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喻的本质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隐喻的"双域"模式是一种更大、更普遍的"多空间"概念映射模式的一部分。从隐喻概念着手,探讨了隐喻的基本发展过程及与概念整合理论的关系,阐述了概念整合理论的主要概念,举例分析了古诗词中隐喻的概念整合过程。  相似文献   

2.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许多委婉语是通过隐喻构成的。分析委婉语中的隐喻机制,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解释了委婉语的认知理据。隐喻把两个属于不同性质和范畴的事物或概念,通过联想的媒介加以类比和映射,即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概念隐喻具有突出一个概念的某个方面而同时掩盖其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本质在于通过某种事物或概念来理解、感悟另一种事物和概念.本文以英语动物习语为研究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研究了英语动物习语的认知理据及其解读过程.结果表明,隐喻认知理论对于英语动物习语的分析具有较强解释力,这为英语习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为其开拓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一种极为普遍的语言现象;在口头交流和书面文字中,隐喻是无所不在、无处不存的;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以另一事物去认识和经历一事物。从认知和语言两方面入手分析隐喻的产生,进而阐释隐喻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无处不在,它是一种认知手段,其工作机制是“跨域映射”。认知语义学认为词汇延伸意义的获得不是任意的,其依据是使各种意义以有理据的方式联系起来的认知结构。本文通过分析英语语料,阐述了隐喻的认知模式及其拓展词义的前提和机制,解释了隐喻使一语义结构与另一语义结构映合,使词汇在原意义的基础上产生具有家族相似性的新义,从而论证了英语词汇意义拓展的隐喻理据性。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角度来考察隐喻,不仅为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也较好地揭示了隐喻理解的本质。在隐喻研究史上从认知角度对隐喻作出阐释的理论主要有:Richards和Black的“互动理论”;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以及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在这三种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它们对隐喻阐释的理据、方式及局限性,以便从认知的角度更好地理解隐喻。  相似文献   

7.
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更是一种人们普遍运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因此在进行隐喻翻译研究时,应把其认知功能纳入考虑范畴.本文试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翻译,着眼点放在Fauconnier所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阐述该理论在英语翻译中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的角度推动了隐喻的多学科研究,但由于其理论的内在缺陷,它没能有效地说明隐喻中源城和目的城之间产生联系的认知原因。关联理论把话语放到语境中加以考察,指出人们使用隐喻是为了获得一种动态的最佳关联,为概念隐喻提供了认知上的理论支持。因此关联性是概念隐喻认知研究的一个理论接口。  相似文献   

9.
在Lakoff等人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基础上,G Fauconnier及同仁在认知语义学框架下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该理论可用于解释自然语言的动态意义建构,例如隐喻、创新表达、笑话、漫画等。从认知角度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中国意象诗歌的意义建构,以期阐释意象诗歌中隐喻理解的过程,丰富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并以此证明概念整合理论是目前从认知层面阐释隐喻最具说服力的理论。  相似文献   

10.
体育新闻标题中隐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无处不在,体育新闻语言常通过隐喻的方式来构建体育赛事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这在标题中体现得尤为突出。本文以隐喻的认知研究为理论基石,从两域映像层面集中分析体育新闻报道中标题的隐喻特征,并将其归纳为战争隐喻,戏剧隐喻和其他隐喻等三类主要的隐喻类型,阐述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宏观和微观过程,体现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1.
隐喻研究历来是一个热门话题,然而从语境的角度来分析概念隐喻的理解和隐喻翻译的研究不多。本论文首先介绍概念隐喻理论的历史贡献及其核心思想,然后从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来探讨概念隐喻的理解,最后在语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翻译例子提出隐喻翻译的三种策略,并指出译者必须根据语境的需要来判断所采取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阐述了隐喻在比喻范畴中的类典型性(prototypicality)、隐喻概念与隐 喻表达式之间的概念与概念因子关系以及概念隐喻的"喻体"和"本体"中所涉及的诸概念之间 的蕴涵关系。语言使用中充满了隐喻,其原因是人们能通过隐喻或其它语言手段来解决在表 达和理解某种概念时遇到困难。从人类认知的意义上讲,隐喻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具有形体特 征的身体经验,帮助人们托此于彼,进行思维和理解活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语用学指示语研究中的心理距离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相结合,构建出基于心理距离的隐喻映射模式,对虚拟语气动词时态用法的内在机制做出解释。这一模式包括时态域与心理状态域两个认知域,而虚拟语气中的动词时态表现,实际上是对人们在使用虚拟表达时的心理状态的一种隐喻现象。在Were-型虚拟语气中,时态域中的现在时、过去时之间的心理距离,作为距离意象图式被跨域映射到心理状态域中真实与非真实之间的内部结构。在此模式基础之上,作者又提出时态潜势的概念,对Be型虚拟语气的隐喻映射模式做出阐释。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隐喻的触发机制就是出于表达的需要。对于"生活"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因而创造了各种隐喻。本文结合关于"生活"的语料,试探讨隐喻的本质和触发机制,隐喻的体验性、主体性和隐喻相似性及认知突显的关系,旨在说明不同认知主体对"生活"这一目标域会创造不同始源域,而来自不同文化的认知主体对"生活"这一目标域具有跨文化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概念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用大量的例证研究了其中的一些实践思路和具体操作程序,重点讨论了2个理论方面的问题:概念隐喻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可性行和两种教学方法;4个具体的实践问题:词汇教学,句式分析,文本理解,教与学认知意识异同比较。  相似文献   

16.
成语中隐喻的翻译一向是成语翻译的难点。虽然在翻译实践中,翻译不是概念隐喻,但概念隐喻在深层制约着语言表达的方式。在1999年新版的概念隐喻理论中Lakoff和Johnson区分了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从基本隐喻和复合隐喻这个新角度出发研究成语中的隐喻翻译,能帮助译者从认知的高度对隐喻进行充分解读,从而做到在翻译的过程中,在关注表面语言形式的转换的同时,还关注到了深层认知过程的再现。  相似文献   

17.
习语是蕴涵丰富内涵的语言精华,其中包含着大量的隐喻。随着认知语言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习语的研究也逐步从附属于语言外部的修辞功能向内嵌于人类思维的认知功能发展。La-koff提出概念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应该用语言之外的因素解释语言的内部结构,这是认知隐喻理论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深入分析英语习语中隐喻语义生成的幕后心理认知机制,认为从心理认知过程分析习语中的隐喻既符合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有助于对英语习语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8.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理解与把握世界的认知工具.大量的词义演变是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的.从隐喻的认知视角教授词汇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在论述隐喻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将隐喻的认知特性运用于英语词汇教学的可行性.在教学实践中,启发学习者利用隐喻的认知功能学习词汇,可以提高词汇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是一种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由于人体及其器官常常被作为衡量外部世界的参照点,因而对其进行的隐喻研究业已成为解读人类认知系统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研究以"口"为始源域和目标域的映射现象,进而探讨其隐喻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20.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思维及认知的普遍方式,是人类构建起概念系统的重要工具。《哈姆雷特》中大量的隐喻系统对于作品主题的深化具有重要的作用。用认知隐喻学的方法对哈剧中疾病、植物隐喻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其中的认知构建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