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老区促进文化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既能实现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又能促进红色旅游业健康发展,进而加速地方经济发展。为了更好实现两者融合发展,首先需要突破发展理念困境,构建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更需要从组织载体、发展方式等层面执行具体发展对策,如加强文化与红色旅游组织载体建设,创新红色旅游体验活动,加快发展红色教育事业,整合开发各类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实国情证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仅是传统文化自身价值的体现,也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有利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消费文化已成为经济活动的动力,消费者在对消费文化的体验中参与了生产,非物质性的需要满足使得人力资本价值提高,消费内生着生产的特征更为明显;消费文化生产着符号意义的商品品牌价值和等级价值;消费文化所带来的动力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拉动着商业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4.
以遂宁市为例,在当前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新格局下,以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从构建地方特色旅游资源与地域文化要素的新旅游业态融合、打造旅游+产业融合的全产业链、推进旅游产业供需结构调整和提升、实现旅游产品创新开发、主题公园建设、城市旅游形象塑造等方面提出激发城市旅游文化新动能,推进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路径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艳 《商品与质量》2022,(26):160-162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烟草经济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三亿烟民令中国成为最大的烟草市场,与此同时,市场的逐渐壮大会衍生出各种问题,通过优化烟草经济发展,在新时代大众生活变革之下转变烟草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以一种全新的思路优化整体烟草经济的发展,能寻找一种全新的烟草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烟草经济发展价值.在健康经济发展带动下,人民群...  相似文献   

6.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按照发展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发展的内涵应包括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等方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提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独具魅力,具有时代性、人民性、革命性、教育性特点。红色文化是一种生产力,具有经济价值。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革命老区发展的资源,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红色文化经济价值的优化思路,一是整合区域资源,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加大红色文化扶持力度,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三是培育红色文化市场,树立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9.
一个响亮的城市名字对于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肯定具有潜在的无形价值。但城市利用著名景区改名在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同时,也同时存在淹没城市历史文化增加行政、社会管理成本、侵犯市民有效使用地名的公共权益等问题,因此,建议从实体和程序上扩大民众参与改名渠道,建议集思广益,集合社会智慧,组织专家科学论证;注重文化内涵、防止城市更名热背后的政绩幻象,防止城市之间"争名夺利"。  相似文献   

10.
以经济全球化背景出发,从世界文化发展形势、文化特性和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心同理同"的特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有优势等方面分析,提出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需要进行普世化,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构建普世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前提下,提出实现中国传统文化普适性价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红色文化独具魅力,具有时代性、人民性、革命性、教育性特点.红色文化是一种生产力,具有经济价值.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是革命老区发展的资源,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红色文化经济价值的优化思路,一是整合区域资源,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形成规模效应;二是加大红色文化扶持力度,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三是培育红色文化市场,树立品牌意识.  相似文献   

12.
“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相同点 ,在于都是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 ,企业兴起的背景条件相同 ,成功的关键都在于进行制度创新 ,都在进行模式的演进和变迁 ,发展的趋向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度变迁的方式不同 ,模式创新的重点不同 ,经济结构不同 ,企业家成长的方式不同 ,发展和经历的阶段不同。由此得出的启示是 :清晰的产权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发展无固定的模式 ;民营经济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快速推进,沿海城市成为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区域管理的模式从经济领域向各个领域扩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沿海特别是以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大大加快了人口的流动。基层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成为影响经济、人口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揭示现存基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将从几个重要的方面对问题进行可操作性的研究和回答性的建议,探索一条适合基层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创新模式,为沿海城市及广东省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通常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经济增长动力越大。反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的区域也更容易聚集到经济资源。文章通过对湖南省经济和金融发展情况概述,经过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从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工具和金融科技创新、绿色金融建设等方面,实证金融对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和影响情况,并结合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针对金融支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步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创新与企业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美、日经济发展差异的内在影响因素和我国部分企业成败的实践对比可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而方至关重要。通过从“管理职能”和“文化创新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方面进行理论分析,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价值观念体系的建立与发展是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根本。强力型企业文化虽然对不少企业的繁荣起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对企业进一步的适应性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阻碍作用;建立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企业文化势在必行。我国企业必须尽快扭转缺乏深层次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轻增强企业员工与群体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家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创新的比拼,而创新驱动发展也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经济危机、促进经济发展的共同战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经历着内部经济转型升级的考验与外部和美贸易的摩擦,因此中国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既符合现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又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在要求.文章从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及资本与人才四个方面具体分析了旅游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结了现阶段旅游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困境,并探究了充分发挥旅游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也从根本上可为区域旅游...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实现中国梦、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底与精神命脉. 习近平在内政外交上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维,蕴含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深理解. 以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为指导,创新传统文化研究,可能获得新的丰硕成果,包括:以探讨内源性精神动力为目的的传统文化价值研究、以探讨优秀文化基因以及基因重组为目的的传统文化内容研究,以探讨普遍性价值、建立文化自信为目的的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 创新研究有助于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和建设“两型社会”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根本愿望和长远利益。通过对低碳产业及其低碳技术内涵、以及低碳产业发展路径和战略实施思路进行分析,提出政策促进、创新驱动、示范带动、高端推进和人才支撑是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比较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相同点,在于都是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兴起的背景条件相同,成功的关键都在于进行制度创新,都在进行模式的演进和变迁,发展的趋向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制度变迁的方式不同,模式创新的重点不同,经济结构不同,企业家成长的方式不同,发展和经历的阶段不同。由此得出的启示是:清晰的产权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发展无固定的模式;民营经济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