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UV-C处理对杨梅采后品质及苯丙烷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譞  姜璐璐  王焕宇  金鹏  郑永华 《食品科学》2015,36(12):255-259
以“东魁”杨梅果实为材料,研究不同剂量的短波紫外线(UV-C)照射处理对杨梅果实采后品质、抗氧化活性、苯丙烷类代谢产物含量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杨梅果实先用0、1.5、3.0、4.5、6.0 kJ/m2剂量的UV-C照射处理,然后转入5 ℃贮藏12 d。结果表明,3.0 kJ/m2 UV-C处理显著地抑制了杨梅果实贮藏期间腐烂的发生,延缓了果实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保持了果实品质;UV-C处理还显著提高了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查尔酮异构酶和肉桂醛羟化酶等苯丙烷类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增加了总酚、花色苷、胡萝卜素和类黄酮的积累,保持了果实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后UV-C处理对桃果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瑞芬  郭堃  刘京萍  叶磊 《食品科技》2008,33(1):230-234
为探索无化学污染的UV-C处理果蔬保鲜途径,用不同剂量UV-C照射采后"大久保"桃,25℃下观察统计果实发病率和发病指数、着色率和着色指数,分析测定果实品质指标.结果表明,0.25~0.5 kJ/m2剂量UV-C能较好地减轻果实贮期腐烂,推迟发病12~16 d,发病率较对照显著降低5.2和3.1倍,对果实的着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0.75 kJ/m2剂量处理对果实的着色病害发生有一定的延缓作用.贮藏20 d,0.25 kJ/m2处理果含酸量最高,为0.37%;0.5 kJ/m2UV-C处理果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为8.11%,但各处理与对照间无显著差异,表明UV-C照射对果实糖酸含量影响较小.0.25~0.5 kJ/m2剂量处理果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始终高于对照和0.75 kJ/m2处理果,但贮存后期对照的含量高于0.75 kJ/m2处理果,表明UV-C照射对果实的次生代谢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蓝莓的绿色保鲜技术,分别采用1.0,2.0,4.0kJ/m~2 UV-C处理南高从蓝莓,并于(4±0.5)℃下贮藏,期间每7d测定果实品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UV-C处理在提升蓝莓贮藏品质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其中2.0kJ/m~2处理对蓝莓贮藏保鲜效果最好,能有效抑制采后蓝莓的失重和腐烂,贮藏至35d时相比对照组失重率减少11.4%,腐烂率减少14.8%,推迟发病7~14d,硬度提高16.74%,总黄酮含量提高7.65%,总酚含量提高9.93%;PAL、CAT、PPO酶活分别为对照的1.08,1.45,1.28倍。说明适宜剂量UV-C处理可抑制采后蓝莓果实的腐烂,提高蓝莓品质及防御性酶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木纳格葡萄为原料,在CK对照组和3个不同剂量(0.4、1.2和2 kJ/m2)UV-C照射,贮藏于-1 ℃环境中,研究四种处理对木纳格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呼吸强度、腐烂率落粒率、好果率等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2 kJ/m2 UV-C间隔性(15 d)照射的木纳格葡萄,贮藏期结束保持7.7%的低腐烂率,落粒率为12.51%,好果率为86.6%,同时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为16.54%和0.37%,更好地保持了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采用采前壳聚糖喷施、采后短波紫外线照射处理冬枣并低温贮藏,以提高冬枣抗病性,延长保鲜期。对冬枣果实着色、发病情况和品质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0.5~1kJ/m2 UV-C 照射、壳聚糖处理明显促进了果实的着色,降低了发病率和发病指数,推迟发病3~6d;0.5~1kJ/m2 UV-C 处理可保持枣果较高的糖、酸和VC含量,品质提高,壳聚糖处理对枣果贮藏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采后UV-C辐照对软枣猕猴桃贮藏期间果实品质、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将果实采摘后立即用不同剂量(1.05、2.1和4.2 k J/m~2)的UV-C辐照处理,随后跟踪测定其在室温贮藏和冷藏期间硬度、可溶性固形物、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UV-C处理能够提高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并显著促进了果实总酚、总黄酮及总花色苷的合成与积累,有效提高果实贮藏期间的抗氧化活性。室温贮藏条件下UV-C处理果实酚类物质含量达到最大时的剂量及其效应时间为4.2 k J/m~2 UV-C辐照后贮藏5 d;冷藏条件下为1.05 k J/m~2 UV-C辐照后贮藏3 d。UV-C辐照处理可作为一种安全无毒的采后处理方式改善和提高软枣猕猴桃果实品质、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照射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与抗性诱导机理,以红富士苹果为材料,采用剂量分别为3.5、7.0、10.5 kJ/m2 的UV-C(280 nm)进行照射,常温条件下放置2 d 后接种灰葡萄孢菌,以不经UV-C照射直接接种灰葡萄孢菌的果实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照射剂量为3.5 kJ/m2 和7.0 kJ/m2的UV-C照射可显著降低果实灰霉病的发生率,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P<0.01),其中照射剂量为7.0 kJ/m2 UV-C处理的效果更好;而照射剂量为10.5 kJ/m2 的UV-C照射处理在接种后贮藏前期对病害有抑制作用,后期却加快病害发展。3.5 kJ/m2 和7.0 kJ/m2 UV-C处理能诱导苹果果实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抵御酶活性的提高,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进而增强果实的抗病性,其中7.0 kJ/m2 UV-C处理诱导效果更明显,与对照差异显著(P<0.01)。10.5 kJ/m2 UV-C照射仅在接种后前期诱导POD、PPO、PAL和几丁质酶的活性迅速上升,提高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但对β-1,3-葡聚糖酶活性没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低温条件下不同浓度CaCl2浸泡处理对蓝莓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该试验以"夏普蓝"蓝莓为材料,贮藏过程中每3d对蓝莓果实的相关生理指标、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类黄酮、总酚及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CaCl2处理能有效降低采后蓝莓果实的腐烂率,减缓失重,抑制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2 μL/L 1-MCP和2.5 kJ/m2短波紫外线(UV-C)处理对苹果在4 ℃下贮藏过程中品质、次生代谢物合成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和UV-C处理后的苹果经贮藏28 d后,能提高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增加了酚类物质和类黄酮物质的含量,从而较好的保持了果实的营养品质和贮藏特性。1-MCP联合UV-C处理显著(p<0.05)提高了苹果果实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降低了H2O2含量和O2-·的产生速率。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法均表明1-MCP联合UV-C处理显著提高了苹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且总酚和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最高分别达0.879和0.715。由此说明,1-MCP和UV-C处理能提高苹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改善果实的营养品质,延缓果实的衰老,研究结果为苹果的贮藏保鲜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射线辐照处理对大樱桃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 light,UV-C)照射(1.37、2.05、2.74 kJ/m2)和60Co-γ辐照(0.75、1.5、2.25 kGy)分别处理大樱桃果实,定期检测其冷藏期间生理品质指标和果皮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15 d内,1.37 kJ/m2照射和0.75 kGy辐照较对照组可显著延缓大樱桃果实好果率下降、抑制果实质量损失,较好保持果实质地特性,促进花青素合成,有效抑制过氧化物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且会引起丙二醛含量增加。由于两种处理对好果率、硬度、质量损失率、花青素等感官品质核心指标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丙二醛的不利变化并不足以影响到果实的商品品质评价。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大樱桃经1.37 kJ/m2照射和0.75 kGy辐照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果皮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显著延缓果皮细胞衰老。此外,在贮藏前期与末期,1.37 kJ/m2照射和0.75 kGy辐照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针对于5 d以内的短期贮藏,可采用1.37 kJ/m2 UV-C照射,而长期贮藏则以0.75 kGy 60Co-γ辐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UV-C处理采后桃防御酶活性与贮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无化学污染的UV-C处理果蔬保鲜途径及作用机制,用不同剂量UV-C照射采后"大久保桃",观察果实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并对果皮防御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0.25~0.5kJ/m2剂量UV-C能较好地减轻果实贮期腐烂,推迟发病10~16d,发病率比对照降低5.1和3.2倍,显著降低了发病率,诱导了果实提高抗病性;0.25~0.5kJ/m2剂量UV-C诱导的果皮PPO、PAL与0.5kJ/m2剂量诱导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提高的趋势与抗病性提高趋势相一致,表明这三个酶在诱导采后果实抗病性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郑杨  曹敏  申琳  生吉萍 《食品科学》2011,32(20):307-311
采用1.7kJ/m2的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 C,UV-C)辐照韭菜,研究其对韭菜采后品质及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影响。结果显示:1.7kJ/m2 UV-C处理能够显著降低韭菜的黄变率和腐烂率。贮藏过程中,UV-C处理有效的延缓了韭菜叶绿素的降解,在处理后第8天,紫外多次处理组降解了19.47%,对照组则降解了30.53%;UV-C处理后蛋白质,总酚等营养物质的损失也不同程度的减少。UV-C处理诱导了韭菜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增加。结果表明UV-C处理为有效的韭菜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冬枣(Zizylphus vulgaris)为试材,研究了45℃热水浸果6 min、45℃2%CaCl2溶液浸果6 min、45℃2%CaCl2溶液浸果6 min后再经过2 kJ/m2短波紫外线照射3种预处理方式对冬枣在0℃贮藏期间,其抗氧化活性和PAL、MDA、细胞膜透性、硬度、转红指数和腐烂指数等与衰老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贮藏条件下,热水结合2%CaCl2的处理与CK和其他处理相比能更好地抑制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并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有效抑制腐烂的发生。贮藏至75d,热水结合2%CaCl2处理的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与CK相比分别降低了30.2%和12.4%,且硬度比CK提高了32%。所有处理均可提高PAL的活性,但热水结合2%CaCl2处理后再经过2 kJ/m2紫外照射的冬枣,处理效果最好,在75 d时PAL的活性比CK提高了24.4%。热处理能够有效的减少冬枣的腐烂,以45℃2%CaCl2溶液处理最好,但热处理的冬枣果实转红指数明显高于CK。  相似文献   

14.
以'粉红藕'为试材,研究了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莲藕4℃冷藏过程中褐变效果的影响。主要分析了不同照射剂量(1.0、3.0和5.0 kJ/m2)下鲜切莲藕色泽、失水率、硬度、没食子酸含量、儿茶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0 kJ/m2剂量UV-C处理的鲜切莲藕褐变指数在贮藏第12 d时低于30,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P<0.05),5.0 kJ/m2剂量UV-C处理可通过抑制褐变底物儿茶酚、没食子酸与PPO反应来延缓鲜切莲藕的酶促褐变,并通过延缓硬度的下降,提高鲜切莲藕的贮藏品质。综合保鲜效果得出,12 d的贮藏期内,5.0 kJ/m2剂量UV-C处理抑制鲜切莲藕的褐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UV-C处理对青椒色泽和生理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UV-C)处理对青椒色泽和生理品质的影响,本实验以不同剂量UV-C处理青椒,得到最佳处理剂量,然后采用最佳剂量的UV-C(0.25 kJ/m2)处理青椒,分别将其进行常温和冷藏方式贮藏,测定青椒贮藏过程中的感官品质和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类黄酮、总酚含量,同时测定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及八氢番茄红素合酶(phytoene synthase,PSY)、番茄红素β-环化酶(lycopene-β-cyclase,LCYB)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UV-C处理可明显提升青椒的外观品质,减缓叶绿素降解,并降低PSY和常温贮藏下LCYB活力,进而影响青椒中类胡萝卜素的合成,抑制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含量的升高,从而延缓青椒转红。此外,与对照相比,UV-C处理还能降低青椒中的PPO活力,有效延缓果实褐变,并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提高POD、CAT和APX活力,提高抗氧化能力。结论:UV-C处理可以延缓青椒转红,维持青椒在贮藏期间的生理品质,有效延长青椒的货架期,结果可为青椒的采后贮藏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