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在清华建筑学院2012年"建筑体验实习"课程中进行的一次数字建筑实践。笔者作为指导教师,和33名同学在2周的时间内完成了一个实验性亭子的设计和建造。在这个作品中,试图探索数字建筑语境下的结构形态创新的潜力。经过数字化设计、结构模拟与优化、数控加工与建造等完整的数字建筑实践过程,一个由60块三角形木质面板和201个金属合页组成的亭子被建造出来。本文介绍了这个项目的设计概念和设计、建造的全过程,并对项目的过程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UED:请介绍一下参数化设计的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国内和国际的现状。徐卫国:参数化的设计技术真正受到重视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最初的研究始于一些知名建筑院校,如哥伦比亚建筑学院、英国AA、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等,并设置了许多设计Studio。之后,这门技术逐渐被一些先锋的青年建筑师掌握并用于实际项目中。许多世界知名的建筑事务所,  相似文献   

3.
KOMOREBI——2010湖南大学DAL+ZHAICODE工作营的建造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骉  杜宇 《城市建筑》2011,(9):42-43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从2009年开始,以数字建筑实验室(DAL)为核心,与ZHA|CODE等设计研究机构合作,每年主办多次主题丰富的数字建筑工作营。本文对2010年度双方联合主办的HyperThreads数字训练营的具体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南加州建筑学院是美国的一所著名的私立建筑学院,学院成立于1972年,学院开设有1个建筑专业学士学位和4个硕士专业。此外,南加州建筑学院还在秋季和期为学位专业的学生开设工作室设计课程,在夏季学期还专门为其他的建学生或是其他团体的成员开放工作室和课程。  相似文献   

5.
对清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研究生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了综合评述。针对以Studio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介绍了三个系列Studio的课程内容,对设计课的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课程选题和组织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保护研究生院利用数字时代各种计算机图型技术,探索建筑的数字化设计方法的情况。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无纸设计工作室”(paperlessstudio), 进一步阐释了哥大“无纸”(paperless)设计的教学方式;最后指出,尽管在可建造性方面数字化设计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哥大建筑学院的实验性探索对建筑领域造成的大规模冲击,无疑是极具价值的。  相似文献   

7.
2011年10月9日晚,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报告厅进行了一场关于数字建筑的讲座。此次讲座中,胡羁副教授首先介绍与分析了在全球化视野下关于数字建筑设计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紧接着他为大家解析与厘清了当前学术界关于非线性建筑、参数化设计、参数化主义、算法、设计、数字建构、建造信息模型(BIM)等等有关数字建筑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8.
王蔚 《世界建筑》2003,(4):110-113
本文介绍,哥伦比亚大学建筑、规划与保护研究生院利用数字时代各种计算机图型技术、探索建筑的数字化设计方法的情况。通过介绍几个典型的“无纸设计工作室”(paperless studio),进一步阐释了哥大“无纸”(paperless)设计的教学方式,最后指出,尽管在可建造性方面数字化设计 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但哥大建筑学院的实验性探索对建筑领域造成的大规模冲击,无疑是极具价值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介绍一组抽象空间练习,系统回顾了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基础设计课程"建筑入门"的教学情况。这些练习根据不同的问题重心分成了五个循序渐进的训练组群:技巧、形式、构成、系统与体验。在介绍课程内容之余,通过探讨其教学法基础以期建立起关于该课程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0.
朱文一  万博  刘健 《世界建筑》2013,(12):116-119
本文介绍了清华-都灵理工丽校建筑学院联合设计课程专翘“意大利都灵手工巷烟厂改造城市设计”,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进度、课程特色、作业解析等。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建筑设计的涌现并非一场简单的技术革命,其背后是对自然更深切细腻的观察与反馈。数字所表达的涵义也远不仅是建筑空间与构建的几何尺寸,更浓缩与承载了众多先前无法界定描述的信息。这些技术与思想共同将建筑学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提供给人们更宽阔的视野。荷兰著名建筑ONKasOosterhuis在数字化建筑设计与理论的道路上提供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他先后提出了“程式化建筑”、“感性建筑”、“非标准建筑”、“群集建筑”、“缝筑生命体”、“超体空间”等诸多革新观念。本文通过笔者对KasOosterhuis的访谈与研究,许以“群集建筑”为例展开,可以概要性地勾勒出这位数字建筑设计领军人物的设计哲学,以期为当下数字化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为对象,通过对当代建筑事务所的运作方式、明星建筑师的社会影响、建筑作品的个人化倾向与建筑事务所的品牌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筑师在维护设计伦理中所扮演的角色等四个议题进行分析,概述了全球化对建筑职业的影响,总结了未来建筑实践全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香港作为世界上最极端城市化的地区之一,有着许多颠覆传统建筑学的地方。而整个珠三角腹地,更早已成为中国式城市化现象的同义词。在中国式城市化现象已成为新一轮的建筑学理论趋势的同时,当今中国的建筑教育是否已开始直接面对这个趋势、尝试发展出一套回应如此快速和大量城市化现象的策略?本章作者希望藉由分析香港特殊的高密度、后泡沫的城市状态,和香港中文大学建筑系自2000年起所做的一些相应的课程上的实验与体制上的革新,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建筑教育如何利用这个现象,试着走出一条适合香港及珠三角城市状态的建筑理念,将是文章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对于挪威建筑师的几个作品中与自然的关系的阅读,引导出挪威建筑中所体现的挪威人的建筑自然观,这些建筑已经成为挪威建筑师的一种声明,使得这个有着颇为原始自然地貌的国度上的建筑与自然观,在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进而探讨挪威的建筑教育中对于自然的诠释现象。建筑现象学理论,不但是挪威建筑师对于自然的体认的基础,也成为挪威建筑教育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寻求创新的设计工具。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作为挪威最重要的建筑教育机构,在其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中,一直保持着源自自身的现象学建筑教育体系,其中B3工作室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是最具代表性、并延续多年的范例。B3的教学理念是基于对于自然的广义的定义,使得自然成为建筑设计的对象和建筑的发生器,而不再是与建筑简单的二元对立的外在制约因素。无论作为建筑本体的核心价值,还是作为设计的过程和方法,这种思想对于中国建筑师而言,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胡骉  杜宇 《新建筑》2012,(1):28-33
湖南大学数字建筑实验室(DAL)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思路,与台湾通大学建研所、ZHA+CODE等设计研究机构合作,每年主办多次主题丰富的数字建筑workshop。参与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了解数字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掌握基本的参数化设计软件和数字加工设备在设计中的运用,制作大尺度数字化物理模型和参与建造大型空间构件,完成数字设计到数字建造的全过程。DAL总结了数字建筑workshop的教学经验,并在建筑学四年级的大跨度建  相似文献   

16.
For the last decade, the Advanced Architectural Research Studio at the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Middle East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Ankara, has concentrated its efforts on different cities in order to question their underlying problems, from social to physical; and to search for alternative urban design solutions. Relied on the premises of the theory of dialectical urbanism, two terms, “context” and “programme,” have been revisited in order to decipher the complexity of alternative urbanizations, in which architectural transformation processes have come under question using such themes as border, memory, accessibility or interface. In this respect, this article forms part of this scholarly investigation with which the theme, “hybrid” has been utilised to overcome the spatial shortcomings of a specific town in the Balkans – Pogradeç. Combining insights from soci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alities of the context, it introduces a critique of the transmission model of design education, which renders studio works as passive abstract practices removed from social and cultural realities. This critical pedagogy not only challenges the limiting framework of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but also calls back the creative political formations developed during the foundational years of the school.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清华大学本科三年级建筑设计课程专题"天津滨海新区京海石化运销厂储油罐再利用设计"。包括课程介绍、课程亮点、作业解析及教学启示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吉阪隆正作为柯布西耶的弟子为人所熟知,他在早稻田大学培养出大量优秀的学生,其作品对二战后日本的现代建筑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其代表作品及内在思想的分析,试图重新审视建筑中的对比要素之间、人工与自然、建筑师与团队这三种关系以获得新的启示。建筑由多种要素组成,正是在其中蕴含了吉阪隆正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空间、建构和设计--建构作为一种设计的工作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顾大庆 《建筑师》2006,(1):13-21
本文是关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系的建构工作室在过去的几年就建构这个课题所作的一个设计教学研究。其基本理念在于把建构问题归结为一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并且相信这种设计的态度和方法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结构有序的和严谨的练习来传授的。文章从四个方面来阐述,首先是对建构这个教学命题的一些理论思考,其次是教案设计的基本思路,再次是设计练习的简要介绍, 最后是有关这个教学研究对当今建筑教育的意义的几点讨论。  相似文献   

20.
开展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性教学是建筑学科的要求。实践性教学实际上是实践与学习相结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空间"是无法回避的主题。只有进行理性的思辨,确立以空间、建造为主题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才能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