、加速度响应、位移响应和应变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传至上盘和下盘地表的峰值加速度、峰值时间、频率及相位等均存在差异,形成非一致性地震激励;此外,地裂缝场地对土层加速度有放大效应,同一层土的最大加速度出现在靠近地裂缝的上盘处。跨地裂缝结构处于上盘的构件损伤程度明显大于下盘;在相同地震激励作用下,跨地裂缝结构的动力反应与无地裂缝环境工况相比更加剧烈。跨地裂缝结构的侧向位移最大值并不是全部出现在顶层,这是由于地裂缝上下盘的不均匀沉降作用和基础附加变形综合造成的。跨地裂缝结构的柱钢筋应变幅值分布具有上下盘分布规律,即处于上盘柱的钢筋应变幅值明显大于下盘柱。研究成果可为地裂缝环境下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跨地裂缝结构地震作用下的损伤机理与评估方法,通过缩尺比例为1/15的五层跨地裂缝框架结构模拟振动台试验,获得了不同地震波作用下该结构的自振频率变化和裂缝发展规律;采用加权系数法对模型结构进行损伤评估分析,并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同时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结构跨越地裂缝和处于无地裂缝场地两种分析模型,进行了在高烈度地震作用下跨地裂缝结构构件和整体损伤分布规律的研究,以确定跨地裂缝结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跨地裂缝结构构件损伤分布表现出明显的上、下盘规律,即距地裂缝相同位置处,地裂缝上盘的梁柱构件损伤指数均大于下盘构件;跨地裂缝结构底层损伤指数远大于其他楼层,底层是该类结构的薄弱层;在相同峰值加速度地震作用下,处于非地裂缝场地结构整体损伤指数小于跨地裂缝结构,地裂缝的存在加剧了上部结构的损伤破坏。  相似文献   

19.
地裂缝场地加速度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裂缝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影响巨大。在高烈度地区,若仍采用空间避让原则,势必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制约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为了研究地裂缝场地的动力响应,使其得到更好的应用,以西安f4地裂缝为例,进行地裂缝场地地震动力响应振动台试验研究。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加速度放大系数与输入地震波类型和强度、土层性质和厚度及测点位置等因素有关;地裂缝场地加速度响应存在上、下盘效应,地表峰值加速度在裂缝处达到最大,并向两侧递减,下盘峰值加速度衰减速率比上盘快;裂缝两侧测点的加速度峰值存在时间差,上盘加速度变化频率较快。其研究成果将为地裂缝场地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黄于新 《山西建筑》2007,33(10):136-137
通过对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地面塌陷特征分析,从地质构造的发育特征、岩溶裂隙水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的运移特征、物探解译、钻探验证等方面讨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为岩溶地区的地质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